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打曾头市的原因

晁盖打曾头市的原因,第1张

晁盖当初要攻打曾头市是因为什么原因?

原因有三点:

一、报兄弟之仇;曾头市教头史文恭打伤了赤发鬼刘唐、抢了夜照玉狮子马、让晁盖觉得梁山声威受损,所以得打。

二、保住头把交椅、重塑个人声威。梁山自宋江上山后、后来的兄弟都是冲著宋江而来、而与晁盖交好的不过阮氏三雄与刘唐、连军师吴用后来都倾向于宋江、而且宋江又攻下过高唐州、祝家庄、在兄弟心中极具声望、这对于晁盖的寨主宝座威胁很大,所以晁盖必须得打,无从选择。

三、断宋江招安念头;曾头市是皇亲国戚、与其作对会使朝廷更加痛恨梁山、加大围剿‘而梁山势必更加与朝廷为敌、这是晁盖愿意看到的,因为他从未想过招安。

晁盖攻打曾头市为何如此派兵

晁盖点那二十个头领?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白胜,共是二十一人领,部领三军人马下山,征进曾头市。其一,梁山旧部。比如杜迁、宋万等人,这些人是当年王伦的旧部,早年创立山寨,立过大功。其二,小夺泊的主要人物:豹子头林冲。其三,智取生辰纲的主要参与人:阮氏三雄、刘唐、白胜。其四,投降的官僚:呼延灼、徐宁、孙立、黄信。其五,清风寨的寨主:燕顺。其六,因为时迁偷鸡要杀的两个头领:杨雄、石秀。其七,劫道的几个土匪:穆弘、张横。其八,黄门山落草为寇的寨主:欧鹏其九,饮马川的草寇:邓飞下面分析一下这些人和晁盖的关系:和晁盖关系最铁的应该是林冲,当初认定晁盖是老大的,是他杀死了嫉贤妒能的王伦,况且林冲为人朴实;其次是劫取生辰纲的阮氏三雄、刘唐等。至于别的人物,对于晁盖没有感觉,他们大都敬畏宋江。下面分析战斗力:林冲的战斗力在梁山上还可以,智取生辰纲的这些人有力气使不上,比如三阮适合于水战;投降的官僚没有宋江的参与断不至于为几个土匪卖命;杨雄石秀曾经差一点被晁盖砍下脑袋,因此曾经的拼命三郎也不再那么英雄神武,至于其他几个土匪或者是宋江的嫡系,或者久仰宋江的威名,真正拿晁盖当一根草的真的没有。

三,晁盖为什么要攻打曾头市

每件事都有一个“前因”和“后果”。晁盖为什么要攻打曾头市的前因大概就是这样:宋江大败“混世魔王”樊瑞后,收兵回梁山,正好碰见前来投奔并要送“照夜玉狮子马”给宋江的“金毛犬”段景住。谁知这宝马在凌州曾头市被曾家五虎抢去,还出言不逊,辱骂宋江和梁山。宋 人打探后才知道:这曾头市有三千多户人家,内有一家叫做曾家府。这曾家府的老头是大金国人,叫做曾长者。有五个儿子,号称曾家五虎:曾涂、曾参、曾索、曾魁、曾升。又有教师史文恭、副教师苏定。那曾头市上,聚集著五七千人马,扎下寨栅,造下五十几辆陷车。发誓与梁山势不两立,一定要捉尽梁山头领。“照夜玉狮子马”如今与教师史文恭骑坐。这还不算什么,更可恨的是那曾头市的人编几句话,教市上小儿唱:“摇动铁环铃,神鬼尽皆惊。铁车并铁锁,上下有尖钉。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晃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尽闻名。”

宋江还没说话,晁盖就大怒:“这畜生怎敢如此无礼!我必须亲自走一躺。不捉到这畜生,誓不回山!”宋江就劝晁盖:“哥哥啊,你是山寨之主,是不可以轻动的,还是小弟去吧。”(每次晁盖要下山,他都这么说。)晁盖说:“贤弟,不是哥哥我要抢你的功劳。你下山许多次,杀得也很疲劳了。还是哥哥我替你走一趟吧。下次有事,贤弟你再去。”宋江苦谏,晁盖不听,点起五千人马和林冲等二十个头领下山,其余都和宋江保守山寨。

这里就出现问题了。以前哪里都是宋江去打呀,可这次晁盖为何如此性急?有人说,是为了那匹“照夜玉狮子马”。这个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以前兄弟受伤了晁盖都没这么急,今天就为了一匹马如此愤怒?不太可能。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确定:晁盖下山攻打曾头市绝对不可能是为了那匹“照夜玉狮子马”,而是借此机会立功、立威,为了梁山的威严的。

作为梁山领袖,晁盖其实一直对宋江不放心。因为他越来越意识到,宋江在梁山上的人缘威望早已远远超过了他,而宋江对梁山前途的看法和自己又并不一样。

晁盖其实是一个没有多少势力、能力,也没有多少心眼的人。他在江湖上声望远不如宋江,哥们也没有宋江那么多。晁盖去世时,梁山头领凡八十九人,属于“晁盖圈子”的不足十人,也就是最初跟随他上山的几个再加上林冲。至于杜迁、宋万、朱贵,人微言轻,无足轻重,本人的心态也是无可无不可,顶多只能算作中间力量。其余先后上山的,便基本上是“宋江团队”: 破清风寨后,花荣、秦明、燕顺、王英一拨九个;劫法场后,戴宗、李逵、张顺、李俊一拨十一个。这些都是宋江的“心腹弟兄”。以后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三山聚义打青州,一拨一拨的人马上山,不是宋江的门徒(如孔明、孔亮),便是宋江的故交(如武松、柴进),不是为宋江所收(如呼延灼),便是专奔宋江而来(如段景住)。这些人上山后,自然多半只认得宋江,不大认得晁盖。比如鲁智深在少华山上要拉史进等人上梁山,便说“俺们如今不在二龙山了,投托梁山泊宋公明大寨入伙”;被华州贺太守捉住,也说“我死倒不打紧,洒家的哥哥宋公明得知,下山来时,你这颗驴头趁早儿都砍了送去”。在他们嘴里眼里,梁山泊早就是“宋公明哥哥”的了,没晁盖什么事。 宋江不但人多,而且关系铁,过得硬。花荣、李逵,是能和宋江一起去死的;武松、鲁智深、史进、燕青,还有那个“拼命三郎”石秀,都是些“水里火里不回头”而且“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汉子。这些人在梁山上,敢说敢骂,敢作敢为,说一不二,举足轻重。正是靠着他们的拥护,宋江上山不久,就成了事实上的梁山之主。

相反,晁盖的圈子既小,又很松散。公孙胜是个“闲散的人”,不去管他;白胜无足轻重,也不去管他。吴用是晁盖的老弟兄>>

攻打曾头市,晁盖带了多少将领和多少兵力?

晁盖忿怒,便点起五千人马,请启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其余都和宋公明保守山寨。晁盖点那二十个头领: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白胜,共是二十个头领,部领三军人马下山,征进曾头市。——《水浒传》第六十回

晁盖 去打曾头市 时,为什么 情绪有点不正常??

被架空了,那种感觉不好过吧?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概括50字

夺马事件,为晁盖报仇,宋江再次兵发曾头市。摧毁外围的陷阱,阵斩曾涂,大破劫营的曾家军,斩杀曾密。曾头市求和。此时官军来援,吴用派时迁卧底曾头市。当曾家军变卦夜袭梁山军营,遭到埋伏的梁山好汉毁灭性打击,全军覆没。曾头市也在梁山里应外合下攻破。卢俊义生擒史文恭。

晁盖率兵攻打曾头市后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

晁盖被射,受伤未愈而亡。死前和众兄弟说:谁替我报仇,谁做梁山第一把交椅。

宋江推迟了很久才替他报仇。这期间又把玉麒麟卢俊义逼上梁山来了。

在《水浒传》中晁盖去攻打曾头市时,军师吴用为什么不去帮忙??

