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铧、钲、锆怎么读

请问铧、钲、锆怎么读,第1张

铧读huá

钲读zhēng或zhèng:[zhēng]

1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zhèng]

1化学元素“镄”的旧称

锆读 gào

请采纳。

银钲的读音是:[ yín zhēng ]。

意思是:银钲指银色的钲;比喻圆月。

银钲出处

宋 杨万里 《稚子弄冰》诗:“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周汝昌 注:“钲,古代乐器名。罗类,或即用以代锣。”

宋 杨万里 《中秋月长句》:“须臾正面天中央,银钲退尽向来黄。”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译文: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一、二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金盆,古时把金属的东西统称作金,这里指铜盆。脱,脱离,取出。

晓,清晨。钲(读zhēng),锣。说清晨起来,儿童从铜盆里取出夜间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当作银锣。天寒才能结冰,冰块又是很凉的,儿童却早早起来去玩它,写出儿童不怕冷;一块凉凉的冰有什么好玩的呢?有的,可以穿上丝线当锣敲。这是只有儿才想得出的,而且是“彩”线,“银”锣,又很美。说明这个儿童既顽皮,又聪明精灵。

第三句“敲成玉磬穿林响”,磬(读qìng),乐器名,古时常用玉石雕成。悬于架上,以物敲击。这句详细描写儿童提着银锣似的冰块玩耍的情景。说他手提“银锣”在树林里边敲边跑,“银锣”发出玉磬般美妙的乐声。无疑,这声音清脆悦耳,传得很远。

“穿”字,有人在林间奔跑的意思,也有声音的传播。诗句将儿童得到“银锣”,兴高采烈的情态传神地描绘出来,让人想见他那狂喜的身影。

1、读音:zhēng,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2、《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如下: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扩展资料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原文鉴赏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朋友,虽然是多音字,但第四声是音译字。所以肯定读第一声。

zhēng

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zhèng

化学元素“镄”的旧称。

以上就是关于请问铧、钲、锆怎么读全部的内容,包括:请问铧、钲、锆怎么读、银钲怎么读、稚子弄冰古诗中“钲”读什么要拼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9788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