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象棋的规则是什么

下象棋的规则是什么,第1张

象棋的规则有执红棋先走双轮流各走着直至胜负或走棋止,象棋的吃法就是任何棋子走动的过程中,目标位置上有对方的棋子就可以更换成自己的棋子,最后棋盘上剩下谁的棋子最多就是哪一方获胜。

中国象棋的走法是马走日字,象走田字。车走直线,炮需架子,将在帐中横竖走,仕护左右斜边飞。兵卒一步不回头,车直马斜勇无敌,隔山打炮行自由等,也就是象棋的口诀,象棋的走法可以按照口诀进行。

象棋的棋子在行走的过程中是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的,象棋的规则可以说是象棋的行走范围。

将帅只能在固定的九宫格之内走动,不能出原始位置的两格之外,车的行动比较自由,但是要保证和对方的棋子在同一条直线上面,中间没有障碍的时候就可以吃对方的棋子。

象棋的兵卒只可以走直线,每次行进一格,没有过楚河汉界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过了楚河汉界可以自由移动。

象棋的棋子分为红黑两部分,红方有帅、仕、相、车、马、炮、兵,黑方有将、士、象、车、马、炮、卒。

红方先走一人一招直到比赛打平或胜利

中国象棋的游戏用具由棋盘和棋子组成,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了一着。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象棋的“象”是一个人,相传象是舜的弟弟,他喜欢打打杀杀,他发明了一种用来模拟战争的游戏,因为是他发明的,很自然也把这种游戏叫做“象棋”。

象棋规则

中国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在战法上遵循古代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战思想,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二人对抗性游戏。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在棋战中,人们可以从攻与防、虚与实、整体与局部等复杂关系的变化中提升思维能力。

行棋规定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走一步。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了一着。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走一着棋时,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那个位置。

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帅(将),并在下一着要把它吃掉,称为“照将”,或简称“将”。“照将”不必声明。被“照将”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己的着法去化解被“将”的状态,如果被“照将”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

棋例总纲

棋例释义

对局中有时出现双方着法循环不变的重复局面。据以裁处这种局面的规则条例,称为《棋例》。

长将、长杀、长捉、一将一杀、一将一捉、一杀一捉等循环重复的攻击手段,统称为“禁止着法”。

闲着(含:兑、献、拦、跟)、数将一闲、数杀一闲、数捉一闲等着法,无论是否重复,统称为“允许着法”。

车、马、炮、过河兵(卒)、士、相(象),均算“子力”。帅(将)、未过河兵(卒),不算“子力”。“子力”简称“子”。

子力价值是衡量子力得失的尺度,也是判断是否“捉子”的依据之一。原则上,一车相当于双马、双炮或一马一炮;马炮相等;士相(象)相等;过河兵(卒)价值浮动,一兵换取数子或一子换取数兵均不算得子。

棋例总则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单方面长将。

双方均为允许着法,双方不变作和。

双方均为禁止着法(不包括一方为长将),双方不变作和。

一方为禁止着法,另一方为允许着法,应由前者变着,不变判负。

棋例通则

允许帅(将)本身步步叫吃对方的棋子,按闲着处理。

其他棋子和帅(将)同时捉吃或借帅(将)之力捉吃对方的棋子,均按捉处理。

兵(卒)本身捉吃对方的棋子(不含将杀),按闲处理;如形成相互长打局面,则应按捉处理。

占据防守要点,立即构成简明和棋,附带产生的捉士相(象),按闲处理。

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时,应从重称呼和裁处。如杀兼捉,按杀;捉兼况,按捉等,依此类推。

棋例细则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许可单方面长将。

凡是走子前不存在捉,而走子后造成捉的(即从没捉到捉),一律按捉处理。

凡走子后,预计下一着能在子力价值上构成得子者,均按捉处理。

凡用作为根的子捉吃对方的子,也按捉处理。

凡捉子兼具兑献。送吃,也按捉处理。

凡是原来已经捉着子的子或相关子,走动后无新的捉子行为(即从捉到捉)均捉闲着处理。

凡形式上捉子,一旦吃子立即会被对方将死者,均闲着处理。

双方均为禁止着法(不包括单方面长将),双方不变作和。

其他棋子和帅(将)同时捉吃对方的棋子,均按捉处理。

过河兵(卒)子力价值浮动。

发生互打时,兵(卒)叫吃子均按捉处理。

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从重定性。

占据防守要点,立即形成简明和棋,附带产生的捉士、相(象),按闲处理。[17]

