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文言文重要句子

愚公移山文言文重要句子,第1张

1 愚公移山 重点句翻译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

2 《愚公移山》中的句子意思《愚公移山》中有三个句子:曾不能损魁

《愚公移山》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连孤儿寡妇都不如“曾”的读音都是ceng意思是“连----都----”,“连----也-----”。

3 愚公移山里的重点句和重点句的翻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苦于山北的阻塞,出来进去曲折绕远。

2、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召集全家一起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3、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指通“直”。)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面,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4、杂然相许 纷纷地表示赞成。

5、投诸渤海之尾(诸:相当于“之于”。)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

6、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凿石头铲土,用土筐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7、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 冬夏交换季节,一年才往返一次。

8、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表强调。惠通“慧”。)

唉,你也太不聪明了。9、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凭着你这点残年余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毁坏。

10、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1、亡以应(亡通“无”。) 无话可说。

12、一厝朔东 …… 无陇断焉(厝通“措”。陇:高地。

断:隔绝。)一座放在朔东。

…… 没有高而不相连的山丘(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4 愚公移山里的重点句和重点句的翻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苦于山北的阻塞,出来进去曲折绕远。

2、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召集全家一起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3、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指通“直”。)

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面,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4、杂然相许

纷纷地表示赞成。

5、投诸渤海之尾(诸:相当于“之于”。)

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

6、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凿石头铲土,用土筐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7、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

冬夏交换季节,一年才往返一次。

8、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表强调。惠通“慧”。)

唉,你也太不聪明了。

9、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凭着你这点残年余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毁坏。

10、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1、亡以应(亡通“无”。)

无话可说。

12、一厝朔东 …… 无陇断焉(厝通“措”。陇:高地。断:隔绝。)

一座放在朔东。…… 没有高而不相连的山丘(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5 愚公移山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

《愚公移山》古今异义:1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2曾 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3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4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5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6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7荷 古义:扛 今义:荷花 8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9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10已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11方 古义:方圆 今义:常指矩形 12惩 古义:苦于,被。

所苦 今义:惩罚 词性活用:1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2箕畚:名词活用为状语,用箕畚3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4聚:使动用法,使。

聚,相当于:“把。

召集在一起”一词多义:1方 方七百里指面积 方其远出海门正当 2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竟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3固 汝心之固顽固 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4亡 今亡亦死逃走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5其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 其妻献疑他的 6之 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7且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8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加强语气 9而 面山而居表修饰 聚室而谋表承接 通假字: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一直 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之”是个多义词,但究竟有几个意义,几种用法,各家说法却不一致。刘淇的《助字辨略》提出十二种,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列出二十九种,杨树达的《词诠》举出十二种,吕叔湘的《文言虚字》指出七种。对于文句中“之”的解释,各家也有不同,甚至同一研究者对同一情况下的“之”也会作出前后矛盾的解释。例如“华则荣矣,实之不知”中的“之”,有的说是连词,相当于“则”(见《经传释词》),有的说是句中助词,“宾语倒置于外动词之前时用之”(见《词诠》)。又例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有的释“之”为“到”(见王力《古代汉语》),有的释为“是,这样”(见《历代文选》,中国青年出版社)。产生这些差别和对立的原因,除研究者所涉及的材料有多有少外,主要是:(1)所用的分析方法不同;(2)分析时未遵循一贯性原则;(3)对复杂的语法现象未作全面考虑,不注意协调性原则。 有一种方法,叫互文-异文法。例如: 1、上告于天,下布之民 《淮南子》 2、秦穆公迎而拜之上卿 《韩非子》 3、穆公迎而拜为上卿 《说苑》例1,“于”“之”互文,释“之”为“于”;例2、例3,“之”“为”异文,以“为”训“之”(见《古书虚字集释》,下简称《集释》)。这样解释恐怕是不对的,可是现在还有人在无条件地应用。 互文-异文法,如果能正确地运用,全面地对待,也不失为一种佐证法。但是当作解释虚词的手段则不行,因为一则不是所有的话语都有互文,二则两个文义相同或相对的语句,其结构不一定相同。就拿“下布之民”来说吧,《列子》中有一句“告之于帝”跟它相应,如果“之”“于”互训,则“告之于帝”中的“之”“于”必有一字为衍文,可是“之、于”连用在文言中比比皆是,哪有这么多衍文!其实“下布之民”是“下布之于民”的省略句。 还有一种方法叫语译法。所谓语译法,就是把文言译为现代汉语,然后比照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种方法跟互文-异文法一样,都是不顾文言本身结构特点的。例如“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因为可以译为“谁还(会)长久地哭泣呢”,就说“之”相当于“尚,还”(见1981年高中语文课本《硕鼠》注释。又《集释》也同)。这恐怕也是不对的。请看: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学》 5、行归于周,万民之望 贾子《筹齐篇•引诗》 6、今夫易牙,子之不能爱,焉能爱君 《管子•戒篇》“谁之永号”与例4、5、6中的“之”有个共同的地方, 就是都处于名词或名词性代词跟动词性短语之间, 作助词用。但也有区别, 如有的名词是后面动词的施事, 有的是受事, 有的只是陈述的对象。如果按照语译法分析, 那么这些语句中的“之”便有五花八门的解释。当然, 在分析文言结构本身的基础上,指出某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某某词, 是可以的。 自从《马氏文通》问世以来, 许多人用有体系的语法观点来研究文言虚词,这无疑是一大进步。其中吕叔湘的《文言虚字》, 抓住文言的结构特点, 简明扼要地分析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很有特色。但也有不少著作,在描写虚词时往往顾此失彼, 又不遵守一贯性、协调性原则, 因而对同一结构中的虚词的解释, 常常出现前后矛盾或彼此对立的现象。例如有的文章先指出“主语+之+谓语”、“宾语+之+动词”结构中的“之”是结构助词, 可是后来又说“实之不知”中的“之”是连词。又例如: 7、人之所亲爱而辟焉 《礼记•大学》有人把这句中的“之”释为“于”, 以为此处必得一个“于”字才通。诚然,此处应当加个“于”,但不能就此认为“之”等于“于”,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请看: 8、汤之于伊尹, 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 《孟子•公孙丑下》 9、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孟子•告子上》 10、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论语•里仁》把例7跟例8、9、10相比较,可知“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实为“之”后省略了“于”。 又例如上文提到的“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从结构上看, 如果把“为”当作语气词, 则“奚以”后必为动词性短语,“之”应释为“至”;如果把“为”当作动词,则“奚以…为”中既可嵌入名词性短语, 也可嵌动词性短语, 该句的“南”显然是个动词(往南),“而”连接的是两个动词性短语,“之”也应当解释为“至”。释“之”为“是, 这样”者, 大概以为“九万里”前省略了动词“至”,用代词“之”复指“(至)九万里而南”。诚然,省略动词是可以的, 但“奚以之九万里”的“之”作复指成分却没有旁证, 况且还有“无以至千里”这样的句子呢。所以全面地考虑该句, 均衡各种条件, 以释“之”为“至”较为妥当。 前面指到“谁之永号”、“实之不知”、“万民之望”等语句中的“之”作助词用, 但究竟是结构助词还是语气助词呢?如果作结构助词,那么是夹在主谓结构之中, 还是放在附加成分之后, 还是起倒置宾语的作用呢?这些问题不能凭主观臆断去解决, 而要通过分析, 找出区别性特征给以解决, 否则对语句的理解就会前后矛盾。 总之, 研究文言虚词应从文言的内部结构特点去分析, 并须遵循一贯性原则, 须全面地考察各种语法现象, 协调各项语法规则。

