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四回的主要内容概括

三国演义第四回的主要内容概括,第1张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为王 谋董贼孟德献刀

董卓以己为尊,目无君主,*邪无度,践踏黎民,狠毒胜豺狼。袁绍不堪其辱,弃官回乡。自此董卓更无忌惮,朝堂之上,抚少帝面北长跪,贬为人臣,不久又寻隙毒杀之,立陈留王为帝。可怜少帝四月等级,九月被废,一代帝王,落得妻离母散。此真宦乱方平,董贼又起,或者可怜之人自得可恨之处。

司徒王允,见汉室将倾,悲愤难平。借庆生之名,聚集众臣,谈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众人相拥而泣。见众臣无能,孟德大笑曰,愿借七星宝刀,面杀董贼。怎奈天不随人愿,孟德失手,连夜奔逃。

孟德路遇陈宫,二人一见如故,陈宫弃官随孟德归乡,预谋大事。中途寄宿故交吕伯奢府上。伯奢预款待二人,外出沽酒,并遣家人磨刀宰猪。孟德闻霍霍刀声,以为大祸将至,提刀立斩伯奢全家,而后见一缚猪方醒悟。至此,二人立上马出逃,路遇伯奢沽酒而归,孟德为免麻烦,二话不说,斩其于马下。陈宫不解,孟德解释,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惊愕,断孟德不可交,星夜出走。孟德不以为意。

1 三国演义第四回的好词佳句,精彩赏析及模仿

三国演义第四回的好词佳句,最精彩一句为: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负我。

意思是:宁可我对不起天下人,也不准叫天下人对不起我。

这是曹操误杀吕伯奢后,大家都骂他“恩将仇报”,他对陈宫说的话。他杀了人还口出狂言,这就是人们对他误解的一个原因。包括陈宫,由此他将曹操与董卓归为一类。其实曹操也很后悔,人犯了错,一般心里都说“我没做错,我是对的”。虽然后悔,但心里还是有这种想法,这时很常见的心理现象,那句话只不过是曹操的自我安慰。

仿句:宁可付出万般辛苦最终一无所获,也不因怕一无所获拒绝付出辛苦。

感谢信任,愿对你有所帮助!(陈老师)

2 三国演义第四章,文章大意和好词和句段赏析和摘抄

第四回是: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大将军何进为对付宦官阉党,把董卓招到了洛阳,可惜董卓尚未入洛,何进便被阉党杀害。之后董卓率军进入洛阳,掌握了朝政,肆意妄为,还废除了少帝,立了陈留王刘协。对董卓不满的官僚以司徒王允为首开始暗中商量怎么对付董卓,而此时曹操挺身而出,问王允借了七星宝刀,自告奋勇去刺杀董卓。不料事败露,曹操急忙潜逃。途中被一县令陈宫捕获,不过陈宫忠义,不仅放了曹操,还弃官和曹操一起逃,但在经过吕伯奢家时,误杀了吕一家,又于路上杀死了买酒归来的吕伯奢,并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致使陈宫觉得曹操太过薄情,而离开了曹操。之后曹操回到家乡,发布矫昭举兵,并派人联合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推袁绍为盟主。

最精彩一句为: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负我

意思是:宁可我对不起天下人,也不准叫天下人对不起我

这是曹操误杀

吕伯奢后,大家都骂他“恩将仇报”,他对陈宫说的话他杀了人还口出狂言,这就是人们对他误解的一个原因包括陈宫,由此他将曹操与董卓归为一类其实曹

操也很后悔,人犯了错,一般心里都说“我没做错,我是对的”虽然后悔,但心里还是有这种想法,这时很常见的心理现象,那句话只不过是曹操的自我安慰

仿句:宁可付出万般辛苦最终一无所获,也不因怕一无所获拒绝付出辛苦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3 三国演义第4回好词好句

1)曹操说陈宫: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2)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少帝被囚,诗寄愿: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为自己招杀身祸,也为众臣设计杀董卓埋下伏笔。

(4)丁管怒骂董卓:吾当以颈血溅之。 (5)文中有诗赞丁管: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三国演义》第四回: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简介: 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 少帝作怨诗,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

董卓摄君害民。 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

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弃官同逃。 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 42 。

4 《三国演义》第四回有哪些好词佳句、精彩赏析

三国演义第四回的好词佳句,最精彩一句为: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负我。

意思是:宁可我对不起天下人,也不准叫天下人对不起我。 这是曹操误杀吕伯奢后,大家都骂他“恩将仇报”,他对陈宫说的话。

他杀了人还口出狂言,这就是人们对他误解的一个原因。包括陈宫,由此他将曹操与董卓归为一类。

其实曹操也很后悔,人犯了错,一般心里都说“我没做错,我是对的”。虽然后悔,但心里还是有这种想法,这时很常见的心理现象,那句话只不过是曹操的自我安慰。

仿句:宁可付出万般辛苦最终一无所获,也不因怕一无所获拒绝付出辛苦。

5 三国演义的好词(四字词语)好句

好词摘抄: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 初出茅庐、刮目相待、名不虚传、吴下阿蒙、手不释卷、旦夕之危、如鱼得水 好句摘抄:1、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