胜负规则

胜负

对局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方算输,对方赢:

1己方的帅(将)被对方棋子将死或吃掉;

2己方无子可走(被困毙);

3己方对对方“长将”或“长捉”;

4己方发出认输请求;

5有步时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时限制;

6有时间要求的,超过规定时间;

7违反比赛规则。

和棋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和棋:

1双方均无可能取胜的简单局势;

2一方提议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3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

4符合自然限着的回合规定,即在连续60个回合中(也可根据比赛等级酌减),双方都没有吃过一个棋子。

扩展资料

术语介绍

(一)将军:对局中一方的棋子要在下一着棋将对方的帅(将)吃掉,称为‘将军‘。

(二)应将:被‘将军‘的一方所采取的反击、躲避或防卫的着法。应将的方法有:

吃掉对方进行‘将军‘的棋子。

帅(将)从被攻击的位置上避开。

用自已的棋子置于对方‘将军‘的棋子和自已帅(将)之间,俗称‘垫将‘。

遇到对方炮‘将军‘时,除以上‘应将‘的办法外,还可以把已方被当作炮架子的棋子撤开。如遇马‘将军‘时,还可以用已方的棋子蹩住马腿。

(三)将死:如果被‘将军‘而无法‘应将‘,就算‘将死‘。

(四)困毙:轮到走棋的一方,帅(将)虽然没有被‘将军‘却被禁在一个位置上无路可走,同时已方其他棋子也都不能走动,就算被‘困毙‘。

(五)河界线:构成河界的两条横线。

(六)巡河:一方棋子在已方‘河界线‘上时,称为‘巡河‘。

(七)骑河:一方棋子在对方‘河界线‘上时,称为‘骑河‘。

(八)中线:棋盘中第5条竖线,通常用‘五‘(红方)或‘5‘(黑方)来代表。

(九)肋道:棋盘中第4,6两条竖线,通常用‘四‘、‘六‘(红方)或‘4‘、‘6‘(黑方)来代表。

(十)兵行线(卒行线):棋盘中‘河界线‘下面的第一条横线,兵、卒就摆在这条线上。

(十一)宫顶线:兵行线(卒行线)下面的那条横线,因是‘九宫‘的顶线,故得名。

(十二)底线:棋盘两端的第一条横线。

(十三)对局:双方下棋称‘对局‘,弈叫‘对弈‘。

(十四)全局:指对局的全部过程。包括‘开局‘、‘中局‘、‘残局‘三个阶段。

(十五)局面:指对局中某一阶段双方棋子分布的状态。通常包括‘先手‘、‘后手‘、‘优势‘、‘平稳‘、‘对攻‘、‘复杂‘、‘均势‘等等。

(十六)起着:开局第一着。

(十七)胜势:对局中,局势大体已定。胜利在望的一方,称‘胜势‘。

(十八)胜定:对局中,一方多子并占优势,另一方少子,又无手段反击和变化,形成必败的局势。其多子并占优势的一方称此棋局为‘胜定‘。

(十九)绝杀:对局中,一方下一着要将死对方,而对方又无法解救,称‘绝杀‘。

(二十)羊角士:把士支在九宫上角,称‘羊角士‘、是防守的一种方法。

(二十一)花士象:或花仕相。指对局中双士象或双仕相,在中线联防时左右分开的一种形式。

(二十二)单缺士(仕):对局中,有双象(相)而缺一士(仕),称‘单缺士(仕)‘。

(二十三)单缺象(相):对局中,有双士(仕)而缺一象(相)。

(二十四)闲着:一种适宜于对局相持阶段的着法,目的在于等待时机。

(二十五)空着:毫无作用的一着棋,容易贻误战机,导致输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象棋

象棋是棋子共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各十六个,由对弈双方各执一组,兵种是一样的,分为七种:

红方:帅、仕、相、车、马、炮、兵

黑方:将、士、象、车、马、炮、卒

其中帅与将、仕与士、相与象、兵与卒的作用完全相同,仅仅是为了区分红棋和黑棋。

棋子活动的场所,叫做"棋盘",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绘有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组成,共九十个交叉点,棋子就摆在这些交叉点上。中间第五、第六两横线之间未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整个棋盘就以"河界"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两方将帅坐镇、画"米"字方格的地方,叫做"九宫"。

