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这究竟是什么意思,第1张

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就说,一个人老了之后更应该懂得仁义道德,说一个人做不到这些的话,那么就是一个害人虫,老孔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有一个背景,孔子有一位发小,从小一起长到大的好朋友,但是这个朋友信奉道家思想,当时这位朋友的妈妈去世之后,孔子作为朋友前去悼念,只当孔子到了朋友家里之后,发现朋友的坐姿非常的不雅观,直接岔开双腿坐在地上,当时孔子非常的生气,拿着拐杖打朋友的小腿,所以嘴里就骂出了这句话,其实从这个背景来看的话,孔子想说的是他不尊重自己的母亲。

孔子本身的思想就是告诉大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小时候就应该孝顺父母,不要等自己长大了之后,还没有成就什么大的事业,而且老了之后还不遵守相应的道德,像这样的人就是残害自己,还残害他人,其实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孔子的儒家思想和道家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差异,儒家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孝道,认为自己的父母去世之后就应该把父母的事情放在第1位,毕竟人死为大,但是道家思想觉得人既然已经去世,不必过于纠结形式主义。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而且孔子非常的有同情心,喜欢帮助别人,对待别人非常的真诚,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都是出自孔子之口,比如说我们常说的君子成人之美,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句子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东西,不管这些话语到哪个时代都是真理,孔子的仁义道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学会的。

所以说孔子真正是一位大师,孔子这一生有很多弟子,孔子这一生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在了教育上面,为国家培养了很多的人才。

孔子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是骂人的话,也算是文化人的高级脏话了,意思就是说人老了之后不做好事还不死,是一个害人的贼。不过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这可能是2个好朋友之间的玩笑话,跟现在两个老头打趣说“你个老不死的”是差不多的。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说开创者,那时候的儒学并不是唯一的主流思想,还有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等诸多思想流派,所以大家都有一套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孔子的思想只是一家之言而已,并不能左右全天下的人举止行为。

而他的《论语》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翻译成大白话意思就是:原壤这个人没有一丁点儿礼法,就像个原始的野蛮人一样岔开腿、伸着大长脚。孔子看到之后就说:“你啊你,从小时候开始就目无尊长无法无天的,长大之后也没干成啥事儿,现在到老了还不死,简直就是个祸害贼!”骂完之后孔子觉得还不过瘾,还用手里的拐杖敲了原壤的小腿。

单纯来看这段话,大家可能觉得孔子也是一个不讲礼数的喷子,但是结合当时的事件背景理性分析一下,其实这就是2个好友之间的玩笑打闹而已。让我们回顾下事件的完整始末:

原壤是孔子的同乡好友,他的母亲亡故,孔子自然会过去探望,顺便帮帮忙搭个下手。而孔子正要清洗棺木的时候,原壤却神经兮兮的敲起了棺木,并且唱起了歌: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大意:斑白的狸猫脑袋,牵着你柔软的手)。孔子的学生听到原壤的歌声后,都难以理解他为何不痛哭,反而有心情唱歌呢?孔子对此却很淡定,他对学生们说:原壤虽然表面在悠闲的唱歌,但是他内心里是很悲痛的。

此事之后一段时间,孔子再次与原壤相遇,才对他说出了“老而不死是为贼”的话,这证明了孔子其实是理解原壤的,只是作为儒者,他还是要提醒好友注意点儿礼仪。我们细细想来,原壤的击棺而歌跟道家的庄子鼓盆而歌何其相似,大家的悲伤都是相同的,只是每个人表达悲伤的方法不一样而已。

孔子的“老而不死是为贼”也只是好友之间的打趣行为,是好哥们儿的见证。

老而不死是为贼什么意思孔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

其实古人曾经说过的很多话,如果只是断章取义,只看到了一部分就对这句话进行解读,是非常不对的,但是偏偏就有很多人看话只看一半,对于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却不甚了解。比如,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听上去就好像在骂人一样,事实当真如此吗孔子说老而不死是为贼是什么意思呢

如今看来,“老而不死是为贼”几乎与“老不死”成了同义词,此言听起来是对年老者的极大不尊重,很难想象这样一句有违中华传统伦理道德观的话竟然会在中国盛行了两千五百多年。更难以置信的是,这句话竟然是出自“万世师表”孔子之口。

那么,“老而不死是为贼”到底是语出哪里孔子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说了这样一句话呢

“老而不死是为贼”出自《论语·宪问》, 原文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一次,孔子去找原壤,却见到原壤竟然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这里的“夷俟”意思就是像蛮夷那样叉开腿坐着,先秦时候没有内裤,所以古人都是双腿并拢“跪坐”,叉开双腿那叫“箕坐”,是非常不礼貌的。

