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什么文言笔记小说

乙卯年2023-05-05  27

河中石兽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jǐ yún)(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晓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编加的)。清代学者、文学家,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晚年自号白云,乾隆年间进士。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和其他人编撰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1]

这篇说理短文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和方法,告诉人们: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同时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观臆断。

河中石兽正文

作者:纪昀(jǐyún)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xié)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zhì)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zhuan)。转(zhuan)转(zhuan)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2]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字词解释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两者都,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过了,经过。

9、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牵引。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 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的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通“癫”,疯狂。

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是。

24、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25、盖:因为。

26、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29、倒掷:倾倒。

30、如是:像这样。

31、遂:于是。

32、溯(sù)流:逆流。

35、固:固然。

36、如:依照,按照。

37、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38、但:只,仅仅。

39、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40、欤: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

白话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设馆授徒,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像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荒唐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镇守河防的老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含义,不知道深入含义的人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文章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jǐyún)(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虑问题时,要从表到里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解决根本方案。

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它说明了这些道理: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2实践出真知。 3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3]

《河中石兽》原文、注释及翻译.语文备课大师[引用日期 2014-12-28].

古今异义

耳:古义:罢了。例句:渐沉渐深耳 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例句:尔辈不能究物理 ;今义:一种学科。

并:古义:一起 。 例句: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 例句:阅十余岁。 今义:阅读。

是:代词 ,此,这。 例句:是非木柿 今义:表示判断(多指正确,但并不完全是)。

但:古义:但,只。 例句: 但知其一。 今义:表示转折 但是,却。

求:古义:寻找。例句:求石兽于水中。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已:古义:停止。例句:转转不已。今义:已经。

如:古义:像这样。例句:如是再啮。今义:如果。

一词多义

1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介词“被”

必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为:动词“成为”

众服为确论 为:动词“认为是”或“是”

词性活用

1 棹: 名词用为动词 船桨,这里指划(船)例句:棹数小舟。

2 暴: 动词用为名词,这里指突然。例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 焉: 兼词,这里指于此,在那里。例句:二石兽并沉焉。

特殊句式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之外(省略句)“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省略句)“设帐”后面省略了“于”

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状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正确语序应为:一讲学家(于)寺中设帐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 被动句

古意中物理就是指事物的道理。

今意同样有此意思,但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物理多偏指物理学,即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寻找各种序、对称性和对称破缺,守恒律或不变。

1 河中石兽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型,

古今: 耳:古义:罢了。

例句:渐沉渐深耳 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

例句:尔辈不能究物理 ;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

并:古义:一起 。 例句: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 例句:阅十余岁。 今义:阅读 是:代词 ,此,这。

例句:是非木柿 。 今义:判断词 是 盖:古义:发语词,因为。

例句: 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但,只。

例句: 但知其一。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求:古义:寻找。

例句:求石兽于水中。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已:古义:停止。

例句:转转不已。今义:已经 一词: 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去,距离 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成为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 是 为其来也 在 临:临崩寄臣以大事。

——诸葛亮《出师表》。靠近,逼近(多用于上对下,强对弱) 临溪而渔。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 东临碣石(山名),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到,至。

执策而临之。——唐·韩愈《杂说》。

面对(上对下,尊对卑)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乃:乃石性坚重——《河中石兽》。而,又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是,就是,原来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竟然。 屠乃奔倚其下。

——《聊斋志异·狼三则》。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聊斋志异·狼三则》。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这样,如此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

你,你的 通假: 钯:通“耙”,耕地的农具。 求之下流,固颠 “颠”通“癫”,“疯狂”。

2 河中石兽四行法解释词语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

《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没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结论。

原文:河中石兽作者: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作者纪昀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正门倒塌在了河水里,门前的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新修建寺庙,并在河中寻找石兽,到底还是没有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漂到下游。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往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任何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应该是这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头埋没在沙中,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去寻找两只石兽,不是很疯狂的吗?”大家都信服的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巡河的老士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大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因为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沙的特点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但是)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沙石形成坑洞。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转来转去不停止,于是石兽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的吗?”僧人们依照老士兵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吗?。

3 方山子传、鳝救婢、河中石兽是不是成语

《方山子传》、《鳝救婢》、《河中石兽》是文章,不是成语。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4 河中石兽改写四百字

