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别名有蓉城、锦城、芙蓉城、锦官城、天府之国等。为四川省省会,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是全国十大古都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境内金沙遗址有3000年历史,周太王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外第二大都会,发明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胜古迹,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四川的成都被称蓉城、锦城、芙蓉城、锦官城、天府之国。
成都,是中国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注1历史的文化名城,所在的成都平原自古就被誉为“天府之国”。因为汉时蜀地盛产蜀锦,有朝廷专管织锦的官员居住于此,因此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
又因为五代後蜀後主孟昶,曾在成都城墙上遍植芙蓉花,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或“蓉”。 成都,为具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省省会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府河和南河是成都的母亲河。成都历史悠久,自古为西南重镇。
扩展资料
“天府之国”一词早期出现主要有:
《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指关中地区。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李冰修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是历史上名篇诸葛亮《隆中对》中的名句,指成都平原。
由于天府之国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所以历史上也有个别典籍作为个例在个别时期称呼部分地区为“天府之国”,如华北北部、江淮、闽中等地区,但都属于零星用法,如:
《大明一统志》卷一:“京师古幽蓟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所谓天府之国也。”指华北北部。
保……十年从幸晋阳,除兼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帝尝登童子佛寺望并州城曰:‘是何等城?’或曰:‘此是金城汤池,天府之国。’帝曰:‘我谓唐邕是金城,此非金城也。’其见重如此。”指山西太原附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
百度百科-天府之国
巴蜀,亦称蜀地,是指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大致范围包括川、渝及其附近地区,即今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及陕南、鄂西等地。主要居民为汉族,也是汉地的一部分。历史上,巴蜀地区、汉中地区和关中地区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必争之地。
扩展资料:
西南天府巴蜀地区自古富庶,人丁也是自古兴旺,所以巴蜀分立而治在元以前便一向是历史主流。但是随着宋元之际、元明之际、明清之际的三次大动乱,四川盆地先后遭到拉锯战的破坏,尤其以宋元战争、张献忠入川以及清军入蜀三次拉锯战甚至大屠杀为最。
所以,从元朝开始,人口大量缩水后,巴蜀地区不再需要分而治之,一个逐渐囊括蜀中、三巴与川西山区的大四川省便出现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蜀
四川在古代叫巴蜀。
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四川中部地区,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由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
北宋时期,四川还不叫四川。当时在四川盆地一带设有西川路和陕西路,合称川陕二路。
宋真宗咸平年间,川陕二路开始分成四条路分别是: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改称为川陕四路。
到了南宋时期,此处改名为四川路,这也正是四川地名的起源。
到了元朝,开始设立四川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是四川省的最初。
到了明代四川之地渐渐扩大,四川成为了当时十三行省之一,建都成都。
隋唐时期的四川:
1、隋朝时期的四川摒弃了天下郡称,蜀郡又改为益州。
2、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废除州、郡制度,益州一带该名称为剑南道。
3、在大唐几百年间,四川的行政机制和名称多次变动。垂拱二年,益州地界成为蜀州。天宝元年又恢复郡,称为蜀郡。
成都古称益州,锦城,锦官城,芙蓉城别称“蓉城“(现在比较流行的哈)。
成都为古蜀国故地,蜀人创造了辉煌神秘、能与中原文明媲美的古蜀文明—广汉三星堆遗址就是最好证明。大约距今2500年前,古蜀国开明王把都城从樊乡(今彭州、新都交界处)迁到此处,取周太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聚,三年成都”之意,定名为成都。
秦灭蜀,改称蜀郡。西汉时成都织锦业发达,朝廷在此设置“锦官”进行管理,因此,成都又被称为“锦官城”或简称“锦城”。五代时,后蜀主孟昶下令遍种芙蓉,成都又被称为“蓉城。
益州。
成都的历史沿革
成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蜀族先民就在这一带生活居住。公元前400年前后,古蜀国王开明九世于“广都樊乡”(今双流境)“徙治成都”。据《太平寰宇记》载,以“周太王从梁止歧,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义,因名成都,相沿至今。公元前311年,秦灭蜀后,以古蜀国地置蜀郡,派张仪、张若仿咸阳城修筑成都城,从而使成都具有了完善意义的城市性质,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置13个刺史部,四川属益州刺史部,刺史部治曾亦在成都。汉代时,成都的经济文化日臻繁荣,为全国五大都会(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之一。当时成都的纺织业盛况空前,蜀锦生产居全国首位,在城西南设立了锦官,专管织锦,并筑有锦官城,故成都有“锦官城”、“锦城”之称。
唐代时,成都与长安、扬州、敦煌齐名,且同扬州号称“扬(扬州)一,益(成都)二”。
后蜀主孟昶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树,故成都又有“芙蓉城”、“蓉城”之称。元代时,于1286年建置四川等行中书省,以成都为治,成都遂为省治之始。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四川等行中书省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遂为成都府治及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治。清代,改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为四川省,成都是四川省治、川西道治及成都府治。成都在其悠久的历史中一直是州、郡、府及路、道、省治。民国初年,裁废道制,后废府,成都仍为四川省治所在地。此外,西汉末东汉初的公孙述,三国时期的刘备,西晋的李雄,东晋的李寿,五代时期的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均以成都为都城建立过封建割据王朝,立国称帝;明末张献忠也在成都建立过“大西”农民革命政权。1922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公所,县治保留。1928年建立成都市政府,成都市为省辖市。1949年12月,成都获得解放,始为川西行政公署驻地;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为四川省的省会至今。
以上就是关于成都别名全部的内容,包括:成都别名、四川的成都被称为什么、"蜀地"是现今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