日本的昭和1年和昭和元年有区别吗是昭和1年代表1926年还是元年代表1926年,昭和1年代表1927

大三线建设2023-05-05  21

没有区别,昭和1年就是昭和元年,昭和元年代表就是的就是1926年。

“昭和”是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在位使用的年号,为日本第246个年号,使用时间为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因此昭和元年为1926年,昭和是日本各年号中使用时间最长的,合共64年。

扩展资料:

日本所有年号:

一、飞鸟时代:

1、大化(645-650)

2、白雉(650-654)

3、朱鸟(686-686)

4、大宝(701-704)

5、庆云(704-708)

6、和铜(708-715)

二、奈良时代

1、灵龟(715-717)

2、养老(717-724)

3、神龟(724-729)

4、天平(729-749)

5、天平感宝(749-749)

6、天平胜宝(749-757)

7、天平宝字(757-765)

8、天平神护(765-767)

9、神护景云(767-770)

10、宝龟(770-781)

11、天应(781-782)

12、延历(782-806)

三、平安时代

1、大同(806-810)

2、弘仁(810-824)

3、天长(824-834)

4、承和(834-848)

5、嘉祥(848-851)

6、仁寿(851-854)

7、齐衡(854-857)

8、天安(857-859)

9、贞观(859-877)

10、元庆(877-875)

11、仁和(885-889)

12、宽平(889-898)

13、昌泰(898-901)

14、延喜(901-923)

15、延长(923-931)

16、承平(931-938)

17、天庆(938-947)

18、天历(947-957)

19、天德(957-961)

20、应和(961-964)

21、康保(964-968)

22、安和(968-970)

23、天禄(970-973)

24、天延(973-976)

25、贞元(976-978)

26、天元(978-983)

27、永观(983-985)

28、宽和(985-987)

29、永延(987-989)

30、永祚(989-990)

31、正历(990-995)

32、长德(995-999)

33、长保(999-1004)

34、宽弘(1004-1013)

35、长和(1013-1017)

36、宽仁(1017-1021)

37、治安(1021-1024)

38、万寿(1024-1028)

39、长元(1028-1037)

40、长历(1037-1040)

42、宽德(1044-1046)

43、永承(1046-1053)

44、天喜(1053-1058)

45、康平(1058-1065)

46、治历(1065-1069)

47、延久(1069-1074)

48、承保(1074-1077)

49、承历(1077-1081)

50、永保(1081-1084)

51、应德(1084-1087)

52、宽治(1087-1094)

53、嘉保(1094-1096)

54、永长(1096-1097)

55、承德(1097-1099)

56、康和(1099-1104)

57、长治(1104-1106)

58、嘉承(1106-1108)

59、天仁(1108-1110)

60、天永(1110-1113)

61、永久(1113-1118)

62、元永(1118-1120)

63、保安(1120-1124)

64、天治(1124-1126)

65、大治(1126-1131)

66、天承(1131-1132)

67、长承(1132-1135)

68、保延(1135-1141)

69、永治(1141-1142)

70、康治(1142-1144)

71、天养(1144-1145)

72、久安(1145-1151)

73、仁平(1151-1154)

74、久寿(1154-1156)

75、保元(1156-1159)

76、平治(1159-1160)

77、永历(1160-1161)

78、应保(1161-1163)

79:长宽(1163-1165)

80:永万(1165-1166)

81、仁安(1166-1169)

82、嘉应(1169-1171)

83、承安(1171-1175)

84、安元(1175-1177)

85、治承(1177-1184)

86、养和(1181-1182)

87、寿永(1182-1185)

88、元历(1184-1185)

四、镰仓时代

1、文治(1185-1190)

2、建久(1190-1199)

3、正治(1199-1201)

4、建仁(1201-1204)

5、元久(1204-1206)

6、建永(1206-1207)

7、承元(1207-1211)

8、建历(1211-1213)

9、建保(1213-1219)

10、承久(1219-1222)

11、贞应(1222-1224)

12、元仁(1224-1225)

