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叶姓名人

一个萝卜一个坑2023-05-05  37

叶适:温州永嘉人,宋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官至礼部侍郎,著有《习学记言》、《水心先生文集》等;叶挺:广东省惠阳人,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领导过“八一”南昌起义,参加过广州起义,后任新四军军长,因飞机失事而遇难身亡;叶宪祖:今浙江余姚人,明代戏曲家,作品有七种传奇,二十四种杂剧;叶楚伧:今江苏吴县人,早年入同盟会,参与创办《国民日报》,后成为国民党要员,任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国民党政府立法院副院长等职;叶圣陶:江苏苏州市人,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出版社兼总编辑等职;叶剑英:广东省梅县人,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早年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后参加北伐战争、领导广州起义。解放后,曾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

2017年初二语文下册作文篇一 叶楚伧故居记游

通过三毛,我认识了周庄,余秋雨先生的《江南小镇》,更使我萌生了到周庄一游的想法。

我错过了杏花春雨的季节。去年的八月,我有幸到了周庄,园了我的周庄梦。

踏上周庄的土地,一种厚重的历史沉淀涌上了心头。街道两旁那明清时代的建筑以及近现代的仿古建筑,都从黛瓦白墙中透出一种古朴的历史美。且不说那文明遐迩的沈厅与张厅,单是叶楚伧先生的故居,就令我神往了。

叶楚伧故居位于周庄镇的西湾街上,现为一个三开门、五进深的院落。叶楚伧的祖父叶厚甫无意仕途,经商发逊后修建了“祖阴堂。到叶楚伧的父亲叶凤巢时,家道衰落,昔日辉煌所剩无几,只好靠设馆援徒维持生计。聪慧的叶楚伧便从这里走向了大千世界。

走进门厅,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所书“叶楚伧故居映入眼帘,这黄漆绿字的匾额,足以让我浮想联翩了,更不用说厅堂内钱君陶书写的于右任的诗句“青鞋布袜寒哉儒,内涵劲气雄万夫的 对联 和柳亚子亲笔书写的“应遗留名文苑传,难忘结客少年场的挽联。我在匾下只有深深的鞠躬,以表达对我国 文化 、新闻界知名人士叶楚伧先生的深深敬意。

穿过花岗石铺成的天井,步入茶厅和正厅,“四廊挂落花格窗的明清建筑风格,厅内梁、柱、枋上栩栩如生的“锦鸡牡丹、“丹凤朝阳等图案,于古朴中透出高雅的诱人气息。

走上小楼,少年时期的叶楚伧在此饱读经书,书卷气浓郁。书香依旧,一部部线装古书安然排放在书橱之中。哲人仙鹤而去,文风千古长有。面对先生所读之书,我看到先生操一叶偏舟,从此起航;看到他与于右任,邵力子并肩,跟随孙中山先生,执如椽大笔书写革命人生。出走故居,我的心为先生的精神所留,先生用江河直泻的语言,酣畅淋漓的笔锋,直指腐败的清廷和军阀的统治。周庄,你因有了先生此类的人,你的历史才会厚重,才会有浓浓的一笔。你灵动的水韵,将会哺育一代一代先生似的伟人。

2017年初二语文下册作文篇二

初春游北海

3月28日的下午,我来到了北海公园。

一进公园大门,首先跳入眼帘的就是被碧绿的湖水环绕着的琼岛,岛上耸立着一座高大而秀美的白塔。

我怀着喜悦的心情,随着三五成群的游人快步朝白塔走去。穿过正觉殿,绕过普安殿,一棵棵树木被我甩在身后,一节节阶梯被我踏在脚下。很快就到达了琼岛的顶峰——白塔。

站在修饰一新的白塔下,沐浴着初春温暖的阳光,迎着湿润宜人的春风,顿觉心旷神怡。放眼四望,只见公园内棵棵柳树都吐出了嫩芽,条条柳枝随着和暖的春风翩翩起舞;苍松翠柏被忽紧忽慢的春风吹动,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窃窃私语,粉色、白色的野桃花开满枝头,娇黄的迎春花开得正旺,洁白的玉兰含苞欲放;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一树树鲜花为初春的北海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极目远眺,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一座座高大崭新的楼房,一条条玉带般的公路都历历在目。

