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八是什么动物

百合子欧米茄2023-05-04  26

王八,是鳖的俗称。也是现在广为流传的骂人的话。也由其引申了不少骂人的话。

由来:

常见的说法是源于“忘八端”。

现代汉语中,有个普遍的骂人的词语,叫“王八”,并由此衍生出“王八蛋”,“王八羔子”等来。

这是一句民间骂人的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变成“王八蛋”。

这一解释显然是古代文人的说法。其实,人们常骂人为“乌龟王八”,这是同义连用,“王八”就是乌龟。因此,要想弄清楚“王八”或“王八蛋”为什么是骂人的话,必须先弄清楚乌龟为什么又叫“王八”。过去曾有人说称乌龟为“王八”,这是来源于《史记》(具体说法参见下文)。但是《史记》说乌龟有八种,第八种是“玉龟”,而不是“王龟”,显然称乌龟为“王八”跟《史记》没关系。“王八”也写作“忘八”,所以清朝有人推测说,“王八”是“忘八”的谐音,是指忘记了“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这八种品德的人。但实际上,“忘八”、“王八”是乌龟的俗称,跟忘记八种道德规范没有关系。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说:“今人以妻之外*者,目其夫为乌龟,因以龟之俗称呼之。”可见,骂人为“忘八”、“王八”,实际上就是骂人为“乌龟”。由此可见,“忘八”、“王八”是乌龟的俗称,“王八”二字是正确的写法。那么,民间为什么把乌龟称为“王八”呢?看一看腹部朝上的乌龟图就明白了。古代人把乌龟称为“王八”,是因为乌龟腹甲的纹理无论正过来看,还是倒过来看,都是“王八”两个字,因此古人戏称乌龟为“王八”。另外,古人认为,乌龟没有交配能力,雌乌龟要跟蛇交配才可以下蛋(参见下文“龟蛇同组”),于是古人又把妻子跟别的男人通奸的男子称为“王八”,骂人为“王八蛋”、“王八羔子”,那就等于说他是他母亲跟人通奸生下来的“野种”。这本是一种非常歹毒的骂人话,但由于后代人缺乏对乌龟腹部纹理观察的经验,再加上忘记了古人对乌龟的误解,也就忘记了乌龟被称为“王八”的原因和骂人为“王八”的原因,只是把它看做一句平常的骂人话。

有很多,比如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本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原本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王八蛋”原本是“忘八端”;“无奸不商”原本是“无尖不商”。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话我们都十分熟悉,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原句其实是 “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经常被用来形容想要得到某件东西就必须要付出代价,“孩子”这个代价也太沉重了吧。其实其原句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还能理解,因为四川方言管“鞋子”叫“孩子”。

我们都知道王八蛋是一件骂人的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传成“王八蛋”。

还有让人误会很深的无奸不商,其原本是“无尖不商”,这个词还是一个褒义词呢。是说古时候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的,没一个好人了

王八蛋的来源:

在长期的口传过程中“忘八端、王八端”被讹传为“王八蛋”与三个字组合读音有关。

儒家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种德行,“耻”排在第八位,有些人很无耻,就被人骂成“忘八”,以讹传讹就变成了“王八”。

而“王八蛋”其实是“忘八德”、“忘八端”的谐音,有些人或不忠不孝、或不讲信义、或不廉洁自律、或不知羞耻、或不懂礼节,被斥之为“忘八德”或“忘八端”。

所以现在说一个人德行不好就说为“王八蛋”。

扩展资料:

王八最早就是乌龟的俗称,因为大多数乌龟腹甲上的纹理,中间是一个“王”字,前后是两个“八”字,无论正过来看,还是倒过来看,都是“王八”两个字,因此古人戏称乌龟为“王八”。

王八真正成为一句骂人的话,是在明清时期。

明朝谢肇淛在《五杂俎·人部四》说:“今人以妻之外*者,目其夫为乌龟,因以龟之俗称呼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的妻子与外人通奸,我看他的夫君就像是个乌龟,所以用王八来称呼他”

古人的生物学知识比较贫乏,以为雄乌龟没有交配能力,雌乌龟必须要跟蛇交配才能下蛋,乌龟的蛋不是雌乌龟与雄乌龟交配的结果。因此,古人就把妻子跟人通奸的男子称为“王八”。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民俗专家:“王八蛋”原是“忘八端”

百度百科-王八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 “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有眼不识金镶玉: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4、不到黄河心不死:原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

5、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原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 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6、狗屁不通:这个成语原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时, 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

7、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传成“王八蛋”。

8、无毒不丈夫:原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而“无毒不丈夫”,与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要有度量,才可称为男人。

9、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原句是“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由于我们对“上”“下”的认识不全,常将它们误解。其实“上”“下”还有尊卑之意,原意应为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是平民,就将他们排除在文明社会之外。

“王八蛋”是民间常用的一句骂人俗语。实际上,这一俗语是“望八端”的谐音。

古时候的“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为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记了做人的根本,那些忘记“八端”的人即被骂为“望八端”。

或许是因为“王八蛋”比“望八端”更为通俗易懂的缘故吧,后来,“望八端”这一俗语竟被以讹传讹变成“王八蛋”了。

摘自《书刊报》

以上就是关于王八是什么动物全部的内容,包括:王八是什么动物、有哪些被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啊、王八蛋的来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871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