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在位时间多久

明宪宗在位时间多久,第1张

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

3明太宗(成租)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

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

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

6明英宗,正统(天顺)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

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

8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

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

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

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

12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1567年-1572年在位

1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27年-1620年在位

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

15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16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

子女

唐穆宗李恒,唐宪宗第三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最初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李恒是册封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这一点与他的父皇宪宗相同。

编辑此段

生平

唐穆宗李恒

穆宗以前的唐朝诸帝多能将皇位传给儿子,高宗(武则天)还有二子(即中宗和睿宗)即位做了皇帝,穆宗的父亲宪宗另外也还有一个儿做了皇帝,即宣宗。穆宗以后的懿宗,有第五子即位为僖宗,第七子即位为昭宗。此前,睿宗的儿子当中,一位受命登基(唐玄宗),一位追认为帝(让皇帝李宪),三位获赠太子,已被旧史盛赞为“天与之报,福流无穷”。但穆宗一共有五子,其中竟然有三个做了皇帝,即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这在唐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由于每个儿子即位后都把各自的生母追尊为皇太后,所以穆宗先后有三个皇后和他配享太庙,这在唐朝历史上也属罕见。穆宗于长庆四年(824)正月死时,刚刚30岁,相对于他之前的唐朝皇帝来说,可谓最短寿的一位。这些情况透露出,在穆宗君临天下时,唐朝的皇位继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皇帝的人身安全也已变得毫无保障。所有这些似乎再次提示我们,穆宗时期的宫廷局势已经难以用常规来审视了。

编辑此段

宫变夺位

穆宗出生前,其父宪宗已经有了长子李宁和次子李恽。排行老三的穆宗,却有一个势力强大的母亲,那就是宪宗为广陵王时于贞元九年(793)娶的妃子郭氏——对唐室有再造功绩的尚父郭子仪的孙女。长子李宁的母亲是宫人纪氏,次子李恽的母亲竟没有留下姓名,在这一情况下,究竟是选择哪一位皇子,宪宗一直没有拿定主意。事情一直拖到他登基四年以后,到元和四年(809)三月,宪宗心中渐渐地向长子倾斜了。此时的李宁已经17岁,平素喜欢读书,举止颇符合礼法,深受宪宗的喜爱。于是在大臣李绛建议早立储君以杜绝奸人窥伺觊觎之心时,他宣布了立长子为嗣君的决定。这次册立很费了一些波折,本来应该在春天举行的册立仪式,由于连续遭遇大雨,使时间一改再改,一直拖到了孟冬十月。这期间有多少来自穆宗母亲郭氏的阻力,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

接下来的事情使所有人都感到无奈。元和六年(811)十二月,刚刚做了两年太子的李宁竟然在19岁的时候一病而死。宪宗悲痛欲绝,出乎意料地为他废朝13日,并特别制订了一套丧礼,加谥为“惠昭”。李宁的死,使宪宗不得不为选立继承人再次陷入抉择。

此时,宫廷内外几乎都建议选立郭氏所生的皇三子李宥,最受皇帝恩宠的宦官吐突承璀则建议应当按照次序立次子李恽。宪宗也有意立次子,但是李恽因为母氏地位卑贱难以在朝廷上得到支持,而郭氏一系在朝野上下的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立三子宥的呼声占据了上风,宪宗也徒无奈何,只好请翰林学士崔群代次子恽起草了表示谦让的奏表,于元和七年(812)七月下诏立李宥为太子,改名为李恒。十月,举行了册立大典。

其实宪宗心里对这位太子并不满意,吐突承璀揣度皇帝的心意,也一直没有放弃为李恽的经营。宪宗这次立储事件,为穆宗日后的登基埋下了祸根,也为自己留下了祸患。

元和八年(813)十月,在刚刚册立新太子整一年的时候,拥立太子的朝廷官员又上表请求宪宗立郭氏为皇后。自玄宗以后,后宫活着被立为皇后的只有肃宗的张皇后,那是因为她在平叛的特殊时期有特殊的功劳,宪宗将郭氏册立为贵妃已经是后宫最尊贵的角色,宪宗以种种借口拒绝了此番动议。此事以后,郭贵妃在朝野内外,广结党羽,包括宦官中的厉害角色神策军中尉梁守谦以及王守澄等人,他们暗中和吐突承璀等较量。

