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试叙述地球生命的进化历程,如何争取人类进化的光明未来 ,关于生命演化的几点思考感谢了!!

黍离之悲2023-05-04  23

我只能回答下生命进化历程了:

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应当追溯到与生命有关的元素及化学分子的起源因而,生命的起源过程应当从宇宙形成之初、通过

所谓的“大爆炸”产生了碳、氢、氧、氮、磷、硫等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谈起。

大约在66亿年前,银河系内发生过一次大爆炸,其碎片和散漫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凝集,大约在46亿年前形成了

太阳系。作为太阳系一员的地球也在46亿年前形成了。接着,冰冷的星云物质释放出大量的引力势能,再转化为动

能、热能,致使温度升高,加上地球内部元素的放射性热能也发生增温作用,故初期的地球呈熔融状态。高温的地

球在旋转过程中其中的物质发生分异,重的元素下沉到中心凝聚为地核,较轻的物质构成地幔和地壳,逐渐出现了

圈层结构。这个过程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大约在38亿年前出现原始地壳,这个时间与多数月球表面的岩石年龄一致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生命的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是来自“

大爆炸”后元素的演化。资料表明前生物阶段的化学演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在宇宙空间中广泛地存在着化学演化的

产物。在星际演化中,某些生物单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于星际尘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着在行

星表面的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象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通过若干前生物演化的过渡形式最终在地球上形成

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至此,生物学的演化开始,直到今天地球上产生了无数复杂的

生命形式。

38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稳定的陆块,各种证据表明液态的水圈是热的,甚至是沸腾的。现生的一些极端嗜热

的古细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谢方式可能是化学无机自养。澳大利亚西部瓦拉伍

那群中35亿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证据。

原始地壳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也开始逐渐形成。

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尚无较多的生物出现,一直到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带壳的后生动物才大量出现。

1、[前寒武纪]

太古宙(Archean)是最古老的地史时期。从生物界看,这是原始生命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当时只有数

量不多的原核生物,他们只留下了极少的化石记录。从非生物界看,太古宙是一个地壳薄、地热梯度陡、火山—岩

浆活动强烈而频繁、岩层普遍遭受变形与变质、大气圈与水圈都缺少自由氧、形成一系列特殊沉积物的时期;也是

一个硅铝质地壳形成并不断增长的时期,又是一个重要的成矿时期。

元古宙(Proterozoic)初期地表已出现了一些范围较广、厚度较大、相对稳定的大陆板块。因此,在岩石圈

构造方面元古代比太古代显示了较为稳定的特点。早元古代晚期的大气圈已含有自由氧,而且随着植物的日益繁盛

与光合作用的不断加强,大气圈的含氧量继续增加。元古代的中晚期藻类植物已十分繁盛,明显区别于太古代。

震旦纪(Sinian period)是元古代最后期一个独特的地史阶段。从生物的进化看,震旦系因含有无硬壳的后

生动物化石,而与不含可靠动物化石的元古界有了重要的区别;但与富含具有壳体的动物化石的寒武纪相比,震旦

系所含的化石不仅种类单调、数量很少而且分布十分有限。因此,还不能利用其中的动物化石进行有效的生物地层

工作。震旦纪生物界最突出的特征是后期出现了种类较多的无硬壳后生动物,末期又出现少量小型具有壳体的动物

。高级藻类进一步繁盛,微体古植物出现了一些新类型,叠层石在震旦纪早期趋于繁盛,后期数量和种类都突然下

降。再从岩石圈的构造状况来看,震旦纪时地表上已经出现几个大型的、相对稳定的大陆板块,之上已经是典型的

盖层沉积,与古生界相似。因此,震旦纪可以被认为是元古代与古生代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2、[寒武纪]

寒武纪(Cambr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开始于距今54亿年,延续了4000万年。寒武纪是生物界第一

次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出现了丰富多样且比较高级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保存了大量的化石,从而有可能研究当时生

物界的状况,并能够利用生物地层学方法来划分和对比地层,进而研究有机界和无机界比较完整的发展历史。

比较著名的有早寒武世云南的澄江动物群、加拿大中寒武世的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寒武纪的生物界以海生无

脊椎动物和海生藻类为主。无脊椎动物的许多高级门类如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笔石动物等

都有了代表。其中以节肢动物门中的三叶虫纲最为重要,其次为腕足动物。此外,古杯类、古介形类、软舌螺类、

牙形刺、鹦鹉螺类等也相当重要。抛开牙形石不说,高等的脊索动物还有许多其他代表,如我国云南澄江动物群中

的华夏鳗、云南鱼、海口鱼等,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中的皮开虫,美国上寒武统的鸭鳞鱼。

3、[奥陶纪]

奥陶纪(Ordovic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距今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奥陶纪是地史上海

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在板块内部的地台区,海水广布,表现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的普遍发育,在板块边缘的活

动地槽区,为较深水环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浅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奥陶纪末期曾发生过一次规模较

大的冰期,其分布范围包括非洲,特别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维亚以及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等地。

奥陶纪的生物界较寒武纪更为繁盛,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发展,其中以笔石、三叶虫、鹦鹉螺类和腕足类最为

