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逻辑"这个词

怎么理解"逻辑"这个词,第1张

我们常听到这样说:你这话不合逻辑。这里是指他的话违背常理,即违背思维的规律,也可以指话语前后矛盾或忽是忽非,这都没错。然而逻辑这词有更广泛的含义。

逻辑是舶来词,英文拼写是

logic

。现代汉语词典对逻辑的解释是:思维的规律。《辞海》的解释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及其相互联系的规律规则的科学,帮助人们正确的思维和认识客观事物。什么叫思维形式呢?简单说就是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形成的认识,并且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表答出来。概念判断和推理大家都懂,我就不罗嗦了。

我国古代没有逻辑这个词,《辞源》上就没有这个辞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研究形名(事物和名称)的学者如庄子荀子等,称他们名家,他们都能言善辩,故也有叫他们辩家的。先秦时期形名也可引申为法令,故也称刑名,到了三国时期,曹魏的法律首篇命名刑名,形名和刑名才有所区别。

十八世纪西方现代逻辑学传人中国,初称论理学、理则学,今学科名称是形式逻辑,以区别于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

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要研究逻辑,首先要从概念出发。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逻辑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逻辑的概念

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质;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一个个、一类类的事物。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各种性质的、各种用途的、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规定了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也影响着概念的内涵。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即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少(即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的数量就越少);反之,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多。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明确,否则会闹笑话。

某小学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 时,讲到"给予胜于接受"。一个学生即抢着说:"是的,我爸爸在工作中总是努力给予别人,竭力避免接受"。老师说:"太好了,向你爸爸学习。随便问一句,他是干什么工作的"学生说:" 拳击 运动员"

概念间的关系按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概念的相容关系有:(1)同一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这两个概念就是同一关系的概念。(2)从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教师"和"教授"这两个概念,前者的外延就包含着后者的全部外延。(3)交叉关系,是指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的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企业家"和"MBA"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就具有交叉关系。

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有:(1)矛盾关系,是指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穷尽了它们属概念的全部外延。例如:"男人"和"女人"。(2)反对关系,是指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没有穷尽它们属概念的全部外延。例如"红色"和"**"。

在人的各种能力中,说话能力是表现一个人见识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说话水平高的人讲起话来都很有逻辑性,说话当然必须遵守逻辑要求,但有时说话者却故意违反逻辑要求而造成某种特殊的言辞效果,以更好地达到说话的目的。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言辞来表达,同一个言辞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说话水平高的人总能处理好概念与言辞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创造出不同的说话效果。

有人向楚怀王敬献了一种长生不老药,传达官捧着药走向楚王。一位侍卫随口问道:"可以吃吗"传达官回答道:"可以吃"。侍卫一把抢过药来吞下肚去。楚王大怒,命将其处死。侍卫申辩道:"我吃那药时明明问过传达官"可以吃吗",他说"可以吃"我才吃的。因此,罪不在我而在传达官。况且,别人献的是不死之药,我吃了药而被处死,这药岂不是成了送死之药大王处死我这个无罪之人,只能证明献药人欺骗了您。"楚王只好赦免了他。

阿凡提开了个理发店,可阿訇每次来理发都不给钱。这天,阿訇又来了。阿凡提在给他刮脸时问道:"胡子要不要"阿訇回答说:"要!"阿凡提一刀将他的胡子割下来递给他:"要就拿去吧!"阿訇大怒,阿凡提说:"不是你自己说"要"吗"阿訇气得干瞪眼。这时,阿凡提又问他:"眉毛要不要"阿訇赶紧说:"不要!不要!"阿凡提飕飕两刀刮下阿訇的眉毛,顺手扔到地上:"不要,那就丢地上吧!"阿訇气得要死,可又没办法。从此再也不敢上阿凡提的理发店了。

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可以从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加以明确。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 方法 。通过定义,从而明确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和本质。比如:"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逻辑的含义

1:规律,事物的完成的序列。

2:事物流动的顺序规则

3:事物传递信息,并得到解释的过程

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规则。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有逻辑和逻辑学两个概念通用。辑与逻搭配读轻声。

逻辑(理则学),源自古典希腊语 (logos),最初的意思是“词语”或“言语”,(引申出意思“思维”或“推理”),1902年严复译《穆勒名学》,将其意译为“名学”,音译为“逻辑”;因为该词是由日制汉语“伦理”一词分拆而来,所以日语还把它译为“论理学”。 传统上,逻辑被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来研究。自从十九世纪中期,逻辑经常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研究。逻辑的范围非常广阔,从核心主题如对谬论和悖论的研究,到专门的推理分析如或然正确的推理和涉及因果关系的论证。

在我国古代,逻辑学又被称为理学、理则学、名学、刑名之学等。

逻辑的引证解释

1、思维的规律

沙汀 《还乡记》二:“这个想法也许不合逻辑,但在情理上却很有根据的。” 王西彦 《夜宴》一:“不过,按照 廖淑宇 先生自己的逻辑讲起来,却实在是有几分冤枉的。”

