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三个公报的意义

中美三个公报的意义,第1张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之间所签署的三个联合公报,包括了《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中美就解决美国向台出售武器问题的公告》(简称《八一七公报》)。

上海公报

两国间的第一个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期间在上海与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于1972年2月28日签署。《上海公报》最大的意义在于美国对中国首次正式表明了承认一个中国的立场。

建交公报

《中美建交公报》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发布,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建立正式的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在该公报中首次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也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八一七公报

《八一七公报》是于1982年8月17日签署的,中国一直认为美国没有切实履行该公报中有关美国“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的承诺。美国在该公报中对对台售武问题向中方做出了明确的承诺,最重要的三条包括: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三个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在冷战时期开启对话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基础,并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三个联合公报也是中美两国斗争与妥协、求同与存异的结果,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三座里程碑。三个联合公报是随著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国际格局的变化先后发表的,从冷战政治共同针对第三方到协调双边关系发展中出现的分歧与矛盾,其内容是不断递进、深入和丰富的。美国先表示认识到只有一个中国;然后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最后同意解决历史遗留的售台武器问题。三个公报共同构成一个系统的有机体,一步一步把中美关系推向符合国际法原则的新高度。此外,中美关系僵局的打破以及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

而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可以说,台湾问题是三个联合公报最重要、最实质的内容,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因此,三个联合公报也是关於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三个联合公报是中国反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的重要成果。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并且一直声称其两岸政策是基於一个中国政策和三个联合公报而制订的。因此,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

今年2月28日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2周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今天在京举行会议,纪念中美关系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国务委员唐家璇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而努力》的演讲。

唐家璇指出,上海公报的发表结束了中美长达23年相互隔绝的历史,开启了两国重新交往的大门,对中美关系和世界形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海公报为处理中美关系确定了基本指导原则,这就是: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方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些原则在后来的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中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和发展。三个联合公报构成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成为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唐家璇强调,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确立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妥善处理这一问题是保证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

唐家璇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但是,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罔顾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不断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为两岸关系设置障碍,给台海和平制造麻烦。近年来,台湾当局***背弃一个中国原则,抛出“一边一国论”等分裂主张,大搞各种“渐进式台独”活动,甚至提出了通过公投、“制宪”走向“台独”的时间表。台湾当局***一边声称公投是台湾民主的深化,是为了维护台湾的和平,一边又在千方百计地挑起岛内族群冲突和两岸对立。事实证明,台湾当局***单方面发动的公投,与台湾社会的民主无关,于台湾的和平无益,只会加剧台湾岛内的分化和动荡,制造两岸关系紧张。这种挑衅性行径,必然受到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

唐家璇还表示,“台独”活动是当前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我们希望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反对“台独”,坚持在台公投问题上已表达的立场,以维护中美的共同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只要中美双方坚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坚持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努力扩大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特别是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一定能沿着建设性合作关系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

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美国驻华大使雷德也在会上作了发言。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对外友协副会长李小林以及各界中外来宾出席了会议。(

1972年2月,在上海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 美方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作出要在台湾逐步减少武器供应和军事援助的承诺,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了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重申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认知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美国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唯一专门针对台湾问题的公报,也是三个联合公报中争议最大的一个公报。该公报是为了彻底解决美国对台武器出售的问题而签订的。中国重申“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美国也对此表示“赞赏”。

发布背景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 ,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发展历史

1975年12月,美国总统福特应邀访华。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即“断交、废约、撤军”)。

1979年1月,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中国***邓小平访美,揭开了中美关系史的新篇章。

1982年8月17日,两国政府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建交以来近几年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解决”。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以上就是关于中美三个公报的意义全部的内容,包括:中美三个公报的意义、中美两国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是什么哪位历史老师解答一下、确定中美关系原则的三个报告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9904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