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情史有哪些

沈从文的情史有哪些,第1张

一本《边城》让沈从文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他和妻子张兆和的爱情故事也被世人所称赞,但是美好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爱情的苦与甜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1929年,在胡适先生的引荐下,沈从文到上海的一所学校任职。可是木讷的沈从文从来就害怕与人沟通,突然在这么多学生面前讲话,难免控不住场面,出了很多洋相。在目睹这一切的学生中,就有他后来的妻子,张兆和。

张兆和出身名门,父亲张吉友是安徽一代有名的富豪,家有良田几百亩。平生所交的朋友都是蔡元培等名流。张兆和本身长得极为漂亮,体育好学习好,追求她的人非常多。姐姐甚至将那些人比作青蛙,还将其按照长相,家境等排号。沈从文见到张兆和甚是喜欢,于是就开始了追求,张兆和姐姐得知后,称他为“癞蛤蟆十三号”,本身来说癞蛤蟆就和青蛙不是一个等级。这个十三号不是说明他还可以。而是在当地,“十三”是描述人木讷很傻的脏话。

沈从文从乡下来的,眼看追求无望,于是找到胡适哭诉,说自己就多么爱她。可是张兆和也认识胡适,也来到这里哭诉,说自己有多么不爱他。胡适夹在中间甚是为难,让自己吟诗作对还行,可是处理这种事,实在是爱莫能助,只能做一个倾听者。

沈从文非常固执,开始疯狂给张兆和写情书,在那个没有手机的时代,情书是最好表达自己爱意的方式。最终张兆和受不了这种甜蜜的冲击,向他“缴械投降”,两个人结为夫妇。本来这是很美好的事情,但是后来发生了转变,沈从文婚内出轨,而对象是一个至今都没有“百科词条”的女人,高青子。

高青子的笔名单独一个“青子”,是当时非常有名的作家。两个作家在一起,磁场很容易就变得微妙。当时高青子在民国第一人民选总理熊希龄家中担任家庭教师,这个熊希龄和沈从文是老乡。有一次,沈从文前去拜访,恰逢熊希龄没在家,高青子接待了他,可以说两人一见钟情。后来第二次见面,沈从文心里一惊,好像看到一个自己梦中的女人,原来是这高青子按照沈从文书中的女性打扮自己,不久两人相爱了。

但因为自己早有家室,所以这段感情不得善终。沈从文心中深爱着张兆和和高青子,心中郁郁寡欢,哪个都舍不得放下。张兆和也知道两人的关系,心中十分难过。当初对自己苦苦追求的憨厚的农村娃,为什么现在会这样。沈从文心中对两人都有愧,于是经常去找林徽因疏导自己。后来高青子去了英国,从此没有再回来。沈从文在临死前,心中对她仍念念不忘。

沈从文是我国近代作家,原名叫沈岳焕,笔名换过不少,直到最后才以沈从文的名字开始创作。沈从文是湖南凤凰人,他的祖父是汉族人,祖母是苗族人,而母亲却是土家族人。沈从文的一生创作了多部作品,非常受人尊敬。但是沈从文性格却有些过于固执。

沈从文在追他的妻子时候,就很明显的将他性格里面固执的一面体现了出来。虽然当时他妻子并不喜欢他,甚至都到校长那里告发他了,但 他依然不屈不挠。尽管沈从文被拒绝了无数次,甚至连校长婉转劝说了他,但他仍然没有放弃,直到对方被感动接受为止。

有人评价沈从文性格说他外表看起来很谦和,还有些柔弱,不过隐藏在这份柔弱之下真正的他,却是一个不愿随波逐流,性格刚直的人,而沈从文对亲人、朋友都很关心,对后辈也是非常慈祥的。不过沈从文那份固执己见,不愿接受新思想的性格,还是给他带来了一些烦恼,让他一度出现了忧郁症,甚至住进了精神病院,但他最终还是从里面走了出来,并做出了一些新的改变,又在创作之外的事业上有了一定成就。

