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镜像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拉康镜像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第1张

镜像阶段这一观点可以从法国思想家拉康的理论中找到依据。雅克·拉康是法国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镜像阶段”理论。6—18个月大的孩子在镜子前面,刚开始会把镜中的孩子指认为另外一个孩子,这时孩子还无法辨识自己的镜中像。后来,随着长大,孩子认出了自己镜中的形象:“那就是我!”这一刻,孩子心中充满了狂喜。在拉康看来,镜前的孩子在此过程中,包含了双重的错误识别:当他把自己镜中像指认为另一个孩子的时候,是将“自我”指认成“他人”;而当将镜中像认作自己时,他又将光影的幻象当成了真实———混淆了真实与虚构,并由此对自己的镜像开始了终生的迷恋。 [1]

拉康进一步认为,形成“镜像阶段”的前提,是匮乏的出现、对匮乏的想像性否认和欲望的产生。人类有一个漫长的婴幼儿期,在此期间孩子无法自主身体,不能整体地感知和把握自己的身体,与外界发生联系唯一的途径是视觉。孩子在镜前举手投足,“牵动”自己的镜中像,获得了一种掌控自我和他人的幻觉———对于一个行为无法自主的孩子来说,那是一份空前的权力。

镜像阶段是婴儿生活史的关键时期与重要转折,这是每个人自我认同初步形成的时期,其重要性在于揭示了:自我就是他者,是一个想像的、期望的、异化的、扭曲的与被误认了的对象。婴儿在六个月大到十八个月大这段时间尚未有走路与自行站立的能力,需要依靠他人的抱持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影像,这时候他还不能在镜像中区分己身与母亲等等其它对象,婴儿是把自我与他人混淆起来的。后来随着婴儿肢体动作的增加,婴儿终于能够在镜像中辨认出自己的影像,在镜像中区别自身与其它对象是同时发生的,婴儿也在镜中看到了抱着他的母亲影像,与四周熟悉的家庭环境,而后者使得婴儿更加肯定了影像中的己身。当婴儿在镜像中看到自己是一个完整的躯体,并且镜像会随着自己动作小拇指而变化时,他会完全淹没在欢欣兴奋的情感中,于是婴儿对这个镜像产生了自恋的认同,这是每个人的自我初步形成的时刻。

但是婴儿是在一种想像的层面上认同了自身的影像,婴儿是在“不是他”的地方见到了自己,他会把镜像内化成一个理想的自我,并且被镜像给铐住与俘虏住;完整的倒影与婴儿在此之前支离破碎、不协调的知觉印象,形成了极尖锐的对照,婴儿的狂喜是一种辉煌却又基于幻影的自恋经验,同时产生了一种误认的过程,误认一个理想化的自我,这时候自我也被异化成另一种客体而存在。镜像阶段是一个从破碎到想像的认同过程,婴儿透过肢体的动作与镜像的辨认,而将自我形象从不完整的印象延伸成全形的幻觉,仍然实际缺乏独立能动性的婴儿,在想像上提前展现自己对于躯体的驾驭。婴儿是靠着那外于自身的他者才到认识到自己的存在,这种过程实质上包含了期待与错觉,当“我是完整的”此镜像幻觉成立的同时,也是“我是分裂的”这个事实被揭露的时刻;镜像认同的吊诡即在于“自我就是他者”,婴孩将自我认同为一个对象或异己,这个过程是建立在一个错误认知的基础上。

这个过程也构成了人们后来所有的认同模式,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对于自我的认同,主体对任何对象的认同都是一种期待的、想像的与理想化的关系,主体会在后来发现之前的认同是一种误认,于是认同与破灭就构成了主体不断重复的发展。拉康进一步表示所谓的镜像并不只限於真实的镜子,也包括周遭他人的眼光与其对自我的反映,主体在成长过程中的认同建立是经过各种不同的镜像反射,这也包括与周遭他人的互动与意见来确立,但是他人的眼光以及各种自我反映的镜像总是不一致的,在婴儿时期与成长过程中所经历过的欢欣兴奋的欲望驱使下,主体总会局限地、误认地、满足地认同某一个镜像,然后当这个认同破灭之後,又会更期待下次理想化的认同。于婴儿时期的镜像阶段之后,所余存的想像的与现实的角力与辩证,就这样反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

理论编辑 播报

当婴儿进入到6到18个月时,根据当代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结果,6个月是儿童发育的关键,这时他从完全依赖于别人向自己独立行动转化,已经能够坐起来。他虽然还不会说话与行走,但他与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性质也就与以前有所不同。

拉康则进一步指出,当这个时期的某一瞬间,儿童与别人一起站在镜子面前,会发生一种常见的现象,婴儿会首次从镜子中辨认出自己的映像,从而变得兴奋起来,他会有种种表现,以表达自己的心情,特别是向自己身旁的大人作出姿势。因为这是儿童首次看到了自己完整的映像,在这之前,儿童对于自我与他人的认识是片段的、零碎的,也是幻想性的,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认同。唯有这个镜中映像的联合体变为一个经验的、自身成立的身体。

在拉康看来,在这个自我认出的瞬间大约也经历了三个步骤:最先婴儿与大人同时出现在镜前,这时婴儿对镜像与自己、对自己的镜像与大人的镜像还不能区分;稍后可以区别镜像与自己的身体;最后觉察出镜像是自己的,并不断为这一发现而欢喜。