重要,腔肠动物中的珊瑚、层孔虫,棘皮动物中的海林檎、海百合,节肢动物中的介形虫,苔藓动物等也开始大量

出现。

奥陶纪中期,在北美落基山脉地区出现了原始脊椎动物异甲鱼类——星甲鱼和显褶鱼,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也

出现了异甲鱼类。植物仍以海生藻类为主。

4、[志留纪] 笔石的时代,陆生植物和有颌类出现

志留纪(Silurian period)是早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本纪始于距今435亿年,延续了2500万年。由于志留系

在波罗的海哥德兰岛上发育较好,因此曾一度被称为哥德兰系。

志留系三分性质比较显著。一般说来,早志留世到处形成海侵,中志留世海侵达到顶峰,晚志留世各地有不同

程度的海退和陆地上升,表现了一个巨大的海侵旋回。志留纪晚期,地壳运动强烈,古大西洋闭合,一些板块间发

生碰撞,导致一些地槽褶皱升起,古地理面貌巨变,大陆面积显著扩大,生物界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这一切都标

志着地壳历史发展到了转折时期。

志留纪的生物面貌与奥陶纪相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志留纪时仍占重要地位,但各

门类的种属更替和内部组分都有所变化。如笔石动物保留了双笔石类,新兴的单笔石类也很繁盛;腕足动物内部的

构造变得比较复杂,如五房贝目、石燕贝目、小嘴贝目得到了发展;软体动物中头足纲、鹦鹉螺类显著减少,而双

壳纲、腹足纲则逐步发展;三叶虫开始衰退,但蛛形目和介形目大量发展;节肢动物中的板足鲎,也称“海蝎”在

晚志留世海洋中广泛分布;珊瑚纲进一步繁盛;棘皮动物中海林檎类大减,海百合类在志留纪大量出现。

脊椎动物中,无颌类进一步发展,有颌的盾皮鱼类和棘鱼类出现,这在脊椎动物的演化上是一重大事件,鱼类

开始征服水域,为泥盆纪鱼类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植物方面除了海生藻类仍然繁盛以外,晚志留世末期,陆生植物中的裸蕨植物首次出现,植物终于从水中开始

向陆地发展,这是生物演化的又一重大事件。

5、[泥盆纪] 鱼类的时代

泥盆纪(Devonian period)是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开始于距今41亿年,延续了约5500万年。泥盆纪古地理

面貌较早古生代有了巨大的改变。表现为陆地面积的扩大,陆相地层的发育,生物界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陆生植物、鱼形动物空前发展,两栖动物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的成分也显著改变。

腕足类在泥盆纪发展迅速,志留纪开始出现的石燕贝目成为泥盆纪的重要化石。此外,穿孔贝目、扭月贝目、

无洞贝目和小嘴贝目在划分和对比泥盆纪地层中也极为重要。

泡沫型和双带型四射珊瑚相当繁盛。早泥盆世以泡沫型为主,双带型珊瑚开始兴起;中、晚泥盆世以双带型珊

瑚占主要地位。

鹦鹉螺类大大减少,菊石中的棱菊石类和海神石类繁盛起来。

正笔石类大部分绝灭,早泥盆世残存少量单笔石科的代表。

竹节石类始于奥陶纪,泥盆纪一度达到最盛,泥盆纪末期绝灭。其中以薄壳型的塔节石类最繁盛,光壳节石类

也十分重要。

牙形石演化到泥盆纪又进入一个发展高峰,这个时期以平台型分子大量出现为特征。

昆虫类化石最早也发现于泥盆纪。

泥盆纪是脊椎动物飞越发展的时期,鱼类相当繁盛,各种类别的鱼都有出现,故泥盆纪被称为 “鱼类的时代

”。早泥盆世以无颌类为多,中、晚泥盆世盾皮鱼相当繁盛,它们已具有原始的颚,偶鳍发育,成歪形尾。

早泥盆世裸蕨植物较为繁盛,有少量的石松类植物,多为形态简单、个体不大的草本类型;中泥盆世裸蕨植物

仍占优势,但原始的石松植物更发达,出现了原始的楔叶植物和最原始的真蕨植物;晚泥盆世到来时,裸蕨植物濒

于灭亡,石松类继续繁盛,节蕨类、原始楔叶植物获得发展,新的真蕨类和种子蕨类开始出现。

6、[石炭纪] 两栖动物的时代

石炭纪(Carboniferous period)开始于距今约355亿年至295亿年,延续了6000万年。石炭纪时陆地面积不

断增加,陆生生物空前发展。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

利条件。

石炭纪又是地壳运动非常活跃的时期,因而古地理的面貌有着极大的变化。这个时期气候分异现象又十分明显

,北方古大陆为温暖潮湿的聚煤区,冈瓦纳大陆却为寒冷的大陆冰川沉积环境。气候分带导致了动、植物地理分区

的形成。

石炭纪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与泥盆纪比较起来,有了显著的变化。浅海底栖动物中仍以珊瑚、腕足类为主。早石