看着眼前这一切,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北海原是辽、金、元、明、清历代封建皇帝的御花园。在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民只有修建的辛酸劳苦,而没有游玩的半点自由。那时,人们从北海公园经过时,只能看见北海白塔呆呆地直立着,只能听见北海湖水低低地哭泣着。今天,北海成为人民的公园,我们的心情就像那随风波动的北海湖水一样……

下山后,我沿着湖边慢漫地走着,继续欣赏初春北海美丽迷人的景色。春风吹过湖面,送来湿润、清新的空气;湖边一处处景致来到我的面前。我大口大口地吸着新鲜的空气,贪婪地看着动人的景色:岸边的小草刚刚拱出了地皮,暗柳垂下的枝条不时地轻拂着我的面颊。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银波粼粼,几只小船在湖面随风荡漾,五龙亭、万佛楼、漪澜堂、永安寺、琳光殿等古代建筑掩映在山林水波之间,风景幽美,各具特色。

顺着小径,我来到了脍炙人口的九龙壁,九龙壁的两面分别是九条雕龙组成的瑰丽图案。图案美观大方,色彩十分和谐,就连图案旁边的花纹,也都 雕刻 得古朴美观。九条雕龙色彩各异、姿态不同,看上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九龙壁细致精巧的雕刻,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才能。

当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恋恋不舍的告别了初春的北海公园。初春的北海公园实在是太美了,但是,更美的却是给北海公园带来春天美景的人。

2017年初二语文下册作文篇三

再见苏州

第一次相识苏州,带着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遗憾离开。

2004年11月,一次偶然的机缘,我有幸在苏州呆了整整4天。4天时间,呆在一个城市,按理,可以将这个城市的山山水水、人文景致,访个遍走个尽。可惜4天时间差不多就在两个地方呆着,一是宾馆,二是学校。我是带着“使命去的。学校老师到苏州赛课,我陪同服务。当天下午一到,就全身心的投入到赛课的准备之中。第二天观摩其他老师赛课,收集赛课信息。第三天下午赛课,与其他选手交流。第四天颁奖、闭幕结束已经接近中午12点。从学校到苏州之前就已经将往返机票定好,留给我们的时间就只有一个下午。

想去的地方很多。周庄、寒山寺、拙政园都是不错的选择。周庄太远,半天时间无异是对周庄的亵渎;体验张继“夜半钟声听客船的美妙意境须在晚上,时间不允;看看苏州园林倒是最好的选择。

对苏州的向往,最早源于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甲天下,到了苏州不看园林,等于没到苏州。吃罢午饭,我们就直奔拙政园,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主要就是以拙政园为模本写成的,看苏州园林,拙政园是首选。

拙政园,一个私家园林,实在太大了,太奢华了,太个性了。最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整个园林建筑构思的精妙。在东园和西园之间,时时会见到中间镶嵌有雕花镂窗的长廊或回廊,将两园隔而未隔,界而未界。走在两园里,若想将整个园子纳入视野之中一网打尽而不得,但一个个镂窗却又有意无意地将园子里的美妙景致时不时送入你的眼中,真有点欲看不得,不看不能的诱人韵味。在园子的中轴线上,园外几里地建有一座塔,在园中游着游着,不经意抬头一看,哇!园中什么时候突然冒出一座塔来,令人惊喜不已。这样的借景手法在拙政园中时时可以鉴赏到。为了让园子一年四季季季有生气,天天有花香,西园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修建了春夏秋冬四个小园,春看牡丹,夏赏绿荷,秋采金菊,冬闻梅香,是别有一番风味。“见山楼更妙,它建造在假山旁,水中央,虽说是楼,却偏偏楼上楼下不相通。从下面平地进去,像上了船;从上面山路进去,像登了山。推开窗户,四面眺望,远山近水尽在眼底,心胸格外开阔。

两个小时倍觉短暂,带着一种深深的震撼离开拙政园,带着与苏州这座旅游城市真正只有两个小时的亲密接触的遗憾结束了第一次苏州之行。

再见苏州,是在2008年的7月。

跟随“江南夏令营“跟着课本游江南,7月13日上午乘车感受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奇伟壮观,傍晚抵达苏州。14日,计划游览“枫桥夜泊景区和“狮子林,正和我意。

怀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亲切和诗意,14日上午9点,我们来到了枫桥景区。

对我而言,枫桥景区的一切喧嚣、铺张和虚张声势,枫桥、江村桥、寒山寺的钟声,都成了张继的背景。我只想亲临当年张继“月落乌啼时失眠的那条河,那只船,那束渔火,去体味他的落魄、失意、孤独、无奈,去感觉他是如何吟出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的。

