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变成雪后,分子间间隔怎样变化

水变成雪后,分子间间隔怎样变化,第1张

变大啊,雪就是水汽结晶,也就是固态的水,就是冰

冰是可以浮在水上的

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2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H2O)2和(H2O)3等,当温度在0℃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2O)3的缔合分子存在,当温度升高到398 ℃(101 kPa)时,水分子多以(H2O)2缔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如果温度再继续升高在398 ℃以上,一般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占主导地位了水温降到0 ℃时,水结成冰,水结冰时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有四个氢原子为近邻(两个共价键,两个氢键),如下图所示这样一种排布导致成一种敞开结构,也就是说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温度的水小

水变成雪后,分子间间隔变大了

人造雪科学小实验原理:利用喷射设备,将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然后喷射到天空中。

人造雪又称人工造雪,是指人为地,通过一定的设备或物理、化学手段,将水(水气)变成雪花或类似雪花的过程。人造雪制造方式分为炮筒式与冰片粉碎式。

自然雪花密度约为328kg/m³,而人造雪密度约为856kg/m³。从本质上看,人造雪和自然雪是相同的,但人造雪的密度更大。因此在相同条件下,同体积人造雪比自然雪融化慢。

人造雪性质:非自然性降温,人工方式利用换热技术实现水变成雪。与自然界的自然雪相比,无论哪种形式的造雪设备,造出来的雪的形状都无法与其形状相似,无法实现6面菱形状自然雪。

自然雪花轻盈,可以缓慢地从天而降,美感十足。而所有的人工造雪设备造出的雪花,更类似雪珠,因此更类似冰晶,不能做到6面体雪花。应用于滑雪场、人造自然飘雪景观、娱乐舞台造景、影视拍摄飘雪景观、实验室飘雪、汽车低温耐寒性能测试。

炮筒式人造雪:

目前国内滑雪场都采用零下温度造雪的雪炮方式降雪。因受气温及湿度的影响很大,暖冬现象严重,冬季造出来的雪量有限,满足不了滑雪场的正常营业。人工降雪机受环境的影响太大,大气温度达不到-3℃以下,湿度60%以上就造不出雪。

其工作流程是,来自高压水泵的高压水与来自空气压缩机的高压空气在双进口喷嘴处混合。利用自然蒸发和空气出喷嘴后的体积膨胀带走热量而使雾滴凝结成冰晶。

但存在的问题是雾滴越小,其蒸发量越大,水的损失越多,造雪效率越低。此外,只能在冰点以下工作,对外界环境温度的依赖性很强,造雪效率低。

没有毒。

一种可以让水变成雪的粉末,多用于近景魔术中。其主要成分是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钠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和重要化工产品,固态产品为白色(或浅**)块状或粉末,液态产品为无色(或淡**)粘稠液体。溶解于冷水、温水、甘油、丙二醇等介质中,对温度变化稳定,具有固定金属离子的作用,能阻止金属离子对产品的消极作用,是一种具有多种特殊性能的表面活性剂。

在混合云中,由于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凝华增大,成为雪花。当云下气温低于 0℃时,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而形成降雪。

雪形成条件

1、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

2、充分的水汽。30℃(冰点)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至10℃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

3、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中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4、海洋气流也能间接影响该区下雪的机会率,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一带有较多暖流支配,会减低该区下雪的机会(例如日本本州至九州一带)。

扩展资料

一、降雪等级标准

1、以24小时降水量为划分标准

其中,降水量01~24毫米为小雪,13~37毫米为小到中雪,25~49毫米为中雪,38~74毫米为中到大雪,达到50~99毫米为大雪,75~149毫米为大到暴雪,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0毫米为暴雪。

2、以12小时降水量为划分标准

其中,降水量01~09毫米为小雪,05~19毫米为小到中雪,10~29毫米为中雪,20~44毫米为中到大雪,达到30~59毫米为大雪,45~74毫米为大到暴雪,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0毫米为暴雪。

二、雪资源的利用

在工业方面,可以扩大低温雪库的贮雪量,用于生产设备的冷却。可以利用积雪的低温性,将雪库中贮存的雪,与输出的高温废水按比例混合,将积雪转化为融雪水,使其温度保持在零度左右,再次进行设备的冷却,如此循环往复。

农业上用积雪及其雪水的低温性,在春夏季节进行喜冷性作物和菌类的栽培;在水产养殖业上,利用融雪水的低温性进行鱼苗繁殖、特种溪栖性鱼类的养殖;在春季,融雪水可以补充地下水的水量,从而缓解春季的干旱情况。

应用雪的低温性,将雪水作为冷源,地热水或工业排放的温热水作为热源,将这两种能源接触,冷热交替,产生能量的流动,促使流管内的热工介质运动起来,驱动发动机发电。从而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雪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降雪的形成条件及等级划分

以上就是关于水变成雪后,分子间间隔怎样变化全部的内容,包括:水变成雪后,分子间间隔怎样变化、人造雪科学小实验原理、水变雪的粉末有毒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874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