元和十四年底,宪宗因为服用方士柳泌的丹药身体恶化,吐突承璀也就加紧了改立李恽的谋划。太子李恒十分紧张,曾经问计于他的舅舅郭钊,时为司农卿的郭钊嘱咐他,一定要尽“孝谨”之心,不要考虑其他的事。这说明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就等着宪宗死了。元和十五年(820)正月二十七日,宪宗暴死,梁守谦、王守澄等人立即拥立太子即位,这就是唐穆宗。吐突承璀和皇次子李恽被这突如其来的政变杀了个措手不及,一起被送上了黄泉路。

穆宗位居储君期间的惶恐不安,随着成功登基也就烟消云散了。他对扶植自己登基的一干人等给予了不同的赏赐,特别是把生母郭贵妃册立为皇太后,以报答她多年来的辛苦经营。与此相对照,他对父皇的亲信和宠臣则分别处以杀罚贬斥。正是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穆宗即位后,没有忘记把犯有自己名讳的地名等统统改掉。像恒岳(恒山)改为镇岳,恒州改为镇州,定州的恒阳县改为曲阳县。就这样,唐朝的又一代新君登基了。

编辑此段

游乐无度

唐穆宗李恒

穆宗即位时已26岁。对于壮年登基的皇帝来说,如果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这正是一个使人钦慕的年龄,太宗就是29岁登基,玄宗则是28岁。如果想饱食终日、游乐享受,那也是无人可以比拟的时候。穆宗没有仿效太宗、玄宗的励精图治,而是纵情享乐,毫无节制。

尚在朝廷上为宪宗治丧期间,穆宗就毫不掩饰自己对游乐的喜好。当元和十五年(820)五月宪宗葬于景陵以后,他越发显得没有节制。很快,他就带着亲信随从狩猎取乐去了。到六月,皇太后郭氏移居南内兴庆宫,穆宗就率领六宫侍从在兴庆宫大摆宴筵。酒宴结束后,他又回幸神策右军,对亲信中尉和将领大加颁赐。鎏金刻人马狩猎杯从这天起,穆宗每三日来神策左右军一次,同时驾临宸晖门、九仙门等处,目的是为了观赏角抵、杂戏等表演。七月六日是穆宗的生日,他异想天开地制订了一套庆祝仪式,只是因为一些大臣提出自古以来还没有这样的做法,才算作罢。他在宫里大兴土木,修建了永安殿、宝庆殿等。宫苑内修假山倒塌,一次就有七位工人被压死。当永安殿新修成的时候,他在那里观百戏,极欢尽兴。在永安殿,穆宗还与中宫贵主设“密宴”以取乐,连他的嫔妃都参加。除此之外,他还用重金整修装饰京城内的安国、慈恩、千福、开业、章敬等寺院,甚至还特意邀请了吐蕃使者前往观看。

到了八月,穆宗又到宫中鱼藻池,征发神策军二千人将宪宗时期早已淤积的水面加以疏浚,九月初二池水开通后,他就在鱼藻宫大举宴会,观看宫人乘船竞渡。由于时间临近九九重阳,穆宗又想大宴群臣。担任拾遗的李珏等人上疏劝谏,认为:“陛下刚刚登临大宝,年号尚且未改,宪宗皇帝园陵尚新,如果就这样在内廷大举宴会,恐怕不合适。”穆宗根本不听。在重阳节那天,还特意把他的舅舅郭钊兄弟、朝廷贵戚、公主驸马等都召集到宣和殿饮酒高会。

十一月的一天,穆宗突然下诏:“朕来日暂往华清宫,至落日时分当即归还。”此时,正值西北少数民族引兵犯境,神策军中尉梁守谦将神策军4000人及八镇兵赴援,形势很是紧张,御史大夫李绛、常侍崔元略等跪倒在延英殿门外切谏。穆宗竟然对大臣们说:“朕已决定成行,不要再上疏烦我了。”谏官再三劝谏也是无效。第二天一早,穆宗从大明宫的复道出城前往华清宫方向而去,随行的还有神策军左右中尉的仪仗以及六军诸使、诸王、驸马千余人,一直到天色很晚才还宫。