脚下少有流连,跨过短短的听钟桥,一个平台旁看似码头却不是码头的水边,随意躺着一叶扁舟,那水似清似浊,不甚宽阔。如果不是平台上斜躺着的那幅雕塑明明白白用文字标着“张继二字,我根本不敢相信这个地方就是《枫桥夜泊》的出生之地;我完全不能接受,这就是我心中翘望的枫桥

在我所理解的诗境里,寒山寺是建在一座很高很高的山上的一座很大很大的寺庙,而张继停泊的那个港湾,与寒山寺的大气相匹配,水面开阔,波光粼粼,像岳阳楼前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那样浩渺无边。每到半夜时分,寒山寺里特有的悠长钟声,穿过宽阔的水面,穿破袅绕的水汽,袅袅娜娜的飘荡而来。也许是看惯了重庆江水的雄阔,朝天门码头的浩渺,如此低矮的寒山寺,如此狭窄的运河水面,犹如酒杯大的那么一个港湾,完全颠覆了我心中那幅“枫桥夜泊的意境。心中油然而生丝丝的惆怅。

细细想来,江南本是小家碧玉。生活在巴渝大地的人,思维被定势在了巴渝的风光里了,怎能赋予“小桥流水的江南以巴渝的蓬勃气象。怪不得从鲁迅故居走出时,一个个学生撅起小嘴,把对“百草园的不满意一一写在脸上——鲁迅太吹牛了,那么小一个菜园子,吹得那么好,太捉弄人了吧。可是,就是这“小气的百草园却走出了鲁迅。

第4封信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朋友:

第一信曾谈到,孙中山先生知难行易的学说,和不读书而空谈革命的危险。这个问题有特别提出讨论的必要,所以再拿它来和你商量商量。

你还记得叶楚伧先生的演讲吧?他说,如今中国在学者只言学,在工者只言工,在什么者只言什么,结果弄得没有一个在国言国的人,而国事之糟,遂无人过问。叶先生在这里只主张在学者应言国,却未明言在国亦必言学。恽代英先生更进一步说,中国从孔孟二先生以后,读过二千几百年的书,讲过二千几百年的道德,仍然无补国事,所以读书讲道德无用,一切青年都必须加入战线去革命。这是一派的主张。

同时你也许见过前几年的上海大同大学的章程,里面有一条大书特书:“本校主张以读书救国,凡好参加爱国运动者不必来!”这并不是大同大学的特有论调,凡遇学潮发生,你走到一个店铺里,或是坐在一个校务会议席上,你定会发见大家窃窃私语,引为深忧的都不外“学生不读书,而好闹事”一类的话。因为这是可以深忧的,教育部所以三令五申,“整顿学风!”这又是一派的主张。

叶恽诸先生们是替某党宣传的。你知道我无党籍,而却深信中国想达民治必经党治。所以我如果批评叶恽二先生,非别有用意,乃责备贤者,他们在青年中物望所系,出言不慎,便不免贻害无穷。比方叶先生的话就有许多语病。国家是人民组合体,在学者能言学,在工者能言工,在什么者能言什么,合而言之,就是在国言国。如今中国弊端就在在学者不言学,在工者不言工,大家都抛弃分内事而空谈爱国。结果学废工弛,而国也就不能救好,这是显然的事实。恽先生从中国历史证明读书无用,也颇令人怀疑。法国革命单是丹东、罗伯斯比尔的功劳,而卢梭、伏尔泰没有影响吗?思想革命成功,制度革命才能实现。辛亥革命还未成功,是思想革命未成功,这是大家应该承认的。

中国人蜂子孵蛆的心理太重,只管诱劝人“类我类我”!比方我喜欢谈国事,就藐视你读书;你欢喜读书,就藐视我谈国事。其实单面锣鼓打不成闹台戏。要撑起中国场面,也要生旦净丑角俱全。我们对于鼓吹青年都抛开书本去谈革命的人,固不敢赞同,而对于悬参与爱国运动为厉禁的学校也觉得未免矫枉过正。学校与社会绝缘,教育与生活绝缘,在学理上就说不通。若谈事实,则这一代的青年,这一代的领袖,此时如果毫无准备,想将来理乱不问的书生一旦会变成措置咸宜的社会改造者,也是痴人妄想。固然,在秩序安宁的国家里,所谓“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用不着学生去干预政治。可是在目前中国,又另有说法:民众未觉醒,舆论未成立,教育界中人本良心主张去监督政府,也并不算越职。总而言之,救国读书都不可偏废。蔡孑民先生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这两句话是青年人最稳妥的座右铭。

