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名言

司马懿名言,第1张

司马懿名言如下:

1、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

2、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3、弱者把梦看做一种征兆,强者则把梦看做自己内心的欲望。

4、人这一生,不光活个生死,总得活个对错。

5、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

6、有心,不是见色忘义的怦然心动,而是,不离不弃的日久生情。

7、习武可制虎豹,集智方取天下。

8、转守为攻,以静制动。

9、生逢乱世,何来无辜。

10、大丈夫,出身贫贱并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11、我司马只此一心,叫做长情,要是不要,你看着办。

12、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13、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14、恩威难测,才是真正的恩威。

15、天机难测,却尽在我掌中。

16、举奸需机密,扬善要彰显。

17、一心只想着赢的人,就真的能赢到最后吗。打仗先要学的是善败,败而不耻,败而不伤,才真的能笑到最后。

18、若生铸剑为犁之心,需有平复刀剑之力。

19、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20、这天下说不好是谁家的。

十大帝王诗词,博士生只会一首

1、汉高祖刘邦

这一首大风歌,却尽显英雄气,流传度甚广。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席间由120人歌唱助兴,刘邦击筑伴奏,气氛极为热烈,和大家一起饮酒,在宴席上他唱起这首大风歌,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

2、汉武帝

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诗词造诣并非上乘,这首秋风辞格律优美,只是略带伤感和小家子气。

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据《汉书·武帝纪》,汉武帝刘彻到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祭祀后土(土地神),共有五次。只有一次在秋天,即元鼎四年(前113)十月。这时刘彻四十四岁,即位已二十七年。他实行武力打击匈奴,已胜利解除了数代以来的北部边患。他采取的国家专卖(盐铁、均输、平准)、统一货币、重农贵粟三大政策,卓有成效,克服了长期用兵造成的生产破坏和财政危机。西汉王朝无论军事、经济、政治、文化都达到全盛高峰。但他的雄才大略,还要打通西域,开发西南,平定南越和东越,振威名于世界。

这次出巡,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当时场面热闹,气势恢弘,听说汾水旁边有火光腾起,还下令在那里立了一座后土祠来祭祠大地。身为大汉天子的刘彻,一生享尽荣华,又同常人一样,无法抗拒衰老和死亡。宴尽之余,遂作此篇。

3、曹操

这是一位卓越的诗人,诗词造诣之高,可谓在帝王中屈指可数,连毛主席也不免赞叹,往事越千里,魏武挥鞭。在这里,选择一首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曹丕

继承了其父之才,实力不在其弟曹植之下。只是父亲和弟弟名气太大,不免让自己失色一些。

燕歌行 ·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全诗句句押韵,为鲍照等人的七言诗创作,奠定了良好的根基,《燕歌行》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5、司马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遇际会,毕力遐方。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这是司马懿有案可查留下来的唯一一首诗。朗朗上口,一气呵成,非常值得朗诵。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应该是全诗的诗眼。这八个字的味道和感觉,是不是比曹操“周公吐脯,天下归心”还有气派,还雄视千古,气吞万里。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说,这八个字作为匾额挂在了司马懿的卧房里,司马懿天天睡觉都盯着它。临终的时候,已经不能言语的司马懿还用手指这八个字,示意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切记!切记!

后来,司马懿的儿孙们继承他的遗志,奋起雄威,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就真的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6、杨广古今第一大暴君,罄竹难书,诗词却属上乘

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

隋 ·杨广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7、唐太宗

饮马长城窟行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李世民的《饮马长城窟行》创作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九月驻跸灵州,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8、海陵王完颜亮

这是一位高产量高质量的大诗人,为人暴虐,篡位上台,最后下场悲惨,客死他乡。诗词朗朗上口。

书壁述怀

蛟龙潜匿隐苍波,且与虾蟆做混合。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

过汝阴

门掩黄昏染绿苔,那回踪迹半尘埃。空亭日暮乌争噪,幽径草深人未来。

数仞假山当户牖,一池春水绕楼台。繁花不识兴亡地,犹倚栏杆次第开。

昭君怨雪

昨日桥村渔浦,今日琼川小渚,山色卷帘看老。峰峦锦帐,美人贪睡。不觉天花剪水,惊问是杨花,是芦花。

题画

万里车书何混同,

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

立马吴山第一峰。

9、最大的传奇皇帝,从乞丐到皇帝的逆袭。

庐山诗

明 ·朱元璋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沧浪翁泛海

海天漠漠际无穷,巨舰樯高挟两龙。

帆饱已知风力劲,舵宽方觉水情雄。

鳌鱼背上翻飞浪,蛟蜃鬐头触见虹。

何日定将归泊处,也应系缆水晶宫

10、康熙大帝

这是一位满族皇帝,有人对其耿耿于怀,有人对其称千古一帝。不论政绩,单论诗词,在这里欣赏两首。

菩萨顶

清 ·康熙

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

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问法华。

咏四面云山

清 ·康熙

珠状崔嵬里,兰衢入好诗。

远岑如竞秀,近岭似争奇。

雨过风来紧,山寒花落迟。

亭遥先得月,树密显高枝。

湖平无涌浪,雾净少多歧。

脉脉金明液,溶溶积翠池。

常忧思解愠,乐志余清悲。

素学臣邻老,耆年自不知。

1、扫清四合席卷八荒什么意思。

2、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八荒的意思。

3、扫清四合,席卷八荒。

4、横扫八荒的意思。

1就是说要扫平天下,一统河山,完成大业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就是司马懿要儿子要统一全国。