13、嘉禄(1225-1227)

14、安贞(1227-1229)

15、宽喜(1229-1232)

16、贞永(1232-1233)

17、天福(1233-1234)

18、文历(1234-1235)

19、嘉祯(1235-1238)

20、历仁(1238-1239)

21、延应(1239-1240)

22、仁治(1240-1243)

23、宽元(1243-1247)

24、宝治(1247-1249)

25、建长(1249-1256)

26、康元(1256-1257)

27、正嘉(1257-1259)

28、正元(1259-1260)

29、文应(1260-1261)

30、弘长(1261-1264)

31、文永(1264-1275)

32、建治(1275-1278)

33、弘安(1278-1288)

34、正应(1288-1293)

35、永仁(1293-1299)

36、正安(1299-1302)

37、乾元(1302-1303)

38、嘉元(1303-1306)

39、德治(1306-1308)

40、延庆(1308-1311)

41、应长(1311-1312)

42、正和(1312-1317)

43、文保(1317-1319)

44、元应(1319-1321)

45、元亨(1321-1324)

46、正中(1324-1326)

47、嘉历(1326-1329)

48、元德(1329-1332)

五、南朝

1、元弘(1331-1334)

2、建武(1334-1336)

3、延元(1336-1340)

4、兴国(1340-1346)

5、正平(1346-1370)

6、建德(1370-1372)

7、文中(1372-1375)

8、天授(1375-1381)

9、弘和(1381-1384)

10、元中(1384-1392)

六、北朝

1、正庆(1332-1334)

2、建武(1334-1338)

3、历应(1338-1342)

4、康永(1342-1345)

5、贞和(1345-1350)

6、观应(1350-1352)

7、文和(1352-1356)

8、延文(1356-1361)

9、康安(1361-1362)

10、贞治(1362-1368)

11、应安(1368-1375)

12、永和(1375-1379)

13、康历(1379-1381)

14、永德(1381-1384)

15、至德(1384-1387)

16、嘉庆(1387-1389)

17、康应(1389-1390)

18、明德(1390-1394)

七、南北朝统一后

1、明德(1390-1394)

2、应永(1394-1428)

3、正长(1428-1429)

4、永享(1429-1441)

5、嘉吉(1441-1444)

6、文安(1444-1449)

7、宝德(1449-1452)

8、享德(1452-1455)

9、康正(1455-1457)

10、长禄(1457-1460)

11、宽正(1460-1466)

12、文正(1466-1467)

八、战国时代

1、应仁(1467-1469)

2、文明(1469-1487)

3、长享(1487-1489)

4、延德(1489-1492)

5、明应(1492-1501)

6、文龟(1501-1504)

7、永正(1504-1521)

8、大永(1521-1528)

9、享禄(1528-1532)

10、天文(1532-1555)

11、弘治(1555-1557)

12、永禄(1557-1570)

13、元龟(1570-1573)

九、安土桃山时代

1、天正(1573-1592)

2、文禄(1592-1596)

3、庆长(1596-1615)

十、江户时代

1、庆长(1596-1615)

2、元和(1615-1624)

3、宽永(1624-1644)

4、正保(1644-1648)

5、庆安(1648-1652)

6、承应(1652-1655)

7、明历(1655-1658)

8、万治(1658-1661)

9、宽文(1661-1673)

10、延宝(1673-1681)

11、天和(1681-1684)

12、贞享(1684-1688)

13、元禄(1688-1704)

14、宝永(1704-1711)

15、正德(1711-1716)

16、享保(1716-1736)

17、元文(1736-1741)

18、宽保(1741-1744)

19、延享(1744-1748)

20、宽延(1748-1751)

21、宝历(1751-1764)

22、明和(1764-1772)

23、安永(1772-1781)

24、天明(1781-1789)

25、宽政(1789-1801)

26、享和(1801-1804)

27、文化(1804-1818)

28、文政(1818-1830)

29、天保(1830-1844)

30、弘化(1844-1848)

