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探险的故事中篇

怎么炸薯条2023-05-04  16

小说都有哪些类别

微型小说(数百至几千字)

比短篇更短的小说完全符合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忙碌的人们的阅读习惯,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人们为这类的小说赋予一个新名词和新定义。例如极短篇、精短小说、超短篇小说、微信息小说、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袖珍小说、焦点小说、瞳孔小说、拇指小说、迷你小说等,族繁不及备载,连专门的文学研究者也很难如数家珍分叙其定义,一般人更容易混淆,故总论之。一般认为小小说的篇幅应在两千字以下。因为题材常是生活经验的片段,因此可以是有头无尾、有尾无头、甚至无头无尾。 放在结尾, 一出马上完结,营造余音绕梁的意境。由于比短篇更短,字句也需要更加精练,题材能见微知著者为佳。一个意外的结局虽然能吸引眼球,但文章短还是要有伏笔呼应,甚至比起给予读者意外、应该更重视能否带给读者感动。

2短篇小说(几千至三万字)

一般认为,篇幅在几千到两万多字的小说会被划归短篇小说。在它的特色中有所谓三一律:一人一地一时,也就是减少角色、缩小舞台、短化故事中流动的时间。另外,虽然它们时常惜墨如金,但一般认为短篇小说仍应符合小说的原始定义、也就是对细节有足够的刻划,绝非长篇故事的节略或纲要。所有小说基础,其发展初期并无长短之分,随时代而区分。今短篇小说多要求文笔洗练,且受西洋三一定律一时一地一物观念影响,使其更生动详实但也限制其发展。

3中篇小说(三万至六万字)

一般认为,篇幅在三万字至六万字之间的小说。也有少数十几万字也被算作中篇而不归于长篇,这取决于文章内容的丰富度。其容量大小、篇幅长短、人物多寡、情节繁简等均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通常只是截取主人公一个时期或某一段生活的典型事件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故事情节完整。线索比较单一,矛盾斗争不如长篇小说复杂,人物较少。所以,相比于长篇,中篇小说比较容易把握,也更容易成功。因为对于初涉创作领域的人而言,写作长篇易陷入多数的情节造成凌乱难收的困境,而写作短篇不是转折太少而单调、就是转折太多却显得拥挤。这时考虑将原本的构想修改中篇是一个广受推荐的建议。

4长篇小说(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

一般认为,字数在六万或十万以上的为长篇小说,还可细分为小长篇(一般六万到十万字),中长篇(一般十几万到三五十万字),超长篇(一般超过百万字)。如果作者打算表现人生中常见的错综复杂关系,则必须使用这么大的篇幅。通常就算是笔调轻松的长

校园悬疑小说 越多越好!!!

扑朔迷离的变态连环杀人案:心理罪

惊醒千年诅咒:湘西盗墓王

盗墓之后开始打鬼:内天机勿语

中国版容《一千零一夜》:每晚一个离奇故事

皇太极头骨蕴藏的悬疑:天眼Ⅱ之觐天宝匣

险象环生的特工故事 暗算第二部:风声

鬼古女悬疑新作:暗穴

考古探险悬疑小说袭来第三波热浪:活祭3

奇门遁甲:利用八卦九宫穿越时空的爱恋

天眼 狐妖与麒麟的除灵传奇:宝珠鬼话

后湖鬼戒:镌刻着凄美爱情誓言的杀人戒指

笔仙:走向死亡地下室的游戏

不容喘息的惊悚世界:血色天堂

公寓惊悚杀人事件:暮眼蝶

暗夜蜕变:诡异的老教堂血腥中的死亡

游戏血镇:都市成了“吸血鬼”肆行的地狱

离奇+推理+诡异+悬疑:最完美的女孩

异度学园:校园新概念搞怪惊悚佳作

崩溃:寻找精神自救付出的沉重代价

欲罢不能:解析现代女性的情感和欲望

第二类死亡:我们只存在于相遇的一瞬

灵堂课室:七楼课室你会遇到出殡的队伍

心理悬疑小说:弗洛伊德禁地

水精:中国首部孤岛悬悚《夜幽岛》之水精

爱是有毒的:疯狂后出人意料的惊天真相

奇墓物语之活捉守墓人

每夜一个骇故事:午夜致命的挑逗

偷窥之谜:谁是城市的变态的杀人者

黑鹅毛:一切因你而起一切终将随你而去

有没有民间寻宝探险类的中篇故事会

《塔吊探险》

星期六,天气非常温和,幺爸说要带我到工地去爬塔吊,我听了很高兴,跟着幺爸去了工地。

来到工地上一看,啊!多么高的塔吊啊!我一格一格地数着塔吊梯子有多少层,头都数晕了也没数完。我想:我能爬上去吗?爬到中间我会掉下来吗?掉下来还有命吗?就算我还有命,我会不会失忆呢?我的心像揣着只兔子一样,怦怦地乱跳。幺爸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大声对我说:“别怕,有我呢。”

