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盲人摸象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第1张

故事概括:几个盲人摸大象,摸着腿的说大象像根柱子,摸着身躯的说大象像堵墙,摸着尾巴的则说大象像条蛇,相互争论不休。

有些人在判断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喜欢以偏概全、妄加揣测,结果总是让人啼笑皆非。这种人用盲人摸象来形容在合适不过了,那么,盲人摸象的故事到底讲了些什么呢?

详细内容 01

成语辨析

近义词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反义词洞察一切、仰视观察

02

成语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03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广收杂物,金矢一囊,四呼如~,仅得一肢,以为全体。

鲁迅《这也是生活》:给名人作传的人,也大抵一味铺张其特点……于是所见的人或事,就如同~。

04

成语典故

原文

《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也?”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05

译文

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大萝卜,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石头,摸到大象鼻子的则说大象是圆木棒,摸到大象腿的则说大象像木臼,摸到大象脊背的则说大象和床没有区别,摸到大象腹部的则说大象像水瓮,摸到大象尾巴的说大象像像一根粗绳索。

拼音:jiù(声母j,韵母iu,读第四声。)

繁体字:臼

汉字结构:单一结构

简体部首:臼

基本释义:

1、舂米的器具,用石头制成,样子像盆:石臼

2、形状像臼的:臼齿。

扩展资料:

相关词组

一、碓臼[duì jiù]

舂米用具。

二、药臼[yào jiù]

捣药用的器具,多用金属、铜、铁、石头或木头制成。

三、酒臼[jiǔ jiù]

酒坛。

四、齑臼[jī jiù]

就是用来盛装和研磨调味料的器具。

《周易·系辞下》所说:“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说文解字》亦说:“古者雍父初作舂。”《世本·作篇》也说:“雍父作臼杵,舂也(宋衷曰:雍父,黄帝臣也)。”都说明杵臼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黄帝时代。实际上会更早些,人们最早加工谷物的方法可能是用木棍捶打谷穗,而后才发展为舂打。从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使用杵臼的材料看,最早的杵臼是地臼,即在地上挖个坑,铺上兽皮或麻布,倒进谷物用木棍舂打。稍后发展为木臼,即在砍下大树以后的树桩上挖个圆坑,倒进粮食用木杵舂打,可称为树臼。进而用砍下的一段树干制作木臼,可以移动,便于使用。最后才使用石头制成石臼。从考古资料看,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山东滕县北辛遗址都发现距今7000年左右的木杵和石杵,但未发现臼,可能当时使用的是地臼。安徽定远侯家寨遗址曾发现7000年前的石臼,足见石臼的历史也非常古老。早期的石臼较小,外形也不规则(见图)。至迟在汉代石臼就趋于定型,如河南洛阳烧沟汉墓出土的石臼,外部已相当工整,呈长筒状。宋代以后,石臼形状已定型。如江西宁都璜陂村出土的宋元时期的石臼,臼身较矮,口径较大,与今天农村使用的石臼相同。

以上就是关于盲人摸象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盲人摸象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臼的拼音是、雍父作舂杵臼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8918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