因为吴用 内心倾于宋江,和宋江一样,反对去打曾头市,可晁盖 不听 ,非要去打曾头市!!

怒打曾头市的故事梗概,150字左右,不要废话

当日,戴宗去打探消息回来,宋江要去攻打曾头市,晁盖要往,宋江苦劝不听。无奈,任晁盖带领二十个头领前往曾头市,路上遇触曾头市的曾魁、曾涂,打杀一阵,双方各有损失,收兵后,忽有两个僧人前来投降,自称是法华寺的监寺僧,于是晁盖天王便要他们引路,经过法华寺,见寺内空无一人,便继续行军。当到达曾头市时,路上突然出现伏兵,寺僧已跑,杀声四起,乱军中,晁盖被一箭射中,箭头上刻有史文恭字样,林冲拼死抵抗突围,宋江得到消息下山,当夜,晁盖天王去世

第一部分——文本解读

晁盖出场时是东溪村一霸,凭借什么成为一霸?敢做。书中所记晁盖第一件事就是为驱赶来到本村的妖魔。晁盖本是东溪村一富户,闹鬼的西溪村因得了僧人施与的镇邪宝塔而将妖魔驱入东溪村。为此,晁盖大怒。挺身而出将西溪村的镇邪宝塔独自夺来,压住东溪村,以此闻名。此举对东溪村来说是维护本庄权益,利好本庄百姓,本村百姓一定深深折服。也见出晁盖勇气过人。为本村人做出如此义举必定成为众人信服之人。况且,他平日弄枪使棒好结识江湖好汉,又仗义疏财,因此成为地方一霸。

地方一霸如何成为群寇之首?

晁盖不仅好结识江湖义士,亦与官府有密切来往。算是个上下皆通的人物。办事灵活,有一定的心机。 故事一:义认刘唐 。 刘唐因有一套富贵说与晁盖而投奔东溪村,不料被官府捕手误拿。换句话说刘唐来找晁盖是要联手打劫的。刘唐为何来找晁盖而不是别人?一定是因为晁盖具备打劫的条件:一,晁盖有能力打劫;二,晁盖愿意打劫。打劫,将非己之财通过强硬手段纳入自己囊中。然而,晁盖的劫又有义在上,因为此财富非正义之财。可见晁盖有正义做支撑。晁盖不仅独霸一方,而且与官府关系甚密。官府押司、都头均与晁盖交好——是心腹弟兄。可见晁盖的言行受到当地各方认可。所以雷横在东溪村绑缚了可疑的刘唐,来到晁盖庄上,先要晁盖知晓。晁盖一面与雷横面上周旋一面暗中查问被捕者,闻知刘唐本意晁盖便施计救下刘唐。晁盖是个村霸,但不恶;是个劫匪,但正义。

故事二:晁盖第一杰作——智取生辰纲 。晁盖得到生辰纲信息开始主谋此事,挑头打劫。蔡太师的生辰纲分量重,监押更不会懈怠。晁盖自知智不足以成就此举,因此请教吴用共商。为安全监押生辰纲,小心谨慎的杨志思虑甚是周全。尽量缩小目标,精心选择路线,一反常规的走法,看上去严丝合缝却全面溃败。有自身的原因,更由于对方的神谋划。吴用的计策天衣无缝,真是运兵如神。虽是吴用全面谋划,但都是由于晁盖的一向仗义及威名影响。吴用与晁盖平日就已经合拍,一个义气,一个足智多谋。刘唐闻听晁盖大名,慕名而来,以生辰纲作为觐见礼。阮氏三雄因为仰慕晁盖,被吴用鼓动,“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公孙胜与刘唐同意,俱是来献生辰纲作为向晁盖觐见礼的。七人均为劫财共聚在晁盖门下,在晁盖的旗帜下聚义;其次,七人聚义晁盖庄上,皆因为晁盖的平素为人。七人在晁盖庄上聚义,晁盖坐了第一。晁盖此时领袖式形象,已露头角。以晁盖为首,吴用设计,8人共演了智取生辰纲一场好戏。

没有不透风的墙,劫生辰纲案发,得到宋江暗送信息,又得雷横朱仝二位官府捕手的暗通,晁盖成功逃脱。至此,晁盖往日的光明义士做不成了,成了官府捉拿的对象。晁盖成为宋江(官府押司)、雷横朱仝(都头)的心腹弟兄,皆因为平日的仗义疏财。晁盖得了宋江信息,便立刻将实情说与宋江,一是表示对宋江的感激,再是对宋江信任,也能更大限度的得到宋江救助。同时也见得晁盖侠义敦厚:既然人家舍命来报,就要完全信任。此人果然侠义。然而,晁盖计谋不足,他立即问询吴用计策,而且照计收拾逃离。从劫取生辰纲到得到信息出逃,晁盖对吴用唯计是从,可见晁盖一向的缺少计谋和善于用人所长。雷横朱仝二人作为官府办案的都头竟为得放走晁盖机会而各施手段,争相为晁盖逃走掩盖。足见晁盖甚得人心。晁盖此节仗义豪爽,表现得十分鲜明。

仗义行侠,为晁盖赢得众人拥护;打劫生辰纲将晁盖推向梁山。

故事三:聚义梁山泊。 官军纠集了大部队前来,晁盖闻说,立刻起身:“这厮们赶来,我等休走。”一副敢于担当的头领做派。随后安排各位好汉准备迎接与官军的一场争战。当晁盖带着一群好汉及金珠宝贝上梁山准备入伙时,晁盖的气势给了王伦很大的压力。王伦面上欣喜热情,心下嘀咕。对此,晁盖除了感激却不能见出王伦小心儿,晁盖敦厚性直。晁盖看人缺少更深的洞察,他完全没有发现王伦笑脸之下的“小”心,却为自己走投无路时被王伦收留而心存感恩。等到林冲再为火并王伦与众好汉商议时,晁盖亦没看出林冲内心用意,只为林冲错爱感恩。时刻不忘他人恩情,在晁盖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这是众好汉中都有的品质,而晁盖最甚。重情义原是可贵的,然而情义过重则会打消人的心机。而谋划大事是要心机的。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晁盖在这方面有欠缺,不及宋江。宋江送信,晁盖深切感知宋江担着性命通风报信的恩情;王伦收留,晁盖又满怀王伦对自己无处安身而给予厚爱的恩情他的心里装着各色人等对自己的好,而且时时记念,只要有机会立刻回报。聚义梁山泊后,将劫得的金珠宝贝立刻派人送与宋江,表达自己感激之情。此举,由晁盖是情义,由吴用看是礼数。人心不同。

晁盖的敦厚源自心内的善。聚义后第一次下山抢劫,就叮嘱众人“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劫后众人归来,又问“不曾杀人么”,听得说并未杀人,“大喜”,晁盖真是善良之人。山寨兴旺,皆仰仗晁盖为人,聚得众多好汉。晁盖这样的人做头领,服人。梁山泊自该迎来兴旺。

可是跟宋江比,晁盖就显得狭窄。

故事四:让位宋江 。宋江几番周折来到梁山泊聚义,晁盖便请宋江坐第一把交椅。而且晁盖不是面上意思,全是内心真实。第一,宋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该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说得肝胆赤诚,明月可鉴。其次,我想晁盖也是看到了宋江的才能,体会到宋江在众好汉中的威望更甚。确实,论眼光,论心机,晁盖远不及宋江。可是晁盖的重情重义在后文中表现得突出。宋江聚义梁山泊后执意回家取父,虽符合人伦,但不合情理。显得矫情。晁盖则既考虑兄弟的思父情意,又为兄弟的安全思虑。宋江下山后,晁盖为确保兄弟一家安全,派出若干人马接应,费了许多周折才将宋江父亲、兄弟取上山来。晁盖真是全力以赴为兄弟的人,全无私心杂念。显得豪侠磊落。跟宋江比人品,晁盖远高出宋江;跟宋江比心机,晁盖又远不能及。晁盖为人则真为人,忘我无私;宋江为人则有谋划,有所图。

