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从原始信仰说起
城隍庙(2张) 远古时期,农业经济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常常显得软弱无力,一种潜在的恐惧心理使得民众往往把希望寄托于对图腾、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之中,通过一定的祭祀求得自然力和祖宗的护佑,在“万物有灵”与“天人合一”观念的支配下,出现了有关神灵的崇拜和祭祀仪式,逐步形成原始信仰。
城隍是我国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之一。从资料记载看,城隍神最早见于周代《礼记》天子八蜡中的水墉神。《礼记·郊特牲第十一》有:“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大蜡八”是指什么?郑玄注云:所祭有八神也。许慎《说文》云蜡“从虫昔声……曰年终祭名者矣”。所以大蜡八即年终祭祀的八位神,他们分别是:司啬、百种神、农神、邮表、禽兽神、坊、水墉、昆虫。其中水墉居其七。水墉是农田中的沟渠,水墉神也就是沟渠神。后来古代的城市亦要修筑城墙,城墙之外还要有一圈护城壕。有水的城堑称为“池”,无水的城堑则称为“隍”。“城隍”二字,始见于《易经》泰卦的上六爻辞:“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其中“城”指城墙,“隍”指城壕(护城河)。城隍一词连用泛指城池,首见于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原始崇拜认为,凡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皆有神在,而且“功施于民则祀之,能御灾捍患则祀之”(《五礼通考》)。城墙、城壕在防卫敌人、猛兽攻击,保护一城百姓安全上,功莫大焉。于是水墉神便升格为城隍神,被视为城市的守护神。
兼容并包是我们传统文化与民间信仰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城隍信仰亦是如此。随着城隍在民间百姓中的影响日益显著,道教也将城隍神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杜光庭编纂的《道门科范大全集》中,就有在斋蘸请神仪式中开列城隍的法位的记载。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城隍神就逐渐成为了道教尊奉的主要冥界神灵之一。道教许多法事活动中,都要请城隍神到场。道教源于民间而又影响民间,甚至渗透到千家万户。城隍原本是民间的神祀,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后,接受了佛教的冥界体系,城隍神开始成为阴间的行政长官,掌管阴间事务。 如宋代佛教的“水陆法会”就开始将城隍神列为重要的恭请神明之一。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它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从而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民间信仰的神灵群体可以说并无体系可言,但这些信仰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民间信仰“尚和”的文化精神特质。
城隍,从我国先民的原始信仰、民间信仰发展到后世的宗教信仰,它们原发于农耕文明。古长安作为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又以其长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成为精神文化的传播地。由此,古长安也自然成为城隍信仰的原发地和传播地。
汉代纪信,最早的城隍人格神
城隍神是由自然神逐渐过渡到人格神的,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希望英雄人物死后英灵还在,作为地方神来保护自己。在城隍由自然神演变为人神的过程中,汉代的纪信最早,长安不仅是城隍信仰的原发地和传播地,也产生了最早的城隍人神——纪信。
据《长安县志·王曲城隍庙会》记载:“相传楚汉荥阳之战中,汉将纪信假扮成汉王,解救刘邦出围,致被项羽烧死。刘邦得天下后,封纪信为十三省总城隍,在长安王曲建庙立祠,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汉代纪信救刘邦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及地方相关资料上均有叙述。刘邦称帝后,厚赏、追封纪信,并赐黄袍加身,择上林苑(今王曲镇)修建大型庙堂并祭祀,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据传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供奉的纪信封为城隍神,成为长安城的保护神。由史料记载来看,王曲城隍祭祀纪信据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比三国东吴芜湖城隍爷周瑜和城隍庙要早四百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城隍信仰不断增强,王曲城隍祭祀活动亦不断兴盛。进入唐代,城隍祭祀在各地已经蔚然成风,地方官每年定期或在地方遭遇旱涝天灾时,代表一方民众祭祀城隍。王曲城隍紧邻唐长安城,更成为官府及民众祭祀的对象,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祭祀活动的盛况。宋代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并明确规定,新官到任三日内,必须拜谒城隍庙,这是借用神明的威力来管制官吏。王曲城隍纪信也被封为“忠佑安汉公”,元代时追封为“辅德显忠康济王”。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天下城隍,并完善了祭祀城隍的制度。城隍神与现世行政机构相对应,但其职能高于现世行政长官,由此来达到对地方官吏和百姓的精神统治。王曲城隍被明王朝封为“忠烈侯”,享正三品,祭祀活动更显重要和隆重。清代继续沿用明代制度。
据宋代赵与时的《宾退录》记载,至宋为止,各地共有供奉纪信的城隍庙数十处,城隍“神之姓名具者,镇江、庆元、宁国、太平、襄阳、兴元、复州、南安诸郡,华亭、芜湖两邑,皆谓纪信”。
现如今,粗略统计,全国仍有奉纪信为城隍的城隍庙三十多处。最著名的有:古都西安,陕西阳曲、兴元、户县,安徽芜湖、宁国,甘肃兰州、天水、西固,河南郑州、方城、固始、荥阳、密县,江苏镇江,浙江临安、庆元,湖北襄阳,福建南安,上海,河北瓦房店复州,四川南充,广西太平,等等。其中,甘肃天水、四川南充、陕西户县都把纪信视为本地人,以桑梓故土的身份,建城隍庙以供奉。河南因是纪信行军战斗的主要战场所在地和最终诈降现身的地方,纷纷立庙拜纪信为城隍。
民间普遍信仰
宋代以后,城隍信仰已是民间非常普遍的信仰了,随着城隍信仰在我国民间的发展,各地人民信奉的城隍神愈加人格化、本土化、多样化,大多以当地人民普遍认同的、已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古都西安以及全国众多城市均仍祭祀汉高祖大将军纪信,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北京祀文天祥、杨椒山,杭州祀周新,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
朝廷册封城隍
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始封城隍为王爵。
元代文宗天历年间,朝廷让城隍爷配享夫人,从此城隍庙里就有了寝殿,专门供奉城隍爷及城隍夫人。