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

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河中石兽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

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

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

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

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

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佩服(它)是正确的道理。

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

坑穴。

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

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5 河中石兽中的解词具体的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岸。(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

干,水边,河岸。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6、并:两者都,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经历。9、十余岁:十多年。

岁,年。10、棹:船桨。

这里作动词用,划船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13、曳:拖着。

14、钯:同“耙",农具,用于除草、平土。15、设帐:设馆授徒,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客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推究。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此,这;杮(fèi):削下的木片。

18、岂能:怎么能19、为:被20、暴涨:洪水。暴,突然21、湮:埋没。

22、颠:颠倒。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句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为:认为24、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25、盖:承接上文,表原因。

26、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27、坎穴:洞坑。

28、不已:不停止。已:停止29、倒掷:倾倒。

30、如是:像这样。31、遂:于是。

32、溯(sù)流:逆流。35、固:固然。

36、如:依照,按照。37、然则:既然如此,那么。

38、但:只,仅仅。39、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臆断,主观的推断。40、欤:吗,表反问。

白话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一个镇守河防的老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

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文章寓意《河中石兽》是纪昀(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意思就是考虑问题时,要从表到里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解决根本方案。

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

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古今异义耳:古义:罢了。

例句:渐沉渐深耳 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

例句:尔辈不能究物理 ;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

并:古义:一起 。 例句: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阅:古义:经历 例句:阅十余岁。

今义:阅读是:代词 ,此,这。 例句:是非木柿词性活用棹: 名词用为动词 船桨,这里指划(船)暴涨:动词用为名词词,因为。

例句: 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但,只。 例句: 但知其一。

今义:表示转折 但是,却。求:古义:寻找。

例句:求石兽于水中。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已:古义:停止。例句:转转不已。

今义:已经。如:古义:像这样。

例句:如是再啮。今义:如果谢谢,望采纳。

6 方山子传、鳝救婢、河中石兽是不是成语

《方山子传》、《鳝救婢》、《河中石兽》是文章,不是成语。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7 有河字的四字成语

有河字的四字成语 :

口若悬河、

信口开河、

过河拆桥、

血流成河、

气吞山河、

大好河山、

山河表里、

共度爱河、

滴水成河、

河梁携手、

河山之德、

恒河之沙、

河鱼天雁、

饮河满腹、

河鱼之疾、

河奔海聚、

河梁之谊、

笑比河清、

三兽渡河、

河汉无极、

香象渡河、

河不出图、

凭河暴虎、

魏国山河、

河汉吾言、

河出伏流、

过河卒子、

河清人寿、

邈若山河、

三豕渡河

《河中石兽》原文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

沧州: 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临: 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河干: 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山门: 寺庙的大门。

圮: 倒塌。

并: 一起。

沉焉: 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阅: 过了,经过。

十余岁: 十多年。岁:年。

棹: 名词作动词,划船。

求二石兽于水中: 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竟: 终于,到底。

曳: 拖着,牵引。

铁钯: 农具,用于除草平土。钯,通“耙”。

设帐: 讲学,教书。

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是非木杮: 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的木片。

岂能: 怎么能。

为: 被。

暴涨: 洪水。暴,突然(急、大)。

湮: 埋没。

颠: 通“癫”,疯狂。

众服为确论: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是。

河兵: 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盖: 因为。

啮: 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坎穴: 坑洞。

不已: 不停止。已:停止。

倒掷: 倾倒。

如是: 像这样。

遂: 于是。

溯流: 逆流。

固: 固然。

如: 依照,按照。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但: 只,仅仅。

据理臆断: 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欤: 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

耳: 罢了。

译文: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

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原文: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33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出处:《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纪昀晚年,也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嘉庆三年(1798)期间,开始收集民间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整理并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用简练的语言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歌颂了富有实践经验的老河兵,嘲笑了和尚的愚笨,讽刺了儒道学的自以为高明。对于人们的思维和认识具有较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中石兽

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翻译如下: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原文: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原文: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原文: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译文: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

原文:“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原文: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作品介绍: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

同时《阅微草堂笔记》有意模仿宋代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曾在历史上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以上就是关于《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什么文言笔记小说全部的内容,包括:《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什么文言笔记小说、初一语文 河中石兽: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的古义、今意、河中石兽中的四字成语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016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