所以,见到此情此景后,孔子大怒,骂道:“你年轻的时候不讲孝悌,长大后又没有成就,现在老而不死,真是个祸害啊!”说完,孔子还用手杖敲打了原壤的腿,恨铁不成钢之意溢于言表。

孔子的这番话说得还是很重的,难道仅仅是因为原壤对着他叉开腿坐着吗显然不是的。这个原壤是孔子认识了很久的旧相识,孔子对此人非常了解。《礼记·檀弓下》还曾记载:原壤的母亲去世时,他非但不伤心,还敲着母亲的棺椁欢快地唱着歌,简直是禽兽不如。

所以说,孔子之所以骂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绝非是因为他“老”,要知道,孔子比原壤更老。孔子如此气愤,是因为他不但“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并且老了以后不能给年轻人做榜样。也就是说,孔子骂的是“为老不尊”的人,而不是“年龄大”的人,我们现在完全是断章取义了。

当下,“为老不尊”仍是一个被广为议论的话题,“公交车霸座”,“广场舞扰民”,老人们也背负了很多骂名,甚至有人调侃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其实,无论对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我们都应该根据个体情况不同而区分看待,而不应该一棒子打死。“老而不死是为贼”的仅仅是为老不尊者,更多老年人他们曾为社会做出过杰出贡献,个人品德也十分高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长者。

"老而不死是为贼” 意思是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出处:《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壤:人名,孔子之故人)

《四书》解释: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就是说孔子有个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叫原壤,一天原壤的母亲死了,孔子就去探望他,结果没有看到他刚刚丧母时候的悲痛万分,反而看到他敲着母亲的棺材唱歌,坐姿也是随便一摊,家里也是混乱不堪,孔子本身就主张“不学礼,无以立”看到这就不能忍了,气着说了“老而不死是为贼”,用来责备原壤为老不尊,也就是暗示他活的没有规矩,没起到榜样作用,没有活出辉煌。

我们不论哪种翻译比较好,反正意思就是孔子骂原壤老不死的。原因就是原壤不遵礼,岔开腿等孔子。我们都知道孔子是非常尊礼的人,按照儒家的标准,当家里来了客人,身为主人要迎接的。如果是尊贵的客人,要热情的趋赶过去迎接;低一等的客人,也要这站着迎接。而原壤等孔子的时候,竟然是岔开腿坐着等,这在孔子那里是最不合礼法的。

老而不死是为贼: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一次,孔子去找原壤,却见到原壤竟然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这里的“夷俟”意思就是像蛮夷那样叉开腿坐着,先秦时候没有内裤,所以古人都是双腿并拢“跪坐”,叉开双腿那叫“箕坐”,是非常不礼貌的。

所以,见到此情此景后,孔子大怒,骂道:“你年轻的时候不讲孝悌,长大后又没有成就,现在老而不死,真是个祸害啊!”说完,孔子还用手杖敲打了原壤的腿,恨铁不成钢之意溢于言表。

孔子之所以骂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绝非是因为他“老”,要知道,孔子比原壤更老。孔子如此气愤,是因为他不但“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并且老了以后不能给年轻人做榜样。也就是说,孔子骂的是“为老不尊”的人,而不是“年龄大”的人,我们现在完全是断章取义了。

论语: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体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后在2006年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该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论语》是儒家的一部典范之作,并且该书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圣人很谦虚的求教。

“老而不死,是为贼”出自《论语》“宪问”篇

原文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注释

原壤:鲁国人,孔子的旧友。

夷俟:夷,有解释为蹲的,也有解释为箕踞,双腿分开而坐。俟,等待。夷俟是说他蹲着或坐着等在那里,很没有礼貌。

孙弟:同逊悌。

译文

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评析

据说原壤和孔子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老熟人,遗憾的是直到老了之后,原壤还是那么为老不尊。因此孔子才将他从小到老的一生加以数落,并指出这样为老不尊的老人简直就是害人虫。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体会到,每个人的年龄虽然随着日月的流逝会一天天增长,但是如果一个人不学习,不提高自己,那么不管年龄多么增长,他的素养也不会提高。因此我们应该以此警示自己:不要放松对学习和个人修养的追求,到老了还被别人看成是为老不尊的“贼”。人必自重,然后人重之。

当然,也有人觉得孔子对这位原壤老人太过严厉了一点,如果他觉得那样度过一生也很快乐,我们又何必去苛求他呢?现代社会讲究尊重多元文化,讲究尊重个性,所以许多时候,对别人还是应该宽容一些为好。

>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孔子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孔子曾说“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是何意、老而不死是为贼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170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