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海狗、海狮、海豹它们有何区别

如何区分海狗、海狮、海豹它们有何区别,第1张

很多对海洋生物不熟悉的人可能第一次见海狮海豹海狗的时候,经常会认错,这三种动物都是以陆地上的食肉猛兽命名,加上外形长得十分相像,比如都有胡子,身上披着浓密的短毛,就连脸上的神情都十分相似。所以这也不难理解一些野生动物爱好者,在第一次见到它们的时候经常会叫错名字了,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它们的区别,以及如何区分海豹、海狮以及海狗。

海狗

海狮

海豹

海狗家族、海狮家族以及海豹家族

海狗和海狮都是属于海狮科里面的一员,但是却是属于不同的亚科,而海豹则是单独一个海豹科。海狗是海狗亚科,分两属八种,其中分布在我国海域里面的亚种是北海狗,体重在140-260千克左右,吻部比较短。海狮是海狮亚科,分五属七种,其中分布在我国海域的是北海狮,全身主要为黄褐色,胸部和腹部的毛发较浅,体型偏瘦长,体重在300-1000千克左右。

在海狗亚科里面,可以细分为新西兰海狗、加拉帕戈斯海狗、南极海狗、胡岛海狗、南澳海狗、瓜达卢佩海狗、亚南极海狗以及北海狗;

海狮亚科可以分为北海狮、新西兰海狮、澳大利亚海狮、南美海狮、加州海狮、加拉帕戈斯海狮、以及日本海狮(已灭绝);

海豹亚科可以细分为食蟹海豹、象海豹、冠海豹、豹海豹、罗斯海豹、威德尔海豹、僧海豹、鞍纹海豹、环海豹、环斑海豹、灰海豹、髯海豹、斑海豹。在命名方式上,海狗与海狮可以看出来,它们主要是以分布地域为规则进行命名的,而海豹的命名规则则比较杂乱,几乎没有规律可循。

在分布范围上面的差异

海狗的生活区域比较广,可以说是遍布世界各地,南极洲、南非、中国、澳大利也等各个国家的部分海域或者全部海域,都能够见到海狗的踪迹。因为海狗里面分为两个属,北海狗属里面仅有一种,那就是北海狗,,主要分布在35°以北的北半球海域,南海狗的种类就比较多了,由于品种数量众多,所以分布范围也比较广,最南能够到达南极洲,最北能够到赤道附近。

相对于海狗而言,海狮的分布范围则要小很多,主要在北太平洋、南美洲沿海、美国西北部沿海以及澳大利亚西南部沿海一带。从图上面应该也能够看得出来,有海狮分布的国家,主要就是环太平洋一带的。

海豹的从分布范围上来看的话,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海豹亚科,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另一类是僧海豹亚科,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是除此之外,在北半球也能少量见到。

海狗

体型之间的差异

海狗是这三者里面体重最轻的,成年海狗大约在20-30千克这个范围内,体长150-210厘米,不过在不同的的确,不同的性格个体之间,会存在少量的差异,不过并不是很大,所以看起来它们都是小小个的;

海豹

海豹的体型中等,不过不同亚种之间差别比较大,比如说成年斑海豹在120-150千克之间,髯海豹则能够达到400千克,而所有海豹中体型最小的环斑海豹则平均体重只有90千克左右。

海狮

海狮跟海豹一样,不同亚种之间区别明显,其中体型最大的是北海狮,雄性体长310-350厘米左右,体重能够达到1000千克以上,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不过相较于象海豹来说,体型还是小很多,并不占优势。

外形上的细微差异:看斑点,看耳朵

虽然这三种海洋动物在外形上比较像,但是如果仔细观看的话,还是能够看出不少差别的。比如海豹身上长有斑点,所以从命名上也能够看出端倪来,陆地上所有的豹子都是有斑纹的,既然海豹能够借此命名,必然也会具备豹子的一些特征。大多数的海豹都是身披短毛,腹部呈现淡**,背部为灰蓝色,而且带有蓝黑色的斑点,这是它们重要的一个特征之一。

海狮跟海狗同属于海狮科,是没有斑点的,虽然也身披短毛,但是看起来却像浑身光溜溜的。但是它们却都有耳朵,两只贴在脑袋附近的小耳朵,而海豹看起来则是耳洞,并没有耳廓这种身体构造。另外,海狗相较于海狮而言,它的毛发更加细软蓬松,可以称之为绒毛,而且海狗的头部更短更圆,用一句通俗的话来形容就是海狗看起来更加灵活精明一些。

海狮在外形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应该就是脖子了,大多数的还是脖子处都有明显的鬃毛,其实跟海豹一样,根据明明规则就可以大致猜出个一二来,就像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有鬃毛的一样。成年雄性还是颈部周围及肩部生有长而粗的鬃毛,而且在脖子长度上面,明显要比海豹长很多,与海狗相比也有较大的优势。

海狗

看行为方式,三者皆有大不同

行为方式也是判断海狗、海狮以及海豹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从走路的方式上看,海狗速度较快,跑起来就像是一条笨拙的狗狗一样,在陆地上,它的速度能够追上人类,而且海狗很凶,不易训练;

