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沙尘暴

什么是沙尘暴,第1张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挟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最终就形成了沙尘暴。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沙尘暴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

产生沙尘暴的原因是什么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即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 原因,象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 地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并加重了其强度和频度。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

沙尘暴多发生在每年的4—5月,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每年此时,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亚洲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强烈的偏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控制 大陆的蒙古高压开始由西向北移动,寒暖气流在此交汇,较重的西伯利亚寒流自西向东来势快,常形成大风。形成沙尘暴的风力一般8级以上,风速约每秒25米。 此外,沙尘暴形成需要有充足的沙源,沙尘、沙粒能被风吹离地面。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森林覆盖率不高,大部分地表为荒漠和草原,沙荒地多,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况且,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 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 沙尘暴。

在自然状态下,沙尘暴一般规模小。但由于人们乱垦草地和超载放牧,使大片草地变为荒地,加大了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本世纪30年代,美国在向西部 大平原开发过程中,大量伐林毁草,致使大片草地沦为荒漠,导致了3次著名“黑风暴”的发生。据1934年席卷北美大陆的一次黑风暴事后估计,当时约有3亿 吨沃土被吹走,其中芝加哥一天的降尘量达1242万吨。

沙尘暴的危害有很多:1、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沙尘暴对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1993年5月5日,我国西北4省,曾 发生一次特大沙尘暴,死亡85人,失踪31人,直接损失高阀54亿元。1999年8月14日清晨开始,甘肃河西走廊的敦煌等地区发生中等强度的沙尘暴, 瞬间风速达每秒14米,能见度在200至300米之间,飞沙走石,形如黄昏,(目前人员伤亡尚在统计之中)。近5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累计遭受到的沙尘暴袭 击有20多次,造成经济损失12亿多元,死亡失踪人数超过200人。

2、大气污染、表土流失。沙尘暴降尘中至少有38种化学元素,它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大气固态污染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以及下风向地区的大气环 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被刮走后,贫瘠的土地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防治沙尘暴最主要的方法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具体为植树种草,固结泥沙。建国以来我国已建成的连结东北、华北和西北的三北防护林,以及在沙漠边缘植树 种草等工程,对防治沙尘暴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据地处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统计,多年植树种草的结果,使沙尘暴从50年代的每年66天减少到现在的每年5 天。

沙尘暴的主要原因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即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 原因,象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 地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并加重了其强度和频度。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

沙尘暴多发生在每年的4—5月,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每年此时,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亚洲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强烈的偏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控制 大陆的蒙古高压开始由西向北移动,寒暖气流在此交汇,较重的西伯利亚寒流自西向东来势快,常形成大风。形成沙尘暴的风力一般8级以上,风速约每秒25米。 此外,沙尘暴形成需要有充足的沙源,沙尘、沙粒能被风吹离地面。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森林覆盖率不高,大部分地表为荒漠和草原,沙荒地多,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况且,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 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 沙尘暴。

在自然状态下,沙尘暴一般规模小。但由于人们乱垦草地和超载放牧,使大片草地变为荒地,加大了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本世纪30年代,美国在向西部 大平原开发过程中,大量伐林毁草,致使大片草地沦为荒漠,导致了3次著名“黑风暴”的发生。据1934年席卷北美大陆的一次黑风暴事后估计,当时约有3亿 吨沃土被吹走,其中芝加哥一天的降尘量达1242万吨。

沙尘暴的危害有很多:1、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沙尘暴对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1993年5月5日,我国西北4省,曾 发生一次特大沙尘暴,死亡85人,失踪31人,直接损失高达54亿元。1999年8月14日清晨开始,甘肃河西走廊的敦煌等地区发生中等强度的沙尘暴, 瞬间风速达每秒14米,能见度在200至300米之间,飞沙走石,形如黄昏,(目前人员伤亡尚在统计之中)。近5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累计遭受到的沙尘暴袭 击有20多次,造成经济损失12亿多元,死亡失踪人数超过200人。

2、大气污染、表土流失。沙尘暴降尘中至少有38种化学元素,它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大气固态污染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以及下风向地区的大气环 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被刮走后,贫瘠的土地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防治沙尘暴最主要的方法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具体为植树种草,固结泥沙。建国以来我国已建成的连结东北、华北和西北的三北防护林,以及在沙漠边缘植树 种草等工程,对防治沙尘暴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据地处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统计,多年植树种草的结果,使沙尘暴从50年代的每年66天减少到现在的每年5 天。

沙尘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有哪些危害

自然原因: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沙尘暴天气成因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人为原因: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过度开荒放牧等,破坏了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

危害: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 产。沙尘暴对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

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锭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沙尘暴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沙尘暴形成有三个要素:即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空气。

强风

足够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例如根据观测当强沙尘暴形成时,如果风速每秒达到30米(11级风),那么粗沙(直径05~10毫米)会飞离地面几十厘米,细沙(直径0125~025毫米)会飞起2米高,粉沙(直径005~0005毫米)可达到15公里的高度,粘粒(直径小于0005毫米)则可飞到很高的高度。

