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状语后置句

什么是状语后置句,第1张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2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分析 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24 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分析“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例25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状语后置句1“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穷人对富人说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着就是战胜别国在朝廷上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青色是从蓝中而来,而色比蓝更深4“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把这个事情具体的告诉他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

“状语后置句”就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一般在文言文里,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常常放在动词的后面,形成状语后置句。

现代汉语中状语是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或宾语之后就是补语。

在文言文中,作为单音节词的,前面没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的话是不用逗号隔开;是多音节词的,前面有语音停顿,书面上要用逗号隔开。意义上来说对谓语起到修饰限制作用的,就是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

青出于蓝,胜于蓝。

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出”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胜”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靛青的颜色)比蓼蓝深”。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具告以事。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三、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文贵乎真。

“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状语后置句文言文有:

1、《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指南录后序》: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3、《孔子世家》: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4、《孔子世家》: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5、《孔子世家》: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6、《管仲列传》: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7、《刺客列传》:太子欲图国事于先生也。

8、《淮阴侯列传》: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状语后置句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就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吗、状语后置句文言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9402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