明代,朱元璋更是推崇有加。相传朱元璋称帝之前,曾经宿身城隍庙而幸免大难。朱元璋称帝之后,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下旨封都城隍为监察司显佑王,职位正一品;与朝廷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同时封各府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封州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封县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正是在这一时期,各州府县,纷纷修建城隍庙。都城隍庙由皇帝亲自敕建,皇宫拨付银两,庙内住持由朝廷直接任命,各府、州、县则按照等级,依次效仿,规模等级完全参照地方官署衙门,按级别配制冕毓官服。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朝廷颁布了专门祭祀城隍的典章制度。并下诏去除了城隍封号,封京都城隍为“都城隍”。其它只称某府某州或某县城隍。 清代,基本完全继承了明代的城隍典章制度。
1西安都城城隍庙
西安都城隍庙,级别最高、影响最大、已有620年历史 西安都城隍庙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由朱元璋亲自敕建,由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亲自负责监修,在唐辽王府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修建之初,被朱元璋敕封为都城隍庙,统辖西北诸省大小城隍。在城隍信仰的序列中,级别最高、影响最大。自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创建至今,已有620年历史。 六百多年来,风雨经桑,朝代更迭,都城隍庙历经兴衰。自元朝定都北京以后,西安就失去了作为国都的优势和辉煌,明清之际,经济中心也以江南为主,陕西渐渐成为西北偏远落后的地区,但当年朱元璋敕建的都城隍庙,威严依旧,雄伟依旧。 清雍正元年重修 规模宏大,殿宇辉煌,甲于关中 清雍正元年,一场火灾烧毁了都城隍庙大部分建筑,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将军,下令拆除了明秦王府,用秦王府的木料重修了都城隍庙,重修之后“规模宏大,殿宇辉煌,碧瓦丹檀,雕刻精美,地基之广,甲于关中。 清光绪十三年不慎失火 损失惨重 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庙前商民不慎失火,烧毁了山门,及东西两庑商铺,损失惨重,时任陕西巡抚叶伯英亲自倡导,募资重修。 1942年日本侵略军轰炸 尤为可惜的是,1942年日本侵略军轰炸西安城,在城隍庙里投掷了两枚炸弹,炸毁了藏经阁,许多明代珍贵文物字画、《道藏》、经典、,鼓乐古谱等大量文物毁于一旦,大殿东北角及后檐部分惨造炸毁。残檐断柱,弹孔痕迹至今依稀可见。 解放后形成城隍庙小百货市场 鼓乐名扬四海 解放后,城隍庙的道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之中,城隍庙由于良好的群众信仰基础,每逢初一,十五信众如潮,摩肩接踵,周边百姓过境必经,因而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城隍庙小百货市场,有力地促进了整个西大街的经济繁荣。 这一时期,城隍庙的鼓乐更是名扬四海,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研究所的许多专家教授,纷纷来此采风调研。1961年,城隍庙住持安来绪道长应邀率领鼓乐社赴京演出,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成为这一时期的历史佳话。安来绪道长被载入《世界音乐大辞典》,成为近代史上被载入《大辞典》中的两名中国民间音乐家之一。(另一位为阿炳) 文革期间宗教活动被迫中止 文革期间破四旧,城隍庙首当其中,庙门前的大牌坊,被当时的西安古建队拆除,辟为柴火。大殿内的紫铜铸造的城隍神像被推倒熔炼,经书乐谱纷纷被烧,庙内道众乐师流落民间,宗教活动被迫中止,香火中断。 八十年代以后修复西大街牌坊及两庑商铺 八十年代以后,改革开放,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得以贯彻落实。西安市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巨资修复了西大街牌坊及两庑商铺。庙内道众备受鼓舞,省吃俭用,多方化缘,已修复了文昌阁、二道门、东西配殿及两庑厢房等建筑。
2浙江省宁波市城隍庙
城隍庙又称宁波郡庙,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宁波府城隍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隍庙之一。该庙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成后屡遭火灾,现存的庙殿是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建的。郡庙有照壁、头门、二门、戏台、大殿、后殿,建筑完整,气势宏伟。戏台建得尤其精美。戏台是单檐歇山顶,藻井呈鸡笼形,雕龙画凤,朱金装饰,远远看去,熠熠生辉。郡庙内保存着30余块碑刻及宋井等古迹。如今,城隍庙已经成为宁波最大的购物中心,这里商店林立,小吃遍布,实为了解宁波民间风情的一大好去处。
3湖南省安仁县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县城城关镇凤凰山,为安仁境内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安仁县道教协会就设于庙中。庙中主持为李松林道长。 城隍庙处在凤凰山腰,座东朝西,青山环抱。庙宇气势宏伟,雕梁画栋,十分精美。凤凰山灵气也赋予了该庙以无限生机。因为有此庙的存在,凤凰山也成为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人间仙境。 民间传说凤凰山的菩萨灵,有求必应,由此招来边县区众多信男善女焚香朝拜,多年来香火兴旺。
4甘肃省兰州市城隍庙
城隍庙在兰州市张掖路。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又名纪信庙。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清乾隆年间(1736-1795)毁于大火,后重修。坐北向南,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大门3间,为忠烈侯坊,二门为硬山顶式环廊戏楼,北有卷棚歇山顶式享殿,后为重檐歇山顶式正殿,左右有厢房、钟鼓楼等。回廊下原有壁画,现已不存。1956年辟作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
5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普宁故城洪阳(古代洪阳镇是普宁的县城,2008年进入中国第四批历史文化古镇)东北侧,洪阳城内下草埔,县衙东北约三百米处,与文昌阁毗邻,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普宁置县之时,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为古建筑物。 各地城隍庙剪影(12张) 康熙三十四年,知县赵勉周重修中堂及门楼廊庑。四十八年知县安定枚(镶红旗人)重修后堂两廊六司房舍,前后为三厅二天井宫殿式结构,共三进十一间,东西宽约二十七米,南北六十米,总建筑面积约1620 平方米。前厅为三山门,门楼左右供奉马官,门风左右为千里眼、万里望,中厅正殿供奉城隍爷塑像。后厅分三殿,分别供奉城隍夫人、十八罗汉和千手观音,体现了中国佛儒合一思想。正殿与后厅三间,有放生池,池中放养龟鳖,池两旁植木棉树,池中间有拱桥,正殿前天井有参天古榕,正殿两旁廊庑供奉神像。整座城隍庙有大小佛神像共108樽。 每年正月十七或正月十八,洪阳就会有“营城隍公”,也就是“洪阳城隍公皆同夫人出游盛况”,场面极其热闹。洪阳镇著名的古建筑还有德安里等。洪阳城隍庙与林则徐逝世的地方“林则徐纪念馆”(也就是“文昌阁”)毗邻,共同组成一个景点。