炭世晚期的浮游和游泳的动物中,出现了新兴的筳类,菊石类仍然繁盛,三叶虫到石炭纪已经大部分绝灭,只剩下

几个属种。

最早发现于泥盆纪的昆虫类,在石炭纪得到进一步的繁盛,已知石炭、二叠纪的昆虫就达1300种以上。陆生脊

椎动物进一步繁盛,两栖动物占到了统治地位。早石炭世一开始,两栖动物蓬勃发展,主要出现了坚头类(也称迷

齿类),同时繁盛的还有壳椎类。

早石炭世的植物面貌与晚泥盆世相似,古蕨类植物延续生长,但只能适应于滨海低地的环境;晚石炭世植物进

一步发展,除了节蕨类和石松类外,真蕨类和种子蕨类也开始迅速发展。裸子植物中的苛达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

成为造煤的重要材料之一。

爪海胆

7、[二叠纪] 重要的成煤期

二叠纪(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5亿年,延至

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二叠纪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槽封闭

并陆续地形成褶皱山系,古板块间逐渐拚接形成联合古大陆(泛大陆)。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的缩小

,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二叠纪是生物界的重要演化时期。海生无脊椎动物中主要门类仍是筳类、珊瑚、腕足类和菊石,但组成成分发

生了重要变化。节肢动物的三叶虫只剩下少数代表,腹足类和双壳类有了新的发展。二叠纪末,四射珊瑚、横板珊

瑚、筳类、三叶虫全都绝灭;腕足类大大减少,仅存少数类别。

脊椎动物在二叠纪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鱼类中的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等有了新发展,软骨鱼类中出现了许多

新类型,软骨硬鳞鱼类迅速发展。两栖类进一步繁盛。爬行动物中的杯龙类在二叠纪有了新发展;中龙类游泳于河

流或湖泊中,以巴西和南非的中龙为代表;盘龙类见于石炭纪晚期和二叠纪早期;兽孔类则是二叠纪中、晚期和三

叠纪的似哺乳爬行动物,世界各地皆有发现。

早二叠世的植物界面貌与晚二叠世相似,仍以节蕨、石松、真蕨、种子蕨类为主。晚二叠世出现了银杏、苏铁

、本内苏铁、松柏类等裸子植物,开始呈现中生带的面貌。

原始海胆、瓣齿鱼(图)

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海洋与陆地的变迁,由滨海浅滩绿藻植物演化而来的陆生裸蕨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并且根、茎和叶里具有输导组织和比较发达的机械组织,植株较高大,受精离不开水,大多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成为原始石松类和有节类。从蕨类植物再演化到裸子植物,标志着从孢子繁植转化为种子繁殖。裸子植物用种子繁殖适于陆上生活和传播,扩大了生存空间,形成了地球上的广大森林,为爬行动物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生活环境。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鱼类包括有颌类和无颌类。早期鱼类为无颌类,包括头甲鱼形类和鳍甲鱼形类。无颌类最早的类群是异甲类,之后出现了从无颌类分化出来的最早具颌的棘鱼类和盾皮鱼类。有了上下颌,就不仅是被动摄食微小有机物,而可主动追捕大的食物了。之后由棘鱼类发展到硬骨鱼类,包括总鳍鱼类、肺鱼类和辐鳍鱼类。盾皮鱼类发展为软骨鱼类出现了,如鲨鱼和鳐,还有生活在深海里的银鲛等。

随着总鳍鱼到陆地活动,成为陆生脊椎动物的最早类型,两栖类开始出现。脊椎动物在登上陆地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呼吸和行动问题。总鳍鱼已具有原始肺的构造,肉质偶鳍可以在地上爬行。残存下来的现代两栖类有蝾螈、青蛙等。

从两栖动物演化出来的蜥螈形类,很可能是爬行动物的祖先。经过长期演化,产生了能够适应干旱陆地环境的羊膜卵。于是,爬行动物诞生了。从两栖类水中产卵、水中受精发展到爬行动物的体内受精和产生羊膜卵,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爬行动物在陆地上产卵、孵化,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陆地生活环境的复杂多变,为动物的进化提供了新的生态环境和适应方向,原始的爬行动物向各个方向分化和发展,分别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

从变温的爬行动物转化为恒温的鸟类,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温相对稳定,不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增强了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地理分布范围。

早白垩世晚期出现了被子植物,中、晚白垩世很快繁育起来,新生代时极为繁盛,代替了裸子植物,成为植物界中最高级的类群,开始了被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有比裸子植物更进步的内部构造和完善的生殖器官。因为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有利于保护种子,繁殖后代,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所以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被子植物的迅速发展和更广泛的地理分布,为依赖植物为生的动物界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促进了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大发展。

最早的哺乳动物是从三叠纪的似哺乳爬行动物中分化出来的。进入新生代,由于板块的分离或聚合,气候的分化,被子植物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分布,促使哺乳动物迅速分化、辐射,得到了空前发展,取代了爬行动物,在地球上居于优势。从而脊椎动物的演化又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哺乳动物时代。从爬行动物的变温、卵生发展为哺乳动物的恒温、胎生和哺乳,以及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主要是食虫的。古老的有蹄动物踝节类也是从原始食虫类演化而来的,是由食虫发展到食草过程中最原始的一个分支,是后来大多数有蹄动物,包括马、貘、犀等奇蹄类和猪、牛、羊等偶蹄类的共同祖先。食肉类又分为古食肉类、新食肉类和鳍脚类。始新世末期新食肉类繁盛起来,如现生的猫、虎、狗等。新食肉类出现不久,海生鳍脚类(海狮、海豹、海象)开始出现。