我系好安全带,来到塔吊下面,抬头往上看,塔吊似乎比我想象的更高了。我手握扶手,一步一步往上爬。刚开始我感觉还好,塔吊似乎没有想象中可怕,于是我一边爬,还一边哼着歌儿。幺爸在后面紧跟着我,我们越爬越高了。无意间,我往下一看,啊!这么高!人已在半空中,真是令人头晕目眩,胆战心惊。一时间,我吓得汗流浃背,手脚无力,好像马上要栽下去似的。这时,我在心里拼命地对自己说:“冷静、冷静,我一定会爬上顶端的。”我闭着眼睛休息了一会儿,又迈开脚步,两手紧握扶手,两眼平视前方,一步一个脚印地、小心翼翼地往上爬。工地上的叔叔阿姨都在为我加油,大声为我喝彩。顿时,我全身又充满了力量,心中热血沸腾,腿不颤了,手也不抖了,一鼓作气就爬上了塔顶。

啊!我成功了,整个城市在我的脚下,街道上的行人变成了一个个移动着的小点儿。

这次塔吊探险,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首先必须要战胜自己的不自信。

(故事亭-探险故事 gushiting/cq/tx)

文学与旅行的关系研究

谈起文学与旅游的关系,往往会想起缘于唐代诗人张继的一句诗而享誉海内外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常常感叹长江岸边与洞庭湖畔一建再建的黄鹤楼和岳阳楼。单就风物景观,凭心而论,祖国的大江南北,美景可谓数不胜数,枫桥和寒山小寺相比较其他名山古刹,实在微不足道。然而能吸引那么多旅游人前往,是文学使得寒山寺由寒而热,且经久不衰。

旅游离不开文学,这是由旅游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从美的角度认识旅游的内在规律,旅游恰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其中,旅游的目的性为游客身心得到美育,景观是客体,游者为主体,二者之间的完美统一是客体之美升华为主体游者的身心愉悦。然而,景观客体的许多美质常常被走马观花者所忽略,必须有赖于中间媒介才能达到完美,所以,文学和艺术自觉不自觉地担当了这一美好使者。由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这其中的道理,在打造旅游景点的时候,在下气力进行景观建设的同时,首先应注重文化内涵发掘的投入。文艺先行,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文学的规律而言,文学通过形象再现生活,而塑造形象需要意境,通过意境达到共鸣,由共鸣产生感染人、震撼人、启发人的功能。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并不是说所看到的景观与所听说的景观客观上有什么不同,只是所听到的是经过了艺术加工产生了意境的景致,而自己所看到的是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没有能产生意境和共鸣的景物。“人人都说家乡美”中添加了感恩之乡情,“情人眼里出西施”源于一种冲动。人是有感情的,作家既最具感情,又具备独特的审美视野,由于以强烈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象,静可以为动,实能够变虚,现实的景象与超现实的虚幻相互交融,于是无论写景抒情或明理,都最容易创造出一种意境,引起世人共鸣。事实上,旅游由于文学的加入,有了内涵,有了动力,永不会显得苍白与乏味。

〈旅游交通与旅游文学》本书由铁道、交通、民航部门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它由上、下编两部分组成。上编系统地介绍了民航、铁路、公路和水运交通运输各种知识;同时还介绍了我国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对众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旅游城市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下编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旅游文学知识,精选了传统文化精萃 以唐代山水田园诗为核心的历代山水诗文680余篇(首),每篇后有注释和赏析。