6广东省揭阳市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今市区城隍路,始建于南宋,后遭毁,于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内有三山门、拜亭、大殿、养生池、石拱桥、夫人厅等。城隍庙顶为悬山顶,七架梁与金柱之间用三升斗拱架,大殿四壁只起防护作用,不承受屋顶压力,结构独特,历经地震,虽墙壁崩塌而梁架安然。其栋梁雕刻刀路明快,雄浑遒劲,兼有明代建筑风格和地方传统艺术特色,是揭阳市古建筑物历史遗存的精华。 揭阳城隍庙是广东省内现存最大规模的同类古建筑。位于揭阳东门城隍街,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县丞许德重建。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揭阳城隍庙建筑融合了明清建筑风格和潮汕地方传统工艺特色。主体建筑为木、石承载结构,力学结构科学严谨。大殿四壁仅仅起着防护作用。建筑结构防震性能很高,历经明代以来几十次地震,巍然不动,成了今人研究古代建筑的标本。据《揭阳县志·坛祠》载,城隍庙在城东解元坊,深二十六丈,广八丈。城隍庙庙宇以大殿为中心,南北一中轴线,左右两廊、两厢为对称建筑,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牌楼、大门、大殿、钟、鼓楼、后殿(夫人厅),总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
7河南省郑州市城隍庙
在郑州市商城路北,(全称城隍灵佑侯庙)。建于明代初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其后屡有修葺。庙宇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有山门、前殿、乐楼、大殿、寝宫等。建筑均为琉璃瓦覆盖,卷棚出厦,飞檐四出,造型精致,结构紧凑。乐楼高达15米,歇山式双层建筑,正脊浮雕游龙数条,有凤凰在上下飞舞,有荷花、狮子在左右陪衬,异常生动;大殿正脊两端雕有吞脊吻兽,两侧刻滚龙数条,并饰凤凰、牡丹;殿上刻有“八仙过海”及苍松翠柏、人物、鸟兽,构图和谐精致,栩栩如生。
8山西省长治市城隍庙
潞安府城隍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大北街庙道巷。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创建,明弘治五年(1492年)、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现存的城隍庙中大殿和角殿为元代建筑,寝宫、戏楼、玄鉴楼等为明代建筑,廊庑、耳殿为清代建筑。城隍庙是为祭祀城隍神而营建的,城隍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守护城池之神。城隍庙占地面积12229平方米,建筑面积517503平方米。纵轴线长达408米,由南往北依次有六龙壁、宏门、木牌楼、石牌楼、山门、重楼(玄鉴楼)、戏楼、献亭、中大殿、寝宫及各院东西配殿、廊房等建筑。
9河南省安阳市城隍庙
道教庙宇。在河南省安阳市古城内鼓楼东街。始建年代不详;明代洪武二年(1369)重修。庙宇坐北朝南,现仅存牌坊、大门和五座大殿及东西厢房等建筑,多为1982的重建,昔为祀奉城隍神之所,今是安阳市著名的古迹之一。
10广东省惠州市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平海古城西侧,该庙建筑面积达430平方米,始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曾多次重修。“文革”期间被全部拆毁。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当地群众和香港同胞捐资重修。城隍庙建筑精美,每层的檐周都雕塑着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故事。从庙门到檐栋、神像、案台、楹联、碑刻、雕塑等,都保留古建筑艺术特色,其文字和绘画,贯穿着规劝人们驱恶从善的意识。庙前有城隍炮楼,右侧有城隍亭,高6米,三层结构。右前角有戏台和可容纳2000人的露天广场。
11台湾省台南市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台湾省台南市中区清水里青年路子 133 号,台湾原为福建省隶属之府,故名 (府城隍庙) ,是台湾最早兴建的城隍庙,始建于明永历二十三,清朝几经修复。庙内供奉城隍老爷,配祀二十四司,庙虽小而香火旺。每逢农历五月十一城隍圣诞祈福还愿更是络绎不绝。清朝乾隆年间为台湾主要的七寺八庙之一,现被列为台湾二级古迹。
12台湾省澎湖县城隍庙
道教庙宇。在台湾省澎湖具马公镇重庆里光明路二十号。据《台湾寺庙大观》记载:创建于清初,乾隆二十四年(1759),曾重修与扩建;同治四年(1865)当地文人:于庙内殿中成立宣讲社,继设诱善堂,次分设德善堂,互为对化;光绪十二年(1886)整修,并增建庙前照壁等,尔后又历两度改建及修葺。该庙格局采四进式,占地面积四百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拜殿、正殿及两侧护室等。三川殿燕尾飞翘,直指云霄,顶覆红瓦,不施雕饰,古朴大方;正殿内神龛正中主祀城隍神,红面乌须,温文尔雅,文、武判官侍立左右;殿梁间悬一大算盘,上刻写“世事何须空计较,神天自有大乘除”;沿过水廊而行,可见两旁护室,室内分别供奉城隍神的部属神将。七爷谢必安、八爷范无救、四大将军、注禄司、阴阳司、褒善司、注寿司、速报司及罚恶司等,诸神面目各异,尊尊手持刑具,威武勇敢,令人不寒而栗。
13陕西省三原县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三原县城东渠岸街中部。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600多年来曾翻修和增修9次,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是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教所信奉,自三国起至清代末历代建庙祭祀。三原城隍庙供奉的唐代名将三原人李靖。三原城隍庙规模之庞大,建筑之堂皇,在全国城隍庙中首屈一指。城隍庙为宫殿式建筑,用均衡对称方式把楼、殿、廊、庑、坊、亭等40多座单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纵横轴线上。五个廊院相套向纵深和两侧伸展。中轴线上布着三道门、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楼。应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拜殿、陪殿、寝殿等主体建筑各具特色。全部建筑琉璃盖项,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美若宫殿,体现了我国古建筑平面轮廓规正,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疏密得当,刻镂精致,纹饰典雅的特点。 三原县博物馆设在城隍庙内,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贵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岳飞书《出师表》和于佑任(三原人)书法真迹为世称颂。
14台湾省新竹市城隍庙
新竹都城隍庙的简介
新竹都城隍庙位于新竹市北区中山路上,列属二级古迹,其庙宇规模在当时是全台湾之最,专门掌管阴间与阳间赏罚善恶的神明为城隍,所以城隍庙的布置犹如古代的衙门;新竹都城隍庙庙埕的市集小吃摊,成为新竹特色之一。
新竹都城隍庙的历史发展
新竹都城隍庙创建于清乾隆13(西元1748)年,由淡水同知曾日锳倡议兴建,在西元1875年设台北府,但府治仍在新竹,因此将城隍爷晋升为府城隍(绥靖侯),香火鼎盛有‘新竹城隍爷,北港妈祖婆’的称誉;至西元1891年,全台官民在此举办护国佑民怯除灾厄祈祷醮法会,故于次年改封为‘晋封威灵公,新竹都城隍’,为全台唯一的都城隍庙,也是唯一的省级城隍庙,又因显灵御匪有功,光绪皇帝颁赐‘金门保障’匾额,更是新竹都城隍庙重要文物之一,其后陆续获历代皇帝封赠成为全台官位最高的城隍爷。
新竹都城隍庙的建筑风格
新竹都城隍庙历经多次翻修,如今所见的外貌为民国13年的修建,以三川殿及三叠式屋顶最具特色,庙内文武判官范、谢将军及四捕快之雕琢更是精致传神;悬挂在屋梁上的大铁算盘,据传是城隍用来计算人世罪恶的,所以两旁的对联写着‘世事何须多计较,神天自有大乘除’;新竹都城隍庙门前的石狮及其他雕饰均有艺术价值,龙柱是台北名师辛阿救的作品,雕工细腻生动,进入大门上方的八卦藻井,为泉州惠安大木匠师王益顺之作,十分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
15上海市城隍庙
在上海地区众多的道教官观中,上海城隍庙以其历史悠久、建筑宏伟相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黄浦区老城隍庙
