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第1张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编辑本段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体形和容貌很美丽。有(一)天清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恍然大悟)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以我为美是偏爱我,我的妾以我为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以我为美是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 齐威王说:“好(想法)!”就下了命令:“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向齐国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编辑本段加点字解释

(1)选自 《战国策 齐策一》《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订而成。邹忌,战国齐国人,善于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 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纳:接受。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2)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约等于现在的184米。战国时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023米。 (3)昳(yì)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衣服、戴帽子。朝:早晨。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5)窥(kuī)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漂亮。孰:谁。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7)君美甚:您美极了。 (8)及:赶得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10)复:又。 (11)妾:旧时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12)旦日:明日,第二天。 (13)与坐谈:与之坐谈,与客人坐下谈话。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14)若:如。 (15)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通“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 (16)弗如远甚:远远不如。 (17)弗如:不如。 (18)私:动词,偏爱 (19)畏:害怕 (20)欲:想要 (21)暮寝而思之:晚上躺在床上并且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在床上。之,代词,指妻、妾、客 “美我”一事。 (22)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美,认为……美。 (23)朝:朝廷。见:拜见。威王:即齐威王。私:动词,偏爱。 (24)诚:确实。知:知道。 (25)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26)齐地方千里: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方:方圆。 (2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宫中的姬妾和近臣。 左右:近臣, 莫:没有人,没有谁。 (28)四境之内:全国之内(的人)。 (29)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甚:很、非常。 (30)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31)受:同“授”。给予,付予。 (32)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讥讽(君王的过失)。谤讥,指责、议论。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33)闻寡人之耳者:让我听到的人,闻,让……听到。 (34)门庭若市:宫门口,庭院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人多的样子)。 (35)时时而间进:偶尔有人进谏。 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言劝谏。时时,不时,有时候。 (36)期(jī)年:满一年。 (37)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进言,也没有可以进谏的事情了。 (38)朝于齐:到齐国来朝拜。 (3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动兵,就战胜了敌国。 (40)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确实 (41)市朝: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42)美我:认为我美。

编辑本段古汉语现象

词性

朝 zhāo 早晨(名词) cháo 朝廷(名词) cháo 朝见(动词) 私 私人,自己(代词) 私下,偷偷的(形容词) 偏爱(动词) 脩 通“修”,身长,长(形容词) 修建(动词) 整治(动词) 莫:不定代词,指人。译为“没有谁”。 孰 谁(代词) 仔细,周详(副词) 方 古义是两个词:土地方圆、地方 今义是一个名词 词类活用 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形容词作动词 〔私〕我也∶(“偏爱”) 名词作状语 〔面〕刺∶(当面) 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名词作动词 朝〔服〕衣冠 ∶(穿戴) 一般“服”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名词作状语 (朝)服衣冠:在早晨 名词作状语 (暮) 寝而思之:在晚上

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 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 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 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 皆朝〔于齐〕(皆〔于齐〕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判断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者,……也。 式标志 省略句 (忌)与(之)坐谈 皆以(我)美于徐公 (忌)问之客 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蔽,意含被动。

通假字

孰:通“熟”,仔细(徐公来,孰视之) 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一词多义

之 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问之(代词,代这件事) c吾妻之美我者(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e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h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i臣之妻私臣(的) j王之蔽甚矣(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k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l数月之后(连词,无意义) m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事) 朝 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朝拜 b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c朝服衣冠 早晨 (zhāo) 孰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通“熟”,仔细。 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f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向 上 a受上赏(第一等的) b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  若 1、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动词。) 2、门庭若市(如,像,动词。) 美 1、不如徐公美(美丽的) 2、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修 1修八尺有余:身高。 2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时 1时时而谏进:有时。 2时而献焉:到时候。 旦 1旦日:第二天。 2旦辞爷娘去:早晨。 3旦旦有是哉:天天。 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古:规劝 今:讽刺 2窥镜 窥:古:照,看 今:偷看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 5能面刺寡人之过 刺:古:批评 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谤讥于市朝 谤讥:指责。古:指责议论 今: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 私:古:偏爱 今: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身边大臣 今:方位名词 莫:古:没有一个 今:不,不要 9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古:长,原文指身高 今:改正 10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古:即使 今:虽然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 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注释

(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邹忌:《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纳:接受。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2)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这里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3)昳(yì)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朝:早晨。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5)窥(kuī)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孰:谁,什么。孰与:连用表示比较。

(7)君美甚:您美极了。

(8)及:赶得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宾语前置用法。

(10)复:又。

(11)妾:旧时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12)旦日:明日,第二天。

(13)与坐谈:与之坐谈,与客人坐下谈话。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14)若:如。

(15)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通“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

(16)弗如:不如。

(17)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卧。之,代词,指妻、妾、客 “美我”一事。

(18)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美,赞美。

(19)朝:朝见。威王:即齐威王。私:动词,偏爱。

(20)诚:确实。知:知道。

(21)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22)齐地方千里: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之内。方:方圆。

(23)宫妇左右:指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 莫:没有人,没有谁。

(24)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5)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甚:厉害。

(2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27)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君王的过失)。谤讥,公开议论指责,没有贬义。市朝,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28)闻寡人之耳者:传到我耳朵里,闻,使……听到。

(29)门庭若市:宫门口,庭院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人多的样子)。

(30)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不时,有时候。 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谏。 进谏:进言劝谏。

(31)期(jī)年:第二年,明年。

(32)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33)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是表示尊重齐国。

(3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词性

zhāo 早晨(名词)

cháo 朝廷(名词)

cháo 朝见(动词)

私人,自己(代词)

私下,偷偷的(形容词)

偏爱(动词)

身长,长(形容词)

修建(动词)

整治(动词)

莫:不定代词,指人。译为“没有谁”。

谁(代词)

仔细,周详(副词)

古义是两个词:土地方圆、地方

今义是一个名词

词类活用

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形容词作动词 〔私〕我也∶(“偏爱”)

名词作状语 〔面〕刺∶(当面)

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名词作动词 朝〔服〕衣冠 ∶(穿戴) 一般“服”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名词作状语 (朝)服衣冠:在早晨

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

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

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

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

皆朝〔于齐〕(皆〔于齐〕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判断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者,……也。 式标志

(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 式标志

省略句

(忌)与(之)坐谈

皆以(我)美于徐公

(忌)问之客

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蔽,意含被动。

通假字

孰:通“熟”,仔细(徐公来,孰视之)

受:通”授“,赐予,赐给(受上赏)

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一词多义

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问之(代词,代这件事)

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主谓之间独立性)

e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h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i臣之妻私臣(的)

j王之蔽甚矣(取消主谓之间独立性)

k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l数月之后(连词,无意义)

m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事)

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朝拜

b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c朝服衣冠 早晨 (zhāo)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通“熟”,仔细。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f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向

a受上赏(第一等的)

b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

a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 《红楼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e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史记·陈涉世家》(果真)

f诚如是,汉室可兴矣。(如果,果真)

a今齐地方千里:方圆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地点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将要

1、徐公不若君之美者(及,比得上,动词。)

2、门庭若市(如,像,动词。)

1、不如徐公美(美丽的)

2、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古:规劝 今:讽刺

2窥镜

窥:古:照,看 今:偷看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

5能面刺寡人之过

刺:古:批评 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谤讥于市朝

谤讥:指责。古:指责议论 今: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

私:古:偏爱 今: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身边大臣 今:方位名词

莫:古:没有一个 今:不,不要

9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古:长,原文指身高 今:改正

10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古:即使 今:虽然

中心思想

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我们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 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以上就是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全部的内容,包括: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原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9063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