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海岸的气候 美国西海岸三种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是

美国西海岸的气候 美国西海岸三种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是,第1张

美国西海岸的气候大致分为海洋性气候及地中海式气候海洋性气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气候型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小,受海洋影响大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气温的年、日变化都比较和缓,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大陆性气候小春季气温低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大陆性气候的时间晚;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

由于海洋巨大水体作用所形成的气候包括海洋面或岛屿以及盛行气流来自海洋的大陆近海部分的气候海洋气候有以下特点:

①气温年变化与日变化都很小,在洋面上甚至观测不到日变化年变化的极值一般比大陆后延1个月,如最冷月为2月,最暖月为8月在高纬地区最冷月还可能是3月,最暖月也可能到9月(如旧金山)秋季暖于春季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日数多,但强度小云雾频数多,湿度高

③在热带海洋多风暴,如北太平洋西南部分与中国南海是台风生成和影响强烈的地区热带风暴(包括台风)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气象灾害

④多云雾天气,湿度大多数临近海洋的大陆地区,都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西欧沿海地区是大陆上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区地中海式气候是出现在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的一种海洋性气候以地中海沿岸最为明显,其他地区如北美洲的加利弗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也都有类似的气候

地中海式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频繁活动,气候温和,最冷月气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少雨,云量稀少,阳光充足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季半年约占60%~70%,夏季半年只有30%~40%,冬季降水量多于夏季

夏季温度在沿海和内陆有较大区别,沿海受冷洋流影响,温度较低,最热月在22以下,空气比较潮湿,多雾,称为凉夏型在内陆距海较远,海洋调节较小,空气干燥,暖热,最热月温度在22以上,称为暖夏型地中海式气候的特点,是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这种不协调的配合,对植物十分不利在生长季节,植物必须经过炎热干燥的锻炼,为了减少蒸发,自然植被多半是生长得短小的乔木和灌木等常绿硬叶林

位置

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位于西半球,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等。其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海岸线22,680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西部沿海地区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中北部平原(中央大平原)温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气温-3℃,7月24℃;墨西哥湾沿岸1月平均气温11℃,7月28℃。全国最低点为死亡谷(Death Valley,-86 米),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东南方,与内华达州接壤;最高点为麦金利山(Mount Mckinley,6,198 米),位于阿拉斯加州的中南部,是阿拉斯加山脉的中段。

气候

美国几乎有着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地跨寒、温、热三带,本土处于温带),在主要农业地带少有严重的干旱发生、洪水泛滥也并不常见,并且有着温和而又能取得足够降雨量的气温。 影响美国气候的主要是北极气流,每年从太平洋带来了大规模的低气压,这些低气压在通过内华达山脉、洛矶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时夹带了大量水分,当这些气压到达中部大平原时便能进行重组,导致主要的气团相遇而带来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时这些暴雨可能与其他的低气压会合,继续前往东海岸和大西洋,并会演变为更激烈的东北风暴(Nor'easter),在美国东北的中大西洋区域和新英格兰形成广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广阔无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许多世界上最极端的气候转变现象。

水文

美国从总体上可分为三大水系:凡位于落基山以东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称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的母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长6020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称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东部的大湖群——五大湖。包括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属冰川湖,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其中密歇根湖属美国,其余4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苏必利尔湖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在世界湖泊中仅次于里海而居世界第二位。五大湖湖水汇入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

总体来说就是:北加州降雨量多,基本属于沿海气候;南加州偏向于沙漠气候,降雨很少。

加利福尼亚的气候为地中海型,特点是总体上温暖晴朗,降雨主要集中在冬季。基于与海洋的距离和海拔高度的不同,气候有很大的变化。降雨量从位于北部沿海德尔诺特县(Del

Norte

County)的2032毫米变化为沙漠地区帝王县(Imperial

County)的762毫米。

沿海气候:这个地区居住着全州大部分人口。气候从北部到南部沿海有很大的变化。

沙漠气候:特点是日温差和年温差大,降雨量小。

丘陵气候:海拔高度为304到914米,气候与山谷地带相近,但多雨少雾。

山地气候:这是唯一的一个多雪地区,突出的是冬季寒冷,夏季晴朗、阳光灿烂。

山谷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湿度低,冬季低温,湿度高。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和圣华金山谷(San

