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和县级市三者有什么区别

区、县和县级市三者有什么区别,第1张

1、级别不同

县: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在中国,行政级别等同于县级市、市辖区等县级行政区。

区:与其他县级行政区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为城市主体(即市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区域发展的中心。

县级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在中国,行政级别等同于市辖区、县等县级行政区。

2、发展不同

县:县的经济没有县级市发达。

区:居民以城镇人口为主,城市化一般处于较高水平,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经济相对发达,并且第三产业占比一般较高;社会、文化、金融、贸易等相对比较繁荣。

县级市:城镇化的步伐较快,大多数县级市都以撤县设市的方式建立。1983年起,县级市作为行政区划术语正式确立下来。

3、职能不同

县:县政府由地级市政府或行署直管,而县级市一般由省政府直管、地级市政府代管。政府职能重点在乡村,县改市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区:政府职能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和资源保护、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县级市:政府职能须同时考虑城区、乡村管理,注意协调城乡关系,其中重点之一就是城市建设。

扩展资料

区的设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出台了一个《市辖区设置标准》允许直辖市和地级市设立市辖区,其中市区总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的城市,平均每60万人可设立1个市辖区。

最小的市辖区人口不得少于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不得少于10万人。

对于中心城市市辖区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业人口不得低于70%;第二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75%以上。

市辖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不得低于上一年本市所有市辖区对应指标的平均水平。

区、县和县级市之间有很大区别,区别的标准就是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高低。

县是以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经济为主,所以叫县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农业县;而区,可以理解为市区、城区,建成区域,就是工业和服务业(也就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较发达的区域,县级市则介于二者之间。

咱们先说县。

一个典型的县,一般来说是农业经济占GDP达到50%以上,居民大多以务农为主,县城里高层建筑很少,城区也很小。山区一般基本上都是县,像这样。

全国目前有1400多个县,大多集中于中西部省份。其中县最多的省是四川省,现有100个以上的县。

就连省会成都市也还有4个县,而咱们国家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好多都消灭了县,比如上海就没有县,比如苏州也没有了县。

那么区是什么呢?区是一个大城市的城区,比如上海现在有16个区,统统是区。其中上海城区目前指的是:黄浦区(合并卢湾)、徐汇区、静安区(合并闸北)、长宁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这7个区。

当然黄浦江对面的浦东陆家嘴一直到内环一带一般也认为是中心城区。

其它青浦、闵行、奉贤、宝山等就是属于郊区城区。

上海是全国最发达的现代大都市。所以上海城区就是全国各地城市的标杆。

假如一个城市建成区成为上海这个样子,那就是最标准的区。

当然很多地方城区还达不到,但是这是努力方向。

最后说县级市。

县级市就是介于县和建成区之间的状态,它的城区不像大城市的区那样发达,但是又比农业县的城区要发达一些。

所以这三者的发展顺序是县——县级市——区,农业县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设立为县级市,再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成为上级地级市的一个区,这是一个升级过程。

其实我国1993年曾经制定了相关规定,对什么样的县能够设立县级市有详细规定。虽然现在已经有点落后于时代,不知道最新规定有没有改变,但也可以拿来参考一下。

大概就是这样子。

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口号,并且有详细的工作目标。

具体来说,就是要逐渐消灭农村,消灭农业县,把全国所有区域都建成为城区,建成为城镇。 让农民变成市民。

很多省,市都推出了城镇化的具体措施。

最近这2年棚改,就是推进城镇化的具体措施之一,让大量农民进城,住上楼房,也因此带动了三四线城市房价高涨。

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县会越来越少,大部分会变成县级市,少数县级市会直接成为上级地级市的区。城市越来越大,这是一种趋势。

1。从级别上说,区,县,县级市在同一个地级市的管辖下级别是一样的,根据地级市的级别不同,有县处级、副厅级、厅级的区别,但同一个地级市域内是一样的。

2。区、县的主要区别主要在于作为一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的不同。县是我国最典型的基层人民政府,具有全部人权、事权、财权。可以说除了军事和外交外,县政府拥有和国务院一样的全力范围。独立财政、税务系统,按照一定比例分税,可以自由决定城市规划建设和人事任命。

区相比于县缺少了财权,城市规划受市控制,比如区没有公安局,没有税务局,没有国土局,没有规划局,这些工作都由市代为管理。

县级市是经济体量较大的县,具有更为自由的财税和规划建设自由。

区、县和县级市有什么区别?