对于穆宗的“宴乐过多,畋游无度”,谏议大夫郑覃等人一起劝谏:“现在边境吃紧,形势多变,如果前线有紧急军情奏报,不知道陛下在什么位置,又如何是好?另外,陛下经常与倡优戏子在一起狎昵,对他们毫无节制地大肆赏赐,这些都是百姓身上的血汗,没有功劳怎么可以乱加赏赐呢!”穆宗看到这样的表章感觉很新鲜,就问宰相这都是些什么人。宰相回答说是谏官。穆宗就对郑覃等加以慰劳,还说“当依卿言”。穆宗的这一态度使宰相们高兴了一阵子,但实际上他对自己说过的话根本不当回事,转过身,穆宗依旧是我行我素。

穆宗甚至觉得,经常宴饮欢会,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一天,他在宫中麟德殿与大臣举行歌舞酒宴,就很兴奋地对给事中丁公著说:“听说百官公卿在外面也经常欢宴,说明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我感觉很安慰。”丁公著却持不同的看法,他对穆宗说:“凡事过了限度就不是好事了。前代的名士,遇良辰美景,或置酒欢宴,或清谈赋诗,都是雅事。国家自天宝以后,风俗奢靡,酒宴以喧哗沉湎为乐。身居高位、手握大权者与衙门的杂役一起吆三喝四,无丝毫愧耻之心。上下相效,渐以成俗,这造成了很多的弊端。”穆宗对他的这番说辞也觉得有道理,表示虚心接受,但就是坚决不改。

穆宗这种近乎疯狂的游乐,到了长庆二年十一月才算有了收敛。原因是他有一次在禁中与宦官内臣等打马球时发生了意外。游玩中有一位内官突然坠马,如同遭到外物打击一样。由于事发紧急,穆宗十分恐慌,遂停下来到大殿休息。就在这一当口,穆宗突然双脚不能履地,一阵头晕目眩,结果是中风,卧病在床。此事一发生,宫外就接连有很多天不知道穆宗的消息。而在此前一周,穆宗还率人以迎郭太后为名前往华清宫,巡狩于骊山之下,他即日就骑马驰还京城,而他前往迎接的郭太后则是第二日方还。

穆宗中风以后,身体一直没有康复。长庆三年(823)正月初一,穆宗因为身体有病没有接受群臣的朝贺。病中的穆宗曾经想过长生不老,和他的父皇一样迷恋上了金石之药。处士张皋曾经上疏,对穆宗服食金丹事提出过劝阻。不过,穆宗还没有等到丹药毒发就在长庆四年(824)正月二十二日驾崩于他的寝殿,时年30岁。正是贪生之心“太甚”,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编辑此段

后妃

皇后

恭僖皇后王氏 王皇后生唐敬宗。又称宝历太后、义安太后

贞献皇后萧氏 萧皇后生唐文宗。又称积庆太后

宣懿皇后韦氏 韦皇后生唐武宗妃嫔武贵妃

张昭仪

编辑此段

子女

唐文宗

唐敬宗

唐文宗

唐武宗

怀懿太子李凑

安王李溶女义丰公主,武贵妃所生。下嫁韦处仁。薨咸通时。淮阳公主,张昭仪所生。下嫁柳正元。延安公主,下嫁窦浣。金堂公主,始封晋陵公主。下嫁郭仲恭。薨乾符时。清源公主,薨太和时。饶阳公主,下嫁郭仲词。义昌公主,为道士。薨咸通时。安康公主,为道士。乾符四年,以主在外颇扰人,诏与永兴公主、天长公主、宁国公主、兴唐公主还南内。