上海老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在“文革”时期,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1994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2005年,上海城隍庙大殿前厢房的使用权得以归还,随即开始了二期修复工程。今天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九个殿堂,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
16山西省芮城县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芮城南街,也是芮城博物馆所在地。宋大中祥符年间( 1008~1016 年)创建,明景泰六年( 1455 年)重修,清顺治三年( 1646 年)冬,寝殿被火毁重建,此后又经康熙 十年( 1671 年)、道光九年( 1829 年)的重修和咸丰元年( 1851 年)的增修。 历经千年的兵火战乱和风雨剥蚀,集中了宋、元、清三代建筑风貌的城隍庙能保存至今,可谓一个奇迹。享亭为元代遗物,俗称“看台”,柱子粗矮,斗拱硕大,建筑形制粗犷而浑 厚,古朴的外貌具有浓厚的早期建筑特色,使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动荡不安的金元时期,匆忙粗 糙但不失精美的建筑工艺。 献殿与享亭之间是东西厢房,左右对称,面阔九间,进深一间。献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 外露四根明柱,前檐还有插廊,中部辟门通往大殿,卷棚顶,为清代所建 。 最精彩的当属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柱头有卷刹,柱体有侧角,柱头斗拱为五铺作 双下昂形制。屋顶举折平缓,斗拱硕大,拱瓣清晰,为典型的宋代规制。歇山部分的“二龙戏珠”琉璃悬版为明代制作,富丽堂皇,端庄肃穆, 琉璃鸱吻及琉璃脊饰色彩绚丽、精美绝伦,系古建筑中的罕见之作。大殿形制古朴典雅,雄伟壮观,虽经历代维修更换过少量构件,但大木构件 及斗拱仍为宋代遗物。它屹立在这组建筑群中间,仿佛一位贵夫人,那种雍容华贵自不待言。 碑郎里收集陈列有北魏、北周、隋、唐、宋、元至明、清的历代名碑、造像碑、墓志铭等 98 通,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具有极为珍贵的参考 价值。馆藏文物还有大型通景堆绢《郭子仪诞辰祝寿图》屏,吴镇、米芾、董其昌等名家墨笔画卷,以及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所赠佩剑等珍贵文物。徜徉在这里,从一砖一石中,从那些梁架与斗拱间,古文化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
17广东省鹤山市城隍庙
在鹤城镇昆源路西端(古劳村),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是建县初期县城内“十祠八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庙宇。原占地约700多平方米,庙分前、中、后3座,有两天井相隔,前座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现只剩下后座。天井两侧建有瓦面遮挡,右边承放有“地保神”、“一见发神”(济公)、“赵大元帅神”、“加福加寿神”;左边承放有“灵神”、“二王爷神”、“五王爷神”、“包公神”、“寿星公神”、“太岁神”。后座正面有二条石柱直立,上刻一副对联,乃是清人手笔,苍劲有力。上联:“久仰神灵几同水族燃犀潜分异路”,下联:“重新庙貌从此山城控鹤永镇名区”。门口两侧有两个马步(士兵)牵着马守候,随时待命。后座庙内有直径40公分的圆柚木柱4根,支撑上盖,柱脚为花篮式石垫座。厅中央承放着玉皇大帝,城隍爷在右,文昌君在左。每天香火鼎盛。游人络绎不绝。
等等 有很多的~~~~~~
根据百度地图显示:从芮城到唐山途径,芮城永乐宫国家AAAA级风景区,圣天湖国家AAAA级湿地保护区,大禹渡黄河风景区,芮城县博物馆,芮城城隍庙,西王村遗址,东庄遗址,东吕关帝庙,风陵渡,芮城县古。清东陵、滦州古城、南湖公园、万佛园、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400万人,省内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 省会太原 人口3392.58万人(据2007年底省统计局的抽样统计)。其中,城镇的人口为1493.75万人,占总人口的44.0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898.83万人,占总人口的55.97%; 男性为1735.34万人,占总人口的51.15%;女性为1657.24万人,占总人口的48.85%;全省共有家庭户993.21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3.37人。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云冈石窟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第一批)、平遥(第二批)、祁县、新绛、代县(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第一批)、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第二批)、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湾村(第一批)、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第二批)、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 张壁村 (第二批)、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第二批)、山西省平遥县岳壁乡梁村 (第三批)、山西省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 (第三批)、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 (第三批)、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 (第三批)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五台山、恒山、黄河壶口瀑布、北武当山、五老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交城庞泉沟、宁武芦芽山、阳城莽河、五鹿山 国家地质公园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五台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批:平型关战役遗址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云冈石窟、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南禅寺大殿、佛光寺、晋祠、善化寺、华严寺、永乐宫、广胜寺、丁村遗址 第二批: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岩山寺、显通寺、悬空寺 第三批:平遥城墙、法兴寺、天台庵、青莲寺、镇国寺、大云院、玉皇庙、崇福寺、双林寺、万荣东岳庙、解州关帝庙、西侯度遗址、陶寺遗址、禹王城遗址、平城遗址、广武汉墓群、司马光墓 第四批: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西阴村遗址、旌介遗址、龙门寺、晋城二仙庙、崇庆寺、关王庙、则天庙、南、北吉祥寺、姬氏居民、牛王庙戏台、绛州大堂、榆次城隍庙、霍州州署大堂、千佛庵、万荣后土庙、袄神楼、龙山石窟、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 第五批:柿子滩遗址、东下冯遗址、晋阳古城遗址、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曲回寺石像冢、马茂庄墓群、方山永固陵、马村砖雕墓、万荣稷王庙、大同九龙壁、广济寺大雄宝殿、介休后土庙、正觉寺、龙岩寺、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窦大夫祠、观音堂(长治)、潞安府城隍庙、阿育王塔、边靖楼、淳化寺明惠大师塔、九天圣母庙、慈相寺、平遥文庙、兴东垣东岳庙、大悲院、太符观、沁县大云院、觉山寺塔、资寿寺、清凉寺、广仁王庙、芮城城隍庙、泛舟禅师塔、洪福寺、洪济院、武乡县大云寺、会仙观、大王庙、临晋县衙、香严寺、洪洞玉皇庙、浑源永安寺、太阴寺、三峻庙、乔家大院、泽州岱庙、安国寺、小会岭二仙庙、崔府君庙、西溪二仙庙、崇明寺、开化寺(晋城)、游仙寺、定林寺、福胜寺、稷益庙、柏山东岳庙、青龙寺、原起寺、雁门关段