区和县的区别在于地域划化不同,区的地域在城市市里和市郊区,区的人员没有县的人员多,每个区的人数大约十几万或者是二十几万。而各个县的人数大多数是四、五十万,甚至有的大县拥有八、九十万人口。城市内的区经济发展比较快,区的每年财政收入非常可观,每年能有三十多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财政收入,而县没有区的财政收入高。一个县的财政收入大约在十来亿元人民币左右。这是因为区域在城市中心的缘故。

区和县与县级市也有区别。县级市市内比各县的市民多,而且县级市的经济发展比区和县都快。所以县级市一年的财政收入一般比县和区的财政收入高。一般县级市一年的财政收入都在七、八十亿,甚至上百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收入。

县级市的一把手比县区的一把手高半格,县级市的市委书记享受付厅级待遇,工作几年后回市里至少能按排当市人大副主任或者是市政协副主席。

综合上述是我对县、区和县级市有什么区别的认识。

感谢信任暨邀请本人回答!区、县和县级市的区别是要分场合,为了方便理解,我先暂时将直辖市、副省级城市排除在外,用最简单的语言描绘清楚。以地级市所辖区、县、县级市而言,三者在行政上没有区别,都属于正处级。

三者最大的区别在城市规划中才有所显现,区是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这个地级市的第一形象代表人,是该市的窗口,也是实施现代化城市和特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中西部地区的县在城市规划中则属于待发展区域,优先权逊色于区和县级市。

县级市名义上属于省管,但一般都是把权限下放到地级市。这对县级市的发展形成潜在不利因素,存在压抑成分。但相对于县而言,县级市拥有太多的权限和自主能力。

最后来谈谈直辖市、副省级城市所属的县市区。

除了存在上述相同点之外,还有不同点。水涨船高的道理大家都懂,直辖市虽然是市的称谓,但是属于省级行政区,因此它的市辖区为正厅级即地级。

我国直辖市有四个,早已撤销“市中市”,基本不再辖有县级市或地级市。但是还有辖县,每个直辖市对属县职级标准不一,有的是副厅级,有的是正厅级。

副省级城市较地级市高半级,所以它们的县市区和地级市的县市区也不同。

以南京为例,它的属县是副厅级建制,高于地级市的属县级别。

还有一种罕见的建制市

,归属于湖北省的天门、潜江、仙桃三市本属于县级市,理论上是地级市的县市平级。

实际上却不是,这三座城市属于湖北特色,被归为副地级市,由省里直接领导。然而在县级市的大框架下,尽管又被定义为副厅级地区,但不能设置属县。

结合上图“1+8”武汉城市圈地图观摩一下,位于武汉市西部方向有三个紧挨着一块的城市,它们享受着地级市一样的标准在地图上单列。

区、县和县级市三者平级但发展不一样。

区,是市直接管辖管理的下级行政机构,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扩张,城市周边的县或县级市可根据规划需要报省级政府批准并提请国务院民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成立新的直接区。直辖区内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由城市相关部门统一管理实施。

县,县级机构是国家基础管理机构,其下辖有乡镇、街递办事处等机构,乡镇之下为村级、居委会等自治机构。

县级市,是拥有工业基础较好较强,且主城市达到20万人口以上城市规模以上的城市,报批省政府后经国务院民政部批准后成立县级市由省管辖,并委托地级市代管。其 下辖有乡镇、街递办事处等机构,乡镇之下为村级、居委会等自治机构。

地市级区、县和县级市本身级别是一样的,都是正处级。区如果也是地级市的行政中心,区委书记一般高配副厅级;县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的,四套班子一把手都是正处级;县级市是以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因此他比较重要,市委书记多数为地市级常委兼任的。