将或帅

移动范围:它只能在王宫内移动。

移动规则:它每一步只可以水平或垂直移动一点。

移动范围:它只能在王宫内移动。

移动规则:它每一步只可以沿对角线方向移动一点。

移动范围:河界的一侧。

移动规则:它每一步只可以沿对角线方向移动两点,另外,在移动的过程中不能够穿越障碍。

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每一步只可以水平或垂直移动一点,再按对角线方面向左或者右移动。另外,在移动的过程中不能够穿越障碍。

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可以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任意个无阻碍的点。

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移动起来和车很相似,但它必须跳过一个棋子来吃掉对方的一个棋子。

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每步只能向前移动一点。过河以后,它便增加了向左右移动的能力,兵不允许向后移动。

1   中国象棋,横着是10条线,竖着是9条线。因中国象棋源于古代,所以,它是从右往左数的1、2、3、、4、5、6、7、8、9

象棋的走法,不再赘述

2  横着十条线从对方的第一条数是“前”,一直到自己的最后一条,称“后”

3  棋谱的记录方法,是红的用中文记忆,如马五进六 黑的则是用阿拉伯数字如马5进6

4  第一个字是代表己方的子力(即是什么棋子,如车、马、炮等)

5  第二个字就是代表棋子的位置了,是说的竖着的9条线从右边往左边数的位置,通常情况下一条竖线上就一个本方的棋子(因为对弈的各一方除了兵卒外,就两个相同的棋子),有时也会都在一条线上这时就用前后来表示,如前马进五,那在书上你找一下自己前方的那匹马

6   第三个字,就是该棋子的趋向了,通常、有进、退、平。分别说明 车,炮,帅(将)有进、退、平三种走法 马,相(象),士有进、退两种走法(因是斜着走的) 兵(卒)有进、平两种走法(不能后退)

7  第四个字就是到达的位置了

且看例子:1马5进6,黑方从右边数第5条线上的“马”前进到第6条线上;同理象7进5也是从右边数第7条线上的“象”前进到第5条线上

8   将5进1,黑方从右数第五条线上的“将”前进1步,如退1就是退1步,平1就是平一步。车炮同理,如车3进1,黑方三路线(从右数第三条竖线)的车前进一步

9  卒7进1,黑方七路卒(七路线上的卒)前进一步 。

中国象棋基本走法

1   中国象棋一共有七种兵种,分别是车、马、炮、兵、士、相、帅。车、马、炮主要是负责进攻的棋子,而士、象是专职防守。

2  车:可以纵着走也可以横着走,所有一个车能控制的点有17个,纵的有9个,横的有8个。所有车是象棋里面最厉害的棋子。它的吃子方式和走子方式是相同的,比如说在纵线上有敌对棋子,这个时候可以吃掉。

3  马:马走“日”字,马在中间时能控制的格子有8个,成语说“马”八面威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马在边上的时候能控制的格子就少了很多,所有我们尽量让马放在中间。马的走棋还有个规则就是“绊马脚”。

4  炮:炮的走法与车相同,但是炮的吃子方式有点特别,它必须格着一个棋子才能吃子,也就是说它要有一个炮架。

5  兵:兵有5个,位置在河界旁。兵在没过河之前只能往前走,过了河之后它就可以往左和右走。但是兵是不能往后退的,当兵走到底线的时候只能往左右走。兵的价值最好的位置是刚过河不久。如果冲到底线它的价值就降低了。

6  士:士只能在“九宫”的5个点走,走法按斜上方走或斜下方走。

7  相:相走“田”,相不能过河。相的走法有个"相眼"的走发(塞相眼)。

8  王:中国象棋的王红方叫“帅”,黑方叫“将”。王只能在“九宫”中走动,不能出去。王的走法是可以走相邻的格子。双方王不能不隔任何棋子照面。

象棋的规则是:

1、棋盘和棋子

⒈1、象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棋盘上共有九十个交叉点,象棋子就摆在和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上。