从沈从文一生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是不惧艰辛、肯上进的人,另外沈从文也是一个很勇敢,也挺坚强的人,最为难得的是他为人非常谦和,对身边人也很关心的,虽然他看起来有些柔弱,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无一显示着他的坚强。

《长河》、《边城》。

1、《长河》

《长河》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长篇小说,也是他文学艺术水平代表作之一。沈从文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2、《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

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该小说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扩展资料:

故事梗概:

1、《长河》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湖南沅水流域上游有一条支流叫辰河,辰河的中部小口岸是吕家坪,吕家坪上住着当地商会的会长,还驻扎着保安队。

河下游约四里一个小土坡叫“枫树坳”,坳上有个滕姓祠堂。祠堂前后有十几株老枫木树,祠堂前老枫树下,摆摊子坐坳的,是个弄船老水手。

枫木坳对河萝卜溪有一大片桔子园,园主滕长顺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小女儿夭夭最漂亮,外号“黑中俏”。那一年,桔子又丰收了,桔子树上结满了硕大的果子。

老水手从摊子前来往的过客那里听说“新生活”就要来临,这种“新生活”在他看来似乎不是什么好事情,于是他有了一点“杞忧”。他过河告诉长顺,然而长顺非常坦然并不以为意。

吕家坪上的会长也从辰溪县归来的伙计那里听说“新生活”就要来了。其实,“新生活”并不会这么快就来临,但是,保安队长来了。

他在会长那里收下了每年的保安费,同时还带走了会长预先开好的收据。为了答谢各方人情,会长在长顺处买下了一船桔子,长顺家包括夭夭在内开始摘桔子,老水手满满也过来帮忙。

保安队长同样看中了长顺的桔子,但是他采取了讹诈的手段,饱经世事的长顺没有中计,队长生气了,幸好会长从中调停,才算平息。

这一卷的最后写的是社戏,桔子丰收了,为敬谢神灵长顺请来浦市戏班子来唱了几天戏,人神同乐好不热闹,一切似乎还是和原来一样。

2、《边城》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nuó)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

天保告诉傩送一年前他就爱上了翠翠,而傩送告诉天保他两年前就爱上了翠翠,天保听了后也吃了一惊。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老大唱的,却得知:唱歌人是傩送,老大讲出实情后便去做生意。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

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船总顺顺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

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沈从文,我国著名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中,我整理了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5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沈从文主要作品简介

1、《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

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该小说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2、《湘行散记》

本书收录的这些年代久远的原始照片,记录了30年来湖南湘西诸多逐渐消失的古老的文化、民俗、景物遗迹,对保存逝去的中国独特风物风俗有独具的影像史料文献价值。

书系所配照片完全对应地域地貌,以照片再现、还原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内容,呈现一幅幅生动、写意的民国湘西画卷。如此以影像实现对沈从文作品的重要演绎,尚属首次,因而本书在海内外所有沈从文作品版本中,独具版本价值,有形式上的创新性、前瞻性。

3、《长河》

长河,本意为“长长的河流”。《长河》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长篇小说,也是他文学艺术水平代表作之一。沈从文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沈从文名作,是作者一九三七年回到湘西,并且在沅水中部一个县城里住了约四个月之后有感而写的一篇随记。是他继《边城》之后,关于湘西人物、风情的又一曲挽歌。跟随作者叙述的目光,我们可以感受到湘西在战争发展中的种种变迁。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沈从文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他的作品之所以引起海内外人们的兴趣,正是在于他的作品充满了乡土气息,向人们展现了具有浓郁地方情调的湘西乡土生活图景,创作出了一幅具有田园情调的风俗画。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被称为“乡土文学”。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

沈从文简介及代表作: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出生于湖南凤凰,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现代中国文学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其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他青年时投身行伍,后进行文学创作,到逝世时已有五百万字的著作文章,代表作有《边城》《长河》《从文赏玉》《唐宋铜镜》等。1987年、1988年沈从文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以上就是关于沈从文的情史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沈从文的情史有哪些、沈从文性格特点 沈从文是一个怎样的人、沈从文的代表作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609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