就一般情况来说,县级市的行政级别大于区、县,即县级市>县=区。

县级市一般比普通的区、县行政级别高半格到一格,县级市的四大领导班子(市委、政府、人大、政协)一把手为副厅或正厅级,一般的区县一把手为正处级

但直辖市情况就不太一样了,因为直辖市本身是省部级,因此,直辖市的区县为正厅级,比如重庆市渝中区区长区委书记这些都是正厅级,级别相当于一般省份的地级市。

这是一个等级不同的不同叫法。

比如我老家揭阳,旗下有榕城区、揭东区、空港经济区、揭西县、惠来县、普宁市等。这里面带有“区”字的基本上就是所谓的市区,也是经济发展重点区域,说好听一些,就是好地方。

而带有“县”的,则是相对普通的区域,可能主要是以某种产业为主,比如揭西县的话,主要还是以发展 旅游 景点为主,而惠来县是发展各种重工业为主。

普宁市的话,它是属于揭阳代管的。就像汕尾市与陆丰市之间的关系。

所以,这些叫法的不同,也代表着背后的一些特征。

比如一般县级市为地级市代管,而某某区为市区,为重点发展区域,而县则是相对普通一些的区域。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不同的叫法,也是为了便于管理,也是 历史 遗留下来的问题。这不能说不同,只是不同的叫法而已。

区的级别,要看管辖他的市的级别。目前中国有市辖区的市主要是:地级市、副省级市、直辖市(正省级)。地级市(例如泰安市、保定市之类的)下辖的区,为县级。副省级市(南京、大连等等13个)下辖的区,为副厅级(副地级,偶尔也有正地级)。直辖市(北京、上海),下辖的区,一般都是是正地级(正厅)。另外,开发区的级别情况更复习,这里暂不讨论。

1、市级单位也称市直单位,是指由市党委、市人大、市政府委任主要***的部、委、办、局等直属单位和直属部门,而有些单位就不是市直单位,如国税局、地税局等就不是市直单位。与市单位并列的还有省属单位等。市直机关党工委是市委的派出工作机构;

2、区级单位,是比市级低一级的单位,是指由区党委、区人大、区政府委任主要***的部、委、办、局等单位。

1、工作重心不同,区是以城市工作为重点,兼顾农村,城市主体(即市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区域发展的中心;居民以城镇人口为主,城市化一般处于较高水平,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经济相对发达,并且第三产业占比一般较高;社会、文化、金融、贸易等相对比较繁荣;县以农村为重点,兼顾城市。

2、配套政策上不同:一般来说,各级政府对市城建的方面支持多;对于县的农业,大多是扶贫较多。

3、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同:区因为市政府介入较多因而基本上是县级水平;而县主要由驻地镇ZF管理因而基本上是镇级水平。

4、机构设置不同: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较强;而县在农业方面强。

5、对外招商引资的条件不同:一般来说,区的条件要比县好,政府支持力度也大,所以区的吸引力比县大的多。

扩展资料

区(全称市辖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区的城区为城市市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大陆为县级行政区(行政级别等同于县级市、县等)。中国大陆,发达地区的市辖区管辖的区域以街道办事处为主,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市辖区管辖的区域以镇、乡为主。

县,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在中国,行政级别等同于县级市、市辖区等县级行政区。“县”作为行政区划,该名称始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推行郡县制,是县制正式设置的开端。

县与县级市、市辖区、自治县、旗、自治旗、矿区、林区、特区一道,作为“县级行政区”,属三级地方行政区,是中国法定事实上的行政区划,由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二级行政区或省、直辖市一级行政区管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县

百度百科-区

一、性质不同

1、县级市:县级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行政区划级别与市辖区、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特区相同,属县级行政区,因其所含区域行政地位与县相同,故称“县级市”。

2、区:区(市辖区、县辖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市辖区的城区为城市市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为县级行政区(行政级别等同于县级市、县等)。

