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短歌行》是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年光易逝的感慨,流露出对友朋的怀念和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开篇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说:在对酒当歌的欢宴时刻,感到人生犹如易晞的朝露转眼即过,逝去的年华苦于太多。言外之意是余年渐少而功业无成,这与毛泽东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又是何等相似!下面接着写道:“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说:歌声这样激跃慷慨,是因为有隐衷在心底深埋。用什么来驱烦解忧?只好借酒浇愁。以上八句,我们乍读起来,似乎感到情调消沉了些,其实不然。曹操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但是,这种苦闷和感慨,也只有对事业和理想执着追求的人,只有不满现实而又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人,才可能产生,它绝然不同于没落阶层的颓废和感伤。所以我们说,诗人的苦闷和感慨,正是英雄人物的苦闷和感慨。诗歌随后进入正题,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说:俊士贤才啊,我在长久地思念你们。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是时刻不忘直到如今。鹿在呦呦地叫啊,它们呼朋引伴相聚而食郊野的艾蒿。我要是有满座的嘉宾,就用弹瑟吹笙把他们欢迎。不难看出,曹操在这里表达出对贤才思慕渴求的急迫心情。诗歌接下去写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是说:贤士有如那皎洁的明月,明月无法采摘,贤士难以求得。我的忧虑出自内心,简直不能消歇。一旦贤士长途跋涉,前来存恤问候,我们自当在一起宴饮高歌,以表达旧日的情谊没有忘却。诗人就是这样,仅在短短的八句诗里,便将求贤过程中的悲喜情状曲折有致地表现出来了,形象是那样的鲜明、感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四句是说:明月皎洁,夜星稀疏,乌鹊向南飞去。它们围着树木绕来绕去,不知哪个枝干可以依附。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说得更确切些,这是以乌鹊比喻贤者,大意是说:贤者们都在寻找寄身之地,但哪里才是他们可靠的寄身之所呢?诗的结尾写道:“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是说:山不满足它的高,水不嫌恶它的深。只要像明主周公那样礼贤下士,就能征服天下人的心。曹操在这里用“山不厌高”两句比喻贤士多多益善。并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渴望求贤以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可见,《短歌行》开头就不俗,从人生短暂、时不待我角度巧妙入笔,象毛泽东一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就为为全篇奠定了一种昂扬的基调。接着,曹操的一腔对当时社会的忧患,对前途未卜的担忧,对人才寻觅的渴求,只有借杜康酒消愁,没想到借酒销愁愁更愁。这种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闲愁。这种愁实则是一种渴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紧接引用并活用了《诗经》中几个句子,借以表明自己的一片真情,自己是一个对人生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人,自己的这片忠心何人能知晓呢?借用“呦呦鹿鸣“几句,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求,期盼人才归顺自己。经过中间巧妙的过渡,最末四句借用了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卒章显志,把自己与周公自比,再次交代了自己渴求得到人才的迫切心情,以及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他以他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向世人证明着自己的广博胸襟,有容乃大,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各位贤才,还犹豫什么呢?他的忧患意识愈强,更看出他的只争朝夕,他的惜时如金,他的心情是多么地迫切。全诗呈现出一种大气磅礴之势,此诗与他的另一首诗《观沧海》有异曲同工之妙。
抒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思想感情、主观感受,是文学写作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须因人因事因物,从对人、事、物的叙述和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要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抒情性语言,就要从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入手,如哲理句、描写句、抒情句、含蓄句、文采句、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象征句、主旨句、结构句等等,纲举目张,才能寻找到作者感情的支撑点和落脚点。
感谢您对派派小说论坛的支持,为最佳答案。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李白诗歌神奇的艺术魅力,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诗歌偏重于主观抒情,他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李白作品不仅抒情性强,而且在构思创作时,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即兴抒情,具有更大的时空跨度和更完备的情感系统,更为自由开放地表现诗人自己的身世遭遇与喜怒哀乐。李白主要采用奔放豪爽、跳荡飞动的语言,他有言即说,有情必发,心到诗成。鉴于此,研究和剖析李白诗歌的抒情方式,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李白诗歌的抒情方式
抒情,是诗歌的精髓。“五情发而为辞章,”[1]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的诗歌自然是情感的艺术载体,有着极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其诗歌在抒情途径和主观思想感情的表达方面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抒情性散文在形散的美丽外衣下,往往蕴涵着真情实感。所以,对抒情性散文的分析,重在入情入境,细心品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感悟理解。感悟是对作品内涵技巧艺术境界的正确理解,是对作品的再创作和提高。阅读的本质就是从文章外在形式理解其精神核心,这就要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领悟作者如何与自然生活对话,感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如:《赠人一片云》一文,我们透过这些优美的语言文字,就可以感悟理解到其精神内涵:赠人一片云就是在别人伸出手来时,让他握到你温暖的手;就是在别人无所依傍时用你爱的光芒将他包围;就是在别人焦虑和孤寂时给他心灵的安妥和告慰。所以,透过文字,深入文章实质,去理解去感悟是阅读抒情性散文关键性的一步。
二 激发想象。在阅读抒情性散文时,应通过分析形象,激发自己的想象,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鉴赏。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想象思考以及对生活中美的捕捉。我们在阅读时只要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就会向更深方向发展。读完《赠人一片云》之后,我们可以想象:当我给别人馈赠时,别人给我馈赠时会是怎样一种暖融融的情景。所以,在这物欲横流的现实中,我们不妨赠出自己的一片真爱之云!
附美文:
赠人一片云
世间人情多讲究赠人以物,而物尽必然情非。我赠人以云,君行千里,抬头便见白云,还怕断了友情不成?
人间冷暖是人最在乎的,人与人的交往也往往就在这“冷暖”二字上。你赠物于他并不能心暖,而赠他一份真情可能就是冬天也觉得暖——推心置腹的交谈,忘情的一次郊游,互相推荐几本可读的书,帮他出一个能摆脱困境的主意……这一切都像你赠他一片云一样,会永远地飘荡在他的天空里,使他欣喜,使他兴奋,使他的生命充满活力。
在朋友的天空里,飘荡着我赠予的这样的白云;在我生命的天空里,也飘荡无数这友情的白云。不想让白云化雨,不想让白云蔽日,更不想让白云产生什么奇迹,只想经常看几眼白云,让自己明白世上还有友情存在。赠朋友白云般的纯洁,白云般的透明,白云般的人生理想与向往,他才会生活得如白云般洒脱与自由。
[热身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人间第一爱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古今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牛高德劭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友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mí)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的是母亲。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你前进的道路上也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sǒu)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我至今还坚持此说,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xīn),甜蜜和温(xīn)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回忆所能(pì)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愈我这个创伤的。我一生走遍大半个地球,不管到什么地方,也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起我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淆淆而出。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带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惟愿读这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上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效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上就是关于短歌行的抒情性怎么解释全部的内容,包括:短歌行的抒情性怎么解释、如何理解文章的抒情性语言、李白诗歌的抒情性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