2 出自司马懿的>。

3 全诗: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4遭遇际会,毕力遐方。

5将扫群秽,还过故乡。

6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7告成归老,待罪武阳。

8 创作背景:东汉末年,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不逊。

9魏明帝震怒,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

10临行时亲友相送,司马懿感慨作此歌。

争取答案 D

出处:

公元3世纪中叶,魏、蜀、吴三国鼎立,各称雄一方,相互争夺天下。魏国大将军司马懿为了夺取斗争的胜利,命军中乐师根据音乐中宫、商、角、徵、羽五声的关系原则,选用大鼓、大镲、鞭鼓、云锣、月锣5种各具特色的打击乐器,创编了《得胜鼓》鼓曲。该鼓曲问世后,一直在军中沿用。将士出征,以鼓乐相送,壮扬军威;将士凯旋,以鼓乐相迎,隆重庆贺。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率四万步骑北伐辽东叛将公孙渊,北渡黄河途经家乡温县时,在县城南门外济水河东岸的虢公台上,宴请地方官吏和父老乡亲。宴会上,司马懿命乐队演奏得胜鼓助兴,震天动地的鼓声隆隆作响,久久在天地间回荡,令人心旷神怡,荡气回肠。司马懿更是神采飞扬,欣喜若狂,慨然作歌:“天地开阔,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济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激动人心的情景令众乡亲感慨万分,他们被得胜鼓优美的鼓声所震慑,纷纷恳求将此鼓曲赐给家乡。司马懿欣然应诺,立即令人予以传授。

司马懿的诗歌流传至今的只有一首。

辽东征歌

三国:司马懿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遇际会,毕力遐方。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武阳。

译文:天地开辟啊曹魏代汉,如同日月重新放射出光芒。皇上赐给我绝佳的机会啊,让我仗剑讨伐远方。横扫叛贼公孙渊,路过我可爱的家乡。

铲除疆域中的一切敌人,还遭受生灵涂炭的百姓以稳定和安宁。大功告成我将请辞告老,听候皇上发落,让我在舞阳颐养。

扩展资料

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却是在景初二年,他60岁的时候,远征辽东公孙渊之前,当时的皇帝魏明帝亲自送他远征。

并且诏令他的弟弟司马孚和他的儿子司马师一起护送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温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焦作市。因为在家乡看到父老乡亲,许久没有谋面,有感而发写成此诗。

从这首诗歌可以大概的推测一下他远征之前的心境。当年的魏明帝想要远征辽东公孙渊,但是在朝廷内外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于是魏帝就召唤司马懿来商议此事。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远征辽东路途长达四千里,大家都担心派遣的四万精兵会供给不足。

天地广,宇宙宽。 人心深,志向高。 古而今,心不古, 多少事,付东流。 是英雄,还气短。 是红颜,反命薄。 成也好,败亦罢。 雷霆聚,风云散。 看今朝,身自由。 民富裕,国康泰。 逢盛世,大中华。 中国梦,共铸就!

《短歌行》

东汉末年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征辽东歌》

三国司马懿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遇际会,毕力遐方。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武阳。

3《垓下歌》

西楚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4《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人这一辈子不光活个生死,总得活个对错。”在司马懿的一生,很少见他犯错,在当世人眼中他最大的错误便是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但殊不知这个他故意为之的。

2、“我挥剑只用了一天,但我磨剑却用了20年。”司马懿最大的能耐就是能忍、能熬,他熬死了袁绍、袁术;他熬死了曹操、刘备、孙权;他熬死了诸葛亮、曹丕、曹叡。待天下英才散尽,司马懿挥一挥剑,便取得了天下。

3、“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到的都是朋友和师长。”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和他怀着一颗敬畏的人有关,司马懿礼贤下士,善于学习,即使是在家乡种地的老农,司马懿都不耻下问,拜其为师。

4、“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这是司马懿打败曹氏勋贵的原因,在魏蜀之战中,曹真始终是大司马大将军,而司马懿只是一个副将,然而绝大数的胜仗都出于司马懿之手,同样,魏吴大战中的曹休和司马懿也是如此。这句话也是曹爽和司马懿之争中,司马懿胜出的原因。

5、“人不能怯懦,但不可不知敬畏,要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司马懿前半生的对手是杨修,司马懿非常敬畏他;司马懿后半生的队友是诸葛亮,司马懿对其万分敬仰;司马懿暮年的队友是曹爽,司马懿同样敬畏他。