后面梁山泊与政府军正面交锋就全显宋江威风了。每当晁盖要出马,宋江都说兄弟替哥哥去,尽显宋江威风。晁盖成了坐镇梁山的看家老者。宋江智取无为军,宋江三打祝家庄,宋江尽显英豪,威望及地位明显与日俱增。晁盖则显得黯然。 故事五:殒命曾头市。 等到擒缴草寇的儿歌传到晁盖耳边,晁盖大怒,留宋江镇守山寨,自己亲点二十名头领,五千人马出兵。一句儿歌就能让一个领袖大怒,并为此出兵?是不是有点不太真实。晁盖为何如此迫切,甚至显得仓促出兵?隐约觉得晁盖心里有不平,有一种在某种情绪支配下的冲动。还未下山,军旗就被风吹折。不祥,晁盖却执意出兵。晁盖此时不够理性,缺少深思熟虑。两军第一次交手各有伤损,晁盖心中甚忧。带着情绪出兵,又不能全面谋划,还沉浸在某种情绪里,这不是一个将帅该有的状态。取胜还有可能吗?读者也为他心忧。再等到两个僧人前来投拜,晁盖立刻信了。林冲谏晁盖:“哥哥休得听信,其中莫非有诈?”晁盖不听,执意跟随僧人进兵。我们感觉晁盖此时似乎连必要的考虑都丧失了。某种情绪夺去了他的理性考量。为何这样?晁盖对自己在梁山泊的威望大概也有所感觉,林冲再谏时,晁盖回答:“我不自去,谁肯向前?”这种感觉大概就是他出兵的源头。促使他不顾一切地走向死地,走到尽头的是他对自己的地位、现状的焦虑。他大概不能接受自己不如宋江,不能接受宋江屡立战功而自己却坐以待毙,不能接受自己没有立功以威服众人的现实。怎么解决?出兵。他又不能用理性消除自己的这些焦虑,只能带着情绪,不顾林冲劝谏,执意鲁莽出兵。曾头市,晁盖损兵折将,还送了自家性命。他大概对宋江是有怨气的,否则怎么会在死前说,“贤弟莫怪我说: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明明宋江势力一日胜似一日,才能卓著,又在第二把交椅上稳坐多日。接替晁盖顺理成章,怎么还要这般说?

再回头看,晁盖重情义,慷慨无私,心地善良,深得众好汉扶持;又缺少心机,缺少反思,不能做理性考量,在与宋江的无形力量比拼中略输一筹。终至走上这样的终点。真是令人感慨。

这样一个难得的好领导,如此悲惨结局,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

[if !supportLists]第二部[endif]分:与我们生命之相通

在晁盖的全部外在表现和内在本性中,有许多是让人钦佩的。

他是众好汉中唯一能够体察众生,心地善良的人。李逵只要性起,管他是谁,格杀勿论;宋江为了收服秦明,不惜杀掉秦明一家老小;为了朱仝来降,不惜指示李逵砍杀小衙内;武松为报杀兄之仇,血洗鸳鸯楼。还有张青夫妇,这样的画面在《水浒传》中比比皆是,读之令人毛骨悚然。好汉就是敢杀敢做?不禁怀疑这样的暴力分子成为中国人心中的英雄,一定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而且这问题还很严重。然而,读到晁盖,人性良善的一面得到令人心安展现——终于冷漠的心变得有了暖意。不得不说晁盖是真正侠义者。打劫则叮嘱兄弟们只取财富不得伤人性命,出兵也叮嘱不得滥杀无辜,骚扰百姓。是个仁慈的首领。

他的善心还表现在对兄弟。不论什么样的人来到保正庄上,一律厚待。当然,那些有恩于晁盖的更是晁盖心中念念不忘的恩人。对晁盖,最大的恩人是宋江。宋江担着风险前来报信,晁盖对宋江此举感恩在心。一直说宋江是担着血海一样的干系救得他众人,所以宋江几次落难,晁盖全力营救;等到宋江来到梁山,晁盖一片赤诚地让位给宋江。真是侠义,是我们常说的值得深交的可靠人。为朋友真是可以两肋插刀的人。他能想到也记着他人的所有好处,王伦面上热情、暗中算计,晁盖一概不知,一片真心地感激王伦收留他们七人。还有林冲。晁盖若不是本性敦厚,何以这样?

从晁盖身上,我们看出这么多的人性之光辉。我们发自心底地想,这样的人应该成为领袖。我们想要一个温柔的世界,这个世界晁盖能给。然而,晁盖却难敌心机甚重手腕毒辣的宋江。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哀,敦厚之人难以成为一个成功的领袖;一个成功的领袖(宋江)是个暴力的伪君子。问题出在哪里呢?纵观晁盖与宋江的较量败下阵来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在于他的不能自知自省。因为缺少反思,晁盖最终沉浸在那种悲怨的情绪中而不能自制,鲁莽出兵,执意冒进,送了性命。晁盖带给我们哀伤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人应该在发挥人性光辉的前提下,保持对自身生命的反思。没有反思,生命终究不完美;没有反思,生命不能成就更高,走得更远。

第三部分:课程设计

课时1

晁盖义认刘唐(读“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一回)

一、晁盖主要事迹

1晁盖威名

晁盖在出场时是东溪村一个富户,他如何成为村中一霸?

(强夺青石宝塔)

你如何看待这个“霸”?

(好使枪弄棒,仗义疏财,好结识江湖好汉,)

2义认刘唐

晁盖与雷横的关系。

晁盖为何义认刘唐?

刘唐缘何拜见晁盖?

二、晁盖其人

敢做,豪爽,仗义。

课时2

智取生辰纲(读“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及“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一、情节梳理

1吴用如何将三阮说服聚义晁盖庄上?

(吴用的巧舌,三阮的本性,晁盖的威名)

2吴用的取胜关键

3(杨志的弱——不知人,吴用的强——知杨志)

4七人聚义晁盖庄上

二、晁盖其人

敢承担,仗义,敦厚

课时3

聚义梁山泊

一、主要情节

1宋江送信

宋江送信,由晁盖作为看出晁盖怎样品性?

2七雄智斗政府军

七雄智勇,晁盖的威望

3避难梁山泊

晁盖对王伦充满感激

4林冲火并王伦

5成为首领

二、晁盖其人

敦厚,知恩,仗义,仁慈

课时4

殒命曾头市

一、晁盖让位宋江

宋江几经周折来到梁山,晁盖坚持让位宋江。

二、宋江多次征战

宋江功绩卓著,地位渐稳;晁盖缺少功绩,地位渐微。

三、晁盖出兵曾头市

1晁盖执意出兵

2相信前来送信的僧人

3不听林冲劝阻

四、晁盖遗嘱

晁盖留下这样的遗言,看出怎样内心。

五、晁盖其人

晁盖内心善良,特别强调义军不能滥杀无辜,爱惜百姓;对兄弟仗义,豪爽,热情,念念不忘别人的恩情;身为首领缺少对他人内心的洞察,缺少对自身的反省,亦缺少谋划;终因陷于怨愤情绪而不能自知,导致草率出军,轻信他人,不能全面思虑而兵败殒命。

上次说到的“生辰纲”事件可以认为是梁山时代的开始,这次要说的卢俊义上梁山可以看作是梁山时代的辉煌。巧合的是这两件事都和大名府有关系,而大名府的地方长官作者给他的名字是:梁中书。呵呵!是否可以理解为水泊梁山中,到处都是无巧不成书呢?卢俊义上梁山有很多疑点;从字面意思看,最大的疑点就是明明是“梁山好汉”把这位卢员外害的家破人亡,但是我们的卢员外竟然甘心情愿的和这帮“仇人”称兄道弟,这个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吗?当然还有很多小的疑点,下面我会以一一列举。