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操回寨,重赏典韦,加为领军都尉。

2、曹操追至南皮,时天气寒肃,河道尽冻,粮船不能行动。操令本处百姓敲冰拽船,百姓闻令而逃。

操大怒,欲捕斩之。百姓闻得,乃亲往营中投首。

操曰:“若不杀汝等,则吾号令不行;若杀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军士擒获。”百姓皆垂泪而去。

3、李傕、郭汜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

又纵军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如有行得迟者,背后三千军催督,军手执白刃,于路杀人。

4、留郭嘉于易州养病,求向导官以引路。人荐袁绍旧将田畴深知此境,操召而问之。

畴曰:“此道秋夏间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楫,最难行动。不如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前近柳城,掩其不备:蹋顿可一战而擒也。”

操从其言,封田畴为靖北将军,作向导官,为前驱;张辽为次;操自押后:倍道轻骑而进。5、且说董承自刘玄德去后,日夜与王子服等商议,无计可施。

建安五年,元旦朝贺,见曹操骄横愈甚,感愤成疾。帝知国舅染病,令随朝太医前去医治。

此医乃洛阳人,姓吉,名太,字称平,人皆呼为吉平,当时名医也。平到董承府用药调治,旦夕不离;常见董承长吁短叹,不敢动问。

6、却说曹豹见张飞只十数人护从,又欺他醉,遂引百十人赶来。飞见豹,大怒,拍马来迎。

战了三合,曹豹败走,飞赶到河边,一枪正刺中曹豹后心,连人带马,死于河中。飞于城外招呼士卒,出城者尽随飞投淮南而去。

吕布入城安抚居民,令军士一百人守把玄德宅门,诸人不许擅入。7、却说玄德引十数万百姓、三千余军马,一程程挨着往江陵进发。

赵云保护老小,张飞断后。孔明曰:“云长往江夏去了,绝无回音,不知若何。”

玄德曰:“敢烦军师亲自走一遭。刘琦感公昔日之教,今若见公亲至,事必谐矣。”

孔明允诺,便同刘封引五百军先往江夏求救去了。8、却说张飞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不得进而回。

八路诸侯,同请玄德、关、张贺功,使人去袁绍寨中报捷。绍遂移檄孙坚,令其进兵。

坚引程普、黄盖至袁术寨中相见。9、时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

至四更时分,只听得西北喊声震地而来。10、是年蝗虫忽起,食尽禾稻。

关东一境,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相食。曹操因军中粮尽,引兵回鄄城暂住。

吕布亦引兵出屯山阳就食。因此二处权且罢兵。

11、孙策换回黄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

不在话下。12、孙策既死,孙权哭倒于床前。

张昭曰:“此非将军哭时也。宜一面治丧事,一面理军国大事。”

权乃收泪。张昭令孙静理会丧事,请孙权出堂,受众文武谒贺。

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13、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

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

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14、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

视之,乃赵云也。玄德大喜。

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邰。邰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

云乘势冲杀,却被邰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正夺路间,只见云长、关平、周仓引三百军到。

两下相攻,杀退张邰。各出隘口,占住山险下寨。

玄德使云长寻觅张飞。原来张飞去救龚都,龚都已被夏侯渊所杀;飞奋力杀退夏侯渊,迤逦赶去,却被乐进引军围住。

云长路逢败军,寻踪而去,杀退乐进,与飞同回见玄德。15、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

背后张合赶来,云加鞭而行,不想趷跶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合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平空一跃,跳出坑外。

16、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17、正言间,百姓发喊,又撞出一枝军来。

赵云拔枪上马看时,面前马上绑着一人,乃糜竺也。背后一将,手提大刀,引着千余军。

乃曹仁部将淳于导,拿住糜竺,正要解去献功。赵云大喝一声,挺枪纵马,直取淳于导。

导抵敌不住,被云一枪刺落马下,向前救了糜竺,夺得马二匹。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卓孟德献刀

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

少帝作怨诗,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

董卓摄君害民。

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弃官同逃。

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操到陈留招天下士,立袁绍为盟主,讨卓。公孙瓒荐玄德、关、张。吕布部将华雄连斩数将,关公出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歧视。

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董卓听李儒计要从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

李[]、郭汜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死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卓临行,教人放火烧居民房屋。

孙坚飞奔洛阳救火,于井中得玉玺,离袁绍而去江东。

曹操领兵讨董卓,被吕布打败后埋怨袁绍“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投扬州去。,公孙瓒与刘、关、张、亦离袁而去,袁自投关东。