所谓救国,并非空口谈革命所可了事。我们跟着社会运动家喊“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力已竭,声已嘶了。而军阀*威既未稍减,帝国主义的势力也还在扩张。朋友,空口呐喊大概有些靠不住罢了北方人奚落南方人,往往说南方人打架,双方都站在自家门里摩拳擦掌对骂,你说:“你来,我要打杀你这个杂种!”我说:“我要送你这条狗命见阎王。”结果半拳不挥,一哄而散。住在租界谈革命的人不也是这样空摆威风么了

五四以来,种种运动只在外交方面稍生微力。但是你如果把这点微力看得了不得的重要,那你就未免自欺。“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自侮”的成分一日不减绝,你一日不能怪人家侮你。你应该回头看看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看看政府是什么样的一个政府,看看人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民。向外人争“脸”固然要紧;可是你切莫要因此忘记你自己的家丑!

家丑如何洗得清了我从前想,要改造中国,应由下而上,由地方而中央,由人民而政府,由部分而全体,近来觉得这种见解不甚精当,国家是一种有机体,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所以整顿中国,由中央而地方的改革,和由地方而中央的改革须得同时并进。不过从前一般社会运动家大半太重视国家大政,太轻视乡村细务了。我们此后应该排起队伍,“向民间去”。

我记得在香港听孙中山先生谈他当初何以想起革命的故事。他少年时在香港学医,欢喜在外面散步,他觉得香港街道既那样整洁,他香山县的街道就不应该那样污秽。他回到香山县,就亲自去打扫,后来居然把他们门前的街道打扫干净了。他因而想到一切社会上的污浊,都应该可以如此清理。这才是真正革命家!别人不管,我自己只能做小事。别人鼓吹普及教育,我只提起粉笔诚诚恳恳的当一个中小学教员;别人提倡国货,我只能穿起土布衣到乡下去办一个小工厂;别人喊打倒军阀,我只能苦劝我的表兄不为非作歹;别人发电报攻击贿选,吾挤小人,发电报也没有人理会,我只能集合同志出死力和地方绅士奋斗,不叫买票卖票的事在我自己乡里发生。大事小事都要人去做。我不敢说别人做的不如我做的重要。但是别人如果定要拉我丢开这些末节去谈革命,我只能敬谢不敏(屠格涅夫的《父与子》里那位少年虚无党临死时所说的话,最使我感动,可惜书不在身旁,不能抄译给你看,你自己寻去罢)。

总而言之,到民间去!要到民间去,先要把学生架子丢开。我记得初进中学时,有一天穿着短衣出去散步,路上遇见一个老班同学,他立刻就竖起老班的喉嗓子问我:“你的长衫到哪里去了了”教育尊严,哪有学生出门而不穿长衫子了街上人看见学生不穿长衣,还成什么体统了我那时就逐渐觉得些学生的尊严了。有时提起篮子去买菜,也不免羞羞涩涩的,此事虽小,可以喻大。现在一般青年的心理大半都还没根本改变。学生自成一种特殊阶级,把社会看成待我改造的阶级。这种学者的架子早已御人于千里之外,还谈什么社会运动了你尽管说运动,社会却不敢高攀,受你的运动。这不是近几年的情形么了

老实说,社会已经把你我看成眼中钉了。这并非完全是社会的过错。现在一般学生,有几个人配谈革命了吞剥捐款聚赌宿娟的是否没曾充过代表,赴国大会了勾结绅士政客以捣乱学校是否没曾谈过教育尊严了向日本政府立誓感恩以分润庚子赔款的,是否没曾喊过打倒帝国主义了其实,社会还算是客气,他们如要是提笔写学生罪状,怕没有材料吗了你也许说,任何团体都有少数败类,不能让全体替少数人负过。但是青年人都有过于自觉的幻觉,在你谈爱国谈革命以前,你总应该默诵几声“君子求诸己!”

话又说长了,再见罢!