海狮

海狮是能够直立行走的,但是速度并不快,正是因为它能够站起来,所以在很多海洋馆里面表演的,基本上都是海狮;

海豹

海豹是通过蠕动的方式行走的,有点像是太胖的虫子。

通过仔细区分上面的这些特征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分辨出哪种是海狗、海狮跟海豹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这三种海洋生物都是珍稀的保护动物,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以及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数量在不断减少。

人类在保护它们的行动上,也是不遗余力的,海狗已经被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认定的濒危动物,全世界只有纳米比亚才可以合理合法捕杀海狗;

俄罗斯禁止了商业性屠杀海豹,欧盟也禁止了一切有关于商业性捕杀海豹所获得的商品交易,同时也设立了相关的纪念日,比如在中国,把3月1日作为国际海豹日,不过即便是如此,在一些地区还是有人不断盗猎珍稀海洋生物,所以对于它们的保护力度还亟需加强。

一、外貌

1、海狮

体型较小,体长一般不超过2米。北海狮为海狮科最大的一种。雄性体长310-350厘米,体重1000千克以上。雄性成体颈部周围及肩部生有长而粗的鬃毛,体毛为黄褐色,背部毛色较浅,胸及腹部色深。

雌性体色比雄兽淡,没有鬃毛。面部短宽,吻部钝,眼和外耳壳较小。前肢较后肢长且宽,前肢第一趾最长,爪退化。后肢的外侧趾较中间三趾长而宽,中间三趾具爪。

2、海豹

前脚较后脚为短,覆有毛的鳍脚皆有指甲,指甲为5趾。耳朵变得极小或退化成只剩下两个洞,游泳时可自由开闭。游泳时大都靠后脚,但后脚不能向前弯曲,脚跟已退化与海狮及海狗等相异,不能行走。

所以当它在陆地上活动时,总是拖著累赘的后肢,将身体弯曲爬行,并在地面上留下一行扭曲痕迹。海狮、海象是海豹的近亲,它们有耳壳,后肢能转向前方来支持身体。

3、海象

身体呈圆筒形,粗壮而肥胖,雄兽体长33~45米,体重1200~3000千克,雌兽较小,体长一般为29~33米,体重600~900千克。头部扁平,吻端较钝,上唇的周围长有一圈又长又硬的钢髯,约有400多根。

其中有血管和神经通过,触觉十分灵敏。颈部有一对气囊,使头部能够经常露在水面以上进行以呼吸。眼睛很小。没有外耳壳。肉乎乎的四肢颇似鱼鳍,所以称为鳍脚。前肢较长,约占体长的四分之一,5趾分得很开,后肢能向前方折曲。

可以在陆地或冰上爬行或支撑身体。尾巴很短,隐藏在臀部后面的皮肤中。雄兽的睾丸位于腹腔内。

4、海狗

体形像海豹,体长150-210厘米,体重21-26千克。身体呈纺锤形。头部圆,吻部短,眼睛较大,有小耳壳,身体被刚毛和短而致密的绒毛,背部呈棕灰色或黑棕色,腹部色浅或全身白色,四肢呈鳍状,后肢在水中方向朝后。

上陆后则可弯向前方,用四肢缓慢而行。头略圆,颧骨高,眼大,耳壳甚小,口吻短,旁有长须。四肢均具5趾,趾间有蹼,形成鳍足,尾甚短小。

二、分布范围

海狮分布于北太平洋、美国西北部沿海、南美洲沿海以及澳大利亚西南部沿海。海豹分布在北极、南极周围附近及温带或热带海洋中,海豹主要分布在寒冷的两极海域,南极海豹生活在南极冰源。

海象是北极地区的特产动物,分布在以北冰洋为中心,也包括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最北部一带海域,向南最远的记录在北纬40~58度左右。北海狗分布北太平洋,常栖于千岛群岛一带,于北纬35°以北的北半球海域,偶见于中国的黄海及东海。

三、生活习性

1、海狮

是非常社会化的动物,有各种各样的通信方式。通常集群活动,有时在陆岸可组成上千头的大群,但在海上常发现有1头或十数头的小群体。

白天在海中捕食,游泳和潜水主要依靠较长的前肢,偶而也会爬到岸上晒晒太阳,夜里则在岸上睡觉。除了繁殖期外一般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

2、海豹

生活在寒温带海洋中,除产仔、休息和换毛季节需到冰上、沙滩或岩礁上之外,其余时间都在海中游泳、取食或嬉戏。繁殖期不集群,仔兽出生后,组成家庭群,哺乳期过后,家庭群结束。

在冰上产仔,当冰融化之后,幼兽才开始独立在水中生活。少数繁殖期推后的个体则不得不在沿岸的沙滩上产仔。

3、海象

是群栖性的动物,在冰冷的海水中和陆地的冰块上过着两栖的生活,每群可从几十只、数百只到成千上万只。为了恢复在海洋中长期游动后的疲劳,在陆地上大多数时间是睡觉和休息,有时用獠牙与较短的后肢来摇摇晃晃地行走,显得十分笨拙。