沙源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较多的国家之一,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和沙地集中分布的地方,这里沙漠和沙地面积达70万平方公里以上,沙漠中各式各样的沙丘,依照它们的稳定程度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沙尘暴常生时,流动沙丘扬起沙尘的数量最大,半固定沙丘要小一些,固定沙丘最小。

除沙漠和沙地外,我国北方地区多属中纬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面多为稀疏草地和旱作耕地,植被稀少,加上人为破坏,当春季地面回暖解冻,地表 ,狂风起时,沙尘弥漫,在本地及狂风经过的地带形成沙尘天气。

不稳定的空气

让我们先看看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捅火炉的时候,炉火烧得正旺,轻轻一捅,常会使炉灰飞满屋子。而当炉火熄灭后,你使较大的劲一般也不会扬起灰尘,这就涉及空气稳定程度的问题了。炉火熄灭后,火炉上下的空气温度相差不大,因而空气稳定。当炉火燃烧很旺时,靠近火炉上空的空气热,离火炉较远的空气比较凉,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容易上升,所以火炉上面的空气是不稳定的。这样,被捅动的炉灰很容易随着热空气向上升,然后飘飞满屋。

在自然界里,沙尘暴起沙的道理也是这样的,如果低层空气温度较低,比较稳定,受风吹动的沙尘将不会被卷扬得很高;如果低层空气温度高,则不稳定,容易向上运动,风吹动后沙尘将会卷扬得很高,形成沙尘暴。实际上,我国沙尘暴一般在午后或午后至傍晚时刻最强,就是因为这是一天中空气最不稳定的时段。

除上述三大因素之外,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也很重要。如人为破坏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大规模施工等对地表的破坏,为沙尘暴发生发展提供了细沙和尘土。

我国卫星气象学家系统分析沙尘暴六大特征

据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消息,在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日前举行的学术年会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董超华,研究员方宗义、郑新江、卢乃锰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邵亚平等17人参与研究的中国沙尘暴课题,就其发生的时间、地域、源头、路径、相关因素、影响六大特征,数值模式预报及沙尘定量研究进行了交流,为治理沙尘暴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时间:中国沙尘暴发生时间主要在3-4月。以2002年为例,全国共出现沙尘过程12次,其中强沙尘暴过程4次,都出现在3-4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对上述全部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

二、地域:沙尘暴主要发生地区在东经110度-117度,北纬38度以北广大地区,即以河北沧州为界,往北到天津、北京直到内蒙古,往西经石家庄、银川、兰州、青海祁连,往北到内蒙古边界。

三、源头:中国沙尘暴主要源地是蒙古国甚至中亚沙漠地区,这类沙尘暴强度大,其影响明显大于境内源地沙尘暴;我国境内源地是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南部、河北北部及其它沙漠区。

四、路径:近几年特别是去年春季影响北京的沙尘暴路径主要有4条:一条是蒙古—内蒙古—北京转向东北路径。第二条是河西走廊东移到北京路径。第三条是从内蒙古朱日和地区经河北张家口一带影响北京。第四条是从晋北高原向东影响北京地区。

五、相关因素:通过1998年以来特别是2002年华化地区主要沙尘过程与有关气候因素即地

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丰富的沙尘源、强风和极不稳定的大气是引发沙尘暴的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后两者主要与气象条件有关,而前者则和土地荒漠化有关。因此,土地的荒漠化虽不是引发沙尘暴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却是一个重伐因素,千万不能因此忽视对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哈哈,沙尘暴专家钱正安也有出错的时候?!!

沙尘暴,毫无疑问,原因就是土地的荒漠化!!那里有:“土地的荒漠化虽不是引发沙尘暴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荒谬的说法!!

还能怨空气流动?荒纽绝顶。空气流动是大自然的现象。而土地荒漠化是人为的。就是我们现在的错误的做法造成的:草原沙化,土地荒漠化。过去的:风吹草低见牛羊,变成现在的满目流沙。错误就是错误,不要隐瞒,不改变,就会给子孙带来不可弥补的灾难。

也看出来现在“专家”的水平。

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

“丰富的沙尘源、强风和极不稳定的大气是引发沙尘暴的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后两者主要与气象条件有关,而前者则和土地荒漠化有关。因此,土地的荒漠化虽不是引发沙尘暴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却是一个重要因素,千万不能因此忽视对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哈哈,沙尘暴专家钱正安也有出错的时候?!!

沙尘暴,毫无疑问,原因就是土地的荒漠化!!那里有:“土地的荒漠化虽不是引发沙尘暴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荒谬的说法!!