你的朋友  孟实

柳亚子:“三百年来第一流,飞仙剑客古无俦,只愁孤负灵箫意,北驾南舣到白头。”

这是柳亚子在一九零八年《论诗三绝句》中对龚自珍的推崇。柳亚子的诗,清新 朴实,流转自如,和“南社”的许多诗人一样,深受龚自珍诗的影响,所以有“南 社派”诗人之称。柳亚子对宋词、独尚辛弃疾,不仅推崇辛弃疾词的悲壮激烈, 更钦敬辛弃疾的爱国热情,所以他有“词场青兕是吾师”之句,连他的名字也改 为柳弃疾,又用辛弃疾的绰号“青兕”作为他的笔名。 柳亚子是写旧体诗的,但后来却坚持“旧诗必亡,新诗必昌”的主张。他在 一九四二年《新诗和旧诗》一文中写到,再过五十年,是不见得会有人再做旧体 诗了。对于青年朋友,他是从来不劝他们学文言文和旧体诗的。这是后话,附志 于此。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皇朝,十七省起义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十七省代表中有四个省的代表是南社社友,柳亚子则在上海办《警 报》,宣传革命军的胜利。一九一二年中央行政各部成立,“南社”社友有的得次 长,有的得副议长的席位,于是“少年同社,尽庆弹冠”,柳亚子也当了三天的 总统府秘书,就托病逃回上海,进《天铎报》,笔名青兕,做起论文来了,并以 敢言闻名。那时候,袁世凯在北京,挟民军以制清廷,更挟清廷以胁民军,南北 和议之声,嚣然盈耳。当时南北议和的条件,一是孙中山让总统位于袁世凯,一 是优待清廷,保存其帝号。柳亚子闻而大愤,他认为孙的退让,袁的篡夺,那么 旧势力依然完全存在,革命实在不彻底;且溥仪的僭号不除,以民国而俨然有帝 制自称者,卧榻之旁,任人酣睡,必将贻他日噬脐之悔无疑。他在反对满清政府 之后,接着便反对北洋军阀,天天骂南京政府,骂临时参议院,主张由起义各省 反抗南京,取消和议。他在《天铎报》上把袁世凯骂得狗血喷头。 在袁世凯窃位后,残民盗国的手段着着进行,到了一九一五年,他的帝制野 心更加暴露,日本帝国主义者窥其隐衷,乘欧战机会,想独吞中国,以《二十一 条》交换承认帝制。对此奇耻大辱,民气沸腾,达于极点,到这年年底,袁世凯 “改元洪宪”终于宣布。柳亚子对此种种,痛哭流涕,镇日地对“歌操颂莽”之 流,口诛笔伐,他在一九一五年《孤愤》一诗中写道:“孤愤真防决地维,忍抬 醒眼看群尸?美新已见扬雄颂,劝进还传阮籍词。岂有沐猴能作帝?居然腐鼠亦 乘时。宵来忽作亡秦梦,北伐声中起誓师。”果如所愿,云南起义,黔桂从风, 粤川响应,袁世凯自取灭亡,这对于柳亚子当然是痛快一时的。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关心国家前途的先进人物,受到了俄国 十月革命的影响。他们用发行刊物、公开演讲、组织团体来进行宣传,以谋求政 治上、思想上、学术上的进步,逐渐引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广泛讨论政治制度、 学术思想、科学技术,以及劳工、妇女、教育、文艺等问题,形成了一个蓬勃发 展势不可挡的新文化运动。柳亚子在这个运动中,他早就主张反对封建礼教、提 倡男女平权,以及打倒孔家老店;但由于他对中国文学传统观念较深,对白话文 也曾反对过。后来他觉得做白话文的人的那些主张都和他相合,而做文言文去攻 击白话文的人的那些主张,都和他不合,于是,他就逐渐地倾向于白话文。同时 他觉得用文言文发表新思想很感困难,体会到新工具引用的必要性,便投入了新 文化运动。 一九二一年,柳亚子在《吴根越角集后序》中自谓:“醉心于马克思之学说, 布尔萨维克之主义”,自署为“列宁私淑弟子”,还刻了这六个字的图章(列宁刻 为李宁),原物现藏苏州博物馆。同年五月五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于广州, 他有《五月五日记事》诗云:“十年三乱究何成?喜见南天壁垒更。率土自应尊 国父,斯人不出奈苍生。白宫北美推华盛,赤帜西俄拥列宁。我亦雄心犹健在, 梦中无路请长缨。”这时候他的政治思想有了新的进展,为后来他的坚持孙中山 的三大政策奠定了基础。 一九二三年,他在家乡发行地方报纸叫《新黎里》,用白话文写文章,宣传 新文化和国民革命。同年初夏,被同邑土豪向官厅告发他是“过激党”,所办的 报纸一度被查封了。但影响所及,单就吴江一县来说,就有一些青年受了《新黎 里》的思想感召。在《新黎里》被封之后,许多冠以“新”字的地方报纸,竟如 雨后春笋,各处都有发行。 同年,柳亚子与叶楚伧、邵力子、陈望道等发起“新南社”,提倡新文学和 社会革命。“新南社”的《发起宣言》是叶楚伧写的,只提到整理国学、引纳新 潮、提倡气节和发扬民族精神;接着柳亚子写了“新南社”《成立布告》,叶楚伧 看了这个布告内容,屡次“叮嘱”柳亚子“不要走在国民党的前面”。话中之话, 是指柳亚子写的布告内有‘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而 归结到社会主义的实行”。叶楚伧所不满意的,正就是这末一句。这已是后来国 民党内左右派对立的苗子了。 一九二三年六月,中国***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讨论了同国 民党建立统一战线问题,会上曾出现陈独秀等主张的错误倾向,毛主席用马列主 义制定了党的正确路线,得到了绝大多数同志的拥护,会议确定了同国民党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孙中山在中国***帮助下,于一九二四年一月召开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了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确立了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柳亚子见到了孙中山、廖仲恺毅然改组国民党,使久已瘫痪了的国民党又有 了生命力,感到无比兴奋。一九二四年他以同盟会资格加入国民党,在家乡大力 宣传国民革命与三大政策、接纳积极分子、组成中国国民党吴江县党部,被选为 常务委员。 在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右派分子戴季陶、邹鲁之流大造反革命舆论,出 版《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组织“孙文主义学会”, 他们说的与做的尽是反共反人民的话和行动,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集团已经用法 西斯手段来对付国民党左派和***人。