名称
编号
分类
所在地
时代
平型关战役遗址 1-25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灵丘县 1937年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 1-26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武乡县 1938年
云冈石窟 1-34 石窟寺 大同市 北魏
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1-71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应县 辽
南禅寺大殿 1-79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五台县 唐
佛光寺 1-80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五台县 唐—清
晋祠 1-85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太原市 宋
善化寺 1-88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大同市 辽、金
华严寺 1-91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大同市 辽、金
永乐宫 1-93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芮城县 元
广胜寺 1-96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洪洞县 元、明
丁村遗址 1-137 古遗址 襄汾县 旧石器时代
侯马晋国遗址 1-146 古遗址 侯马市 东周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2-7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五台县 1938年
岩山寺 2-23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繁峙县 金
五台山古建筑群 [1] 2-26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五台县 明至清
悬空寺 2-30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浑源县 明
平遥城墙 3-60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平遥县 明
丁村民宅 3-87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襄汾县 明
法兴寺 3-106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长子县 唐—宋
天台庵 3-107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平顺县 唐
青莲寺 3-110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泽州县 唐—清
镇国寺 3-111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平遥县 五代—清
大云院 3-112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平顺县 五代—清
玉皇庙 3-113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泽州县 宋—清
崇福寺 3-117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朔州市 金
双林寺 3-120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平遥县 明
万荣东岳庙 3-129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万荣县 元—清
解州关帝庙 3-130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运城市 清
西侯度遗址 3-182 古遗址 芮城县 旧石器时代
陶寺遗址 3-192 古遗址 襄汾县 新石器时代
禹王城遗址 3-205 古遗址 夏县 东周—汉
平城遗址 3-215 古遗址 大同市 北魏
广武汉墓群 3-236 古墓葬 山阴县 汉
司马光墓 3-246 古墓葬 夏县 北宋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 4-2 古遗址 阳高县[2] 旧石器时代
西阴村遗址 4-5 古遗址 夏县 新石器时代
旌介遗址 4-24 古遗址 灵石县 商
曲村—天马遗址 4-26 古遗址 曲沃县、翼城县 商
龙门寺 4-92 古建筑 平顺县 五代—清
晋城二仙庙 4-97 古建筑 泽州县 宋
崇庆寺 4-98 古建筑 长子县 宋
关王庙 4-99 古建筑 阳泉市 宋
则天庙 4-100 古建筑 文水县 金
南、北吉祥寺 4-101 古建筑 陵川县 宋—清
姬氏民居 4-115 古建筑 高平市 元
牛王庙戏台 4-116 古建筑 临汾市 元
绛州大堂 4-117 古建筑 新绛县 元
榆次城隍庙 4-118 古建筑 晋中市 元
霍州州署大堂 4-119 古建筑 霍州市 元
千佛庵 4-134 古建筑 隰县 明
万荣后土庙 4-167 古建筑 万荣县 清
祆神楼 4-168 古建筑 介休市 清
龙山石窟 4-192 古建筑 太原市 元
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 4-241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兴县 1939年
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 4-243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左权县 1941—1943年
柿子滩遗址 5-8 古遗址 吉县 旧石器时代
东下冯遗址 5-9 古遗址 夏县 新石器时代—商
晋阳古城遗址 5-10 古遗址 太原市 春秋—五代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 5-11 古遗址 永济市 唐—明
曲回寺石像冢 5-12 古遗址 灵丘县 唐
马茂庄墓群 5-151 古墓葬 吕梁市 东汉
方山永固陵 5-152 古墓葬 大同市 北魏
马村砖雕墓 5-153 古墓葬 稷山县 宋、金
万荣稷王庙 5-224 古建筑 万荣县 金
大同九龙壁 5-225 古建筑 大同市 明
广济寺大雄宝殿 5-226 古建筑 五台县 元
介休后土庙 5-227 古建筑 介休市 明、清
正觉寺 5-228 古建筑 长治县 金—明
龙岩寺 5-229 古建筑 陵川县 金、明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 5-230 古建筑 浑源县 金
窦大夫祠 5-231 古建筑 太原市 元—清
观音堂 5-232 古建筑 长治市 明
潞安府城隍庙 5-233 古建筑 长治市 元—清
阿育王塔 5-234 古建筑 代县 元
边靖楼 5-235 古建筑 代县 明
淳化寺 5-236 古建筑 平顺县 金
明惠大师塔 5-237 古建筑 平顺县 五代
九天圣母庙 5-238 古建筑 平顺县 北宋—清
慈相寺 5-239 古建筑 平遥县 北宋—清
平遥文庙 5-240 古建筑 平遥县 金—清
兴东垣东岳庙 5-241 古建筑 石楼县 金—清
大悲院 5-242 古建筑 曲沃县 宋、金
太符观 5-243 古建筑 汾阳市 金—清
沁县大云院 5-244 古建筑 沁县 宋—清