疑点一:为何选择卢俊义

书中是这样引出卢俊义的:一日,请到一僧,法名大圆,乃是北京大名府在城龙华寺法主;只为游方来到济南,经过梁山泊,就请在寨内做道场。因吃斋闲语间,宋江问起北京风土人物。那大圆和尚说道:“头领如何不闻河北玉麒麟之名?”宋江听了,猛然省起,说道:“你看我们未老,却恁地忘事!北京城里是有个卢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是河北三绝;祖居北京人氏;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小可心上还有什么烦恼不释?”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前面的事情:一个叫段景柱的偷了一匹好马想以此为上梁山的筹码,当然这个是他自己在宋江跟前说到的,至于是不是真实想法现在已经没法说了,反正这样一件事引出了一个叫“曾头市”的番邦组织(这个书中有交代),然后说了些侮辱梁山的话语,然后晁盖出兵攻打曾头市未果,反而搭上了性命。由此,梁山上面临着第二次的组织机构重组,卢俊义在这样一个时间出现在了宋江的视线里。

卢俊义被成为“河北三绝”,但是在之前的很多次行动中,为何从来没提到过。按无斋主人的说法,是宋江为了解套,这个说法勉强成立。问题是凭当时梁山和宋江的实力,抓住史文恭根本不用别人帮忙的。再说“河北三绝”,如果卢俊义是一绝的话,那么另外两绝应该也是人。既然是网罗人才,为何却不理会另外两个人呢?甚至后面根本就再也没有提及这个词?既然是并称,那么另外两个应该从出身等都不在卢俊义之下,为何不三人通吃呢?

疑点二:卢俊义为何上当

书中在这一段上对卢俊义的描写根本感觉不到他有何文韬,难道只是为了衬托吴用的吗?若是这样的话,哪又何必让燕青点破呢?再有,无论计谋再高,若是卢俊义根本不见,岂不是根本没戏唱了吗?卢俊义好端端的却为何轻信一个江湖神棍的胡言论语呢?卢俊义更不会傻到连那个都看不出吧?哪也有点太对不起自“三绝”的称号了吧?

疑点三:那首诗到底要说明的是什么?

芦花滩上有扁舟,

俊杰黄昏独自游。

义到尽头原是命,

反躬逃难必无忧。

中国古代文人将藏头诗这样文字游戏已经玩烂了,卢俊义怎么说也是富甲一方,平日里这样应酬应该也是不断的,这种小儿科的把戏却为何能把他迷住呢?那么这首诗到底要给卢俊义传达什么信息呢?

疑点四:避难人选为何是李固

书中对于李固的描写应该是不会武功的,只是个会计之类的,而且对于东南避难这件事情上,李固表现的是很不情愿去的,但是卢俊义却非要李固一同前往,而将那个自告奋勇的随从燕青放在家里。更奇怪的是,燕青在家干的却是李固的活,而且卢俊义宁可再请个会计也非要带李固一起,而给出的解释却是非常牵强的,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想到这样的事情李固应该不是第一次了,而且李固非常清楚要去干什么,所以宁可得罪主人也不想去,那么他们到底是去干什么呢?

疑点五:为何选择必经梁山的路线

从大名府到泰安州,应该说不只一条路,但是卢俊义为何选择了一条必经梁山的路线呢?而且更奇怪的是,走到梁山跟前的时候,非但没听当地店小二的话,悄悄过去,反而变本加厉的在每个车上插上了卢俊义的旗号,这样的行为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真的是艺高人胆大吗?上的梁山后,为何又先放李固回家,而自己独自逗留在山上,难道他不知道这里是贼窝吗?再有,留在山上这些天他都在干什么呢?不会只是没法脱身吧?下山后卢俊义真的是直接回大名府的吗?

疑点六:大名府对卢俊义为何只判不杀

我们知道,卢俊义回到大名府后就被抓了,一方面是李固想用这次机会直接把卢俊义搞死在牢里,另一方面是梁山当然是要保住卢俊义的命,最终的结果是发配。当然,在途中被救,但是随即又被抓,这次是准备正法的,却又被石秀搅局,当然结果是几个人一起被抓。但是这次却出人意料的将其放在只是收监却再没提正法的事情。这又是为什么呢?等到卢俊义被解救后,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李固和自己的老婆一起干掉,他和李固之间到底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疑点七:为何是卢俊义抓住史文恭

梁山大破曾头市后,几乎所有的眼睛都只是盯着一个人,那就是史文恭,却偏偏让卢俊义给抓住了,当然是伏击成功的,但是为什么是卢俊义伏击成功而不是直接被宋江抓住呢?难道只是卢俊义运气好吗?卢俊义又是如何选择伏击地点的呢?卢俊义和史文恭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上面所述大概就是我看到的关于卢俊义上梁山前后的一些可疑的地方,故事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了,如果仅仅从宋江解套来说明卢俊义上梁山的话,未免有些简单了,对卢俊义而言也有些牵强了。一如往常,又我来重新说明卢俊义为什么上梁山,来解释上面所有我提出的疑点。

要解释这些疑点,我们需要先了解几点问题,这些问题了解后,我们再解释上面的疑点。说起来有些远了,这里需要点历史背景知识。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对一种生活用品都实行专卖制度,那就是盐。中国内陆能生产盐的地方屈指可数,除解州岩池的岩盐、用井盐水熬制成的四川井盐等有限的内陆产盐地外,内陆其他地方盐的供应,只能依靠沿海的海盐。将解州的盐池、四川的井盐这些为数不多的盐产地置于国家控制之下可谓轻而易举,同时掌控短短的海岸线也不是难事。进一步说,长江以南的大部分海岸线没有宽阔的海滩,不适合制盐,事实上只要控制了河北至淮南的海岸线,便已达到大半数目。这样一来,国家控制了盐,便可不计生产成本,任意地抬高价格。朝廷自然对此极为关注,实行盐业专控专卖,这给朝廷财政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如此同时,也滋生了贩卖私盐这类重大的社会问题。例如私盐比朝廷规定的价格便宜一半,如卖出朝廷专卖额的一半,那么私盐贩卖组织便可获得相当朝廷专卖收入四分之一的利润。唐代至宋代,民间商业繁荣发达,商人担负着全国范围的商品流通,许多人获得朝廷许可贩盐。在这种情况下,正规商人和非法商人都走私盐是很正常的,谁都不能断定商人们平时与私盐毫无瓜葛,即使是很普通的商人,一旦生活窘迫便转为黑市商人,开始染指朝廷的专卖商品——盐,由此获得的巨大利益,孕育出了固定的黑市商人组织,他们几乎成为半是盗贼的商人,朝廷方面当然要严厉取缔这些组织,这致使他们为自我防护卫而秘密结社,对抗朝廷,在为长期扰乱社会的顽症。梁山泊在中国历史上发挥最大作用的时期,大约是从公元九世纪末的晚唐时期和公元十二世纪两宋交替时期。巧合的是几乎推翻大唐统治的黄巢起义九发生在梁山泊附近,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梁山泊至黄河河口一带,沿渤海湾以私盐贩卖为途径走私盐的黑市商人势力不断扩大,从而变成政府难以控制的半自由走私区,而梁山泊正是政府和走私商两股势力不断冲突的地区。《水浒》中所描述的那些盗贼聚集地的分布地区,与晚唐反政府武装(既黑市盐商)的分布几乎完全一致。

知道了上面的历史背景知识后,让我们重新来考虑有关卢俊义的那些疑点。我还是以小胡子侦探的方式重新论述这个故事。

让我们重新来看选择卢俊义时的情景,一个叫大圆的和尚从大名府到济南去的途中,给晁盖做了一次法式,事后闲聊中提到了卢俊义,这里就不谈有关大圆身上的疑点了,就看宋江听到卢俊义后的表现:

宋江听了,猛然省起,说道:“你看我们未老,却恁地忘事!北京城里是有个卢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是河北三绝;祖居北京人氏;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小可心上还有甚麽烦恼不释?”