视觉较差,但嗅觉与听觉却颇为敏锐。群体在睡觉时总会留下一只放哨,发现有危险来临时,便立即发出公牛似的吼声,将同伴唤醒,或用獠牙碰醒身旁的其他个体,并依次传递临危警报。

4、海狗

是群居动物,迁徙时也是成群结队的。太平洋北海狗每年要花费8个月时间,在白令海与加利福尼亚中部海岸间迁徙,其间从不上岸。剩下来的4个月时间则用来交配、繁殖及养育后代。

捕食白天在近海游弋猎食,夜晚上岸休息。听觉和嗅觉灵敏。除繁殖期外,无固定栖息场所,捕猎一次需走1000千米的路程。一般在傍晚时捕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它们避开了它们的天敌(鲨鱼、鲸、北极熊等)。

扩展资料

一、海狮亚科种类

1、北海狮

又称北太平洋海狮、斯氏海狮、海驴等,是体形最大的一种海狮,因为在颈部生有鬃状的长毛,叫声也很象狮吼,所以得名。

分布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日本、俄罗斯联邦(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美国(阿拉斯加、阿留申岛、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华盛顿)。

2、新西兰海狮

又称胡克的海狮。分布于新西兰亚南极群岛上,在南纬48℃53℃之间的奥克兰德群岛、恩德伯马、斯纳里斯群岛上繁殖,最南达坎贝尔岛,偶见于马阔里岛。不进行大范围洄游。估计现有10000一50000头。

3、澳大利亚海狮

亦称澳洲海狮、灰海狮、新海豹,分布于澳大利亚沿岸,南纬26℃~28℃之间,从豪特曼岛到坎加鲁岛。不洄游。约2000-5000头。

 二、繁殖方式

海豹社会实行“一夫多妻”制。雄海豹拥有妻室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该海豹的体质状况而定,年轻体壮的雄海豹往往有较多的妻室。

在发情期,雄海豹便开始追逐雌海豹,一只雌海豹后面往往跟着数只雄海豹,但雌海豹只能从雄海豹中挑选一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狮

海狮

海狮的祖先是生活在陆地上的,经过演变进化后变成了在水中生活的动物。海狗是海狮的近亲,成熟的雄海狮的颈部和背部有类似狮毛的鬃毛,因而人们称它为海狮。海狮是一种外耳的鳍脚类,它身上许多器官进化已经进化,比如手和脚已进化成鳍,适应水中生活。海狮游泳的本领很高,在水中可以很轻松的捕鱼。海狮的婚姻观念很开放,一只雄海狮可以娶到大约十只的母海狮。雄海狮用气味和叫声来召唤母海狮和小海狮。在鱼和企鹅之间,它更喜欢吃企鹅。

海豹

别名斑海豹、港海豹,属于鳍足目海豹科,拉丁学名Phoca

largha,英文名common

seal。

体粗圆呈纺锤形,体重20~30千克。全身被短毛,背部蓝灰色,腹部乳**,带有蓝黑色斑点。头近圆形,眼大而圆,无外耳廓,吻短而宽,上唇触须长而粗硬,呈念珠状。四肢均具5趾,趾间有蹼,形成鳍状肢,具锋利爪。后鳍肢大,向后延伸,尾短小而扁平。毛色随年龄变化:幼兽色深,成兽色浅。生活在寒温带海洋中,除产仔、休息和换毛季节需到冰上、沙滩或岩礁上之外,其余时间都在海中游泳、取食或嬉戏。繁殖期不集群,仔兽出生后,组成家庭群,哺乳期过后,家庭群结束。在冰上产仔,当冰融化之后,幼兽才开始独立在水中生活。少数繁殖期推后的个体则不得不在沿岸的沙滩上产仔。以鱼类为主要食物,也食甲壳类及头足类。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也有发现,个别远达南海。

海狗

海狗属于海狮科,它和海豹的差别为:海狗的鳍状后肢可朝向前方,所以能够在陆地上行走,而海豹则不能。此外,有如小指头般的耳朵也是海豹所久缺的特徵。因雄性颈部密生漂亮的鬃毛,故名为「海狮科」。

海狗很像海狮,全身覆有绒毛,脸很短是其特徵。海狗与海狮不同,不会学艺。但因为它们的皮毛柔软、漂亮,往往招致猎人的捕杀以获取暴利,目前在严格的国际法令保护下,族群数目正逐渐回复中。

从海狗脂肪提取的油,对治疗伤风、支气管炎、哮喘、皮肤病等都有很好效果。

南极的渔民常用海狗油搽皮肤,以抵御风暴和海水的侵袭。据报道,智利有人将海狗油加上氧化锌、天竺葵和一些香料等配成护肤油,对治疗烫伤有奇效。有一腿上长满菌状肿瘤的病人,遍求名医无效,使用这种护肤油,不到一周就痊愈了。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区分海狗、海狮、海豹它们有何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区分海狗、海狮、海豹它们有何区别、怎么区分海狮,海豹,海象,海狗、海狮、海豹、海狗、等的区分以及生活习性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9246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