编辑此段

元朝将领李恒

李恒 (1236—1285)元朝将领。字德卿,号长白。党项族,元称唐兀氏。夏国皇族。李惟忠子。

自幼聪颖,移相哥妃爱之,收为养子。中统三年(1262),移相哥命为尚书断事官,恒以职让兄。因告李璮谋反,入狱。璮被诛,获释。世祖忽必烈嘉其功,授淄莱路奥鲁总管,佩金符。至元七年(1270),改宣武将军、益都淄莱新军万户。从伐宋,破樊城、襄阳、鄂州、汉阳,以功迁明威将军、宣威将军等。从伯颜东下,擒宋将高世杰,下岳州,拔沙市。继分三道出师,为左副都元帅,从都元帅逊都台出江西。一路追逐宋相文天祥至空坑,获其妻女,降众二十万。败宋兵于梅岭。十四年(1277)、拜参知政事、行省江西。十五年,任蒙古汉军都元帅。率部追张世杰、陆秀夫,陆秀夫抱卫王赴海死,世杰逃走亦溺死,获南宋金玺等物。十七年(1280),拜资善大夫、中书左丞,行省荆湖。任内,禁掠民为奴,赈恤饥民,释放籍于官之猎户。一生大小百战,攻下城邑百有五十。十九年(1282),请解军职,子散木解(李世安)袭本军万户。二十一年(1284),从皇子镇南王脱欢征安南。班师,殿后,膝中毒矢,至思明州,毒发,卒。追赠平章政事,谥武愍。再赠推忠靖远功臣、太保,追封滕国公。

编辑此段

当代李恒

李恒:著名板胡演奏家、教育家、民族器乐作曲家。1959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1962年升入本科,主修板胡专业并兼修作曲。1966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弦乐教研室主任,新加坡文礼华乐团艺术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北京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传统音乐协会会员。多年来, 对板胡演奏理论、基础训练的科学化、系统化及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专业文艺团体培养、输送了象姜克美、马东岩、牛长虹、刘冠庭等大量优秀的板胡演奏人才。

对于明朝的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可以说是他是一个有过志向,却又糊涂的皇帝。历史上的皇帝有功绩卓著的名流千古,也有昏庸无道被人唾弃的,当然还有一种就是明宪宗朱见深这样的,有过报复,却晚年惨淡收场。

一、登基称帝,为民造福

朱见深称帝也是经历了一番波折的,他本是朱祁镇的长子,也顺理成章的被立为了太子,谁知在朱祁镇出兵北伐的时候,因为情报出错,指挥不当,明兵损失惨重,朱祁镇也被俘虏。这个时候朱见深的叔叔朱祁钰坐不住了,抢占了本该是朱见深的皇位称帝,将朱见深囚禁在了南宫。后来又有着拥戴朱见深的一种忠臣,跟随被囚禁的朱见深发动了一场南宫复辟。朱见深顺利夺回皇位。这时的朱见深,还是一个明君,他上位就平反了于谦的冤屈,恢复其官职,见面百姓的赋税,恢复经济,还任用贤臣可以说朝政一片清明。

二、宠信万氏,险些酿成大祸

都是帝王无情,可明宪宗朱见深却不一样,他可以说是一生一世只爱一人了。而他所爱之人更是特别,是一个大他17岁的宫女,万贞儿。两人也算是日久生情,万贞儿从朱见深两岁时就陪伴在他左右,是他身边的宫女,在朱见深最艰难的那段岁月里也是万贞儿陪伴度过的,所以在登基之后,朱见深便要封万贞儿为皇后,不过被阻止了。可是他对万贞儿的宠爱却更加严重,甚至为了她废后。万贞儿也是个狠人,为朱见深生下一个皇子却不幸夭折了,为了避免别的妃嫔生下孩子夺走自己的恩宠,她便使手段让她们堕胎,差点让朱见深绝嗣。

三、晚年糊涂,宠信宦官

朱见深在早年还满心抱负,算是一个好皇帝,却在晚年开始走下坡路。迷信方术,妄想追求长生,还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设立了西厂,使得当时朝堂宦官当道,败坏朝纲。

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生也算是经历鼎盛衰落谷底。可以说是一个看人走眼的皇帝,自古以来多少皇帝都是因为宠信宦官丢了皇位,而晚年的朱见深也是这队伍中的一员。