先是猛然省起,然后说了卢俊义的身世背景,最后说的那句话可算是意味深长了:“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小可心上还有甚麽烦恼不释?”当时摆在梁山泊上最大的烦恼基本上是这样几个;一、晁盖死了,留下遗嘱说谁抓住史文恭谁就是梁山之主,也就是说宋江现在老大的位置还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二、梁山人马膨胀太厉害,仅仅是靠抢劫基本上已经没法维持组织的正常运作了(这个问题应该说晁盖后期就已经凸显出来了,只是晁盖一时也没想到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这两个都是关系梁山生死存亡的大事,那件都不能掉以轻心。在梁山生死存亡之极,卢俊义入伙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并且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记得以前看过一本关于《水浒》的评论中,提到让卢俊义上山就是为了让他抓史文恭从而为宋江解套,但是如果宋江不想做梁山泊的老大的话,这个或许有可能,但是问题是宋江根本就没想让出老大的位置,如果只是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的话,岂不是自找麻烦吗?而且谁也不能保证卢俊义就一定能抓住史文恭。那么就剩下第二个问题了,解决梁山上面临的财务危机。

卢俊义是大名府的首富,请他上山来必定能带不少财产一起过来,不能说解决,起码是缓解吧,但是如果卢俊义的财产都是固定资产(比如土地,这个可以参考《红楼梦》中的贾府,靠收地租的),这个岂不是跟没有一样,政府当然不会保护通缉犯的田产地契了,并且很有可能直接没收成为国有资产,这个对梁山来说根本还是没用的,你总不能指望梁山上每年派众多小弟到大名府去收卢俊义的田租吧?那么就卢俊义就只能是做生意的,也就是所谓流通领域的,书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卢俊义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现代社会,现在的黑帮(比如香港洪兴)都会做什么生意呢?这个大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正道的生意,也就是所谓掩人耳目的合法生意,这类生意通常都是不怎么赚钱的;另一类就是非法的,比如军火、毒品、伪钞、走私等,这些才是真正的财富源泉。将上述非法生意放到北宋那个年代来考虑的话,军火无非就是铁制冷兵器,这些在一般的铁匠铺就能搞定,根本没很庞大的市场。毒品估计那个时代还没有,所以也是不可能的。至于伪钞,中国古代一直都是铜本位的货币流通体系,所以伪钞也不现实。那就只剩下走私了。考虑到梁山泊的地理位置,宋江最想也是最容易做的生意自然是走私食盐了,对于梁山泊而言,这个可谓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而且他们几乎具备所有走私所需要的条件,就差一个懂行的家伙带着他们进入这样一个行业,而梁山上的那些大哥们,很有可能以前就有从事过这个行业的家伙,比如刘唐之辈,但是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出出力拉拉车等最基础的工作,根本没法接触或者了解到走私行业的深层行规的。

由此我大胆推测,卢俊义所从事的商业活动基本上可以确定为走私私盐,深知这个行业的潜规则并且很有可能还控制着很大的私盐市场。

那么宋江又是如阿得知这个消息的呢?这就让我想到了段景柱这个家伙,一个在北方贩马偷马的马贩子,偶然间得到了一批好马,想以这样的礼物给宋江作为本人上入伙梁山泊的筹码。但是仅仅是一匹好马这么简单吗?且看段景柱如何言语:“小人姓段,双名景住。人见小人赤发黄须,都唤小人为‘金毛犬’。祖贯是涿州人氏。生平只靠去北边地面盗马。今春去到枪竿岭北边,盗得一匹好马,雪练也似价白,浑身并无一根杂毛。头至尾,长一丈,蹄至脊,高八尺。那马一日能行千里,北方有名,唤做‘照夜玉狮子’,乃是大金王子骑坐的,於在枪竿岭下,被小人盗得来。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无路可见,欲将此马前来进献与头领,权表我进身之意。不期来到凌州西南上曾头市过,被那‘曾家五虎’夺去了。小人称说梁山泊宋公明的,不想那厮多有污秽的言语,小人不敢尽说。逃走得脱,特来告知。”

这里段景柱先说明了这匹马是大金王子的坐骑,然后说明了得马的地方叫做枪竿岭。后面说了马原本是要给宋江的,却被曾头市抢走了。那么段景柱带来的只有一匹好马吗?我想远远不只,他带来的还有北方私盐市场的消息以及掌控这个市场的那些盐商的联络方式。也就是说,谁掌握了这个,就等于掌握了整个北方私盐市场。当然这个应该是一本类似花名册的东西,很可能也是从大金王子哪里一起得到的。路途中段景柱很可能翻看过,记住了里面有卢俊义(或者还有史文恭)的名字和联络方式。急于解决梁山财务问题的晁盖这才匆忙出兵攻打曾头市的。后面的事情就和树上交代的一样了。直到晁盖归西大圆和尚又一次提到卢俊义的时候,宋江才恍然大悟的想起了这件事。如果没法抢回花名册不如先让卢俊义上山,但是这样的人物,接近都很难,更何况是邀请上山呢?于是就有了后面吴用下山算命的这一段啼笑皆非不伦不类的邀请方式。至于算命先生以及说的那些话,其实都是联络暗语,就像《林海雪原》中的那段“天王盖地虎……”一样,无非是告诉卢俊义有通道中人找他有事。不然的话,就算吴用喊破嗓子,卢俊义直接给个不理,吴用不也就没戏唱了。下面卢俊义和吴用的对话,其实根本就是一场只有行内人才听得懂的术语,大概交代的是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相互试探对方是否真的是组织中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卢俊义的那个八字,晓风稍稍懂点八字,按照卢俊义说的:“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根本就没有。小心行的万年船,八字说出后,可能下面应该不是吴用说的那句,一项谨慎的卢俊义的神经马上绷紧了,他开始怀疑吴用是否真是私盐行业内的人了。于是当吴用说到财产的时候,卢俊义马上说了这样的话:“先生差矣。卢某生於北京,长在豪富;祖宗无犯法之男,亲族无再婚之女;更兼俊义作事谨慎,非理不为,非财不取:如何能有血光之灾?”吴用也感觉到了自己可能露了什么马脚,想赶紧走人,但是他又有点不甘心,毕竟大话已经放出去了,于是在墙上写了那首看似藏头的诗: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义到尽头原是命,返躬逃难必无忧。如果以这样一首诗来定卢俊义的罪,我想再蠢的官吏也不会干的。第一、诗不是卢俊义写的,这个对照笔记就可以了;第二、明显是栽赃卢俊义的。所以,用这样一首诗来让卢俊义上山几乎诗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来理解这首诗呢?当然还要配合吴用那句:“只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一千里之外,可以免此大难。”大名府东南方千里之外是什么地方,几乎就是沿渤海湾私盐生产基地了。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了:也就是属于卢俊义的那块私盐生产基地出问题了,我这次来就是要告诉你这个的,去不去是你自己看着办吧?说完就匆匆走了。

得到这样的消息后,卢俊义当然就急了,这样一来,等于是断了自己的财路,虽然说自己现在已经将大部分资金洗干净了,投资在别的项目上,但是如果没有私盐这项收入的话,估计资金的周转上一定会出现问题的,很多已经启动的项目只有停工了,当然还包括从银行的贷款等等,这样不就等以宣布我卢俊义破产吗?当然不行。但是为什么带李固去而不带燕青去呢?并且李固表现的很不乐意的样子。这个说明作为财务总监的李固知道这样的事情,而作为公关部经理燕青对于这份隐形收入还不是很清楚。所以这样的事情自然是要带李固去,燕青要求要去而卢俊义不让,给燕青的解释就是:“便是我买卖上不省得,要带李固去;他须省得,便替我大半气力;因此留你在看守。自有别人管帐,只教你做个桩主。”