我们大概搞不清司马懿究竟什么时候有的反心,历史也没记载,但一个人不会突然改变,一定有一定的铺垫,正如黄巾之乱也不是一蹴而就,三国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公元238年,司马懿路过老家温县。当地官吏、大族、豪强纷纷拜见,为司马懿举行宴席。酒足饭饱之后,司马懿即兴赋诗一首:天地开辟,日月重光,今遭际会,奉辞遐方。将扫逋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此时收录于《晋书》中,没有题目只称为“歌”,《乐府诗集》将其收录,命名为,《晋高祖歌》。司马懿被孙子追封为宣帝,庙号为高祖,也就是晋高祖。

此诗大致意思是:汉室倾颓,诸侯并起,曹魏辅助汉室。我(司马懿)奉旨征伐四方,诛灭“叛乱”,还天地个清明,助曹魏一统天下。当这些完成后,我就会告老还乡,回到舞阳(司马懿被封为舞阳侯)。

古人以诗言志,司马懿也不例外。但看此诗,我们以为司马懿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大忠臣,但结合时间、历史背景后便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可惜曹叡没读懂,否则十年后,司马懿也没机会夺取曹魏大权。

司马懿为何来到家乡温县?原来他即将远征辽东公孙渊,路过老家。这一场宴会,既是欢送,也可以看作一场告别。

这一年司马懿已经59岁,在古代平均寿命三四十的情况下,59是绝对的高龄。如此大的年仅,司马懿不仅要替国出征,还是辽东那样险恶的环境。司马懿甚至有了会“病死辽东”的想法。

曹魏派年龄高的司马懿出征,至少说明两个问题:曹魏无人,司马懿有本事。单独一个问题没什么事,可这俩问题放到一起就是危机:既是曹魏危机,也是司马懿的危机。

只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才能保证朝廷的发展壮大,曹魏总是依赖司马懿,说明曹魏培养后续人才出现问题,没有优秀的继任者。司马懿屡立大功,总会招来曹魏统治者的猜忌。

无论司马懿人品怎样,他总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政治嗅觉极其敏锐。在归途中所作的诗,既是明志,也是表露忠心:我只想帮曹魏平定天下,然后去舞阳养老。

司马懿真的如诗中所说吗?平定天下是真,帮助曹魏却不一定。“肃清万里,总齐八荒”,曹睿以为是帮自己,司马懿却暗指司马氏。其他人巴不得立下大功,可大功对司马懿却不一定是好事。

司马懿作诗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39年,年仅35岁的曹叡病逝,临终前命曹爽、司马懿为辅政大臣,俩人共同执政。

司马懿还是引起曹魏皇室的猜忌。司马懿虽然多次带兵,也屡次打胜仗,在军中尤其是雍凉附近有着极高的威望,却没有兵权。再说雍凉大军远在西边,管不到京都洛阳。洛阳的中军禁卫可全在曹爽手中。

曹叡命司马懿为辅政大臣,只是借助司马懿的威望(三朝元老),帮助曹芳坐稳帝位,起到一个过渡作用。曹爽也不会允许司马懿分权。开始长达八年的曹爽、司马懿权争。

总体来说,曹爽身为曹魏皇室旁系,先天上强于司马懿,他开始一步步拿掉司马懿大权。曹爽首先剥夺司马懿朝堂大权,升司马懿为太傅。太傅名誉重,却无实权,说白了就是为了架空司马懿。

司马师为中护军,而中护军是曹魏中军首领。曹爽废置中军的中垒营、中坚营,将两营兵马交给弟弟曹羲,以此架空司马师。司马师仅有中护军之名,却无中护军之实。

正始(曹芳年号)初的几年,曹爽尚且需要司马懿,例如正始四年曹爽利用司马懿征吴就是一例,用完司马懿便将其高高供起来。但正始八年,司马懿装病退出朝堂,不再路面,俩人矛盾到达最高点。

司马懿诗中说要“养老”,可他岂会甘心养老?否则正始八年装病后,司马懿便不会再出山,曹爽独掌大权后可没加害司马懿啊。可见司马懿是不甘心放弃权力的。

司马懿利用两年的时间,暗中布局,联络被曹爽排挤的老臣蒋济等人,形成一股反曹爽势力。这些老臣以为司马懿想的是诛除曹爽,哪知道他是想做另一个“曹操”呢。

正始十年,司马懿、司马防、司马师、司马昭、蒋济趁曹爽带着皇帝祭祀高平陵之际,发动兵变。曹爽投降,诛三族,其余亲信也是死伤殆尽。在一众曹魏大臣尚未回神之际,司马氏成功上位,改变历史。

都说司马懿狡猾奸诈,我们从他的诗中也能看出一二。可惜,曹叡没识破,曹爽也不够狠心,十年后被司马懿夺权,只能说司马懿太会装。

以上就是关于司马懿名言全部的内容,包括:司马懿名言、十大帝王诗词,博士生只会一首、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872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