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马上的解释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 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 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 断肠 。”后遂以“墙头马上”为男女 爱慕 之典实。 宋 柳永 《长相思》 词:“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 元 白朴 《墙头马上》 第一折:“今夜里早赴佳期,成就了墙头马上。”
词语分解
墙头的解释 亦作“墻头”。围墙的上端。 唐 于鹄 《题美人》诗:“ 秦 女窥人不解羞,攀花趁蝶出墙头。” 宋 欧阳 修 《斋宫感事寄原甫 学士 》诗:“曾向斋宫咏麦秋,绿阴佳树覆墙头。”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一章 马上的解释 ∶立刻;立即 大家 坐好,** 马上 要开映了我马上就和你在一起 ∶在马背 上马 上比武详细解释马背上。多指征战武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陆生 时时前说称《诗》《书》, 高帝 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
墙头马上
解释:为男女爱慕之典实。
出自: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状语;指男女相互爱慕。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中长篇叙事诗《井底引银瓶》,全诗原文如下: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白话文释义:从井底用丝绳向上拉起银瓶,银瓶快上来了丝绳却断掉了。在石头上磨玉做的簪子,玉簪快要磨成却从中间折断。银瓶沉入井底玉簪折断又能如何呢?就像如今我和君的离别。回想起往日在家还是闺秀之时,人们都说(我)举动之间都有美丽的影姿。
头发梳成美丽的发髻如同秋蝉之翼,将双眉化成如同远山一般缠绵婉转。笑着和(侍婢)嬉戏大笑相伴在后花园,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和君相识呢。我玩弄靠着矮墙青梅树的枝桠,君骑着白马立在垂杨边上。我在墙头你在马上遥相对望,一看见君就知道已经有断肠的相思。
知道君断肠的相思想要和君倾诉,君将手指向了南山的松柏树。感受到君心就如松柏化成,暗想着要结起双鬟想要随君离去。随着君到家里五六,君的父母常常有话告诉我。经过正式行聘的才是正妻,私奔的是妾室,没有资格参与家族祭祀。终于知道君的家是不能够住下去的,可是奈何离开家门却没有去处。
难道我没有父母高堂?我的家乡也都是亲人。因为和君私奔所以很久不与家乡通消息,如今悲愤羞愧无法归乡。对君而言不过一天的姻缘,却耽误了我一生的幸福。以我的经历告诉那些小人家痴情的女儿,千万要慎重不要将终生轻易许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井底引银瓶》这首诗约于公元838年由白居易所作。在封建社会中,*奔往往是一种自由恋爱的大胆行动,为习俗所不容,为舆论所不许。诗人因对此社会现实与习俗无奈和为表达对因自由恋爱而受到迫害的有情人怜惜之情而作此诗。
《井底引银瓶》这首诗中,诗人用凝练的语句表现了一私奔女子的悲哀,以女子之口叙述他们相识、私奔以及产生矛盾的整个过程,情节完整生动,极具戏剧性。诗人着重交代矛盾的原因,细致描写女子被弃后的心理, 突出故事的悲剧性与抒情性。同时,也表达了告诫女子不要轻易与人私奔之情。
诗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单纯、美丽、多情的女子形象。除结尾外,整篇作品都是一个不幸女子的内心独白。刻画她的美丽不是通过自我欣赏而是借他人口中说出,手法颇高妙。“知君断肠共君语”,“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等语,刻画少女,贴切自然,充分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单纯、多情。
开头以银瓶、玉簪隐喻美丽的少女,新颖别致,托此以起兴,与下文衔接自然,那瓶沉簪折正是女子遭遣弃命运的写照。结尾仅言她出门后没有去处,不进一步描写悲剧的结局,余韵深长,发人深省。诗末两句凄凉悱恻,是对后世痴情女子的警策,也是女子自身屈辱悲愤的呐喊。“痴情女子负心汉,教人如何不悲伤。”
《墙头马上》该剧的故事情节本来源于白居易的一首诗《井底引银瓶》:“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向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位男子,二人同居了五六年,终被家人发现。男方家里认为,没有三书六聘就进门的女人,甚至连妾都算不上,便将女人逐出门。回到家中的女人趴在墙上。看着墙外骑马而过的夫郎,二人虽然近在咫尺,实则已远如天涯,一时间心如刀割,肝肠寸断。
在白朴以前,《井底引银瓶》的素材已经受到民间艺人的重视。据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宋官本杂剧有《裴少俊伊州》一本;元陶宗仪《辍耕录》载金院本有《鸳鸯简》及《墙头马(上)》各一本,《南词叙录》载南戏有《裴少难墙头马上》。