偶蹄类从始新世开始出现,经过渐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大量发展,从更新世到现在。偶蹄类分为猪形类、骆驼类和反刍类。猪形类出现于始新世早期,都是些小形偶蹄类,如始新世的双锥齿兽,戈壁猪形兽等。从渐新世到上新世体形变大。更新世出现了与现代野猪相似的猪。反刍类包括鼷鹿、鹿、长颈鹿、牛、羊、羚羊等。

灵长类动物可能是由食虫类动物中的一个分支演化而来的,时间大约在距今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末期,或者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的初期。在北美洲和欧洲,曾在古新世以及随后的始新世的地层中发现了形态介于食虫类与灵长类之间的化石,与现生的普通树鼩非常相似。这种动物具有很多接近于灵长类动物的一些特征,例如具有圆形的眼眶,眼窝后面有褶皱,两眼开始并列;脑子较大,而嗅叶较小;第一指(趾)和其他四指(趾)稍有点分开,能伸出趾爪抓住树枝等等,经过长期与环境的作用,逐渐显现灵长类的特点。

生物进化实际上就是一部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在这个历史行程中,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主角,它们达到顶峰后然后逐步衰亡,然后新的主角登上历史舞台,这是生态环境在不断更新的结果,也是宇宙物质演化规律所导演的结果。

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生物所处的环境可分为两种:一种环境是地球的自然气候、地理等,地球上各处的气候、地理不尽相同,各个地域、地区有着各自的环境特点,它们对生物的生存形态有着不同的影响。另一种是生物环境,这就是生活在地球上不同物种、以及同一物种中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竞争,这种关系对生物的生存形态产生更复杂深刻的作用和影响。

自然生态体系是一个比一般物质作用体系更加复杂的体系,它由非生物、微生物、植物、动物所组成,不同的物种有着不同的属性,它们有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繁衍方式,相互之间构成了食物链及其基础上的行为链,这样的生存链推动着物种的演化。在这个多物种的生物体系中,不同的生命形式之间结成一定的相互关系,并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生物进化是一个逐步推进多方面进化的过程,生物表现在各种生物机能的进化,各种生物结构的产生和演化都对应于环境所施加的作用力,包括生物的活动能力、听力、视力、嗅觉、智力等等,各种机能根据生存需要逐步发展完善。随着生物与环境的不断作用,体内细微变化的逐步积累,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生物从内在本质到外在形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生存过程看,每个生命都要经历从出生、成长、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这是生命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每个生命体的身上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在生物体与环境中各种存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作为一种作用力结构,生物的生存形态会因与环境的作用而产生变化,并且这样的变化会反映在生物体的内在组织结构和遗传结构上。表面看,生物活动围绕着生存和繁衍在进行,而其中却蕴涵着宇宙中物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趋势。

在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都在不断进化,同时,进化包含了生物结构、个体以及物种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体系的进化。在生命发展进程中,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它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会对其它的生命存在产生影响,个体的作用看起来都微不足道,但众多微小生命的存在却决定着生命的演化过程。

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相互作用的体系,不同的生物相互依存、竞争,进行着循环、再生和发展。对于处在不断变化的相互关系中的生物来说,它们有必要进行生物结构和机能调整,使自身的生存形态与环境相适应。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旧的生命形式不断地被新的取代,地球上的生命生生不息,并且发展得愈来愈完美。

生命起源的过程包括:①从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②从有机小分子发展成有机大分子;③由有机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④由多分子体系发展成原始生命。

原始海洋中的这些有机小分子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经过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如海洋粘土矿物的吸附与缩合或深海“烟囱”热泉作用)下发展成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些蛋白质和核酸通过浓缩形成团聚体或类蛋白质微球体,在自我组织下,形成与水体相对隔离的多分子体系。多分子体系进一步建立超循环组织,经阶梯状过渡而最终形成原始的生命——原核细胞。化石证据表明,古老的生命至少在35亿年前就已出现(表2-1)。

细胞的生命历程会经历分裂、分化、衰老直到凋亡。不同的细胞,完成生命历程所需的时间不同。例如,大部分细胞会遵循正常的生命历程走完一生,少数细胞由于受某些因素的干扰,会脱离正常的生命轨道,出现损伤、坏死(死亡)或癌变

生命其实就像是一个圆,它的起点也就是它的终点,那是生与死的交汇点。生命的过程就像是在播放录影带,回忆是倒带,但唯一不同的是生命无法停格在某一段,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因为它没有暂停键。常常有很多时候,很多人,很多事在我们还来不及细细品味的时候就悄悄地从指缝中溜走了,而我们总是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它的可贵。但为时已晚。

太多时候,我们回想起以前的事,就给它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叫回忆。总觉得回忆是个饱满沉重的字眼,有太多的欢和泪,太多的沧桑和无奈,我们只是偶尔回头看一下,就这一下,我们就要承受太多太多超负荷的情感。也许有时候我们太执着于往事,每一次的回头都是揭开愈合的伤疤,让血淋淋的伤口再现,让心在痛一次,何必呢?其实,不回头并不代表遗忘,既然伤口已经结疤,我们又何必执着,光明就在你的眼前,为何你还执着曾经的黑暗呢?