明朝有太祖、惠宗、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十六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明太祖朱棣的五世孙,明英宗朱祁镇长子。在位二十三年,即1464至1487年。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抓去做了俘虏,叔父朱祁钰受命监国,在祖母皇太后孙氏的力挺下,两岁的朱见深被立为太子。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朱祁镇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并更名为朱见濡。天顺八年(1464年)二月,英宗病逝,十七岁的朱见深继位,次年改年号为成化。

朱见深在位前期英明宽仁,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治国理政,宽免赋税、减省刑罚,当朝风清气正,社会经济逐渐复苏。但是在位后期,懈怠政务,也不面见大臣,在位时期设立的西厂、皇庄、传奉官,更是对朝政民间造成了严重不良后果。

明宪宗最爱的万贵妃(万贞儿)比他年长17岁,四岁进宫,十九岁时奉孙太后命照顾年仅两岁的皇太子朱见深,在废立太子事件中,频频受惊的朱见深对万贞儿产生了依赖之情,登基后,想立万贞儿为皇后,因不合礼法祖制,被与万贞儿同岁的生母周太后驳回,只能立为妃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万皇贵妃暴病身亡,朱见深号啕大哭,哀叹道:“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同年9月9日,郁闷的朱见深病逝,享年41岁,葬于明十三陵的茂陵。

成化十一年(1475年)十二月,明宪宗朱见深恢复郕王朱祁钰的帝号。当初明英宗,也就是宪宗的老爸在复位之后,对景泰帝的定位是“篡位”,发布的废景泰帝为成王的诏令中,说的是“景泰僭子为仍为郕王”,所以英宗朝对景帝的定位是篡位,景帝的身份是僭主。当了七、八年皇帝,挽救大明江山的皇帝,这样的下场,可谓千古奇冤啊。而且,从来只有蒙冤的臣子,大明却创造出了一个含冤莫白皇帝!

说实话,就连英宗一伙,也知道景帝是冤,因为他们打压景帝也是心虚的,本来按明朝法律,藩王篡位那是死罪啊,可是英宗一伙也不敢杀了景帝,甚至都不敢把景帝废为庶人,只是否定了他的皇位合法性,不承认他是大明的皇帝,但是仍然承认他是大明的郕王。这就有意思了,简直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嘛,那有藩王真的造反,是这么处理的!这说明英宗一伙人也不真的认为景帝是篡位,只是不这么说,英宗复位就没有道理。

试想一下,连英宗一伙自己都不认为景帝是真的造反,天下人谁会信,天下人又谁会服。景帝无论有什么缺点,他在危急时刻挽救了大明江山,这是没人可以否认的,英宗一伙这么搞,不得人心,人心不服,是推动景帝在宪宗时代最终恢复皇帝身份,并获得谥号的关键原因。

景帝的平反,不是朝廷推动的,更不是宪宗主动做的,而是民间掀起来的,最开始把这个事情挑出来的,是一个芝麻小官,湖北荆门州的训导,相当于一个县级市的教委主任,他在成化三年给朝廷上书说景泰帝平定祸乱,且在位七年,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劳这么大,朝廷不应该这么对他。

这个事情被挑出来以后,大家都开始议论,宪宗自己也表态说,景泰帝的过失,他不介意,但这个事情不是臣子们应该说的。于是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成化六年,御史从景泰帝的谥号下手,再次把事情挑出来,他们说成王受命于危急之时,削平祸乱,有大功啊,谥号却是戾,天下人都为他鸣不平(公论不平)。

这些要求朝廷给景帝平反的活动,此起彼伏,宪宗的态度比较有意思。他是不想讨论这个事情的,但是也不打压要求平反的人,宪宗也知道,景帝的遭遇让天下人寒心,所以对于给景帝平反的事情他虽然不想提,但也不打压,可不打压,这事就没完了,大家似乎看到了希望,舆论基本上都盼望景帝平反的问题能够解决。

最后,成化十一年,宪宗突然提出要给景帝恢复帝号,重新评价谥号,显然他已经感受到了人心,决定顺应人心,主动给景帝恢复帝号,重上谥号。此举给宪宗带来了巨大的人气,让宪宗圈粉无数,谈迁就说,“大哉宪皇帝追称景帝,所挽回元气多矣。”

13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寝建筑群,共有十三位皇帝。十三位皇帝分别是: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明穆宗、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明毅宗。