说道张骞大家一定并不陌生他是我国西汉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就是他开拓的著名国际级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面对匈奴的屡次侵扰正在恢复实力的汉王朝采用和亲政策来稳定大汉与匈奴的关系。但随着汉朝国力的不断增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决定对匈奴使用武力。为联合西域共同对抗匈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经过匈奴地界被匈奴当作奸细扣押但张骞时时刻刻不忘汉使的责任趁着匈奴作战的时机使用自己的能力逃出匈奴阵地进入西域。张骞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大月氏与汉朝结盟共抗匈奴在回国时遭到了匈奴的堵截更是危险重重张骞拼死突围终于进入汉朝地界。前后历经19年。他的辛苦没有白费卫青、霍去病大胜而归后来这条路线成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这就是探险勇于探险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的探索未知的世界不断了解未知的领域也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人类社会从蛮荒走向文明并将创造出更高的文明。

(一)魏格纳的故事

魏格纳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

(二)马可•波罗的故事

马可•波罗出身于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他俩于13世纪60年代因经商到了中国。1271年,两人再度出访,并带年轻的马可一起前往。他们到了中国,进宫觐见蒙古族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们在中国逗留了24年,经商发了大财。马可•波罗赢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远行中国各地,并到过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等地。

(三)麦哲伦的故事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四)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港,14岁时就到海上生活。他通过对地图和书本的学习和研究后确信,向西横越大西洋航行能到达亚洲。

(五)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1911年10月20 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前,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911年12月14抵达南极。

马丁•弗罗比歇

(约1535年~1594年)

马丁•弗罗比歇是英国第一个探测北冰洋的航海家。年轻的时候,他曾当了多年“私掠船船员”。这个字眼是以客气的方式来形容那些英国海盗的。他们得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暗中支持,去攻击从新大陆运来财富的西班牙船只。

1576年,弗罗从歇率艘船出发去寻找西北航道,灾难几乎骤然间就降临了。3艘船中最小的一艘船沉没在大西洋的浪涛之中。另一艘船在风暴中与弗罗比歇所乘的船分散后,回到了港口。这样,只剩下弗罗比歇自己的“加布里埃尔号”独自继续航行。

在探测过加拿大东北海岸外的巴芬岛后,弗罗比歇回到了家乡,随船带回了一些他以为可能含金的黑色岩石样品。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受此鼓舞,便资助他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远征。这两次远征运回来约1500吨黑色岩石,但结果却发现是一钱不值的东西。

毫无成果的找金活动使得弗罗比歇寻找西北航道的企图也破灭了。但是,他对北冰洋沿岸以及在那里所遇见的恶劣航行条件的描述,激励着后来的探险家们去迎接挑战。

从北极回来后,弗罗比歇继续他的航海生涯,并且在弗朗西斯•德雷克的指挥下工作。他后来因在1588年击败西班牙舰队的战斗中发挥了作用,被封为爵士。

弗罗比歇第一次航行归来时带回了“一个奇怪的亚洲人”-----一个在巴芬岛被 抓获了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的囚徒。这个有有着亚洲人的相貌,使弗罗比歇深信他离中国不远了。弗罗比歇太自信了,他的判断并不正确。他犯了一个错误。

斯文•海定

(1865年~1952年)

斯文•海定是瑞典探险家,他一生中有30年时光是在中亚细亚和中国进行探险。

斯文•海定最重要的一项发现,是1894年~1897年在中国西部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时得到的。他解开了环绕罗布泊这个咸水湖盆地的位置之谜。该湖似乎已从古代中国人最早所测会的地图上有所移动。斯文•海定发现供应该湖水源的塔里木河河道频频迁徒 ,致使该湖位置也随之移动。左图:斯文•海定骑着一头双峰驼。中亚细亚产的当地骆驼是用来驮货的。

1900年,斯文•海定在沙漠中发现了楼兰城遗迹。1905年,他重访西藏后,绘制了第一张详细的西藏地图,并且发现了印度 河的发源地。

斯文•海定继续旅行,直到60多岁。他撰写了许多本关于自己长途旅行的书。这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名的探险家之一。

在探险旅行中,斯文•海定收集了8000多个岩石标本以及古代文明的遗物。这些物品如今保存在瑞典斯德哥尔摩 的斯文•海定基金会。

郑和简介 郑和(公元1371-1435年)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郑和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幼年时的郑和已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父亲为人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在郑和的头脑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1382年元朝统一云南战争后,郑和给带到南京,受阉,作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成为朱棣的近侍。郑和在燕王府期间,因为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被朱棣选在身边作为贴身侍卫。此时的郑和本身所具有的优秀光荣传统和领袖才能开始逐渐显露,在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中,郑和跟随朱棣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参加了多次战斗,建立了许多战功,成为朱棣夺取政权即位称帝的主要功臣之一,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对跟随自己多年的武将文臣大都提升重用。其中也包括身为宦官的郑和,朱棣赐"郑"姓与郑和,又将其升迁为内官监太监,由于郑和又名"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三保太监"。当时印度洋沿岸国家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伊斯兰教,懂航海,又担任内宫大太监,因此,明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率船队出海。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郑和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郑和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航海

