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整理

ssd是什么2023-05-05  14

1,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名词作动词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使动用法: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吞二周而亡诸侯;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序八州而朝同列

2,一词多义 : 制 、亡 、利 、固 、度

古今:橹、河、山东、于是、以为

3 通假:从、衡、景

等等

异体

第一,写作手法不同。

《过秦论》是一篇政论,因而重在说理,叙史部分高度概括,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卯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只用“拱手”二字概括。而《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所以重在讽喻,文章极尽描写之能事,如第2段写阿房宫中美人之多,便分别以“明星”“绿云”“渭流”和“烟斜雾横”比喻宫女“开妆镜”“梳晓鬟”“弃脂水”和“焚椒兰”。“论”“赋”异体,手法不同。

第二,立论角度不同。

《过秦论》因要“过”秦,便反复对比:秦先弱后强之比,九国之师与一秦之比,强秦与陈涉之比,九国之师与陈涉之师之比。两两比较,只为激出末句。“故正意一经揭出,格外警悚出奇,可谓极谋篇之能事矣。”(《文章源流》)《阿房宫赋》则以“寓言”式的描写,来表明“秦爱纷奢”:“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进而指出秦灭亡的主要原因。

同构

第一,写作目的相同。

西汉初期,经济凋敝,人口减少,贾谊目睹了这一切,便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多次上疏,评论时政,其《过秦论》的目的即是借说秦之过而劝汉文帝“安民”。杜牧更是如此,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明确表明此文是为了以古鉴今,针砭时政。

第二,灭亡原因相同。

贾谊继承并发展了汉初叔孙通、陆贾等人关于秦灭亡原因的观点,简洁地概括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杜牧在文末也说:“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施仁义”和“爱人”皆儒家一脉相承之观点。

第三,全文结构相同。

《过秦论》全文5段,前4段叙史,概括了秦自孝公(公元前361年)崛起,到二世灭亡(公元前207年)的整个兴亡过程,末段议论,归纳出秦灭亡原因。《阿房宫赋》全文4段,前3段描写,详尽地描绘了阿房宫的雄伟壮观、美人珍宝之多和“秦爱纷奢”之状,末段发出感叹,总结秦灭亡的教训。两文都是前叙后论,篇末明旨。

第四,都用铺排渲染。

《过秦论》虽是政论,但贾谊首先是一个汉赋大家,因而多用写赋手法,“铺张扬厉”。如叙秦孝公之雄心“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叙九国之师攻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之属为之谋,齐明……之徒通其意,吴起……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始皇“威振四海”是“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大段铺排形成了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阿房宫赋》更极尽铺排渲染之能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极写楼阁密而奇;“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极写宫女多而美;“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极写秦王生活奢而糜。铺排渲染之中溢出文章之“主意”。

第五,语言整齐峻拔。

《过秦论》多用骈偶,工整雄峻。如首段末句“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以下“内”“外”对应,一气呵成;第2段首句“蒙故业,因遗策”以下“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并举,气吞九州。《阿房宫赋》首句即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钱钟书说它“发唱惊挺,操调险急”(《管锥编》),像“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这样的四字句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此外,两文都使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既形象,又生动,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主要内容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写作特色

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本文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史实作出高度概括。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卯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以“拱手”二字作了概括。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在叙史时所看重的是历史过程的本质,而不讲细节的准确。

2对比论证方法。本文通篇采用对比论证手法,集中表现在第5段。秦国的过去和现在比,陈涉与九国之师比,秦强盛之久与秦灭亡之速比,这样通过对比论证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语言有辞赋特色,讲究铺排渲染。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有声势;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出他那“威加海内”的形。行文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力,且句式变化多端,不显得单调。

字词整理

1、通假字

①合从缔交(“从”通“纵”。读zòng。)

②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读jué。)

③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读yǐng。)

④ 鉏耰棘矜,非……铩也(“鉏”通“锄”。读chú。)

