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哪里

快门线2023-05-04  18

“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子女想起赡养自己的父母时,等不及的父母这时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或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和出自 《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原文:选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好学,周游诸侯,以殁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简吾事,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原文

孔子出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鎌,哭於道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好学,周游诸侯,以殁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简吾事,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於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译文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走进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里莫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这是过失之一。为了我的理想,再加上为君主效力,没有很好的孝敬父母,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疏远了亲人,这是过失之三。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吧。于是站立不动,枯槁而死。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辞行回家赡养双亲的门徒有13人。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古语,意思是“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和出自 《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

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待,则是孝子的无奈。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原话当是出自皋鱼之口,并非出自孔子之口。但是历来被当作孔子之语。此误有点像那句有名的“食、色,性也”。很多人将这句话的出处定为孔子。

前一句为:树欲静而风不止

整句是“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注释: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原文为: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 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作品名称:孔子集语

作品出处:孔子集语

作者:孔子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当子女想起去赡养自己的父母的时候,而父母这时已经等不及离我们而去了一句话是孔子(皋鱼)说的,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清代《孔子集语》集录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十七出》引作:“孔子听得皋鱼哭啼,问其故,皋鱼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原文如下: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1、子欲养而亲不在释义:子女想要赡养父母,可父母却已经离世了。这句话常用于比喻丧亲之痛,在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也用于比喻客观形势与自己的主观愿望相背。

2、这句话出自《《孔子家语》第二卷,思考的是第八部》《《孔子家语》》,又名《孔子家语》,简称《家语》,是一部儒家著作。原书二十七卷,本书十卷,共四十四篇。这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思想和言论的书。

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这句话的意思是: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

出处:

1、元马端临《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意思是: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

2、西汉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意思是: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

扩展资料:

赏析及联想反思:

中国民族的原始意识里早已有这种对老年人的深情,这种情感我觉得和西方的尊重闺秀之侠义与对女人的殷勤颇为相同。如果古代的中国人有尊重闺秀之侠义的话,那不是以妇孺为对象,而是以老人为对象的。

这种情感在孟子的言论里有着明显的表现,例如他说:“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就是王政的最后目标。孟子也说出世界上四种最无能力的人:“鳏寡孤独。”在这四种人之中,第一二种应该由经济学去加以救济,其办法是使天下没有旷夫怨女。

至于孤儿应如何处置,据我们所知,孟子并没有发表过意见,虽则孤儿院和养老金一样,是古已有之的。然而,大家都知道孤儿院和养老金并不足以替代家庭。看来只有家庭才能够使老幼得到美满的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以上就是关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哪里、子欲孝而亲不在的全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全诗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923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