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将军这个头衔究竟多重要,为何戎马一生的刘备这么看重

左将军这个头衔究竟多重要,为何戎马一生的刘备这么看重,第1张

小说《三国演义》中记载刘备三顾茅庐时曾经向诸葛亮的仆人自报家门,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求见卧龙先生。”这一段并非是小说家言,历史上刘备在此时的官职确实如文中所言。在这一段略显冗长的头衔中,我们不难发现包含了官职、爵位、执掌三重信息。在战火连天的东汉末年,刘备可谓是乱世英雄,这些头衔都是他白手起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成果,既是荣耀的象征也是地位的标志。东汉政府虽然衰微,但是传统的政治秩序依旧得到了保留。官衔代表等级,爵位突出身份,执掌决定权力。每一重头衔都彰显了他在大厦将倾的东汉政坛中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他未来的前进道路。而这些官职在东汉的地位究竟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来。

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求见卧龙先生

乱世英雄刘备的官场履历

汉代是中国制度建设的草创时期,中国最早的文官制度就是在这一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西汉时期,国家上层以三公诸卿为核心架构,地方上以太守和王国相作为封疆大吏。官员允文允武,大夫掌兵、侍中披甲的情况屡见不鲜,将军多以种类繁杂的名号冠之,仅代表职务。东汉时期,三公的地位有所下降,地方上刺史的权力不断上升。灵帝时期黄巾军战乱频繁,刺史的威权不足,有多人死于乱军之中,灵帝于是采纳刘焉的建议重新设置州牧,地位在刺史之上。军制方面也初见规模,据《后汉书》记载:“将军,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到了东汉末年由于战乱的需要,各地刺史牧守基本上都会享有将军的称号,以便于组织军队平叛。

汉初政治秩序

刘备原本是刘姓皇族的没落宗室,已经失去了王侯的贵族身份。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郡中任官,所以说刘备也是家学渊源的官宦子弟。适逢黄巾军起义,刘备毅然从军走上了仕宦之路。《三国志》记载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的履历为:

“灵帝末,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

后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

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於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

建安元年,先主领徐州。袁术来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阴。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

吕布自出兵攻先主,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

生擒吕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

刘备战功卓著

从刘备的履历当中可以得知,刘备的升迁主要是以军功为主。从县尉、县丞——县令——王国相——刺史——镇东将军——左将军。几乎是一级也没有错过的稳步提升,不仅将官员秩级升了上去,还实现了从地方官到中央官的转变,成为了中央大员的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

刘备得以成为左将军是因为和曹操共抗吕布,最终协助曹操诛灭吕布,和曹操一起回到了许都受封。这一阶段是刘备首次进入中央,也是和曹操之间相对良好的时期。曹操十分器重刘备,出则同舆,坐则同席。曹操也在后来发出了感慨云:“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这些都是史书所载,并非是小说家戏言。那么,曹操真的放心授予刘备实权、重权吗?答案如何,就要从刘备的官职头衔说起。

首先是左将军,如笔者前文所述,左将军是汉代“前、后、左、右将军”之一,位比三公。这一官职在西汉就已经出现,掌握军权,一般是由皇帝最信任的外戚担任。西汉元帝时期,后宫冯夫人之父冯奉世(字子明)凭借军功出任左将军,诏曰:

“左将军光禄勋奉世前将兵征讨,斩捕首虏八千余级,卤马、牛、羊以万数。赐奉世爵关内侯,良邑五百户,黄金六十斤。”

孝元皇后王氏兄弟王商凭借外戚拥立之功出任左将军,《汉书》记载:“王商为外戚重臣辅政,拥佑太子,颇有力焉。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由此可见,西汉时期的左将军有指挥作战的权限,并且可以参与中央朝政。

冯奉世像

到了东汉时期,左将军一直也掌有兵权。董卓入京之后,为了进一步稳固权力,将弟弟董旻册封为左将军。《后汉书》云:

“以弟旻为左将军,封鄠侯,兄子璜为侍中、中军校尉,皆典兵事。”

除此之外,东汉最著名的左将军就是灵帝时期的名将皇甫嵩。皇甫嵩是灵帝时期的名将,平定黄巾军之乱的功臣,同时也是曹操、刘备等人当年的顶头上司。灵帝中平五年,

将军的前面是 “一个字” 的,都是最高级的将领:大将军、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

历史上有名的是:左将军刘备、右将军王羲之、前将军黄忠、前将军魏延,等等。

次一等的是 “两个字” 的将军:金吾将军、抚军将军、冠军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