2、 一词多义

① 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②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聚之咸阳(到,动词)

③ 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④ 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方,方位名词)

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名词)

⑤ 制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裁,制服,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动词)

⑥ 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下文“信臣精座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中“兵”同此)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⑦ 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丢掉,动词)

追亡逐北(逃亡,动词。在此用作名词: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

⑧ 举

包举宇内(举起,拿走,动词)

西举巴、蜀(攻取,动词)

⑨ 遗

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跌,丢失,动词)

⑩ 策

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振长策而御宇内(鞭子,名词)

3、 词类活用

① 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

② 子孙帝王尤世之业也(名词“帝王”带省略介词“于”的补语“万世”,用作动词:称帝称王。)

③ 将数百之众(名词“将”带宾语“数百之众”,用作动词:率领。)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序”带宾语“八州”,用作动词:安排,布置,引申为“统辖”。)

⑤ 尊贤而重士(形容词“重”带宾语“士”,用作动词:敬重、看重。)

⑥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⑦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方位名词“内”、“外”分别作“立”、“连”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法:对内,对外。)

⑧ 流血漂橹(漂,动词使动用法:使……漂浮。)

⑨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⑩ 会盟而谋弱秦(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字词整理

1、通假字

①合从缔交(“从”通“纵”读zòng)

②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读jué)

③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读yǐng)

④ 鉏耰棘矜,非……铩也(“鉏”通“锄”读chú)

2、 一词多义

① 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②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聚之咸阳(到,动词)

③ 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④ 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方,方位名词)

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名词)

⑤ 制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裁,制服,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动词)

⑥ 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下文“信臣精座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中“兵”同此)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⑦ 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丢掉,动词)

追亡逐北(逃亡,动词在此用作名词: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

⑧ 举

包举宇内(举起,拿走,动词)

西举巴、蜀(攻取,动词)

⑨ 遗

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跌,丢失,动词)

⑩ 策

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振长策而御宇内(鞭子,名词)

3、 词类活用

① 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

② 子孙帝王尤世之业也(名词“帝王”带省略介词“于”的补语“万世”,用作动词:称帝称王)

③ 将数百之众(名词“将”带宾语“数百之众”,用作动词:率领)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序”带宾语“八州”,用作动词:安排,布置,引申为“统辖”)

⑤ 尊贤而重士(形容词“重”带宾语“士”,用作动词:敬重、看重)

⑥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⑦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方位名词“内”、“外”分别作“立”、“连”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法:对内,对外)

⑧ 流血漂橹(漂,动词使动用法:使……漂浮)

⑨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⑩ 会盟而谋弱秦(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1、通假字

①合从缔交(“从”通“纵”读zòng)

②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读jué)

③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读yǐng)

④ 鉏耰棘矜,非……铩也(“鉏”通“锄”读chú)

2、 一词多义

① 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②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聚之咸阳(到,动词)

③ 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④ 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方,方位名词)

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名词)

⑤ 制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裁,制服,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动词)

⑥ 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下文“信臣精座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中“兵”同此)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⑦ 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丢掉,动词)

追亡逐北(逃亡,动词在此用作名词: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

⑧ 举

包举宇内(举起,拿走,动词)

西举巴、蜀(攻取,动词)

⑨利

因利乘便{利 有利的形式}

(鞭子,名词)

3、 词类活用

① 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

②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帝王”带省略介词“于”的补语“万世”,用作动词:称帝称王)

③ 将数百之众(名词“将”带宾语“数百之众”,用作动词:率领)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序”带宾语“八州”,用作动词:安排,布置,引申为“引,招致”)

⑤ 尊贤而重士(形容词“重”带宾语“士”,用作动词:敬重、看重)

⑥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⑦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方位名词“内”、“外”分别作“立”、“连”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法:对内,对外)

⑧ 流血漂橹(漂,动词使动用法:使……漂浮)

⑨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⑩ 会盟而谋弱秦(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1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地方)