觉山寺塔 5-245 古建筑 灵丘县 辽
资寿寺 5-246 古建筑 灵石县 明
清凉寺 5-247 古建筑 芮城县 元
广仁王庙 5-248 古建筑 芮城县 唐
芮城城隍庙 5-249 古建筑 芮城县 北宋—清
泛舟禅师塔 5-250 古建筑 运城市 唐
洪福寺 5-251 古建筑 定襄县 金
洪济院 5-252 古建筑 武乡县 金—清
武乡县大云寺 5-253 古建筑 武乡县 宋—清
会仙观 5-254 古建筑 武乡县 金—清
大王庙 5-255 古建筑 盂县 金—明
临晋县衙 5-256 古建筑 临猗县 元—近代
香严寺 5-257 古建筑 柳林县 金—明
洪洞玉皇庙 5-258 古建筑 洪洞县 元
浑源永安寺 5-259 古建筑 浑源县 元
太阴寺 5-260 古建筑 绛县 金
三嵕庙 5-261 古建筑 壶关县 金—清
乔家大院 5-262 古建筑 祁县 清
泽州岱庙 5-263 古建筑 泽州县 宋—明
安国寺 5-264 古建筑 吕梁市 明
小会岭二仙庙 5-265 古建筑 陵川县 北宋—清
崔府君庙 5-266 古建筑 陵川县 金—清
西溪二仙庙 5-267 古建筑 陵川县 金—清
崇明寺 5-268 古建筑 高平市 北宋—明
开化寺 5-269 古建筑 高平市 北宋—清
游仙寺 5-270 古建筑 高平市 北宋—清
定林寺 5-271 古建筑 高平市 元—清
福胜寺 5-272 古建筑 新绛县 元、明
稷益庙 5-273 古建筑 新绛县 明
柏山东岳庙 5-274 古建筑 蒲县 元—清
青龙寺 5-275 古建筑 稷山县 元
原起寺 5-276 古建筑 潞城市 宋
长城—雁门关 5-442(7) 古建筑 代县 明
天龙山石窟 5-445 石窟寺及石刻 太原市 东魏—唐
塔水河遗址 6-21 古遗址 陵川县 旧石器时代
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 6-22 古遗址 闻喜县 周至汉
南村城址 6-23 古遗址 方山县 战国至晋
黄河栈道遗址 6-24 古遗址 平陆县 汉至清
霍州窑址 6-25 古遗址 霍州市 宋至元
洪山窑址 6-26 古遗址 介休市 宋至清
崔家河墓群 6-230 古墓葬 夏县 周
沙梁坡墓群 6-231 古墓葬 天镇县 汉
古城堡墓群 6-232 古墓葬 阳高县 汉
王家峰墓群 6-233 古墓葬 太原市 南北朝
什贴墓群 6-234 古墓葬 晋中市 南北朝
栗毓美墓 6-235 古墓葬 浑源县 清
老君洞 6-355 古建筑 浮山县 唐至明
卦山天宁寺 6-356 古建筑 交城县 唐至清
下交汤帝庙 6-357 古建筑 阳城县 宋至清
普光寺 6-358 古建筑 寿阳县 宋至清
金洞寺 6-359 古建筑 忻州市 宋至清
安禅寺 6-360 古建筑 太谷县 宋至明
无边寺 6-361 古建筑 太谷县 宋至清
狐突庙 6-362 古建筑 清徐县 宋至清
北义城玉皇庙 6-363 古建筑 泽州县 宋至清
周村东岳庙 6-364 古建筑 泽州县 宋至清
张壁古堡 6-365 古建筑 介休市 宋至清
佛头寺 6-366 古建筑 平顺县 宋
兴梵寺 6-367 古建筑 祁县 宋
定襄关王庙 6-368 古建筑 定襄县 宋
妙道寺双塔 6-369 古建筑 临猗县 宋
禅房寺塔 6-370 古建筑 大同市 辽
山西的古迹
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涌现出一批风景区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遥(第二批)、祁县 、新绛、代县(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第一批)、山西省临县碛口镇(第二批)、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第三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汾市(13处)
丁村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临汾县丁村,位于襄汾县城南五公里的地方
丁村民宅 明至清 山西省襄汾县山西襄汾县城南4公里丁村
陶寺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
牛王庙戏台 元 山西省临汾市临汾县魏村
霍州州署大堂 元 山西省霍州市霍州市东大街北一侧
千佛庵 明 山西省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
山东岳庙元至清山西省蒲县城东二公里的柏山之巅
柿子滩遗址旧石器时代山西省吉县东城乡西村
曲村--天马遗址 周 山西省曲沃县曲村、翼城县
大悲院宋、金山西省曲沃县曲村北
侯马晋国遗址 东周 山西省侯马市遗址在侯马市汾、浍两河交汇处
广胜寺 元、明 山西省洪洞县东北17公里霍山南麓
洪洞玉皇庙元山西省洪洞县
晋城市 (14处)
姬氏民居 元 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8公里的陈怄镇中庄村
崇明寺北宋至明山西省高平市东南15公里的圣佛山东麓
开化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的舍利山腰
游仙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游仙山麓
定林寺元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
南、北吉祥寺 宋~清 山西省陵川县城西15公里的礼义镇
龙岩寺金、明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梁泉村
小会岭二仙庙北宋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小会村
崔府君庙金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
西溪二仙庙金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西溪村
青莲寺 唐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东南17公里的泽州县硖石山腰
玉皇庙 宋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东13公里府城村后的黄土岗上
晋城二仙庙 宋 山西省晋城市东12公里的泽州县金村乡东南村
泽州岱庙宋至明山西省泽州县晋城市冶底村
长治市 (18处)
正觉寺金至明山西省长治县看寺村
观音堂明山西省长治市
潞安府城隍庙元至清山西省长治市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 1938年 山西省武乡县
洪济院金至清山西省武乡县沁县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北隅
武乡县大云寺宋至清山西省武乡县
会仙观金至清山西省武乡县东25公里的监漳村西
沁县大云院宋至清山西省沁县郭镇
原起寺宋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辛安村
法兴寺 唐 山西省长子县 城东南15公里的慈林山
崇庆寺 宋 山西省长子县紫云山
三嵕庙金至清山西省壶关县乡南阳护村
天台庵 唐 山西省平顺县东北25公里王曲村
大云院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顺县西北23公里的实会乡实会村北龙耳山中
龙门寺 五代~清 山西省平顺县西北65公里的石城乡源头村北二里许的龙门山腰
淳化寺金山西省平顺县
明惠大师塔五代山西省平顺县长治市平顺县虹霓村
九天圣母庙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顺县城西10公里处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
吕梁市(6处)
马茂庄墓群东汉山西省离石市
安国寺明山西省离石市
太符观金至清山西省汾阳市
兴东垣东岳庙金至清山西省石楼县
香严寺金至明山西省柳林县
则天庙 金 山西省文水县
晋中市(11处)
榆次城隍庙 元~清 山西省榆次市
乔家大院清山西省祁县
平遥城墙 明 山西省平遥县
镇国寺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遥县
双林寺 明 山西省平遥县
慈相寺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遥县
平遥文庙金至清山西省平遥县
祆神楼 清 山西省介休市
介休后土庙明、清山西省介休市
旌介遗址 商 山西省灵石县
资寿寺明山西省灵石县
阳泉市 (2处)