有很多曾经发生过的事被我们淡忘了,我们就给它个冠冕堂皇的名字叫遗忘。其实记忆一直都被我们保存得很好,只是关住部分记忆的锁因久不曾使用而生锈无法开启;亦或是我们刻意把钥匙丢掉,不想再面临曾经的苦痛与悲伤。如果有一天,你愿意再次开启,尘封的记忆就会想储水的闸门被打开,波涛汹涌的水就会奔涌而出。

生命的过程很美,但短暂,就好像流星划过天际,那一刹那,绽放出美丽,但仅那一瞬间,便陨落了。我们无法在生命的过程中强留下些什么,如果有,只是流星划过天际的那一瞬间的美丽留在人们心中,短暂而又永恒的美。对于生命的过程,你不能强求什么,也不能留住什么,更无法带走什么,生命就是这样,我们就像是个背着行囊的游者,在某些地方来去匆匆,在某些地方流连忘返,最后在某个地方落脚。未来是个未知数,我们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地方落脚,但是我们必须不停的走,回首往事,每回播一个画面,停格在你想看的地方,无法追悔,无法重来,生命就是这样。即使有太多遗憾和无奈,我们还是得向前走,不论前方有什么危险。

走了,不必再留恋,把哀伤埋葬在身后;

走了,脚步坚定,到前方寻找新的希望;

走了,曾经的泪水和笑颜,就让它在阳光下闪烁;

走了------走了!

生命体真是一种矛盾重重而且无法自圆其说的现象:来到这个世上后,目的地就是死亡,那又何必生?生命体在存活期间又以生命存续为需要,那又为什么给予生命体那么多的生存诘难,以及肉体、精神上的痛苦伤害?

人类始终都在生存的意义上迷惘着、彷徨着,却又迫切地留下后代,一代又一代地重复着这参不明悟不透的生存行为,且生生不息,又为哪般?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给出了一些答案。

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说,生命体中具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两种作用力,这被称为本能生命的二元论。并用大量篇幅论述,试图说明生命体“死亡本能”存在的可能性。

他说生命的目标必定是事物古老而原始的状态(无生命的无机物状态),一切生物毫无例外地由于内部原因(自然衰老)而归于死亡,那么,我们将不得不承认,“一切生命的目标乃是趋向死亡”。

我们的世界在最早的时候是没有任何生命体的,地球上只有无机物。生命是被一些外部环境和压力催生而被迫出现的一种现象,机体试图回到无生命的状态中去,也就是“死亡”的状态中去,但是外界环境强加给有机体生命历程的那些复杂变化,都被保守的机体本能地接受下来,使得生命的历程越来越长,而生命体穷其一生都在竭力通过一条由其自身发展所沿循的迂回曲折的道路挣扎着回复到无机生命的状态中去,也就是说,生命的整个历程都是在追溯死亡。

而“外界环境强加给有机体生命历程的那些复杂变化”则包括了生命体被迫进化出来的“繁衍”机制。

所以说:生存是本能,死亡也是本能,‘向死而生’就是我们共同的宿命。

在叔本华看来,死亡是“生命的真正结果,并且因此可以说是生命的最终目的”。

弗洛伊德在一百多年前用了很多时间、精力,搜集了很多文献,写了很多篇幅的文章,就是想力证人类的“本能”是趋于死亡这个结论的可靠性。然而他不知道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就曾说过,“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认为我们的身体本就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生与死之间,不过是一种生命形态的转化。灵魂归于宇宙,形体归于自然,是一种“大归”的现象。

老子也曾发出过关于生命的见解:他认为要尊重和遵循生命的客观规律,有生必有死,生死相依,不但要尊重生命,还要尊重死亡,与庄子“善吾生者善吾死”的观点相一致。正如圣严法师说过的:不厌世,也不恋世。这才是智慧。

这样看来,弗洛伊德关于“生而向死”的观点已然并不新鲜。

既然生的意义就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那么活着的意义就在于那脚下的每一步,走得是否安稳,踏实,快乐,坚强。

尼采曾说过:在没有神存在的世界中,人必须选择自己的价值,如果人生被发现有任何意义,那都是人自己赋予的。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是一位伟大的丹麦童话作家,他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世界童话创始人"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个穷鞋匠,曾自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改嫁。安徒生从小就被贫困所折磨着,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十分正规的教育。少年时代就对舞台有兴趣,幻想去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为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于演出,根本没有剧院愿意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书,有些故事表现了善和美必胜的乐观信念,有些则非常悲观,结局极为不幸,他的故事之所以有着强烈吸引力,部分原因是他们同情不幸者和流浪者。他还写过戏剧、小说、诗歌、游记和几本自传。他的著作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夜莺》等家喻户晓的名著。其中,《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安徒生小时候不仅经常和饥饿打交道,而且还处处遭到人们的鄙视。但他心里却有一个在当时被认为是与他出身不相称的、“异想天开”的“志愿”——他想当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个高雅的芭蕾舞演员,一个宏伟的歌唱家,一个在舞台上表演人生、创造“美”的艺术家。为此,他在一般庸俗不堪的人的眼中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柄。但他却一点也不感到气馁,而是发誓要做的更好。