而这一神秘的瞬间,是一种自我认证、自我确立的标记。拉康称这个瞬间为“镜像阶段”,并且儿童的自我和他完整的自我意识由此开始出现。

镜像阶段发生在6到18个月的婴儿生长期,在这个阶段中,婴儿能从镜子中认出自己,他虽然还不会说话,却会以不同寻常的面部表情和兴奋状态来表现他对这一发现的喜悦。这样一种反应,标志着婴儿认出自己的开始,拉康把这个过程命名为“一次同化”,即婴儿与镜像的“合一”。

镜像阶段实际是指自我的结构化,是自己第一次将自身称为“我”的阶段。也就是说,镜像阶段是指还不会说话、无力控制其运动的、完全是由本源的欲望的无秩序状态所支配的婴儿面对着镜子,高高兴兴地将映在镜中的自己成熟的整体形象理解为自己本身的阶段。

在镜像阶段幼儿视觉优势的形象中,幼儿首先想象性地纳入了眼前镜中的这个完整的身体的统一性,并把它作为自己的东西。拉康首先是从对6个月到18 个月的幼儿行为的观察中发现了这个变身的活剧,并想将它作为人之为的人(被割裂的)基本情况来把握。

幼儿进入这一阶段,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人类特有的出生时尚未成熟的神经系统。因为这种特异的不成熟的神经系统,所以婴儿欠缺整体的感觉,还不能将环境世界作为自己固有的环境场从外形上(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构成。他只是在生命的连续性中不能在自然和自己之间随意地建立和谐关系的、无依无靠的存在。

婴儿经常感到与环境的本源性的不和谐,总是不容分说地被卷入零乱的欲动的旋涡,始终被过分的喧嚣所操纵。本能不将世界作为意义的纺织品来编织,它只是要突出起失调的形态。遭受这种不成熟性和本能破绽这一本源性缺失的人类是如何构造有意义的事物,并将那种纬度拉过来的呢,拉康以这样的脉络展开了镜像阶段的理论。

输入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打字员阶段计算机不普及的时代,人们把电脑做为储存文本数据的工具。这个阶段的汉字输入法的主要任务是输入给定的文本,基本不考虑自由输入的情况。因此形码占了上风,每字的输入键是2键。这个阶段,汉字的许多古典书籍被很快地以电子书籍的方式存到了电脑上。拼音输入法只是一种备用的输入法,因它们的效率低下被束之高阁。典型的形码如五笔输入法因效率快,曾风靡一时。第二阶段:自由人阶段计算机得到很大的普及,人们都形成在家上网的习惯。许多行业的人都开始用电脑来和人交谈、发表文章、个人日记、发表论文等。这个阶段,人人都是打字员,在输入汉字时,许多人的选择是拼音类输入法,因为人借助字音和字形来思考要说和要打出的文字,而不是纯粹字形。不信,我们在看**时把声音关掉,立刻就觉得**很难看下去了,因为有了声音和文字的配合,人们才更容易了解**在演什么,流畅而且高效的打字技术,人人都想拥有。于是出现了智能ABC一类以全拼以基础的智能输入法。每字的平均用键是3键(还要加入挑选所花的时间)。弱点是打古文和输入人名的速度较慢,和全拼输入法保持同样的弱点。优点是用了简拼和字频词频,使挑选词组的时间缩短很多。第三阶段:打字员和自由人的结合这时,人们在工作时要在电脑中输入给定文字,在家里时要在电脑中自由输入头脑中想到的文字。于是将形码类的输入法和拼音类的输入法融合在一起的汉字输入法出现。 这种输入法用1、2、3码空间来处理以千来计量的单字,用4码和5码来处理以万计量的词组。平均每字的输出键是25键。最长码长是5。词组采用简拼加部首的办法。(常用的5千词组就就不加部首了)举例:计算机的中文应用掀起了壮阔的汉字编码波涛 共20字全拼整句: ( jisuanji de zhongwen yinyong xianqi le zhuangkuo de hanzi bianma botao) (共需61个键 用智能狂拼的整句输入技术, 都没打错任何一个拼音也不需要调整的理想情况下,每个字需要3个击键量)5码简拼: ( jsjv d囗 zonw口 yiny广 xiaq扌l 囗 zuak丬 d囗 hanz宀 biam纟 bot氵) (共需41个键 在内存占用很少的情况下 每个字只需要2个击键量 但缺点是要在学校的学习期间对汉字的部件有一点的基础 )写文章时,就尽量以词组方式输出,而在输出即定文本时,就尽量以单字方式输出。同时英文的输出可以通过ENTER键就可以了,甚至可以在软件允许的情况下,把英译汉文本也放入输入法文件中。 这样中国人只需要一个输入法就可以了,要查英语单词意思的时候,就可以输入英文来查它的汉语意思,要打拼音和要拆字都可以。

即:原始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

如果分为四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

农业生产的形成和发展在世界各地经历了不同的过程,其基本特点是由几个农业起源中心,通过引种和农耕方法的传播,沿不同的路线向世界各地扩散,并与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面貌和农业类型世界农业发展大体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农业的特点不同,生产力水平互异,其内部结构与外部联系以及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别纵览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探求其形成演变的线索,对于深入认识世界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唯物主义在历史上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其特点是把世界的来源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2唯物主义哲学的

以上就是关于拉康镜像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全部的内容,包括:拉康镜像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我国在汉字输入方法上有3个发展顺序是什么、世界农业可分为哪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727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