至于路线选择上为什么经过梁山泊,我想他应该是想去找林冲,当然这样走的话很有可能还要路过一下曾头市,顺便去看史文恭。因为据说这三个人都是周侗的徒弟(还包括后期的岳飞等人)。估计是去证实他从吴用哪里听到的消息是否准确,估计和史文恭搞的很不愉快,到了梁山上后又从林冲哪里听了些关于史文恭的不轨行为(这个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初王伦如此刁难林冲,林冲还是忍气吞声的在他手下干活,这个以后写林冲的时候再详细说明),才让卢俊义起了要杀史文恭的心思。至于到了梁山跟前之所以么听店小二的话而挂出卢俊义的旗号,其实是给私盐组织看的。这点恰巧被梁山利用而已。在梁山的那几十天里,宋江吴用等估计也将他们掌握的有关信息告诉了卢俊义,并且以贩卖私盐的罪名要挟卢俊义入伙。当然花名册毕竟不在他们手里,而且宋江本身也是通缉犯,告状顶多也就是匿名信什么的。这个估计卢俊义是有准备的。当然卢俊义留下也是有条件的,就是让李固先走,目的很简单,就是去把该作的事情做了。而吴用自作聪明的在金沙滩上给李固说的那些话,其实李固小子比他吴用清楚多了,心里明镜似的。不过李固也开始打他的小算盘了。那就是如果卢俊义真的落草梁山,他就可以顶替卢俊义在大名府的位置了。

后面的卢俊义入狱其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第一、李固想顶替卢俊义;第二、史文恭也想先先下手为强;第三、梁山估计也写了相关匿名信的,但是梁山估计并没有想真的搞死卢俊义。于是几次三番的折腾后,梁山感觉火候到的时候,不惜人力物力将卢俊义从大牢里捞了出来。有梁山和燕青的消息,李固自然是个死,李固的死其实是不自量力的结果造成的。下来就是史文恭了,卢俊义是报仇,但是需要借助梁山的力量,而宋江却是为了那个财路,其实宋江想的很清楚。大家都是在江湖上混的,如今即便是我把老大的位置让给你卢俊义做,量你卢俊义也没这个胆做。而且宋江在打曾头市的时候很自信自己的手下能抓住史文恭,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个史文恭太勇猛了,最终还是被他跑掉了。而卢俊义以逸待劳的做好伏击准备,等你史文恭进我的包围圈…………之后,花名册自然是在卢俊义手中,后来自然是给了燕青的。置于后面卢俊义为什么没做老大,那是他老人家对于梁山上的政治格局看的清楚明白。并且,卢俊义也想借助梁山的力量摆脱私盐组织的控制,这个也是为什么他后面宁可死也要做官的原因之一吧!

地贼星鼓上蚤时迁

时迁练就一身好功夫,能攀高走壁,盗墓做贼,江湖上人称“鼓上蚤”。杨雄、石秀杀了潘巧云、裴如海,正商量去投奔梁山,没想到撞上了时迁。时迁因为偷吃了祝家庄酒店的公鸡,被祝家庄人马捉去,并且惹出宋江三打祝家庄一段事来。时迁上梁山后,被派去东京盗得徐宁的宝甲,和汤隆一起将徐宁骗上梁山,立了功劳。时迁被封为走报机密步军头领第二名,是梁山第一百零七条好汉。征讨方腊时,时迁病死在途中。

时迁,祖籍高唐州人士,流落江湖到蓟州,整天做些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勾当。从现代武侠小说范畴来说,时迁的武功主要体现在轻功方面,而外家功夫,则略有欠缺。

时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于信奉“蛮力打江山”的水浒世界,时迁无疑是自卑的。如小说第46回《病关索大闹翠屏山,拼命三火烧祝家庄》一回。杨雄石秀杀了潘巧云和使女迎儿,无处可遁,只好相约上梁山。这时候,正在翠屏山盗墓的时迁现身了:

当时杨雄便问时迁:“你如何在这里?”时迁道:“节级哥哥听禀:小人近日没甚道路,在这山里掘些古坟,觅两分东西。因见哥哥在此行事,不敢出来冲撞。听说去投梁山泊入伙,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得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未知尊意肯带挈小人否?”

从时迁的谦卑言谈举止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时迁的潜意识:

1,时迁对于杀人案件,虽然不害怕,但是也不想搅这趟浑水。

2,相比之强盗,小偷好像地位更加低下。

3,小偷小摸永远难以发家致富,只有投奔大的集团公司,才有明媚的明天。

所以说,时迁的人生最高纲领是加入如日中天的梁山强盗股份有限公司,好比一个应届专科自费生,能够得到世界五百强公司的垂青,自然浑身来劲(打个比方,勿砸砖头)。

由此而来,杨石时三人便踏上了漫漫征程。三人一路前行,来到一个叫独龙岗祝家庄的地方,三人在客栈打尖,在有酒没肉的情况下,与其说时迁贪图口腹之娱,倒不如说他开始展示自己的“才艺表演”。

时迁对杨石二人是很巴结的,小说里面不仅写他主动为二人倒水洗脸洗手、倒酒执杯,而且还趁店小二不注意,将唯一的一只报晓大公鸡宰而烹之。并且得意洋洋地邀功请赏:“煮得熟了,把来与二位哥哥吃。”,杨雄石秀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一个说:“你这厮还是贼手贼脚。”,一个笑:“还不改本行。”,嘴上虽然责怪,下手倒不见缓慢。

其实我一直觉得祝家庄挺冤,祝家庄和梁山没有任何梁子,可谓无怨无仇。即便是个三村联防的地方武装组织,也没有主动惹事生非。他的性质,和九纹龙史进的史家庄对抗少华山强人是一样的。

杨雄等人不仅将前来讨个说法的店伙一顿胖揍(壮汉都是石秀收拾,时迁仅对店伙动手),更为过分的是:一不做二不休,不如“革命彻底”一点,一把火把客栈烧成白地!然后一走了之!让人不禁对这种流氓行径大大不以为然。

但是他们小看了祝家庄的实力!时迁被挠钩拖走,杨石二人求告李应出手无门后,无可奈何,只得上梁山讨救兵。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是一句千古不变的真理。宋江早就想对祝家庄下手了,正愁没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正好上天有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放在宋江面前,哪能错过?且看厚黑专家的表演:

宋江劝住(晁盖)道:“不然。哥哥不听这两位贤弟所说,那个鼓上蚤时迁,他原是此等人,以致惹起祝家那厮来?岂是这二位贤弟要玷辱山寨!我也每每听得有人说,祝家庄那厮要和俺山寨对敌了。哥哥权且息怒。即日山寨人马数多,钱粮缺少,非是我等要去寻他,那厮倒来吹毛求疵,因此正好乘势去拿那。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非是我们生事害他,其实那厮无礼!只是哥哥山寨之主,岂可轻动?小可不才,亲领一支军马,启请几位贤弟们下山去打祝家庄。若不洗荡得那个村坊,誓不还山。一是与山寨报仇不折了锐气;二乃免此小辈被他耻辱;三则得许多粮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请李应上山入伙。”

宋江的重点当然不是为三人报仇,而是立功劳和抢粮草。至于是否拉拢李应,也是看在李也是独霸一方的大财主身份上。这个肮脏目的,千年以后,也只有美英想吃掉伊拉克这块肥肉,便杜撰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个子虚乌有牵强理由可以媲美。

由此而来,梁山大军里应外合,马踏连营,将祝家庄洗劫一空,胜利班师。最开心的莫过于宋江,其次是王英,得到了貌美如花的美娇娘。而时迁,也加入了梦寐以求的梁山股份公司,可谓皆大欢喜。

宋江能够收留时迁,恐怕前身根本没指望他能为山寨做什么贡献,所以只是安排他个酒店接待的不咸不淡职位!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高俅抄袭《三国》中赤壁大战片段,令呼延灼模仿铁锁横江,连环马杀得草寇屁滚尿流,连勇猛无敌的林教头都负伤中箭了!