31、嘉永(1848-1854)

32、安政(1854-1860)

33、万延(1860-1861)

34、文久(1861-1864)

35、元治(1864-1865)

36、庆应(1865-1868)

十一、近现代

1、明治(1868-1912)

2、大正(1912-1926)

3、昭和(1926-1989)

4、平成(1989-2019)

5、令和(2019-至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昭和

建元元年(皇帝始有年号) 前140

元光元年 前134

元朔元年 前128

元狩元年 前122

元鼎元年 前116

元封元年 前110

元封五年 大将军大司马青薨 前106

太初元年 前104

天汉元年 前100

太始元年 前96

征和元年 前92

后元元年 前88

后元二年 崩,葬茂陵 前87

乾隆皇后怒断青丝!

富察氏皇后去世一年后,皇太后把乾隆帝召进慈宁宫,对他说:“皇后去世,已满周年。六宫不可无主,须选立一人册为继后。” 乾隆不语,太后又问:“六宫妃嫔,哪一个最使你合意?” 乾隆答道:“嫔妃虽多,但没有一人能及得上富察氏。” 太后说:“我看娴贵妃不错,她侍奉皇儿多年,未有过失,人也端淑娴静,就册立她为继后罢。” 乾隆一听,虽然有些不愿,但他奉事太后一向孝道,何况自己也选不出一个合适的人来,便勉强答应下来。第二天下诏,册封娴妃乌喇那拉氏为皇贵妃,统领六宫事,并不马上册立为后。直至富察皇后三周年过后,才正式册立那拉氏。 乌喇那拉氏是住领那尔布的女儿,在弘历为宝亲王时,便成了他的侧福晋,乾隆帝对她不甚喜爱。生了两个儿子,永璂和永璟。永璟早殇,永璟被封为贝勒。 乾隆三十年,弘历生了一场病,两个皇子永璐、永琪接连病逝,更使他愁怀难解。大臣和珅建议皇帝游幸江南散散心,乾隆帝便恭请皇太后一起去。太后建议道:“江南有苏杭,不亚于天堂胜景,前次南巡,皇后未曾随行,她已正位多年,也该让她去玩耍一番。”乾隆帝虽不甚愿意,但母命难违,只得答应。 一路上看山玩水,好不惬意。到江宁地方乾隆帝对和珅说:“上次南巡,匆匆忙忙未及在此畅游,听说秦淮河登上画舫游览一周,其味无穷,何妨一试?”

第二天,君臣二人换上便服,登上了一艘大船,船上等着多名美人,都是江南名妓,乾隆帝左拥右抱,饮酒谈笑快乐异常,直到第二天还恋恋不舍,不肯离去。至晌午时分,两名太监及侍卫十几人奉太后命,摇着船来找皇帝,这才登岸回到行宫。 在离江宁去杭州的途中;皇后与皇帝争吵起来。原来乌喇那拉皇后自册立以来,一直受到皇帝冷淡,心中很不高兴,这次秦淮河上的事,由太监传入她的耳中,她忍不住就同皇帝争了起来,说以天子之尊,竟然押妓荒嬉,有失体统。乾隆帝本就厌弃她,自然没有好话,皇后竟发脾气把头发剪了下来。

满洲人的风俗最忌剪发,皇后的行为大大触怒了皇帝,盛怒之下,乾隆帝令她立即返回京师。自己奉养大后在杭城逗留几天,怒气未消,也不愿久留在外,匆匆回京。 从这以后,帝后之间视若仇人,乾隆便不再上坤宁宫来。皇后积郁成疾,拖了大半年,到乾隆三十一年七月病死。病危时,乾隆帝竟无情地离开皇后,去木兰游玩,连最后一面都不见。 乾隆帝回来后,又下诏旨说:“皇后自册立以来虽无失德之处,然而奉皇太后南巡时,竟不尽孝道,不遵礼法,举动乖张,类似疯迷,回京后便一病不起。论其行为,即便废黜亦不为过份。朕现仍然存其名号,格外优容,但其治丧典礼,不必按孝贤皇后的仪式办理,只可照皇贵妃之例行事。” 满族大臣为皇后的丧礼力争,乾隆帝就是不听。