荆州刺史刘表截孙坚讨玉玺。

1)曹操说陈宫: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2)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少帝被囚,诗寄愿: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为自己招杀身祸,也为众臣设计杀董卓埋下伏笔。

(4)丁管怒骂董卓:吾当以颈血溅之。

(5)文中有诗赞丁管: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三国演义》第四回: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简介:

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

少帝作怨诗,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

董卓摄君害民。

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弃官同逃。

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

42

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问:“丞相何在?”从人云:“在小阁中。”操径入。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卓曰:“孟德来何迟?”操曰:“马羸行迟耳。”卓顾谓布曰:“吾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与孟德。”布领令而出。操暗忖曰:“此贼合死!”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卓引操出阁看马,操谢曰:“愿借试一骑。”卓就教与鞍辔。操牵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

1

曹操献刀谋董卓

2

能急中生智,临危不惧

你好,感谢信任!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卓孟德献刀

内容提要: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强迫蔡邕为侍中。少帝作怨诗,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董卓摄君害民。曹操持王允之宝刀欲刺杀董卓,不成,骑董卓所赐的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弃官同逃。 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曹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视曹操董卓为一路人。

感想:

在这一章节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曹操。在我的印象中,曹操是一个诡计多端,阴险狡诈这样的人,唯一值得称颂的就是他唯才是举,能够任用贤能,即使他骨子里还有嫉贤妒能的特点。在这里,曹操能为了国家,为了正义向董卓献刀,他的勇气就让我非常地佩服,是一个正义之士,并非我想象中的“坏”,他还有正义的一面,难怪易中天说他是一位可爱的奸雄了。今天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身上都有他光辉的一面,同样,也有阴暗的一面,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做错了一件事就向他宣判死刑,应该有一个宽容之心,理智地看待人和事物。

愿对你有所帮助!(陈老师)

第四回是: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主要人物是曹操和董卓。

1、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奠定了曹魏政权。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

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2、董卓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于颍川。 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郿侯。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汉桓帝末年,董卓被征召为羽林郎,后又为中郎将张奂部下作军司马,讨伐汉阳羌人,董卓作战粗猛有谋,力建战功。

又先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颇著威名。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

不久,京中动乱,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驾大功,回京后便掌权。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两大军阀兵力。

随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据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威震天下。

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绍联合关东各地刺史、太守,爆发董卓讨伐战。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孙坚击败,退守长安。董卓在朝野内外都广布亲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及车驾,呼召三台。

司徒王允设反间计,挑拨董卓大将吕布杀死董卓,结果成功。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为其亲信吕布所杀。

扩展资料:

该回主要内容:

董卓掌控朝政后,为了扬威,他打算把少帝刘辩废掉,另立新君。一日,董卓在温明园宴请百官,提出废立之事,遭到荆州刺史丁原反对。董卓想杀丁原,因见丁原身后有个威风凛凛的大将,不敢动手,这个大将是丁原的义子吕布。

为了除掉丁原,董卓的谋士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重金来到吕布营内,劝说吕布投靠董卓。有勇无谋、见利忘义的吕布当夜杀了义父丁原,做了董卓的义子。董卓又议废立之事,袁绍不愿屈从,愤然离开。

董卓得到吕布,如虎添翼,更加横行无忌。越骑校尉伍孚身怀利刃,企图刺死董卓,结果行刺未成,反遭杀害。董卓强行废掉并毒死少帝刘辩,逼死何太后,勒死皇妃;随即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即献帝),并自封相国。

董卓进京后,废立皇帝,残害百姓,荒*暴虐,激起群臣共愤。一日,司徒王允假借庆寿,约请几位旧臣到他府中叙谈。当他谈到:“社稷旦夕难保”时,情不自禁,掩面哭泣。

骁骑校尉曹操自告奋勇,愿行刺董卓。他向王允借来七星宝刀,来到董卓相府,伺机行刺。董卓正在园中小阁休息,他问曹操:“何故来迟?”曹操说因马太瘦弱。董卓便命吕布为曹操挑选一匹好马,吕布出阁而去。

董卓因感困乏,倒身而卧,当他面朝里翻过身去时,曹操急忙拔出宝刀,刚要行刺,不料董卓从铜镜中看见曹操拔刀的身影,急忙回身问操,此时吕布已经牵马来到小阁,曹操急中生智,立即捧刀跪下说:“操近得七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董卓接过宝刀,很是喜爱,便让操出阁去看马,曹操将马牵出相府,飞身上马,逃出洛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卓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演义第四回的主要内容概括全部的内容,包括:三国演义第四回的主要内容概括、三国演义第四章好词佳句、三国演义第四 五 六回主要内容100字左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436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