13陵皇帝的简介:

1明成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皇帝指的是朱棣(年号永乐)。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2明仁宗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皇帝指的是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朱棣长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

3明宣宗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皇帝指的是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号长春真人,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在位)、书画家,年号“宣德”。

4明英宗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皇帝指的是朱祁镇。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男,汉族,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

5明宪宗是明朝第八位皇帝,宪宗皇帝指的是朱见深。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男,汉族,原名朱见深,后更名为朱见濡。 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在位二十三年(1464至1487年),年号成化。

6明孝宗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皇帝指的是朱祐樘(年号弘治)。明孝宗朱祐樘 (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男,汉族,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

7明武宗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皇帝指的是朱厚照。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男,汉族,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年号正德。

8明世宗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皇帝指的是朱厚熜(年号嘉靖)。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6年),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的次子,明孝宗朱佑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5月27日 —1566年 在位),年号“嘉靖”。

9明穆宗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载坖。明穆宗朱载坖(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间在位,年号隆庆,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嘉靖十六年正月二十三日生。

10明神宗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11明光宗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朱常洛。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汉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孝靖皇后王氏。

12明熹宗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朱由校。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1620年-1627年)。

13明毅宗是明朝第十六位(末代),朱由检。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男,汉族,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0月2日-1644年4月25日在位),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

十三个陵的十三个陵墓:

长陵:是明朝第3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是十三陵中建造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大,地面建筑保存最好的陵墓。

献陵:是明朝第4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景陵:是明朝第5位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和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裕陵:是明朝第6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茂陵:是明朝第8位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泰陵:是明朝第9位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康陵:是明朝第10位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

永陵:是明朝第11位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和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昭陵:是明朝第12位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坖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定陵:是明代第13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的合葬陵墓。

庆陵:是明朝第14位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德陵:是明朝第15位皇帝熹宗悊皇帝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思陵:本是明朝第16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的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当他在景山上吊自缢后,李自成命人将其和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并改名思陵。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的介绍: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的地理位置: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明十三陵的由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做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说到唐玄宗唐太宗我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唐玄宗唐太宗都是中国古时候的一位皇帝,那么,说到唐宪宗网友们的印象可能就没有那么深刻了。唐宪宗也是当时唐朝的一位皇帝,人们对唐宪宗的研究最多到额莫过于唐宪宗是怎么死的了。有很多的传言说唐宪宗是被谋杀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具体的我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是夕,上崩于大明宫之中和殿。时以暴崩,皆言内官陈弘志弑逆,史氏讳而不书。”

用白话文说,就是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这天晚上,唐宪宗突然在大明宫中死去。皇帝猝死,当时都说是太监陈弘志谋杀了皇帝,但史官却隐讳了这件事不记录,以致于详情不得而知。

唐宪宗

这段记录很是蹊跷。

首先,太监(内官)是“刑余之人”,这种人在正常人眼中,一向是卑贱耻辱的对象,他做下了谋杀皇帝的“大逆不道”之事,为什么史官要“讳而不书”呢

旧唐书中,并没有对此事有更多叙述,只是在《文宗本纪》中载:“大和九年九月癸亥,令内养齐抱真,将杖于青泥驿,决杀前襄州监军陈弘志,以有弑逆之罪也。”似乎认定陈弘志是元凶。

可是,在旧唐书中,还是有地方透露了不同的信息。

《皇甫鎛传》载:“宪宗服柳泌药,日益烦躁,喜怒不常,内官惧非罪见戮,遂为弑逆。”此处又象是陈弘志害怕宪宗无故迁怒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

然而,事实真相远比想象来得丰富。

《后妃传》载:“宪宗懿安皇后郭氏,尚父子仪之孙,赠左仆射驸马都尉暧之女。母代宗长女升平公主。元和八年十二月,百僚拜表请立贵妃为皇后,凡三上章,上以岁暮,来年有子午之忌,且止。帝后庭多私爱,以后门族华盛,虑正位之后,不容嬖幸,以是册拜后时。”