古今异义

务耕织(从事)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两手相合)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承受)

西举巴蜀(攻取)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以致天下之士(来,召纳)

相与为一(援助)

皆明智而忠信(可靠)

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属)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把;作为,认为)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把;作为,认为)

才能不及中人(一般人)

天下云集而响应(象回响一样应)

将数百之众(带领)

斩木为兵(兵器)

嬴粮而景从(担负,背)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肴山以东)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复仇)

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合从缔交 从通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

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

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百有余年矣 有通又

非抗于九国之师 抗通亢

给你我们老师的自编学案吧,很有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还有,要评最佳哦!

通假字:(读本字音)

约从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 制其弊(通“敝”)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赢粮而景从(通“影”)

百有余年(通“又”)

A名词的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 同上 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 同上 像影子一样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同上 在国内、向南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词动用 招致

履至尊而制六合 同上 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同上 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

B动词的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 逃走的人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 使……退却

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动用法 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动用法 使……争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动用法 使……灭亡

C形容词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使动 使……弱

以弱天下之民 形容词使动 使……弱,削弱

以愚黔首 形容词使动 使……愚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形容词动用 变小,变弱

①制

例句 出处 释义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齐桓晋文之事》 制作、缝制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传》 制造、制作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压制、控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 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论》 统率、指挥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 《齐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规模

②亡

例句 出处 释义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逃跑、逃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失去

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 灭亡、消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 死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逃兵、逃亡的人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通“无”,没有

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 使动用法,使……灭亡

③固

例句 出处 释义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 牢固、坚固(的地势)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 巩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廉颇蔺相如列传》 坚持、坚决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王忠肃公翱事》 一定、必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本来、原来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既、已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 固执、顽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固然、诚然

④利

例 句 出 处 释 义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锐利、锋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 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有利、条件好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有利的形势

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利益、好处

商人重利轻别离 《琵琶行》 利润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孙子•谋攻》 胜利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冯婉贞》 有利于

⑤遗

例 句 出 处 释 义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封神演义》 丢失的东西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遗漏、忽略

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 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给予

⑥度

例句 出处 释义

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 尺码、尺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 程度、限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规章、制度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 风度、常态

一年一度秋风劲 《采桑子•重阳》 次、回、量词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扬州慢》 谱写、创制

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指南录)后序》 考虑、思虑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 量、计算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问说》 推测、猜测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通“渡”,过

3说明下列各句的特征。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判断句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被动句

③陈利兵而谁何。 宾语前置句

④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介词结构后置

2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子坐(坐通座,座位)

沛公不胜杯杓(杯通杯,杓通勺,酒器)

3一词多义

A动词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不就(推荐《张衡传》)

今之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行动、发动《陈涉世家》)

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攻取,占领《阿房宫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抬起,本课)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孔雀东南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完毕,尽,本课)

B副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全、皆《六国论》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整个《屈原列传》)

动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本课)

乃令张良留谢(辞别,本课)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告诉、询问《孔雀东南飞》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凋落《芙渠》)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信?”(辞退《孔雀东南飞》)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谢恩,本课)

A动词

沛公起如厕(到……去,本课)

江城如画里(像,如同《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依照《赤壁之战》)

B连词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假设,如果《答司马谏战书》

C助词词尾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的样子《论语•述而》

A名词dǒu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古代盛酒器,本课)

则与斗卮酒(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本课)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北斗星,在此是名词用作状语《小石潭 记》

B动词dòu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争斗《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引且战,连斗八日(战斗《史记•李广传》)

A名词

无因而至前也(原因《狱中上梁王书》邹阳)

B动词

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沿袭《汉书•循吏传》)

C介词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本课)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因荣木变为枯木(由,从《神灭论》范缜)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由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D副词

秦军解,因大破之(于是,就《史记•高祖本纪》)

E连词

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廉颇蔺相如列传》)

4词类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造产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5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句式解析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因果判断

所以遣将守头者,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3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4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5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