关王庙 宋 山西省阳泉市
大王庙金至明山西省盂县
朔州市(3处)
广武汉墓群 汉 山西省山阴县
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辽 山西省应县
崇福寺 金 山西省朔县
运城市(22处)
马村砖雕墓宋、金山西省稷山县
青龙寺元山西省稷山县
绛州大堂 元 山西省新绛县
福胜寺元、明山西省新绛县
稷益庙明山西省新绛县
太阴寺金山西省绛县
万荣东岳庙 元至清 山西省万荣县
万荣后土庙 清 山西省万荣县
万荣稷王庙金山西省万荣县
临晋县衙元至近代山西省临猗县
禹王城遗址 东周至汉 山西省夏县
司马光墓 北宋 山西省夏县
西阴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夏县
东下冯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商山西省夏县
解州关帝庙 清 山西省运城市
泛舟禅师塔唐山西省运城市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唐至明山西省永济县
永乐宫 元 山西省芮城县
西侯度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芮城县
清凉寺元山西省芮城县
广仁王庙唐山西省芮城县
芮城城隍庙北宋至清山西省芮城县
忻州市(11处)
洪福寺金山西省定襄县
阿育王塔元山西省代县
边靖楼明山西省代县
雁门关明山西省代县
平型关战役遗址 1937年 山西省繁峙县
岩山寺 金 山西省繁峙县
南禅寺大殿 唐 山西省五台县
佛光寺 唐至清 山西省五台县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1938年 山西省五台县
显通寺 明至清 山西省五台县
广济寺大雄宝殿元山西省五台县
大同市(12处)
云冈石窟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善化寺 辽、金 山西省大同市
华严寺 辽、金、清 山西省大同市
平城遗址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方山永固陵北魏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九龙壁明山西省大同市
悬空寺 明 山西省浑源县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金山西省浑源县
浑源永安寺元山西省浑源县
曲回寺石像冢唐山西省灵丘县
觉山寺塔辽山西省灵丘县
许家窑一侯家窑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阳高县、河北省阳原县
太原市 (5处)
晋祠 宋 山西省太原市
龙山石窟 元 山西省太原市
晋阳古城遗址春秋至五代山西省太原市
窦大夫祠元至清山西省太原市
天龙山石窟东魏至唐山西省太原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交城庞泉沟、宁武芦芽山、阳城莽河、五鹿山
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五台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大同火山群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
圣天湖、芮城永乐宫、大禹渡黄河风景区、芮城县博物馆、芮城城隍庙等。
1、圣天湖:圣天湖,位于山西省最南端秦、晋、豫三省交界处的芮城县陌南镇黄河之滨,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东临黄河,西枕黄土高坡,具有南方的温暖和北方的清凉,集江南水色与黄土高坡为一体,景色宜人,蔚为壮观。
2、芮城永乐宫:永乐宫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在南北长1000米的中轴线上耸立着六座古建筑:山门、文瀛湖、宫门、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西部为民俗博物馆、服务区、假山、凉亭、吕公祠、王母娘娘殿、东部为停车场、商肆区、午台、长廊、真武庙、石牌坊及后园的聚仙园,吕祖坟。
3、大禹渡黄河风景区:大禹渡黄河风景游览区位于山西省南大门的芮城县县城东南12公里的神柏峪,占地面积450公顷,依崖傍水,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素有“黄河明珠”“北国江南”之美誉。
4、芮城县博物馆:芮城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存——西侯度遗址,60万年前的匼河遗址,历经新时器时代、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文物数量众多。
5、芮城城隍庙:芮城城隍庙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城永乐南街,俗称南庙。城隍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只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明清两代多次修葺。
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涌现出一批风景区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遥(第二批)、祁县 、新绛、代县(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第一批)、山西省临县碛口镇(第二批)、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第三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汾市(13处)
丁村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临汾县丁村,位于襄汾县城南五公里的地方
丁村民宅 明至清 山西省襄汾县山西襄汾县城南4公里丁村
陶寺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
牛王庙戏台 元 山西省临汾市临汾县魏村
霍州州署大堂 元 山西省霍州市霍州市东大街北一侧
千佛庵 明 山西省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
山东岳庙元至清山西省蒲县城东二公里的柏山之巅
柿子滩遗址旧石器时代山西省吉县东城乡西村
曲村--天马遗址 周 山西省曲沃县曲村、翼城县
大悲院宋、金山西省曲沃县曲村北
侯马晋国遗址 东周 山西省侯马市遗址在侯马市汾、浍两河交汇处
广胜寺 元、明 山西省洪洞县东北17公里霍山南麓
洪洞玉皇庙元山西省洪洞县
晋城市 (14处)
姬氏民居 元 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8公里的陈怄镇中庄村
崇明寺北宋至明山西省高平市东南15公里的圣佛山东麓
开化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的舍利山腰
游仙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游仙山麓
定林寺元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
南、北吉祥寺 宋~清 山西省陵川县城西15公里的礼义镇
龙岩寺金、明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梁泉村
小会岭二仙庙北宋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小会村
崔府君庙金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
西溪二仙庙金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西溪村
青莲寺 唐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东南17公里的泽州县硖石山腰
玉皇庙 宋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东13公里府城村后的黄土岗上
晋城二仙庙 宋 山西省晋城市东12公里的泽州县金村乡东南村