还能怨空气流动?荒纽绝顶。空气流动是大自然的现象。而土地荒漠化是人为的。就是我们现在的错误的做法造成的:草原沙化,土地荒漠化。过去的:风吹草低见牛羊,变成现在的满目流沙。错误就是错误,不要隐瞒,不改变,就会给子孙带来不可弥补的灾难。

也看出来现在“专家”的水平。

沙尘暴产生的原因是强风、强热力不稳定和沙源分别作为动力因子和物质基础。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沙尘暴是风蚀荒漠化中的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包括大风、降水减少及其沙源。人类活动因素是指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以后,导致沙尘暴爆发频数增加。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即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并加重了其强度和频度。

沙尘暴 (sand duststorm) ,沙暴与尘暴的总称,是一种多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天气现象,由强风刮起干燥地表上的松软沙土和尘埃形成,其导致空气混浊,能见度变低。 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 其它 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沙尘暴源头曾经是草原而不是森林,因为那里降雨量少,不能长树。所以植树不植树和沙尘暴成因没什么关系。保护草原植被,禁止开垦和其他破坏草原的行为才是防治沙尘暴的根本办法。

形成原因

自然条件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土壤、黄砂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当干旱少雨且气温变暖时,硅酸盐表面的硅酸失去水分,

H2SiO4=SiO3 -2 + H2O(气)↑

这样硅酸盐土壤胶团、砂粒表面就会带有负电荷,相互之间有了排斥作用,成为气溶胶不能凝聚在一起,从而形成扬砂即沙尘暴。沙尘暴本质上是带有负电荷的硅酸盐气溶胶。

总之,沙尘暴的形成需要这三个条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物理因素

在极有利的_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环境因素

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的努力下,一项为探讨沙尘物质的启动、传输机理而专门设立的沙尘暴风洞模拟实验顺利完成。

通过实验,专家们发现,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首要环节。风是土壤最直接的动力,其中气流性质、风速大小、土壤风蚀过程中风力作用的相关条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项实验还证明,植物 措施 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 方法 之一。专家认为植物通常以3种形式来影响风蚀: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风动量,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

此外,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一条结论: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导语:目前,沙尘暴是难以避免的一种天气现象,发生时的景观也是比较奇特的,灰蒙蒙的,啥也看不见。有些对沙尘暴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想来了解一下,沙尘暴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沙尘暴是哪些因素引起的?一起来看看。

沙尘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表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天气现象。这是沙漠化的主要过程之一,也是沙漠及其它边缘等特殊下垫面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根据国家沙尘暴监测预警服务业务系统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2001年5月20日止,我国北方共出现18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强沙尘暴过程41天,占总日数的51%;从我国北方来看,平均每2天就有1次明显的沙尘天气。由于全球气候增暖,地表蒸发加大,土地利用不合理的格局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的调整,沙尘暴只会加剧,短期内难以减轻。

西部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是天气恶劣的突出表现,其根本原因是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大量土地沙化,严重影响地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旦沙尘暴天气形成之后,会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向前移动,携带砂粒的强劲气流所经之处,通过沙埋、风蚀沙割、狂风袭击、降温霜冻和污染大气等作用方式,使大片的农田或受沙埋,或受风蚀刮走沃土,或者农作物受霜冻之害而颗粒无收,它能加剧土地沙化,发展速度加快,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的生存条件恶化,加重贫困程度,并对交通和供电线路产生重要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由于近几年强沙尘暴频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加之工业建设和土地资源超载局面难以改善,沙尘暴造成危害越来越大,构成严重的压力。阿拉善百年前水草丰美,曾是大清皇家的牧场,阿拉善27万km2土地只有17万人,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承载力逐年下降,从1960年至1990年的30年间,全盟牧畜总头数由200万头降至130万头,大面积草场无草可供采食,盘羊、野驴、野骆驼等珍贵野生动物纷纷消失绝迹,一批又一批农牧民不得不背井离乡举家搬迁,在阿拉善盟17万人总人口中失去家园的生态难民多达2万余人。已致1km2已不能养活1个人,进一步激化区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矛盾。

沙尘暴的分类

按等级划分

沙尘天气由强度轻至重分为5级: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模糊不清,浑浊不堪,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特强沙尘暴:狂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天气现象。

按强度划分

沙尘暴强度划分为4个等级:

1、4级≤风速≤6级,500米≤能见度≤1000米,称为弱沙尘暴;

2、6级≤风速≤8级,200米≤能见度≤500米,称为中等强度沙尘暴;

3、风速≥9级,50米≤能见度≤200米,称为强沙尘暴;

4、当其达到最大强度(瞬时最大风速≥25米/秒,能见度≤50米,甚至降低到0米)时,称为特强沙尘暴(或黑风暴,俗称“黑风”)。

沙尘暴形成需要多个条件,地面上的沙尘物质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基础,大风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不稳定的空气状态是沙尘暴形成的局地热力条件,另外过度放牧、滥伐森林以及过度开垦等人为因素,也是加速沙尘暴形成和发育的重要原因。

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沙尘暴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二是大风,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沙尘物质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大风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空气状态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

另外沙尘暴不仅发生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和人类活动也有一定的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以及过度开垦地面等,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也会加速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是沙包和尘暴的总称,是土地荒漠化的标志,指的是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导致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沙尘暴的概率小但是危害大,影响周围环境。

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在一些半干旱和干旱地区,降水量比较少,地面也十分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较弱,这个时候大风刮过,就会携带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沙尘暴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沙尘暴、沙尘暴原因、沙尘暴产生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990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