安徒生14岁就离开了家乡奥登塞市,在当时那个世态炎凉的社会里,等待他的是一种什么命运。饥饿和精神上的打击与他结了不解之缘。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虽然由于贫困和由此而带来的疾病折磨了他的身体,毁坏了他的体形和声音,使他不能成为一个舞台艺术家,但他以坚强的意志最后还是达到了他的目的:他成为全世界亿万儿童所喜爱的童话作家。他在童话作品中所创造出的美和诗,成为人类永远享受不尽的精神财富和艺术宝藏。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他以诗意而又幽默的笔调,改变了现代童话的面貌,并开启了创作童话的先河。最可贵的是,安徒生的作品中闪耀着普遍的人性的光辉,超越了不同国家、种族与文化,因此历久弥新,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反复传诵。安徒生童话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和思想成就,至今仍无人能够企及

1805年4月,一个婴儿出生在一张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声啼哭着,仿佛抗议着上帝将天使贬低到人间。教士安慰惶恐的母亲说:“小时候哭声越大,长大后就越聪明。”果然许多年后,这个天使向全世界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即使是圣诞老人,也并不会比他更有名气。他的名字,就是汉斯·克里安徒生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父亲是丹麦欧登赛城的一个贫苦鞋匠,他读过不少书,想像力丰富并有点浪漫气质,不过这些在他来说并不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他的妻子是一个质朴的女人——并不美,但很耐劳,很容易相信一切,包括上帝。

这个春天,鹳鸟再次飞来,庭院里的醋栗树重新皱起细小的新叶,小小的安徒生知道自己已经6岁了。他故作正经地走在父亲身边,指点着收拾旧巢的鹳乌。当听说夏天以后,体弱的小鹳鸟因为无力飞到埃及过冬,会被啄死的时候,他忧愁起来:“让它们到咱们的顶楼上来吧,冬天里我一定会分点东西给它们吃的。”

欧登塞是个封闭的小镇,人们坚信上帝和女巫。许多神秘的传说在空气中荡漾不绝。纺纱室的阿婆们有时会把《一千零一夜》中的离奇故事讲给来玩耍的小安徒生听,使这个原本喜欢空想的脑子更加丰富了。小家伙多么奇怪啊:许多人听着这些可怕的故事都无限叹息,担惊受怕,可是过后却好像没事儿似的。在他来说,他所听到的一切都带着鲜明的神奇色彩,仿佛真的一样重现在眼前。有时他会被树林中自己想象出来的精灵吓得飞奔回家,魂不附体。多年以后,这些古老的传说和童年的幻想,都成为他创作的源泉。

母亲对柔弱的独生儿子充满怜爱,为了让他逃过学校坏脾气老姑婆的肉体虐待,6岁的安徒生被送到年轻的卡尔斯倩斯那里读书,成为年纪最小的学生。这位以公平温厚而备受尊敬的教师很喜欢女孩般文静的新学生,课间时常牵着他的手在校园里散步,并不时对嬉闹的学生们喊一句;“安静点,淘气鬼们,别把这孩子推倒了。”

安徒生经常偷看学校里唯一的女孩子萨拉,他把她想象成童话中的公主,渴望接近这个黑眼睛的小姑娘。有一次,他们一起回家,其实他的家早就走过了,可是他一声不吭。同样贫苦出身的萨拉发誓自己将来会成为某农场的女管事。安徒生睁大双眼:“那多乏味!”公主怎么能当管事呢“我长大以后,要把你接到我的城堡里。”他告诉女孩子他的家原是贵族的分支,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总有一天……萨拉笑起来,这小家伙一定是疯了。第二天,一个磨坊主的儿子奥来揪着安徒生的头发嚷道:“日安,公爵大人! 你漂亮的城堡在哪儿呢”周围的人捧腹大笑。

安徒生的爱情黯然退却。但在幻想中,他让自己在大火中救下萨拉,并接受了她的道歉。他甚至原谅了欺侮嘲笑他的奥来,当这个顽童被罚站在桌子上时,小安徒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奥来羞辱的处境,以至于被罚者还没有哭,他就哭出声来,并苦苦哀求老师原谅他的“敌对行动人”。这件事后,作坊主的儿子就成了小个子安徒生的保护人了。

时光过得飞快,在学校里安徒生十分快乐,然而时世的艰难使学校关闭了,他只好回到家里。父亲为他做的几只木偶给儿子带来极大的满足,他给小人们缝制了漂亮的衣裳,让木偶们在“舞台”上尽情发挥他的幻想。

不久,一种更美好的东西闯入他的生活——他读到了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那神奇瑰丽的情节深深使他迷醉。很快,他就能整段背诵《李尔王》;他那些木偶,也都沉浸在威廉·莎士比亚激情的海洋中了。

他开始想编自己的戏——他把父亲教给他的几句德语词汇讲给木偶。你听,“Besen!”这个词多么响亮,可是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木偶最爱说的字眼,其实就是“扫帚”的意思。