正在宋江一筹莫展之际,上天又给了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铁匠汤隆建议请他姑舅哥哥金枪手徐宁来一物降一物!而诱饵便是徐家祖传的宝贝----雁翎圈金甲。相当于桃花岛的镇岛之宝软猬甲一般。

这个光荣的任务就毫无疑义地落在神偷头上,而时迁,从此时开始,展露出他那惊人的传奇经历!我们看到时迁不仅手脚轻敏,而且知道灵活多样地和主人进行迂回包抄!踩点---望风---埋藏---潜伏---换位---吹灯---盗甲---口技----出门---交货。一套动作炉火纯青无懈可击!好比《卧虎藏龙》里面的城墙跟打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一套动作惊险万分,偏偏又妙趣横生,让人不由得不拍案叫绝!

可以说,宋江能够收伏呼延灼等好汉,时迁的功劳可谓不小。而后续的时迁更加让他的智慧发挥到极至:

救卢俊义,时迁和一干好汉潜伏进北京城,放火烧翠云楼倒在其次,时迁能够一针见血指出伪装成乞丐的孔明孔亮兄弟“面皮红红白白,不象忍饥挨饿的样子,北京做公的多,倘若看破则误了大事。”。可以说,梁山好汉里面,喜欢动脑子的人不多,但是时迁算是一个!

攻打曾头市,时迁和顶头上司戴宗前去踩点。戴宗只是讲出个人所共知的敌情“市口扎大寨,法华寺作中军帐,不知何路可进”;而时迁却打入敌人内部,不仅胆大,而且心细:“小弟直到曾头市里面探知备细。见今扎下五个寨栅。曾头市前面,二千余人守住村口。总寨内是教师史文恭执掌,北寨是曾涂与副教师苏定,南寨是次子曾密,西寨是三子曾索,东寨是四子曾魁,中寨是第五子曾升与父亲曾弄守把。这个青州郁保四,身长一丈,腰阔数围,绰号‘险道神’,将这夺的许多马匹都喂养在法华寺内。”,将情况摸得了如指掌。比之戴宗的大而化之,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尔后,时迁坦然作为梁山的人质,被关押在法华寺内。听到外面杀声大作,直接就爬上钟楼敲钟为号,打响了决战的第一枪!可谓智勇双全!

征辽攻打蓟州,时迁利用工作之便,和石秀钻进城中宝严寺,放火为号指示梁山人众发起总攻。作为一个兼职信号兵,时迁一共放了宝塔、佛殿、山门三把火,其中宝塔之火影响巨大,“火光照得三十余里远”;而石秀只是在政府大楼前放了一把火。石秀不仅放火数量不如时迁,而且在质量上也差强人意。如果时迁看过《天下无贼》,一定会感慨:“最烦你们这些抢劫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攻打方腊,时迁和李立、汤隆、白胜几个,从小路混入独松关,祭起看家本领----放火。从而一举捣毁这个反动团伙,而且竟然和白胜合作,活捉了守将之一的卫亨!这恐怕也是时迁上梁山后唯一的一次擒敌!尤为可贵的是,俘获的敌人不是寻常小兵,而是一名高级军官。

而被方腊视成坚如磐石的昱岭关,在卢俊义损兵折将之际(史进石秀等六人中伏阵亡),还是时迁,摸上关头,先放火,后放炮,扰乱敌情,在敌人不知所措之际,又大声虚张声势:“已有一万宋兵过了关去了,及早投降,免你一死。”,这一攻心计还真大放异彩,当南兵惊得手脚麻木之时,林冲呼延灼率领大批士兵配合了这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可以说,没有时迁,这一场可以写进军事教科书的战役不可能实现。

等到宋江大军破了方腊,时迁在返程的途中却因绞肠痧发作而亡,能够从九死一生的前线安然无恙,最终却因为急性阑尾炎而丧命,不禁让人扼腕叹息:上天不公,无过与此!

时迁是一个生活在水浒世界中“真实”的人。他有些胆小,形象也颇为猥琐。但是我们难以忘记一个身手敏捷、胆略过人、有勇有谋的神偷形象。他的人生最高理想就是摆脱“偷儿”的骂名,依托在一群无所不为的强盗中实现人格升华。但当上天给他一个可以拨乱反正的机会的时候,胜利的彼岸却在咫尺之遥和他说再见。

时迁没有享受过一天被世人正视的日子,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尝到过衣锦还乡的滋味,即便在梁山内部,他也只不过是一个需要的时候才被想起的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他的地位,和叛徒白胜、盗马贼段景住同列最后三席。在强盗的逻辑里,小偷和叛徒始终是可耻和不可信任的,哪怕他有再多的贡献。一次污点,是永远也洗脱不干净的。

时迁有无后人,书中没有明写。按照他的情况,应该是单身汉一个。在他死后,也无非得到一个“义节郎”的虚衔,至于圣旨说道“无子嗣者立庙拜祭”,可以肯定的是,从来没有哪座庙宇能供奉一个小偷为神。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出现。

水浒好汉熙熙攘攘,但是这个机智心细的小人物,将永远和武松林冲等光芒四射的大英雄并列在我们的头脑中。

时迁时迁,时过境迁!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其一,曾头市之前抢走了段景住要献给宋江照夜玉狮子马,当时晁盖正是因为此事才下山前去攻打曾头市的,宋江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从此心里却恨透了曾头市的所作所为。

其二,据段景住上报宋江,曾头市又抢走了梁山的两百匹战马,此时的宋江更是大发雷霆,曾头市虽然是当地很有势力的黑社会组织,平时和梁山的关系也是井水不犯河水,两者相安无事,但是接二连三的向梁山发起挑衅,完全没有把梁山放在眼里,此时的梁山再不有所行动,会被江湖上人耻笑。说白了宋江为何要攻打曾头市,只要是为了面子,曾头市先后两次头偷了梁山的马匹,作为梁山的老大肯定要站出来表示一下态度,为了收买梁山众兄弟的人心。

其三,为了得到曾头市的钱粮物质和地盘,曾头市是曾家经营了几十年的产业,拥有众多的金银财宝和战略物质,可以说是一块肥肉,宋江怎么可能会放过这种发财的机会,拿下曾头市之后宋江便可以光明正大的做梁山的老大了,宋江本人既得了忠义的美名,又得到了实惠。这对宋江来说是名利双收,这么好的机会宋江肯定不会放过。

每件事都有一个“前因”和“后果”。晁盖为什么要攻打曾头市的前因大概就是这样:宋江大败“混世魔王”樊瑞后,收兵回梁山,正好碰见前来投奔并要送“照夜玉狮子马”给宋江的“金毛犬”段景住。谁知这宝马在凌州曾头市被曾家五虎抢去,还出言不逊,辱骂宋江和梁山。宋江派人打探后才知道:这曾头市有三千多户人家,内有一家叫做曾家府。这曾家府的老头是大金国人,叫做曾长者。有五个儿子,号称曾家五虎:曾涂、曾参、曾索、曾魁、曾升。又有教师史文恭、副教师苏定。那曾头市上,聚集着五七千人马,扎下寨栅,造下五十几辆陷车。发誓与梁山势不两立,一定要捉尽梁山头领。“照夜玉狮子马”如今与教师史文恭骑坐。这还不算什么,更可恨的是那曾头市的人编几句话,教市上小儿唱:“摇动铁环铃,神鬼尽皆惊。铁车并铁锁,上下有尖钉。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晃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尽闻名。”

宋江还没说话,晁盖就大怒:“这畜生怎敢如此无礼!我必须亲自走一躺。不捉到这畜生,誓不回山!”宋江就劝晁盖:“哥哥啊,你是山寨之主,是不可以轻动的,还是小弟去吧。”(每次晁盖要下山,他都这么说。)晁盖说:“贤弟,不是哥哥我要抢你的功劳。你下山许多次,杀得也很疲劳了。还是哥哥我替你走一趟吧。下次有事,贤弟你再去。”宋江苦谏,晁盖不听,点起五千人马和林冲等二十个头领下山,其余都和宋江保守山寨。

这里就出现问题了。以前哪里都是宋江去打呀,可这次晁盖为何如此性急?有人说,是为了那匹“照夜玉狮子马”。这个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以前兄弟受伤了晁盖都没这么急,今天就为了一匹马如此愤怒?不太可能。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确定:晁盖下山攻打曾头市绝对不可能是为了那匹“照夜玉狮子马”,而是借此机会立功、立威,为了梁山的威严的。

