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产生,第1张

分数的历史,得从3000多年前的埃及说起。

3000多年前,古埃及为了在不能分得整数的情况下表示数,用特殊符号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00多年前,中国有了分数,但是,秦汉时期的分数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今天分数的表示法就由此而来。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分数的产生: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以后在度量和平均分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分数代表整体的一部分,或更一般地,任何数量相等的部分。 当在日常英语中说话时,分数描述了一定大小的部分。分子和分母也用于不常见的分数,包括复合分数,复数分数和混合数字。

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一个事件与所有事件的比例。分子在上,分母在下。

一.分数发展简史

人类早在文化发展的初期,由于进行测量和均分,就曾使用分数。在各民族的最早古文献中,都有关于分数的记载;各民族还有各不相同的分数制度。

埃及人:只对分子是1的分数进行运算,他们编制了把分子不是1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的分数的和的表,例如:

221 =114 + 142 215 =110 + 130 213 =18 + 152 +1104

在巴比伦:由于创造了六十进制的计数制度,所以他们就利用分母是60、602、、603等的分数,巴比伦人还编制了用六十进位的分数来表示分子是1的分数的表,例如: 154 =160 +6602 + 40603

希腊人:学会了埃及的分数算法和巴比伦的六十进位制算法,加、减、乘、除都很困难,数字计算没有能够很好发展。

我国古代筹算除法,除数放在被除数下面,除得的商放在被除数的上面,例如:

23÷7筹算法记着: ,除得整数3余数是2后,改作: ,中

间的2叫做分子,下面的7叫做分母,这个带分数读作:“三又七分之二”。

根据先有的材料,我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约公元一世纪左右)里面,已有完整的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这在世界来说也是最早的。

“九章算术”把分数加法叫做“合分”,法则是“母互乘子,并以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即:ba + dc = bc+adac 。这里的“实”是被除数,也就是分子,“法”是除数,也就是分母;“实如法而一”是被除数依除数均分为几份而取它的一份。如果同分母分数相加,则有法则“其母同者直相从之“,即 ba + ca = b+ca 。

“九章算术”把分数减法叫做“减分”,法则是“母互乘子,以多减少,余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即: ba - dc = bc-adac 。

“九章算术”把分数乘法叫做“乘分”,法则是“母相乘为法,子相乘为实,实如法而一”。即: ba × dc = bdac

“九章算术”把分数除法叫做“经分”,法则是“法分母乘实(为实),实分母乘法(为法),实如法而一”。即:ba ÷ dc = bcad

这些法则和我们现在所用几乎完全一样。

“九章算术”里约分法则是“可半者半之,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这就是说:分子、分母都是偶数的时候,应该用2除;如果不是偶数,那么用辗转相减的方法,从较大数减去较小的数,最后得到一个余数和减数相等,这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这种辗转向减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和欧几里得的辗转相除法,理论上是一致的。

印度的数学计算都用比写的方法,七世纪中期,在印度数学家拉莫古浦

2

塔的著作中,分数七分之二记作:7 (只是比现在的分数少了分数线),分数三又

3

2

七分之二记作:7 ,和我国的筹算记法体制相同,分数的加、减、乘、除的法则也都和我国筹算法相同。

阿拉伯人接受了印度的分数记法,但是在分子、分母中间添上一条横线,并且把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写在分数的前面,例如三又七分之二写成3 27 。

阿拉伯人的分数算法在十三世纪初传到了意大利,在十五世纪中开始在欧洲各国通行,现在已经在全世界通用了

分数的来历: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 米.像 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为什么叫它分数呢?分数这个名称直观而生动地表示这种数的特征。例如,一只西瓜四个人平均分,不把它分成相等的四块行吗?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分数是度量和数学本身的需要除法运算的需要而产生的。

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是中国。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分数的记载。在《左传》一书中记载,春秋时代,诸侯的城池,最大不能超过周国的,中等的不得超过,小的不得超过。秦始皇时期,拟定了一年的天数为365又天。

九章算术是我国1800多年前的一本数学专著,其中第一章方田里就讲了分数四则算法。在古代,中国使用分数比其他国家要早出一千多年.所以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1)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体数时可带单位名称。

(2)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而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百分数不可以约分,而分数一般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

(3)任何一个百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都具有百分数的意义。

(4)应用范围的不同,百分数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于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而分数常常在计算、测量中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

1、小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叫做分母,表示有这样多少份的叫做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小数的性质:

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扩展资料:

分数的注意事项:

1、分母一定不能为0,因为分母相当于除数。否则等式无法成立,分子可以等于0,因为分子相当于被除数。相当于0除以任何一个数,不论分母是多少,答案都是0。

2、分数中的分子或分母经过约分后不能出现无理数(如2的平方根),否则就不是分数。

3、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只有2和5两个质因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如果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只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就能化成纯循环小数;

如果最简分数的分母中既含有2或5两个质因数也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就能化成混循环小数。

(注:如果不是一个最简分数就要先化成最简分数再判断;分母是2或5的最简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是其他质数的最简分数一定能化成纯循环小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数

分数的由来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

米像

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为什么叫它分数呢分数这个名称直观而生动地表示这种数的特征例如,一只西瓜四个人平均分,不把它分成相等的四块行吗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分数是度量和数学本身的需要--除法运算的需要而产生的

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是中国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分数的记载在《左传》一书中记载,春秋时代,诸侯的城池,最大不能超过周国的

,中等的不得超过

,小的不得超过

秦始皇时期,拟定了一年的天数为365又

《九章算术》是我国1800多年前的一本数学专著,其中第一章《方田》里就讲了分数四则算法

在古代,中国使用分数比其他国家要早出一千多年所以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以上就是关于分数的产生全部的内容,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分数的发展历史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8935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