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是哪六朝

六朝古都是哪六朝,第1张

中国哪些城市称"六朝古都",分别是指哪几个城市

一、西安:十朝古都(西周、西汉、前赵、西魏、北周、隋、唐)

二、北京:六朝古都(后燕、辽、金、元、明、清)

三、洛阳:十三朝古都(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元魏、隋、唐(包括武周)、后梁、后唐)

四、南京:六朝古都(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

五、杭州:五代十国中的吴越与南宋在此建都

六、安阳:商朝、东魏、北宋曾建都于此

七、开封:六朝古都(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唐、北宋)

八、咸阳:秦国、秦 五帝时期

六朝古都是南京所谓“六朝”是指:

(1)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2)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而历史上定都北京的朝代只有三个:

(1)元朝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第二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2)明朝明成祖朱棣登上帝位后,为了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1417年开始营建北京,花了三年多时间完工,公元1421年迁都至北京

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分别是:三国时期东吴;两晋时期的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共计六朝。

三国时期东吴称为建业,两晋时期的东晋称为建康,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同样称为建康。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依山傍水,钟山龙蟠,山川秀美,名胜古迹尤为众多。南京自古就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文化和政治中心,更是重要的商业经济中心。这座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

在东郊汤山出土的猿人头骨,表明在35万年前南京就是古人类聚居的地方了。越王勾践在灭掉吴国之后,在今天南京的中华门西南侧建立城池,由此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71年的历史了。

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建都于此,所以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以后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也皆在此建立都城,故又有十朝都会之称。南京城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扩展资料:

第一个被葬于此地的古代皇帝,便是三国时期的吴大帝孙权。蒋陵位于南京近郊的钟山独龙阜玩珠峰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孝陵的月牙形神道环抱其中。据传,在朱元璋建孝陵的时候,有人主张把孙权的蒋陵迁走,但是因为朱元璋敬仰孙权也是一位好汉,就留了下来,最后给孝陵“看大门”了。

东晋、南朝各位君主也在建康(即南京)的附近建造了许多庞大的帝王陵墓,还有一些王公贵族的陵园。而且墓前多是一些巨大而生动的石刻艺术品,为我国的石刻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陵寝的建制方面,东晋更多地沿袭了西晋的旧有制度。

而南朝由于有足够的财富作为物质基础,所以在宫殿的建筑方面非常奢华,而且地上建筑也是相当雄伟壮观。

从南朝时期的第一个皇帝宋武帝刘裕的初宁陵开始,陵园的地下宫殿和地上建筑规模就开始日渐庞大了。虽然陵寝的那些建筑早已经毁于战乱兵火,但是今天从陵前的神道两旁的天禄、麒麟,这一双石雕上来看,还是能够显示出一种庄严古朴凝重的感觉,雄浑如生,十分威严勇猛。

刘宋王朝共历经八代帝王,大多数帝王都葬在建康。在南朝中的帝王中,唯有刘裕的政绩可堪称为是中华雄杰,现在的初宁陵也被世人所知,至于其他的陵寝,除了昏君刘骏的景宁陵在1960年被挖掘出来,尚还存有遗迹外,其他的陵寝大多因为战乱已经再难以寻找了。

南齐、南梁的各位帝王都为萧氏,侨居到丹阳郡南兰陵,所以他们在死后葬于旧居地。齐朝的各位帝王陵寝中现在有宣帝永安陵、高帝泰安陵、武帝景安陵、明帝兴安陵、景帝修安陵五陵还是有迹可寻的。

再之后,葬于此地的还有著名的地下宫殿“南唐二陵”,即是南唐烈祖李盛钦陵和中主李顺陵,还有就是朱元璋与妻子马皇后的明孝陵也是建于此地。

如此一个历经繁华的数百年的古都,虽然已是百世盛名,但所有的帝王将相留在世间的只是片片废墟,斑斑痕迹。唯有青山依旧在,虎踞龙盘的雄伟气势岿然于不动,向我们诉说着那曾经的繁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 (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康(南京古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文史>>文化视野>>探秘南京:六朝古都究竟安葬了多少君王?