二、特点不同

1、县级市:县级市的形成是简历在行政手段的基础上的;县级市不是一个点,而是继承了县域的一个面。

2、区:区与其他县级行政区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为城市主体(即市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区域发展的中心。

三、权力不同

县级市的经济管理、城市规划等权利都要比区更大。如果县级城市经济发展较好可以评为县级市,以此鼓励县级城市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区

百度百科-县级市

地区和地级市不一样,地区是说的是一个地方,多指规模或者方位,地级市说的是城市的标志等级。

地区,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在中国,行政地位与地级市相同,属于地级行政区,是中国大陆的省、自治区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划分的地级行政区域,区域内包括若干个县、自治县、县级市。

地级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是中国的第二级地方行政区,属地级行政区,因其行政建制级别与地区相同,故称“地级市”。自1983年11月5日开始,在国家行政机构区划统计上作为行政区划术语固定下来,取代之前的“专级市”之称。

扩展资料

地级市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

1、既设市辖区,又管辖县、自治县、旗、自治旗,亦代管县级市等县级行政区;此类地级市占绝大多数。

2、只设市辖区,不管辖县、自治县、旗、自治旗,亦不代管县级市等县级行政区;如乌海市、南京市、厦门市、莱芜市、武汉市、鄂州市、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海口市、三亚市、克拉玛依市。

3、既不设市辖区,又不管辖县、自治县、旗、自治旗,亦不代管县级市等县级行政区;这些地级市下面直接辖乡级行政区,俗称“直筒子市”;如东莞市、中山市、三沙市、儋州市、嘉峪关市。

设立标准

1、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5万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0万人以上;

2、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产值占80%以上;

3、地区生产总值在25亿元以上;

4、第三产业发达,产值超过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35%以上;

5、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已成为若干市县范围内中心城市的县级市,方可升格为地级市。

地级市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的"州",和明清时期的"府",下领县和散州(相当于今县级市)。它是一种省与县之间的二级行政单位,由一级行政单位的省(元明清时期称省,唐宋时期称道或路)所直领。

民国初期,废府存县,各省置道,原府所辖各县划归于道,改省、府、县三级制为省、道、县三级制,1927年废道,改为省、县(市)二级制,并在原府治所在县,分出县城设市,地位与县平级。

1932年,中华民国开始于省与县之间设置“行政督察区”,属于准行政区划单位,其管理机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是省政府派出机构。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改行政督察区为专区,1971年又改专区为地区,1980年代,地区与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为当今地级市之肇始

参考资料:

地级市-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

地区-百度百科

你好,有区别的地区指行政地位介于省和县之间的行政区,之前相关称呼为“专区”,属于第二级行政区划。这一层级的区划在清朝末期至民国初期,为“道”,但道辖域广;之后改道制为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区则改称为“专区”,1970年开始将“专区”改称为“地区”。与地区行政地位相同的行政分区改称“地级行政区”,取代原“专级行政区”(专区级行政区)。1983年推行地级行政区划改革以前,除了自治州以外,地区作为“地级行政区”类型,属于虚级,之后演变为第二级地方行政单位。

市①直辖市。指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特大城市,人口集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与省、自治区相平行的一级行政区,如北京、上海、天津,下设区和县。②副省级市。百万人口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行政级别上享受副省级待遇的特大型城市。副省级市与一般城市的区别,主要体现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方面,国务院和国家计委等主管部门将副省级市视为省一级计划单位。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 济南 青岛 南京 广州 深圳 厦门 杭州 宁波 武汉 西安 成都15个。③地级市。是与民族自治州相平行的特殊行政区,一般均设区和县。④县级市。是与县、民族自治县相平行的二级行政区。一般不设区。为了发挥城市经济中心作用,带动农村,实现城乡互助,中国两次推行市管县体制,第一次是从1958年开始,到1959年全国辖县的市有50多个,管辖的县达240多个。第二次是1982年12月提出改革地区体制,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到1994年底,全国共有206个地级市,413个县级市。

以上就是关于区、县和县级市三者有什么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区、县和县级市三者有什么区别、区、县和县级市有什么区别、市级单位和区级单位有什么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8668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