1813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战争,困窘的家境和冒险的渴望促使鞋匠走上了战场。两年以后他回到家中,从此一病不起。当雪花飘起的时候,出现在小安徒生幻想中的冰姑娘带走了父亲,留下无助的妻儿和彻骨的寒冷。

父亲死后,生计日下,母亲唯一的谋生手段就是每天给别人洗衣服。在寒冷的冬天里河水的温度无法想象,她只好喝几口酒来驱寒。这在体面人看来,是多么粗鄙的行为! 刻薄的流言不胜而走,城里的人们都在窃窃私语——“鞋匠的老婆玛利亚是个嗜酒如命的女人!”安徒生为母亲感到无限屈辱。多年以后,在童话《她是一个废物》中,他表达出深深的愤慨。

玛利亚本是想拼死独立支撑一家的,可镇里的长舌妇们嘲笑她的儿子游手好闲,母亲只好忍痛把瘦小羞怯的儿子送到工厂里做童工。11岁的安徒生被沉重的活计搞得头晕眼花,然而他的歌声救了他。当一次间歇时他唱起来。工人们从此不再让他干活,只要他那清脆、响亮的歌声能打破工地的沉闷,还要求这个小家伙做什么呢 小安徒生心满意足,因为他向来就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表演,他甚至独个演起了威廉·莎士比亚的《麦克白》。

一个工人对他说:“干嘛你不去当演员”

是的,那对他再适合不过了,如果不能导演命运的话,那么在舞台上演出命运不是也很好吗?这是多么奇妙的设想! 于是,当安徒生14岁受过坚信礼以后,他对母亲安排他做裁缝学徒的计划表现出惊人的执拗——“不,妈妈,我要当演员。”

尽管安徒生向妈妈保证一定会成名,又是哀求又是哭泣,母亲毫不让步。然而算命的女巫帮助了他;“孩子的幸福之花不在这里开放,得离开此地到远方去寻找!”

携带着30个《天方夜谭》银毫子和心爱的木偶,年轻的安徒生在马车上回首故乡。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当我变得伟大的时候,我一定要歌诵欧登塞。谁知道,我不会成为这个高贵城市的一件奇物 那时候,在一些地理书中,在欧登塞的名字下,将会出现这样一行字:一个瘦高的丹麦诗人安徒生在这里出生!”

这是一个准确的预言。然而此时,1819年9月6日当那个14岁的瘦高个儿的男孩手里拿着一个包袱,眺望着已展现在他面前的哥本哈根时,故乡却仿佛已遥不可及,这个巨大而陌生的城市使他感到渺小而孤独。但他立刻擦去眼泪,告诉自己,现在不是哭泣的时候,要行动,信心百倍地行动。

这个来自小镇的男孩子,像《天方夜谭》中的贫苦少年阿拉丁一般,开始为自己的神灯而奋斗了。

他苦心求人写给著名芭蕾舞演员沙尔夫人的介绍信并未达到拜师的效果,便又去求见皇家剧院的经理霍尔斯坦请求做一名演员。经理打量了一下这个鹳鸟一般细高的孩子以后说道:你长得太瘦了,演起戏是会被观众嘘下台来的。”少年仍未失望,主动建议道:“这个好办,只要您给我100块钱一个月的薪水,我很快就会长胖的。”经理恼怒了——这个穷小子若不是白痴,就是来寻开心的,立时便发出逐客令,沮丧的安徒生只好离开。

舞蹈学校五月才招生,而安徒生手里的钱已所剩无几。经一位熟人介绍,他做了几天小工,又因为满口乡土口音而被人当作笑料,只好气愤地离开作坊。他流浪街头,茫然无措,突然想起在报上看到过意大利歌唱家西博尼教授在哥本哈根演出和开办歌唱学校的消息,于是便不顾一切地闯进了教授正高朋满座的家。好奇的宾客们被这个在哥本哈根孤身奋斗的少年吸引,何况,他的歌声的确展示着一颗热爱缪斯的心。大家纷纷解囊,安徒生终于如愿以偿,进入西博尼的歌唱学校。

然而幸运不会总跟着一个人,虽然安徒生勤奋超人,但一场大病损害了他的声音,学声乐已毫无希望。接下来的挫折使他发现,自己也缺少舞蹈和演戏的天份。他终于明白,自己不属于舞台。

4年离乡奋斗使安徒生深刻感受了这个更为广阔、充满悲欢离合的社会。在学校里,他阅读了莎翁、歌德等人的名著以及丹麦的古典作品,深深体验到写作的魅力。他突然清楚地知道他所要追求的“神灯”是什么了——那就是“文学”。只要有百折不回的勇气和一颗真诚易感的心灵,就一定能够攀上文学的顶峰。

1822年,几位评论家读到了一个叫《阿芙索尔》的剧本,这是一个冒失的年轻人送来的。剧本韵律不齐,有许多语法错误——当然,作者毫无修安徒生童话养是有目共睹的。不过且慢,这其中有许多火花真实地、生动地闪烁着,也许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可以给戏剧界带来点清澈的东西。于是剧本的作者,汉斯·安徒生被送进拉丁文学校深造,国家顾问古林先生为他申请了一笔皇家公费以支付用度。

17岁的安徒生高高瘦瘦,坐在低年级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对他来说可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孩子们嘲笑他是乡下笨汉,因为他丝毫不懂上流社会的礼节,在他们眼里,他就是那只不受欢迎的“丑小鸭”;同时,那些繁复的拉丁文修饰语多么无聊:空洞的语言即使矫柔造作地装饰起来,也没有灵魂,而他必须背诵它们!