1、《愚公移山》原文如下: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翻译

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山,面积有七百里,高度则是七八千丈左右,本来是位于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的。而在北山的下边有个人叫愚公,他差不多到90岁了,住在山的正对面。他对于山北部的阻塞很苦恼,每次进出都要绕过去,就召集了全家的人商量一个说法:“我和你们一起尽所有的力量挖平这座险峻的大山,让道路笔直通往豫州南部,去到汉水南岸,好吗?”大家都赞同他的观点。但是他的妻子有些疑问:“凭借你一个人的力气,连魁父这一座小山都不能够削平,还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啊?再说,搁浅下来的土和石头往哪儿放?”众人说:“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就带着儿孙中能挑得起担子的三个人一起凿石头、挖土,用箕畚把它们运到渤海边上去。邻居京城氏的一个寡妇有个孤儿,刚刚到七八岁,蹦蹦跳跳地跑去帮他。冬夏交换季节时,他们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想要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是太愚蠢了!就凭借你残余的这些岁月、剩下来的力气连这座山上的一棵小草都动不了啊,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北山的愚公长叹道:“你的心真的很顽固,顽固得没有办法开窍,连孤儿和寡妇都比不上啊。即使是我死了,还有我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出孙子,孙子又生下儿子;儿子又会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可是山却是不会增高加大的啊,还怕挖不平吗?”河曲的智叟没有话可以回答。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愚公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去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打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是直到通往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的阻隔了。

3、字词解释

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7)塞(sè):阻塞。

8)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9)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

10)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11)迂(yū):曲折)绕远。

12)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13)以:凭借。

14)曾(céng):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

15)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16)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17)损::削减。

18)置:安放。

19)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魁(kuí)。

20)丘:土堆。

21)箕畚(jī běn)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22)荷(hè):扛的意思。

23)孀(shuāng) :孀妻,寡妇。

24)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

25)遗男: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

26)始一反: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

27)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

28)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29)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30)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

31)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32)龀(chèn):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龀,换牙。

33)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34)匮(kuì):竭尽的意思。

35)(wú)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

36)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37)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已,停止。

38)厝(cuò):同“措”,放置。

39)且:副词,将近。亡

40)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

作者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

赏析

《愚公移山》故事本身简单,但由于在情节的处理上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从矛盾相继出现的尖锐性上去显示复杂性,这样就增强了文章跌宕的气势,引人入胜。解决矛质,没有简单化,愚公说服其妻,不是以空话大话压服,而是靠众人拿出办法;驳倒智叟,不是泛泛顶撞,而是据理而言。愚公的“理”,非等闲之论,它是作品中哲理思想的精髓,字字如锤击出的火星,句句似脱了弦的利箭,都是性格化的语言,又都是有哲理思想深度的语言,。正是如此,理直才能气壮,理屈必然词穷,愚公驳得智叟哑口无言。两个人的辩论将故事情节推上了高潮,使寓言的寓意得到充分的展示。

写作背景

战国初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学派在传扬自己的主张时,常运用大量生动的小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这样,寓言就空前繁荣起来。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

以上就是关于愚公移山文言文重要句子全部的内容,包括:愚公移山文言文重要句子、“之”的用法、《愚公移山》原文,翻译,字词解释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760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