从这这段文字可见,唐宪宗拖延不册立郭氏为皇后,他怕郭家势大,干涉自己对其他小老婆的宠爱,却造成了郭氏的怨气——皇帝的女人总是想方设法要做皇后的,以郭家的功勋富贵,却做不了皇后,能不怨恨而迟迟成不了皇后,即意味着自己迟迟成不了正室,始终是没有地位的“妾”,而不是作为六宫之主的“妻”,她的儿子也就成不了太子、储君和将来的皇帝。

政治斗争,在后宫中一点都不逊色于朝堂上。而宪宗死后,即位的穆宗,正是郭后的儿子,“母以子贵”,郭氏正是因为儿子当上了皇帝,而名正言顺成为太后,坐上了正后宫掌权者的位子。

唐宪宗

这里暗示我们,郭氏极有可能谋害了宪宗,然后把自己的儿子推上皇位。匡复唐室的功臣郭子仪,是她的爷爷,宪宗皇帝的祖父德宗皇帝的大妹妹升平公主,又是她母亲,她实际上是宪宗皇帝的表姑,本身就是大唐的皇室贵戚。

郭皇后的出身,使她有雄厚的靠山左右皇权。事实也正是如此,此后的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朝皇帝(唐敬宗、文宗、武宗都是穆宗的儿子,即郭太后的孙子)都由她控制着。

以上不仅是推理,郭氏谋害宪宗,其实有当时人的证词。

《东观奏记》的作者,是唐宣宗时人,他在该书中写道:“宪宗皇帝晏驾之夕,上(宣宗)虽幼,颇记其事,追恨光陵商臣之酷。即位后,诛除恶党无漏网者。时郭太后无恙,以上英察孝果,且怀惭惧。时居兴庆宫,一日,与二侍儿同升勤政楼,依衡而望,便欲殒于楼下,欲成上过。左右急持之,即闻于上,上大怒。其夕,太后暴崩,上志也。”

(注:唐宣宗是唐宪宗第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论辈分,他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还小一岁。他在穆宗长庆元年(821)三月,被封为光王。会昌六年(846)三月,武宗弥留之际,把37岁的光王李怡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他是唐朝历史上惟一以皇太叔即位的皇帝,又是晚唐皇帝中顺宗以后的11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位,他死于大中十三年(859)八月,享年50岁。宣宗在晚唐的皇帝中也是得到较高声誉的一位,《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宣宗即位,郭后若不是做贼心虚,为什么怕为什么想用坠楼而死,来造成宣宗“过”的恶名然而,唐宣宗记得儿时父皇遇害的旧事,他终于下手了(具体情节,当时人没有记,也不可能记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宪宗,为中国古代帝王庙号。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如:李纯,唐宪宗,805年-820年在位,唐朝第11位皇帝。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宪宗 唐宪宗 :805年 黎宪宗 :1498年 莫宪宗 :1541年 中国宪宗,其他国家宪宗, 中国宪宗 李纯 ,唐宪宗,805年-820年在位,唐朝第11位皇帝。 段正严 ,大理宪宗,1108年-1147年在位,大理国第17位皇帝。 蒙哥 ,元宪宗,1251年-1259年在位,蒙古帝国第4位大汗。 朱见深 ,明宪宗,1464年-1487年在位,明朝第8位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清宪宗,1909年到1912年在位,清朝第十二位皇帝(台湾爱新觉罗氏后族上的庙号,清史稿上没有) 其他国家宪宗 王璋 ,高丽宪宗忠宣王,1298年、1308年-1313年在位,高丽王朝第26位国王。 陈旺,陈宪宗,1329年-1341年在位,越南陈朝第6位皇帝。 黎晖 ,黎宪宗,1498年-1504年在位,越南后黎朝第6位皇帝。 莫福海 ,莫宪宗,1541年-1546年在位,越南莫朝第3位皇帝。 李奂 ,朝鲜宪宗,1834年-1849年在位,朝鲜王朝第24位国王。 阮福明 ,阮宪宗,1884年-1885年在位,越南阮朝第8位皇帝。

以上就是关于明宪宗在位时间多久全部的内容,包括:明宪宗在位时间多久、唐宪宗后面是哪个皇帝、明宪宗在历史上充满着争议,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58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