林百举,字一厂(音an),广东梅县人。

                  百字令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

      中华民国三年十月,访吾友亚子梨里。得导观其胜溪养树堂。祖居堂为古槎柳先生故宅,先生在前清嘉道间以宿学负盛名,著养余斋诗文集若干卷行世。既读其书复游其地,不禁慨然,向往其人。亚子更出示分湖旧隐图及记,嘱为题词。记中颇深移居之感,穷途客子读之增叹,窃以大丈夫志在四海,不妨自壮,故词反慰之。养树堂厅事联语有:无多亭阁偏临水,尽有樵渔可结邻句。祠堂老柏大已成围,楚伧昂藏,七尺之躯抱之犹不尽,词句盖皆实写也。

      蒹葭深处,露无多亭阁,是真胜地。特许樵渔来结伴,想见高人风致。养树堂阶,摩娑何限,旧迹檐花雨。吾生恨晚,词坛未拜盟主。

      但是写人画图,移家非远,莫动飘流意。他日新丰犹可作,权当岐山凤住。磨剑十年,梨云一室,努力向前去。祠旁老柏亭亭,兀负奇气。

                                百字令

          百无聊赖,望红尘尽处,碧云满眼。吟到丁东环佩句,羞谱小楼连苑。乍见疑仙,频看顿醉。夜夜深深款,惊飞么凤,游丝奈未能绾。

          临去秋波转,一本缠绵冤孽帐,便是他生须算。避妬装疎,消愁强笑。两下原无舛,只今一觉,梦回客里孤馆。

  词牌知识点 百字令又名念奴娇。念奴为唐天宝间歌女,色艺双绝,名噪一时。时有人创制此曲,极风流豪壮,用以为名,可谓媲美。此词双调,音韵流畅,气势磅礴,有平仄韵两种多体,皆100字。仄韵体以苏轼赤壁怀古,张孝祥过洞庭为范体,张词谱为正格。平韵以叶梦得词为代表格体。上片五六句,下片六七句对偶。填此调须依例词跟定一体,不可随意通融杜撰。

          词人小传   

林百举(1882--1950),字一厂,广东梅县人。辛亥前与叶楚伧在汕头编《中华新报》鼓吹革命,为南社成员,半生从政,不脱书生本色。1934年入党史会,后升主任编纂,1948年因病回乡,卒于1950年,遗下日记一巨帙。一甲子后,中山大学历史系李吉奎教授为之理董加注,成此二册,裨益学术,有足多焉。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上的叶姓名人全部的内容,包括:历史上的叶姓名人、2017年初二语文下册作文题目、朱光潜《致青少年的十二封信》其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055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