庞斯•德•利昂:发现“阳光国度”

探险成果:发现佛罗里达

时 间:1513年 ……

曾经有一个传说,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个尝到不老泉的人,将得到财富、名誉和再次年轻的机会。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这传说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险家庞斯•德•利昂从南美洲启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岛和圣•萨瓦多岛,也没有找到。虽然庞斯没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为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并将它命名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佛罗里达)的欧洲人,他的确获得了财富和名誉

大卫•立文斯顿:“闯”入非洲

探险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时 间:1841年至1873年

对于苏格兰博士、传教士大卫•立文斯顿来说,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着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他曾与狮子搏斗并差点失去一条手臂;他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并以英国女王的名字将它命名为“维多利亚”。

他在寻找尼罗河源头的路上失明了。5年后,新闻记者亨利•斯丹在一个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顿博士,并提出了著名的口号:“立文斯顿博士,我想我做!”这句口号,激励了无数后来的探险家。

罗伯特•皮尔瑞:到达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北极

时 间:1909年

罗伯特•皮尔瑞和他信赖的伙伴马瑟•汉森(另一个天才探险家),以及其他4名队员一起向北前进。前往北极的途中,他们铲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着极其寒冷的天气,遭遇过漫无边际的大雾——那大雾仿佛是整个北美大草原燃烧冒出的黑烟。

当他们最终到达北极时,衣衫破烂的皮尔瑞激动万分,他挥舞着妻子亲手缝制的美国国旗,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顶端。

张骞(~前114)

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玄奘(602~664)

唐代僧人。旅行家,四大译经家之一,法相宗创始人。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俗姓陈名�。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13岁受度为僧,20岁受具足戒。参拜名师学《涅盘经》及《摄大乘论》、《毗论》、《成实论》,感各家学说不一,不知所从,决定西行求法以释疑惑。贞观三年(629)从长安出发,经今甘肃武威出敦煌,沿西域北道过今新疆及中亚地区南下,沿途拜师求学,于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王舍城,入那烂陀寺从戒贤门下学《瑜伽师地论》及《显扬圣教论》、《中论》、《百论》和因明声明学、梵书《声明记论》。在那寺五年备受尊崇,为十大德之一。贞观十年离那寺游学东南西北印诸国,后返那寺。应师嘱主讲《摄大乘论》、《唯识决择论》;著《会宗论》驳师子光见解;著《制恶见论》破般若毱多之说。后戒日王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玄奘为论主,立大乘义并示与众,到会者有国王僧众外道数千人,无一人敢对论,奘获全胜,被尊为“大乘天”、“解脱天”。此后经西域南道于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返抵长安,历时17年,行程5万里,携回大小乘经律论657部。尔后住弘福寺、慈恩寺,集名僧建译场,20年间译经75部1335卷,主要有《瑜伽师地论》、《大般若经》等,又将《老子》等译成梵文;著《大唐西域记》。门下高足如云,有窥基、圆测、神昉、嘉尚、神泰、道宝等。

徐霞客(1587~1641)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散文家。中国以旅行为毕生事业的第一人。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幼年好学,博览史籍及图经地志。应试不第后,感慨于明末政治黑暗,党争剧烈,遂断功名之念,以“问奇于名山大川”为志,自21岁起出游。30余年间,东涉闽海,西登华山,北及燕晋,南抵云贵两广,游历了今日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地 。他在旅行中备尝艰险,遇盗被劫、绝粮乞食,均未挫其意志。观察所得,按日记载,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他以目验的事实,修正了许多古代地志沿误之处,破除了若干迷信臆说。他从朴素的科学方法出发,阐明了地下水压力原理,得出河流流速与流程成反比的分析,观察到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生态的影响。特别是他实地勘查了100多个石灰岩溶洞,正确指出岩溶地貌的成因和特征。这一发现,早于欧洲人约两个世纪。他用日记体写的记游散文,运用了丰富的描绘手段。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

以上就是关于有关探险的故事中篇全部的内容,包括:有关探险的故事中篇、探险故事的梗概(100字以内)、探险家的故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947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