Joaquin

Valleys)都显示了这种气候类型。

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比我国的黑龙江省还要偏北,但气候却温和得多,可以说是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这温和的气候首先要归功于热带的墨西哥湾暖流。这股暖流,有好几百公里宽。它浩浩荡荡地流向欧洲西北岸,改称大西洋暖流,为英国带来了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

日本列岛的大部分位于温带,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型,主要特征是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与欧亚大陆东岸同纬度各国相比,日本的气候有较强的海洋性,而与大陆西岸的英国和西欧各国相比,又富有大陆性。

德国的气候决定於从大西洋吹进来的气流和大陆性气团对抗的关系。由於二者强度不断地变化,天气形态十分不稳定,由热到冷或由乾到湿的气候变化相当迅速,而且频率颇高,是属於西欧海洋性与东欧大陆性气候间的过渡性气候。此种现象成为德国气候的一种特徵。

美国的东北部沿海地区和北部的五大湖区属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冬季较冷,夏季温和多雨;东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冬季温暖,夏季暖热,降水丰富;中部属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西部大部分地区属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太平洋沿岸北段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段属地中海型气候;阿拉斯加属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终年气温低,降水少;夏威夷则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

美国的气候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仅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属热带。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纬 60 至 70 度之间,属北极圈内的寒冷气候区;夏威夷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气候区。但由于美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大体可分为五个气候区。东北部沿海的温带气候区,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和北方冷空气的影响,冬季寒冷, 1 月份平均温度为 -6℃ 左右,夏季温和多雨, 7 月份平均温度为 16℃ 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 1000 毫米左右。东南部亚热带气候区,因受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 1 月份平均温度为 16℃ , 7 月份平均温度为 24 ~ 27℃ ,年平均降雨量为 1500 毫米。中央平原的大陆性气候区呈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季寒冷, 1 月份平均温度为 -14℃ 左右,夏季炎热, 7 月份平均气温高达 27 ~ 32℃ 。年平均降雨量为 1000 ~ 1500 毫米。西部高原干燥气候区为内陆性气候,高原上年温差较大,科罗拉多高原的年温差高达 25℃ ,年平均降雨量在 500 毫米以下,高原荒漠地带降雨量不到 250 毫米。太平洋沿岸的海洋性气候区冬暖夏凉,雨量充沛。 1月份平均气温在4℃以上, 7月份平均气温在20 ~ 22℃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毫米左右。

1、美国温带草原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包括:苜蓿、大豆等豆科作物;谷物、玉米等耐旱作物;千穗谷等藜科作物;其它耐旱经济作物等。

2、美国温带草原区气候特点:温带草原气候是介于温带森林气候与温带沙漠气候之间的过渡气候,中亚、东亚以及北美中西部均有分布。这种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为200-450mm,集中在夏季。

3、美国温带草原区植物特点:温带草原是一种由多年生丛生禾本科旱生植物为主所组成,植物群落连绵成片。水分的不足使乔木难以立足。杂类草虽然也有出现,但一般处于次要地位。禾本科草类根系扎得较深,并成丛分布形成连续而稠密的草地。典型草原的禾本科草类具有旱生的结构特点。

美国 气候

(1)西部沿海气候:

西部沿海北部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西部沿海中部气候——地中海气候—旧金山

西部沿海南部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2)东南部沿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佛罗里达

(3)中部平原——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以上就是关于美国西海岸的气候 美国西海岸三种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是全部的内容,包括:美国西海岸的气候 美国西海岸三种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是、美国的气候是怎么样的、美国北加州和南加州气候特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651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