再次一等的是:“四征” ---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东将军、征北将军;“四镇 --- 镇西将军、镇南将军、镇北将军、镇东将军。

还有一些是只授给特定人群的将军名号:”五官中郎将“ -- 授给魏太子曹丕。”天策上将“ 授给秦王李世民。

左将军的意思如下:

左将军是古代官职,战国已有。秦因之。汉不常置,金印紫绶,位仅次于上卿,职务或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

原因如下:

古代职位也有高低之分,以右为贵,例如《史记》里《廉颇蔺相如传》,就是因为蔺相如是右,廉颇是左,职位低于蔺相如,所以才嫉妒蔺相如的。所以是右大左小。

秦代以前,将军只有七种,大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裨将军。其中,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又被合称为四方将军。其他的诸如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等军职,都是西汉以后才出现的。从这层意义上说,四方将军和偏将军可以说是历史悠久。

等到东汉时,正牌将军的职位共分为四级,最高级别的是大将军,位于三公之上;其次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位于三公之下、九卿之上。

第三等级就是前、后、左、右将军,其地位比九卿略低或持平。第四个级别就是四征、四镇等将军,地位远在九卿之下,但也算是正牌将军。至于其他诸如偏将军、裨将军等,严格意义上来说都只是杂牌将军。

接下里,我们就来详细说下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这五个将军主要负责的职务。

前将军: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刚开始主要是负责京师的防卫,类似禁军大统领。后又作为独挡一面的人物长期屯兵边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前将军算得上是地方上军衔最高的武将。

至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和车骑将军,虽然军饷要高于前将军,但他们更多时候是在中央任职,所以前将军,其实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大军区司令,而且所负责的军区,绝对是国家最重要的军区。

在三国时期,因为战事不断,所以前将军成为了常设的高级军职,比如蜀汉的上将关羽、重臣李严;曹魏的张辽、满宠、郭淮、文钦;东吴的吕范、朱桓等人都担任过这个职位,而他们也都是各国的高级将领,并长期镇守在边境最重要的军事重镇作防御。

后将军:最早也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也是高级军官,但并不常设,一般只有在战时才设立,并且位于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的最末尾。它的主要职责,期初是作为防卫京师的一支后援部队,后来演变成在战时作为救援部队使用。在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黄忠、姜维;曹魏名将曹洪、文聘;东吴贺齐等人都担任过后将军一职。

左将军:春秋战国的军队建制改革,常规部队共分为三军或者六军,左将军一职也就应用而生,其职责主要是掌管左路大军,一般情况下,左路大军也是这三军或六军中最精锐的部队。

等到秦汉以后,左将军就演变成为军队高级武官,主要负责对外征战,不过在当时不属于常置军职。在三国时期,蜀汉的刘备、马超、曹魏名将张郃、于禁等人都担任过左将军一职。

右将军:既然有左将军,那自然就有右将军。和左将军一样,右将军的出现也是因为春秋战国的军队建制改革,常规部队共分为三军或者六军,而右将军的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右路大军。后来也演变成为军队高级武官,主要负责对外征战,同样在当时也不属于常置军职。三国名将张飞、徐晃等曾担任过该职务。

偏将军:最早设立于春秋时代,一般是大将军的辅佐军职,也就相当于是大将军的助理,主要职责是负责协助大将军处理各种军事,所以相当而言地位要低一些。但因为偏将军是最高统帅大将军的嫡系助手,所以这个职务往往都是君主非常信任的人才能担任,并且它还是一个向上晋升的好职位。

一般情况下,某个将军如果想从杂牌将军升迁为正牌将军,正常情况下都会先担任一段时间的偏将军作为实习和考核,其后才会被提拔为正牌将军。在三国时期,大家比较熟知的名将,比如关羽、张飞、赵云、马超、于禁、张郃、徐晃、周瑜等,都担任过偏将军的职务。

后来,从三国后期开始,随着四征将军的地位越来越高,四方将军越来越变得有名无实,渐渐没有人再愿意担任,最后等到西晋时,四征将军就彻底取代掉四方将军的职责,而四方将军也由此被废除。

以上就是关于左将军这个头衔究竟多重要,为何戎马一生的刘备这么看重全部的内容,包括:左将军这个头衔究竟多重要,为何戎马一生的刘备这么看重、历史上有哪些左将军、右将军﹖、“左将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古代会出现“左将军、右将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9447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