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盾”)

6习惯句式(凝固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字词

崤函:xiao3

雍州:yong1

逡巡:qun1

镞:zu2

蒙恬:tian2

鞭笞:chi1

隳:hui1

锋镝:di2

瓮牖:you3

墨翟:di2

氓隶:meng2

锄耰:you1

棘矜:ji2qin2

钩戟:ji3

长铩:sha1

度长些大:duo2 chang2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点:

1、本文有以下通假字,请关注它们各自出现在文中何句中:

从(纵) 衡(横) 景(影) 甿(氓)

倔(崛) 棘(戟) 有(又) 没(殁)

2 古今异义词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黄河以西一带 今:河的西面

赢粮而景从——古:担负 今:输赢的“赢”

山东豪俊并起——古:崤山以东,即东方 今:指山东省

流血漂橹——古:盾牌 今:使船前进的工具

3词类活用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名作状)

赢粮而景从 (名作状)

云集响应 (名作状)

内立法度 (方位词作状语)

外连衡 (方位词作状语)

南取百越之地 (方位词作状语)

斗诸侯 (动词作使动用法)

序八洲而朝同列 (动词作使动用法)

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使动用法)

以愚黔首 (形容词使动用法)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被动句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3)宾语前置句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5、难句译注

1)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文言中,不及物动词的后边有宾语时,这种不及物动词大都是使动词这里,在“斗”的后边带有宾语“诸侯”

译文:对外采取连衡的策略来使(其他六国)诸侯相互争斗

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于是:连词,相当于“因而” “之”,助词,的。

译文:这样一来,秦国就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魏国)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3)会盟而谋弱秦

会盟:聚在一起订立盟约“盟”,动词,订立盟约文言中,当用“而”把(或动词短语)和名词连接起来时,这种名词就用作动词。

弱:使动用法,使……弱。

译文:(他们便)聚在一起订立盟约来谋划削弱秦国(的势力)。

4)追亡逐北

亡:逃亡的败兵 北:败逃,这里指溃败的军队这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追”和“逐”为互文,“亡”和“北”为互文。

译文:追逐逃亡的败兵。

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臣:可靠的大臣陈:陈列,布置 利兵:锐利的兵器

而谁何:即“其谁奈之何”,也就是“那(阵势)有谁敢惹他”

译文:用忠臣的臣子,带领精锐的士兵,陈列着锐利的武器,缉查盘问往来的人们

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为:当作,云:作“集”的状语,译为“像云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译文:(他们砍伐树木作为武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人像浮云一样聚集起来响应(他们的号召),(大家)担着粮食像影子随形那样跟着(他们起来造反)

7)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于:介词,在形容词之后引出比较对象,相当于“比”

译文:锄头 枪把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呀!

二、小测验:

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膏腴(yú) 逡(jùn)巡 藩(fān)篱 蹑(shè)足

B.迁徙(xǐ) 崤(yáo)函 鞭笞(tāi) 锋镝 (zhé)

C 瓮牖(yǒu ) 黔(qián)首 氓(méng)隶 劲弩(nǔ)

D.万乘(shèng) 铦(guā)利 钩戟(jǐ) 阡(xiān)陌

2、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作名词 ,找出句中那个活用的词,并解释

(1)崤函之固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3、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找出句中那个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6)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词类活用之名词作动词 ,找出句中那个活用的词,并解释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5、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作动词 ,找出句中那个活用的词,并解释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6、 使动用法 ,找出句中那个使动用法的词,并解释

外连横而斗诸侯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吞二周而亡诸侯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序八州而朝同列

7、一词多义

(1) 制

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2)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吞二周而亡诸侯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3)利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5)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蒙故业,因遗策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6)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7)以为

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为桂林、象郡

……,以为固 守之势异也。

以上就是关于过秦论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整理全部的内容,包括:过秦论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整理、急求《过秦论》的字词解析.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过秦论》这篇课文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现象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091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