直至乾隆四十三年东巡时,有一大臣名金从善的劝皇帝考虑立储、册后两件大事时,乾隆帝回想起来,还怒气冲冲。从这以后,他便不再册立皇后。

是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为前汉。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山东定陶称帝,国号汉,暂都洛阳,三个月后定都长安。西汉诸多制度上承袭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

汉武帝继位后,推行推恩令、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拓朝鲜、南据越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奠定汉朝基本疆域;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西汉自武帝之后,皆以外戚辅政。汉昭帝继位后,霍光辅政。汉宣帝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

汉元帝即位后,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西汉开始走向衰败,又历经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公元8年王莽废除孺子婴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扩展资料:

西汉时期的历史大事:

1、霍光辅政

霍光辅政,是西汉中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背景是:汉武帝征伐四方、三击匈奴,致使国库亏空,百姓叫苦连连,并时有农民起义反抗。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年仅7岁的汉昭帝继位,遵汉武帝的遗嘱,由大将军霍光来辅助汉昭帝,史称“霍光辅政”。

汉宣帝即位后,没有依照群臣提议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而是委婉的以寻故剑的名义表示要立自己的元配妻子许平君为皇后。

霍光没有反对,但以许皇后父亲许广汉受过宫刑的缘故反对汉宣帝依照汉朝惯例封后父为列侯。霍光的继室显对女儿没有成为皇后不满,背着霍光趁许皇后生产的机会买通医生淳于衍毒死了许皇后。

许皇后死后,宣帝追究医生责任,淳于衍下狱受审,显害怕而向霍光坦白了此事。霍光惊骇之余,想要追究显的责任,但最终还是碍于夫妻情分替她掩盖了过去。霍成君最终被立为后。

地节二年春三月庚午(前68年4月21日),霍光病重逝世,临终上书请分自己的封邑三千户给其侄孙霍山,以继承其兄长霍去病的香火。

2、王莽篡汉

王莽篡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

西汉自汉武帝以后,皆以外戚辅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辅佐了四个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为凭借,最初装出恭谨勤劳的样子,不知疲倦地工作。

后来他广结名士和将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来投奔他的,不论地方远近,出身贵贱,他一概收用,让他们做官。

为了收买人心,他把从自己封邑里收来的钱和粮,都拿出来赠送给宾客,而自己家里却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朝野上下皆赞王莽。

汉哀帝死后,王莽官居大司马,以太后名义执掌军政大权,立汉平帝,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做皇后,渐渐在朝中大权独揽。

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汉平帝死后,王莽指使同党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书,要求让他代天子临朝。王政君无奈,只好顺从这一要求,由王莽摄政,称为“摄皇帝”。

公元6年,王莽改年号为居摄元年。三月,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婴”,以效仿周公摄政旧事,为代汉做准备。此后数年间,关于王莽代汉称帝的符命图谶频繁出现。

公元8年(居摄三年),梓潼人哀章制作铜匮,内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与《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伪托汉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

于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庙接受铜匮,然后戴上王冠觐见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宫前殿,即天子位,定国号为“新”。至此,西汉灭亡,王莽达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汉自立的政治野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霍光辅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莽篡汉

应该是“宣和元年”

宣和 [xuān hé]

北宋徽宗年号。

宣和(1119年 - 1125年),是北宋时期宋徽宗的第六个年号和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宣和这个年号一共7年。 宣和七年十二月宋钦宗即位沿用。

以上就是关于日本的昭和1年和昭和元年有区别吗是昭和1年代表1926年还是元年代表1926年,昭和1年代表1927全部的内容,包括:日本的昭和1年和昭和元年有区别吗是昭和1年代表1926年还是元年代表1926年,昭和1年代表1927、汉武帝的所有年号和时间段、日本的年号与公元年号不相同,那他们是如何用表来对照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094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