2、客观的规律性

艾芜 《谈短篇小说》:“认真研究下去,就可以找出社会生活的某些客观规律,即生活的逻辑。” 杨沫 《林道静的道路》:“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辑。”

3、顺理成章

符合规律。 洪深 《**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三:“至于联合变化的方法,他指出:一个剧情可以逻辑地引起第二个剧情。”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并不黑,只是在左眉上有个大黑痣,因此他是 黑李 ;弟弟没有那么个记号,所以是 白李 ;这在给他们送外号的中学生们看,是很合逻辑的。”

4、指逻辑学

以推理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

王力 《龙虫并雕斋文集·逻辑和语言》:“逻辑是关于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

给逻辑概念下定义最常用的是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

被定义的概念=种差+邻近的属

在上述给"生产关系"这个概念下定义时,"社会关系"是属概念,"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这一性质,就是区别生产关系和一切其他社会关系的种差。

为了使定义下得正确,必须遵守以下规则:(1)定义概念的外延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完全相等;(2)定义概念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的概念;(3)定义不应包括含混的概念,不能用隐喻;(4)定义不应当是否定的。

例:

"平反是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

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说明上述定义的不严格

A对案件是否处理错误,应该有明确的标准。

B应该说明平反的操作程序。

C应该说明平反的主体及其权威性。

D对平反的客体应该具体分析。平反了,不等于没错误。

E对原来重罪轻判的案件进行纠正不应该称为平反。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

处理错误的案件包括重罪轻判、轻罪重判和无罪而判。对后两种案件进行纠正都可以叫做平反,而对于第一种进行纠正,不能叫做平反。

在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逻辑”中问的是,逻辑包含了什么,有哪些内容;而在第二个问题“逻辑是什么”当中,问的是“逻辑”本身这个词归属在什么东西之中,这就是这两个问题的区别。前者相当于一种举例子的行为,是不完全的,后者相当于进行一种完全等价的描述,来解释逻辑的定义。

一、“逻辑”的含义

作为一个外来词语的音译读法,“逻辑”说的是思维的一种规律和规则,这是它的狭义含义;在广义上,“逻辑”指的是世间的所有客观规律和思维规律;另外,它同时也指一门学科,也就是逻辑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论证因果关系或者推理分析等。在中国古代,它有另一个名字,也就是“理学”,但是中西方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是有差异的,并不完全相同。

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他在很多场合都能够发挥重大的作用。如何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很多人关注的。把时间拉长到长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就是坚持阅读,思考和写作。首先广泛的阅读,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再进行思考,整理自己获得的知识的逻辑体系,思考隐藏在知识背后中作者的思想,以及作者行文的逻辑原理,归纳出自的想法,然后动笔写作,将自己想要写的内容抓住重点,理清顺序,严格按照逻辑把自己脑海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形成严谨,准确又清晰的语言。

拥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会善于去抓住自己所遇到的事情的重点,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能够尽快根据自己获得的信息做出相关的反应。因此,在现在这个社会,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在很多方面都能够为你助力。

在百度上是这样解释“逻辑”的:逻辑(logic)是在形象思维和直觉顿悟思维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进一步的抽象,所谓抽象是认识客观世界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

逻辑

解释

注音 luó ji 日文:ロジック 德语:Logik 1思维的规律。2客观的规律。3指处理事情的方式、规矩的意思。

定义

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

logic 最早被清末的严复翻译成中文“逻辑”,主要是音译,后由中国传入日本,但在日语中则注明只是对logic的注音,logic在日语中的正式汉语翻译词为“论理”。

logic 另外有个很好的意译译名“理则”,称为理则学,这是由牟宗三先生翻译所作,比早期的逻辑翻译更符合logic 的英文定义与拉丁词源。

特征

概念的特征:内涵和外延。

判断的特征:一是判断必须对事物有所断定;二是判断总有真假。

推理的特征:

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

非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虽然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证结论是真的,是或然性推理。

方法: A 定义 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式。是用简洁的语词揭示概念反映的对象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定义的基本方法是“种差”加最邻近的“属”概念。

定义的规则:一是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相同;二是定义不能用否定形式;三是定义不能用比喻;四是不能循环定义。

B 划分 是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是将“属”概念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种概念。

划分的逻辑规则,一是子项外延之和等于母项的外延;二是一个划分过程只能有一个标准;三是划分出的子项必须全部列出;四是划分必须按属种关系分层逐级进行,不可以越级。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它是作为对认识着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参考资料:

>

以上就是关于怎么理解"逻辑"这个词全部的内容,包括:怎么理解"逻辑"这个词、逻辑基础知识逻辑的含义、什么是逻辑"与"逻辑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096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