而宋话本《西山一窟鬼》中有“如捻青梅窥小(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的插词,可见人们不断地改编这一故事,添加了不少情节,甚至确定了主人公的名姓。在此基础上,白朴的剧本也大大地丰富了原诗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白朴虽然以传统故事为框架,但他所写的人物,实际上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的形象。
许多古代的悲情故事,在曲人、剧作家的笔下都变成了欢喜结局,人们在怨怼情感生活不美满的同时,也愿意给予厚望,因此白朴把原来的悲剧改成了喜剧《裴少俊墙头马上》。
扩展资料
《裴少俊墙头马上》主题思想突出。它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礼教扼杀男女爱情婚姻自由的罪恶,揭开了封建势力的虚伪而凶恶的本来面目。
第一,《裴少俊墙头马上》将枪口对准刻板教条的封建礼教,高扬反封建的鲜明旗帜。该剧取材于白居易《井底引银瓶》,白居易传达出了一种悲观消极的思想“寄言痴心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女子终究是纲常伦理的牺牲品,但是白朴却推陈出新,李千金在剧中唱到:“偷输却沽酒当垆”,“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作者借李千金之口表达“为了爱情,义无反顾”的婚恋观,同时从个人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层面,给予封建势力致命一击,从而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成为了许多男女冲破传统爱情观的纲领性文件。
第二,《裴少俊墙头马上》对以出身和财产门第为标准的父母包办婚姻制度的进行强有力批判。“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是以裴尚书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固守的传统观念,裴尚书不顾少俊与千金七年的感情,拆散原本幸福美满的一家,他的出发点是千金是一个不明身份的娼妓女子,喜剧往往体现在结果的出人意料,当裴尚书发现李千金是李总管的女儿后立刻将“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改为“曾议亲事”。
白朴正是通过李千金大胆泼辣的行为对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千金和少俊在历经重重困难后最终团聚,说明只要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会拥有好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裴少俊墙头马上》
为男女 爱慕 之典实。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 垂杨 。 墙头马上 遥相顾,一见知君即 断肠 。”
繁体写法: 墙头马上
注音: ㄑㄧㄤˊ ㄊㄡˊ ㄇㄚˇ ㄕㄤˋ
墙头马上的近义词: 马上墙头 指男女青年相恋之处。 宋 晁端礼 《水龙吟》词:“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元 童童学士 花前月下 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宾语、状语;指男女相互爱慕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墙头马上》是元代著名戏曲家白朴的作品。
成语“墙头马上”,其释义是指男女爱慕之典实,作宾语、状语用;指男女相互爱慕。出自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白朴的《墙头马上》,与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闺怨佳人拜月亭》一起,被誉为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又被中国古代列为十大喜剧之一。
手打的
请采纳
《墙头马上》的故事:
尚书裴行俭之子裴少俊与官宦**李千金于墙头马上一见钟情,裴少俊深夜**私会李千金,两人定下终身,李千金女扮男装,藏匿于裴府后花园中数载,并与裴少俊育有一双儿女。但终被裴父发现隐情并活活拆散。
后几经波折,裴少俊得中状元,裴行俭也因得知李家的门第,惧怕其势力,而亲自接回李千金,有情人终于团聚。
《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是元代白朴创作杂剧。
主题思想:
该剧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裴少俊、李千金的自由结合反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他们不顾家长的压迫,坚持不屈,表现了青年要求婚姻自由的坚强意志和对爱情的忠贞。裴少俊进士及第后,他的父亲就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这就揭露了作为封建礼教的代表者的虚伪和势利。
以上就是关于墙头马上的解释全部的内容,包括:墙头马上的解释、墙头马上的成语解释及意思、"郎骑白马傍垂杨,妾折青梅倚短墙,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识君即断肠”出自何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