棋盘中间没有划通直线的地方,叫作“河界”;划有斜交叉线的地方,叫作“九宫”。

九道直线,红棋方面从右到左用中文数字一至九来代表;黑棋方面用阿拉伯数字1至9来代表。

⒈2、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每组共十六个,各分七种,其名称和数目如下:

红棋子:帅一个,车、马、炮、相、士各两个,兵五个。

黑棋子:将一个,车、马、炮、象、士各两个,卒五个。

⒈3、对局开始前,双方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见下图(印刷体棋图规定:红方棋子在下,用阳文;黑方棋子在上,用阴文)。

2、走棋和吃子

⒉1、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

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了一着。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⒉2、各种棋子的走法如下:

帅(将)每一着只许走一步,前进、后退、横走都可以,但不能走出“九宫”。将和帅不准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如一方已先占据,另一方必须回避。

士每一着只许沿“九宫”斜线走一步,可进可退。

相(象)不能越过“河界”,每一着斜走两步,可进可退,即俗称“相(象)走田字”。当田字中心有别的棋子时,俗称“塞(相)象眼”,则不许走过去。马每着走一直(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即俗称“马走日字”。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别的棋子挡住。俗称“蹩马腿”,则不许走过去。

车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步数。

炮在不吃子的时候,走法同车一样。

兵(卒)在没有过“河界”前,每着只许向前直走一步;过“河界”后,每着可向前直走或横走一步,但不能后退。

⒉3、走一着棋时,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那个位置。只有炮吃子时必须隔一个棋子(无论是哪一方的)跳吃,即俗称“炮打隔子”。

除帅(将)外其他棋子都可以听任对方吃,或主动送吃。吃子的一方,必须立即把被吃掉的棋子从棋盘上拿走。

3、将死和困毙

⒊1、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帅(将),并在下一着要把它吃掉,称为“照将”,或简称“将”。“照将”不必声明。

被“照将”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己的着法去化解被“将”的状态。

如果被“照将”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

⒊2、轮到走棋的一方,无子可走,就算被“困毙”。

4、胜、负、和

⒋1、对局时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输棋(负),对方取胜:

⒋11、帅(将)被对方“将死”。

⒋12、走棋后形成帅(将)直接对面。

⒋13、被“困毙”。

⒋14、在规定的时限内未走满规定的着数。

⒋15、超过了比赛规定的迟到判负时限。

⒋16、走棋违反行棋规定。

⒋17、走棋违反禁例,应变者而不变。

⒋18、在同一棋局中,三次“犯规”。

⒋19、自己宣布认输。

⒋110、在对局中拒绝遵守本规则或严重违反纪律。

⒋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和棋:

⒋21、双方均无可能取胜的简单局势。

⒋22、一方提议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⒋23、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

⒋24、符合自然限着的回合规定,即在连续60个回合中(也可根据比赛等级酌减),双方都没有吃过一个棋子。

比赛规则

5、摸子、落子、纠正错误

⒌1、触摸自己方面的哪个棋子,就应走哪个棋子,除非所触摸的那个棋子,按行棋规定根本不能走,才可以另走别的棋子。

⒌2、触摸对方的棋子,就必须吃掉那个棋子,只有当己方的任何棋子都无法去吃时,才可以另行走子。

⒌3、先触摸自己的棋子,后又触摸对方的棋子,处理顺序如下:前者必须吃掉后者;无法吃掉时,必须走动前者——前者无法走时,必须用别的子吃掉后者——别的棋子也无法吃掉后者。另行走子。

⒌4、先触摸对方的棋子,后又触摸自己的棋子,处理顺序如下:后者必须吃掉前者——无法吃掉时,必须用别的子吃掉前者——均无法吃时,必须走动后者——后者也无法走动时,才可以另行走子。

⒌5、同时触摸双方棋子,处理顺序同54。

⒌6、摆正棋子必须事先争得对方同意,而且只能在自己走棋的时间内进行,否则以摸子论处。如系明显误碰某个棋子,不作摸子论处,

⒌7、一着棋走了以后,不得再予更改。落子生根,以手离开棋子为准。

⒌8、纠正先后走颠倒或棋子被意外挪位等错误,应及时进行,局后不受理。若错误系违反行棋规定,则按416款处理。

以上就是关于下象棋的规则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下象棋的规则是什么、象棋的规则和玩法介绍、中国象棋的规则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9974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