作为梁山领袖,晁盖其实一直对宋江不放心。因为他越来越意识到,宋江在梁山上的人缘威望早已远远超过了他,而宋江对梁山前途的看法和自己又并不一样。

晁盖其实是一个没有多少势力、能力,也没有多少心眼的人。他在江湖上声望远不如宋江,哥们也没有宋江那么多。晁盖去世时,梁山头领凡八十九人,属于“晁盖圈子”的不足十人,也就是最初跟随他上山的几个再加上林冲。至于杜迁、宋万、朱贵,人微言轻,无足轻重,本人的心态也是无可无不可,顶多只能算作中间力量。其余先后上山的,便基本上是“宋江团队”: 破清风寨后,花荣、秦明、燕顺、王英一拨九个;劫法场后,戴宗、李逵、张顺、李俊一拨十一个。这些都是宋江的“心腹弟兄”。以后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三山聚义打青州,一拨一拨的人马上山,不是宋江的门徒(如孔明、孔亮),便是宋江的故交(如武松、柴进),不是为宋江所收(如呼延灼),便是专奔宋江而来(如段景住)。这些人上山后,自然多半只认得宋江,不大认得晁盖。比如鲁智深在少华山上要拉史进等人上梁山,便说“俺们如今不在二龙山了,投托梁山泊宋公明大寨入伙”;被华州贺太守捉住,也说“我死倒不打紧,洒家的哥哥宋公明得知,下山来时,你这颗驴头趁早儿都砍了送去”。在他们嘴里眼里,梁山泊早就是“宋公明哥哥”的了,没晁盖什么事。 宋江不但人多,而且关系铁,过得硬。花荣、李逵,是能和宋江一起去死的;武松、鲁智深、史进、燕青,还有那个“拼命三郎”石秀,都是些“水里火里不回头”而且“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汉子。这些人在梁山上,敢说敢骂,敢作敢为,说一不二,举足轻重。正是靠着他们的拥护,宋江上山不久,就成了事实上的梁山之主。 

  相反,晁盖的圈子既小,又很松散。公孙胜是个“闲散的人”,不去管他;白胜无足轻重,也不去管他。吴用是晁盖的老弟兄,又是和晁盖一起上山的,却在宋江上山之后很快倒向了宋江。每次晁盖和宋江发生分歧,吴用都站在宋江一边,帮宋江说话。刘唐也是晁盖旧部,和晁盖一起出生入死,按说应该坚决执行“天王遗嘱”的,然而却在关键时刻“丧失立场”,成了“保宋派”,还要提供“理论根据”,道是“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指宋江)为尊之意”。似乎只有宋江当寨主,才真正是天王遗志,让捉得史文恭者为首,反倒违背了晁盖意愿。林冲的态度也很暧昧。晁盖在位时,他倒是愿意帮晁盖做些事情(比如攻打曾头市,便是林冲相随),但晁盖死后,领头请宋江就寨主之位的,却也是林冲。可以肯定,如果宋江和晁盖发生冲突,林冲多半会守中立。算来算去,和晁盖最铁的,也就是阮家三雄。可惜他们人太少,又常年在山下水寨,成不了什么气候。如此看来,晁盖其实很孤立。

晁盖是什么时候感到这种孤立的?不大清楚。但曾头市事件肯定是一个总爆发。梁山泊要打曾头市,起因在于一匹“照夜玉狮子马”。这匹马是段景住盗来献给宋江的。晁盖是山寨之主,段景住要以此马作为晋身之阶,上山入伙,理应献给晁盖才是,怎么却要“献与宋公明哥哥”呢?任晁盖再大度,心里也不能不起疑。事实上,这种事情出得多了。早在宋江将上山未上山时,就有欧鹏等四筹好汉前来相见,道是“只闻山东及时雨宋公明大名,想杀也不能够见面”。这话当着晁盖的面就这么说。好在大家“义气深重”,又都是来救宋江的,也就不会介意。可是,后面上山的人,也都说是冲着宋江来的。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就更是喊得厉害,口口声声“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这就不能不让晁盖有了想法。我相信,晁盖即便再愚钝,也不会感觉不到,梁山好汉们对他的态度是客气多于敬重,对宋江却是实实在在的又敬又爱。

  与此同时,晁盖也一定感觉到宋江是在一步一步有意无意地架空他。自宋江上山,梁山泊的大半个家,便都是宋江当了。但有疑问,都是宋江拿主意;但有征战,也都是宋江领兵下山。每到这时,众头领的态度,不是一片响应:“哥哥所言极是”;便是一片踊跃:“愿随哥哥前往”。晁盖有什么决定,总是被委婉地驳回;想要领兵下山,也总被客气地劝阻。“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宋江总是这么说。结果,宋江的功劳越来越大,人马越来越多,威望也越来越高。这就不能不让晁盖心里有点那个。再说,晁盖也弄不明白,他这个“山寨之主”,究竟是统帅全局的领袖,还是摆看的花瓶?究竟要什么样的事,才该他出面、出手、做主,才不是“轻动”?晁盖心里,真是想不明白,好没意思。所以这一回,晁盖决计不听宋江那一套,死活要带兵下山去。不但“宋江苦谏不听”,而且“晁盖忿怒”。这“忿怒”二字值得玩味。忿怒什么呢?显然不仅仅是因为曾头市。

想当时晁盖一定有一种紧迫感。他对宋江说:“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同时晁盖一定也有一种孤独感。以往宋江下山时,只要说一声:“小可情愿请几位弟兄同走一遭”,厅上厅下便会一齐都道:“愿效犬马之劳,跟随同去”。就连打一个小小的芒砀山,吴用和公孙胜都要左右辅佐。这一回,却似乎没什么人自告奋勇,得晁盖自己点将。吴用和公孙胜都留下陪伴宋江。打先锋和当军师,全靠“梁山初结义”时的弟兄林冲一人。这就几乎注定了晁盖要失败。而紧迫、孤独导致的狂躁、冒进,则是晁盖失败的直接原因。 

  晁盖战死疆场,自然不失英雄本色,但也同时说明他确实不具备领袖资质,甚至缺少大将风度。凡为人主、为将帅者,必须能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像晁盖这样沉不住气,怎么行呢?

其实,晁盖不如宋江之处甚多。他既无远虑,亦无近谋,而且往往意气用事。比如杨雄、石秀两个来投奔梁山,晁盖却要砍他们的脑袋,原因只在于“这厮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吃,因此连累我等受辱”。结果遭到众人反对,人情也让宋江做了。这岂非考虑欠妥?再说了,既然已经答应他两个入伙,就该唯才是举,好生安顿,晁盖却叫他们坐在杨林之下。想那杨林不过地煞星之十五,杨雄、石秀却在天罡星之列,武艺本事相去何远?可知晁盖实在没有识人之力用人之量,也实在不够资格当领袖。

难怪晁盖这领袖当得有点窝囊了。最窝囊的是,他明明看出了宋江有投降的意思,自己也很不赞成投降,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投降对不对、好不好先不说,好歹也是一个纲领一条路线,晁盖却什么纲领路线都没有。他的上山,原本就稀里糊涂;上山以后,又得过且过。依照他的想法,既不必像李逵嚷嚷的那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他自知无此能耐),也不要像宋江琢磨的那样,招安投降,谋个一官半职(他明白那并非出路),最好就这么混着,当一天强盗打一天劫。只要弟兄们日日在一处厮混,有肉吃,有酒喝,就不赖。当然,晁盖并不蠢。他也心知肚明,清楚这终非长久之计,可惜又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过一天算一天,或者寄希望于来人。晁盖的悲剧,是中国古代流氓无产者必然的一种悲剧~

以上就是关于晁盖打曾头市的原因全部的内容,包括:晁盖打曾头市的原因、敦厚首领晁盖、《水浒》疑案之:卢俊义上梁山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260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