泽州岱庙宋至明山西省泽州县晋城市冶底村
长治市 (18处)
正觉寺金至明山西省长治县看寺村
观音堂明山西省长治市
潞安府城隍庙元至清山西省长治市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 1938年 山西省武乡县
洪济院金至清山西省武乡县沁县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北隅
武乡县大云寺宋至清山西省武乡县
会仙观金至清山西省武乡县东25公里的监漳村西
沁县大云院宋至清山西省沁县郭镇
原起寺宋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辛安村
法兴寺 唐 山西省长子县 城东南15公里的慈林山
崇庆寺 宋 山西省长子县紫云山
三嵕庙金至清山西省壶关县乡南阳护村
天台庵 唐 山西省平顺县东北25公里王曲村
大云院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顺县西北23公里的实会乡实会村北龙耳山中
龙门寺 五代~清 山西省平顺县西北65公里的石城乡源头村北二里许的龙门山腰
淳化寺金山西省平顺县
明惠大师塔五代山西省平顺县长治市平顺县虹霓村
九天圣母庙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顺县城西10公里处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
吕梁市(6处)
马茂庄墓群东汉山西省离石市
安国寺明山西省离石市
太符观金至清山西省汾阳市
兴东垣东岳庙金至清山西省石楼县
香严寺金至明山西省柳林县
则天庙 金 山西省文水县
晋中市(11处)
榆次城隍庙 元~清 山西省榆次市
乔家大院清山西省祁县
平遥城墙 明 山西省平遥县
镇国寺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遥县
双林寺 明 山西省平遥县
慈相寺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遥县
平遥文庙金至清山西省平遥县
祆神楼 清 山西省介休市
介休后土庙明、清山西省介休市
旌介遗址 商 山西省灵石县
资寿寺明山西省灵石县
阳泉市 (2处)
关王庙 宋 山西省阳泉市
大王庙金至明山西省盂县
朔州市(3处)
广武汉墓群 汉 山西省山阴县
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辽 山西省应县
崇福寺 金 山西省朔县
运城市(22处)
马村砖雕墓宋、金山西省稷山县
青龙寺元山西省稷山县
绛州大堂 元 山西省新绛县
福胜寺元、明山西省新绛县
稷益庙明山西省新绛县
太阴寺金山西省绛县
万荣东岳庙 元至清 山西省万荣县
万荣后土庙 清 山西省万荣县
万荣稷王庙金山西省万荣县
临晋县衙元至近代山西省临猗县
禹王城遗址 东周至汉 山西省夏县
司马光墓 北宋 山西省夏县
西阴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夏县
东下冯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商山西省夏县
解州关帝庙 清 山西省运城市
泛舟禅师塔唐山西省运城市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唐至明山西省永济县
永乐宫 元 山西省芮城县
西侯度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芮城县
清凉寺元山西省芮城县
广仁王庙唐山西省芮城县
芮城城隍庙北宋至清山西省芮城县
忻州市(11处)
洪福寺金山西省定襄县
阿育王塔元山西省代县
边靖楼明山西省代县
雁门关明山西省代县
平型关战役遗址 1937年 山西省繁峙县
岩山寺 金 山西省繁峙县
南禅寺大殿 唐 山西省五台县
佛光寺 唐至清 山西省五台县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1938年 山西省五台县
显通寺 明至清 山西省五台县
广济寺大雄宝殿元山西省五台县
大同市(12处)
云冈石窟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善化寺 辽、金 山西省大同市
华严寺 辽、金、清 山西省大同市
平城遗址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方山永固陵北魏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九龙壁明山西省大同市
悬空寺 明 山西省浑源县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金山西省浑源县
浑源永安寺元山西省浑源县
曲回寺石像冢唐山西省灵丘县
觉山寺塔辽山西省灵丘县
许家窑一侯家窑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阳高县、河北省阳原县
太原市 (5处)
晋祠 宋 山西省太原市
龙山石窟 元 山西省太原市
晋阳古城遗址春秋至五代山西省太原市
窦大夫祠元至清山西省太原市
天龙山石窟东魏至唐山西省太原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交城庞泉沟、宁武芦芽山、阳城莽河、五鹿山
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五台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大同火山群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五台山、恒山、黄河壶口瀑布、北武当山、五老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交城庞泉沟、宁武芦芽山、阳城莽河、五鹿山
国家地质公园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五台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批:平型关战役遗址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云冈石窟、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南禅寺大殿、佛光寺、晋祠、善化寺、华严寺、永乐宫、广胜寺、丁村遗址 第二批: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岩山寺、显通寺、悬空寺 第三批:平遥城墙、法兴寺、天台庵、青莲寺、镇国寺、大云院、玉皇庙、崇福寺、双林寺、万荣东岳庙、解州关帝庙、西侯度遗址、陶寺遗址、禹王城遗址、平城遗址、广武汉墓群、司马光墓 第四批: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西阴村遗址、旌介遗址、龙门寺、晋城二仙庙、崇庆寺、关王庙、则天庙、南、北吉祥寺、姬氏居民、牛王庙戏台、绛州大堂、榆次城隍庙、霍州州署大堂、千佛庵、万荣后土庙、袄神楼、龙山石窟、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 第五批:柿子滩遗址、东下冯遗址、晋阳古城遗址、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曲回寺石像冢、马茂庄墓群、方山永固陵、马村砖雕墓、万荣稷王庙、大同九龙壁、广济寺大雄宝殿、介休后土庙、正觉寺、龙岩寺、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窦大夫祠、观音堂(长治)、潞安府城隍庙、阿育王塔、边靖楼、淳化寺明惠大师塔、九天圣母庙、慈相寺、平遥文庙、兴东垣东岳庙、大悲院、太符观、沁县大云院、觉山寺塔、资寿寺、清凉寺、广仁王庙、芮城城隍庙、泛舟禅师塔、洪福寺、洪济院、武乡县大云寺、会仙观、大王庙、临晋县衙、香严寺、洪洞玉皇庙、浑源永安寺、太阴寺、三峻庙、乔家大院、泽州岱庙、安国寺、小会岭二仙庙、崔府君庙、西溪二仙庙、崇明寺、开化寺(晋城)、游仙寺、定林寺、福胜寺、稷益庙、柏山东岳庙、青龙寺、原起寺、雁门关段
以上就是关于以前的城隍庙的用途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以前的城隍庙的用途是什么、芮城到唐山途经哪些风景区和景点、山西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如题 谢谢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