不过,经过考验和磨难,他总算在1828年通过了毕业考试。而且这几年中,他阅读了不少诗人和作家的作品,拜伦、海涅、司各特,他们才是真正的瑰宝啊!

在学校里,安徒生没有忘记他的创作,他的诗作《傍晚》和《垂死的孩子》发表在作家海登堡的刊物上,大受好评。1829年,安徒生的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公演,听着观众的喝彩,年轻的剧作家滚滚泪下——十几年前,正是在同一家戏院中,他曾受到尖刻的鄙薄和否定,而今天,他终于成功了,得到了公众的承认和欢呼。

“旅行就是生活”,安徒生这样说过。从1831年,安徒生开始了他第一次国外漫游,终其一生,他携着一把雨伞,一根手杖和简单的行囊访问了欧洲的所有国家,先后完成了《阿马格岛漫游记》、《幻想速写》、《旅行剪影》等作品,1835年,他带有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出版,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安徒生是诗人、剧作家、游记作者,他多才多艺,还剪得一手好剪纸。在纪念他的博物馆中,展出了他剪的各种图案,有挂在圣诞树上的舞蹈者,有各种花卉和动物,甚至大门上的门徽,也是他的人头剪纸。

但童话是安徒生一切创作中的皇冠。1835年,安徒生写信给女友说:“我要为下一代创作了。”从自己的童年体验中,安徒生深深理解穷苦孩子生活的寂寞和痛苦。他认为,在诗歌的领域中,没有哪一样能像童话那样无限包容。童话,会给孩子们一点快乐、希望和教益吧 他开始用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创作。

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话集问世,其中收入《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伊达的花儿》四篇童话。这些童话来自安徒生自己的人生经历,“它们像‘种子’一样藏在我的思想中,一股涓涓细流、一束阳光,或一滴苦酒,就能使它们破土而出。”

从这一年起,每一个圣诞节都有一本新童话来到孩子们身边。他整整写了43年,直到生命结束共创作了168篇作品,那诗一般的语言、宛转曲折的情节,使他的童话在他生前就已成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读物。“丑小鸭”、“坚定的锡兵”、“野天鹅”、“夜莺”……他赋与一切事物鲜活的灵魂,让它们歌唱。他把它们献给一切人——孩子们为那奇异动人的故事而神迷;成人则徘徊在他深深的人生哲思之间,流连不去。

安徒生的童话中不仅充满了奇异的梦幻般的火花,而且这位从苦难中生长起来的作家对劳动人民和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孩子也寄予深切的同情。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整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划燃一根根火柴,在微光中,她幻想着圣诞夜的欢乐: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身上插着刀叉的烤鹅冒着热气蹒跚走来……可幻景一闪即逝,元旦的清晨,人们发现她已冻死街头。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同样的孩子赤足冬夜,安徒生没有办法解决这深刻的社会问题,只好带着深深的悲哀寄希望于天国。

安徒生晚年有一篇最长的童话《幸运的贝儿》颇具自传色彩。童话的主人公贝儿一生追求至美,追求充满美的艺术境界,当他成功的时刻,当观众们向他欢呼的时刻,当他心爱的女孩将花束向他抛来的时刻,“像索福克里斯在奥林匹亚竞技的时候一样,像多瓦先生在剧院里听到交响乐的时候一样……他心里的一根动脉管爆裂了。像闪电一般,他在这里的日子结束了——在人间的欢乐中,在完成了他对人间的任务以后,没有丝毫痛苦地结束了。他比成千上万的人都要幸运!”这正是安徒生自己一生的追求。

安徒生并不漂亮,而且并非出身名门,在女性面前,他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求学时,他生活在古林家人之间,古林先生的女儿,温柔美丽而又具有很深文学修养的露易莎·古林深入了年轻人的心头,他爱恋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鉴于以往与女性交往的几次失败,安徒生不再希望人们知道蕴于他心中的爱情,哪怕是一点痕迹。但炽烈真诚的感情是密封不住的,它在童话湿润的氛围中绽开,凝成了凄凉美丽的《海的女儿》。

在童话中,那位优美、高贵、智慧的王子就是露易莎的化身;而安徒生自己,则是远远望着他的海的女儿。美丽的小人鱼天真、善良、无私,她浓郁的爱情如此坚韧而纯净。她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追求生命中那件最宝贵的东西——灵魂。这也正是安徒生艺术上的追求——永恒的、真挚的、人的灵魂

以上就是关于地球科学:试叙述地球生命的进化历程,如何争取人类进化的光明未来 ,关于生命演化的几点思考感谢了!!全部的内容,包括:地球科学:试叙述地球生命的进化历程,如何争取人类进化的光明未来 ,关于生命演化的几点思考感谢了!!、生命起源的过程、细胞生命历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884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