南京是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古都。历史上,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代于此立都,后又经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建都,南京成为融南北风情于一体的全国性大城市,被誉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据载,南朝梁时,南京全城有28万户,堪称国内最大城市。548年,因侯景之乱,富庶江南“千里绝烟,尸骨堆积”,这是南京人口史上的第一次浩劫。

扩展资料:

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首次成为全国政治中心,人口大增。明初,全城人口约70万,明中叶以后增至约120万。清朝康熙、雍正年间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南京人口又达“百万之众”,为世界十大城市之一。

明代至清中叶,南京经济进入古代最辉煌的时期。朱元璋“取苏浙上户四万五千余家填实京师”,并从全国各地调集大批工匠和物资建设京师。洪武后期,南京呈现“万艘云趋,千廪积粮;贡琛浮舫,既富且强”的繁华景象,全城有100多个行业,尤以织造、印刷、造船、建筑四大手工业名盛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南京市政府——历史沿革

1、南京六朝古都的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从三国时期的吴国开始,之后就被人称为“六朝古都”,还有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也在南京建设。六朝古都是因为唐朝人许嵩在《建康实录》里面记载六个朝代得名的。

2、南京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就在此地建城,至今已经有2400年的历史了。南京在历史上的名称也有很多,有金陵、建业、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比较著名的就是金陵,至今仍然是南京的别称。

六朝古都指的是南京,六朝指的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都设在南京。

1、东吴(229年-280年)

东吴孙权最开始是在京口,后来听从大臣张紘的建议迁到秣陵,然后改名为建业(南京),公元229年在武昌称帝,希望又迁回了建业。在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建业改名成建邺,后来讳西晋最后一个皇帝愍司马邺的名讳,改成建康。

2、东晋(317年-421年)

司马睿被封为东越王,治所在下邳,公元307年,后来在王导的建议下,迁到建康。公元317年,西晋被灭,司马睿在王氏家族的王导,王敦的帮助下建立了东晋,建都于建康。

3、南朝宋(420年-479年)

北府兵将领刘裕废掉了晋恭帝司马德文,建国号为宋,刘裕就是宋武帝。

4、南朝齐(479年-502年)

公元479年,南朝宋将领萧道成逼迫宋顺帝刘准禅位,建国号为齐,萧道成就是齐高帝。

5、南朝梁(公元502年-557年)

公元502年,齐国宗室梁王萧衍杀死萧宝卷,改立萧和帝萧宝融,后来萧宝融把政权交给萧衍,萧衍即在建康称帝,国号为梁,萧衍就是梁武帝。

6、南朝陈(公元557年-589年)

公元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陈霸先,建国号为陈,陈霸先就是陈高祖。陈最后一任皇帝就是陈叔宝,最终被隋朝所灭。

扩展资料:

也有说南京是十朝古都的,那么多出来的四朝是:

1、第七朝:五代十国南唐

937年,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国号唐。南唐是十国里面国力比较强大的。不过宋朝崛起之后,被宋朝在975年灭亡了。最后一个皇帝是李煜。

2、第八朝:明朝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靖难之役之后,朱棣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不过南京仍保留首都的头衔,是陪都。南京又一套的官制体系。1644年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标志着明朝的灭亡。之后的南明小朝廷没撑几年彻底被灭了。

3、第九朝:太平天国

1851年太平天国建国,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1864年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灭亡。

4、第十朝:中华民国

1927年北伐的时候,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中华民国的彻底失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 (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

南京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城市,被誉为六朝古都,那么是哪六朝呢?

六朝分别是指:三国吴、东晋、南北朝宋、南北朝齐、南北朝梁、南北朝陈。从三国时期的吴国开始,之后就被人称为“六朝古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六朝之中。

“六朝”是指:

1、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2、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定都北京的朝代:

1、元朝。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第二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2、明朝。明成祖朱棣登上帝位后,为了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1417年开始营建北京,花了三年多时间完工,公元1421年迁都至北京。

3、清朝。公元1644年,明王朝被农民军推翻。清军入关后,清王朝开始统治全国,随即迁都北京。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分享的内容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以上就是关于六朝古都是哪六朝全部的内容,包括:六朝古都是哪六朝、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分别是哪六朝,那时候南京又分别叫什么、南京是哪六个朝代的首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8899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