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佩戴香囊 端午送香囊的寓意

端午节为什么要佩戴香囊 端午送香囊的寓意,第1张

导语:每年的端午节都有很多的活动要完成,要吃粽子、要和雄黄酒还要带香囊,其中端午节带香囊的习俗很特别,不仅是自己佩戴香囊,还会将自己制作的香囊送给别人。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佩戴香囊?下面就要我们就来看看端午送香囊的寓意,和传说。

端午节为什么要佩戴香囊 端午送香囊的寓意

据传,戴香包的目的,一方面象征屈原的品德节操将馨香溢世,流芳千古;另一方面又能起到驱瘟避疫,强身健体的作用。

香包亦叫香囊。其根探于古代的“艾虎”、“艾符”。在古代,有人在端午节即将来临的时候,把艾叶编成老虎形状,或把彩绸剪成虎形,粘上艾叶一,插一在头发上或佩带在胸前以祛瘟辟邪,这就是艾虎。传说,善于降妖伏魔的张天师,于五月五日乘艾虎出游四方,所到之处,五毒(蝎子、蜈蚣、蛇、壁虎和蟾蜍)化为灰尘,,妖邪归回地府。由此,我们透过迷信的迷雾,便可看见艾虎的功效和威力。艾叶有杀菌祛虫之功,虎又是传说中的神兽,可以镇一守门户,二者合一制成艾虎,可见人们的心理是想以此获得生命的保障和寻求心灵的安全感。

端午送香囊的寓意

香包一般由年轻姑娘精心缝制而成,’端午节那天,姑娘把香包送给小弟弟、妹妹或侄子、侄女,并把香包佩戴在他(她)的胸前,有的姑娘自己也佩戴一只。戴在胸前的香包,真是小巧玲珑、五彩缤纷、艳丽多姿、栩栩如生。俗语说:“五彩香囊襟前戴,姑娘娃娃逗人爱。”看来小小香囊威力还真不小。

有的地方的妇女和孩子们,喜欢用丝绸之类缝制成小小的粽子、鸡心、葫芦、樱桃、桑格以及小猴、小虎形状的手工艺品,或用一彩色丝线缠成小小的粽子,在端午节早晨同香包一块儿,选出一两件挂在胸前。认为这样可以防病,等到了端午节正午时,把它们摘下来扔掉,这称做“扔灾”。有的地方还缝一种布人,布人头里面装着豆子,因而叫“豆豆娘”,挂在室内墙上。“豆豆娘”用以祈祝五谷丰登。“豆豆娘”与香包相似,但用意不尽相同。

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香包多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或扎成形式多样,精巧美丽,有花卉、鱼虫、五谷、瓜果、器皿、人物等。香包常常是姑娘们的杰作,并作为传情的信物,冬赠送给心爱的小伙子、以表达自己的爱情。

端午节带香囊的传说

有一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云游到汉中上空,看见地上有一个年轻的妇人,背上背着一个五六岁的大孩子,手里还牵着一个二三岁的小孩子,艰难地涉水过河,前往山中避难。突然,上游河水咆哮而下,转眼之间,河水涨满,母子三人眼看就要被洪水冲走了。这时,只见那妇人甩开手里拉着的小孩,背着大孩子直冲向岸边。一铁拐李觉得这妇人太不讲情理,急忙用铁拐将那小孩挑到岸上。铁拐李落下云头,来到河边问明过河的原因后,斥责那妇人道;“你背着大孩子,扔开小一孩子,难道这小的不是你亲生的吗”那妇人指着大孩子说:他是我收养的邻居家的孤儿。他父母去年都被瘟疫带走了。这小的虽是我的亲生儿子,但我不能让人家断了根呀!”铁拐李听了,感动地叹道:“好心人呀!”说完便从葫芦里倒出一包药递给妇人说:“你将这药囊戴在身上,可保你一家不受瘟疫所害。”言罢就不见了。

妇人见状,惊喜万分,知道遇见了仙人她急忙回家,将药分装成数包,除自己戴一个药包外,其余都分送给邻里乡亲。这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还真灵,凡戴药包在身的人,不但本人没病,而且闻到药气的人也没有被瘟疫传染。

后来,汉中这地方便没有瘟疫发生了,人们的生活更富裕、更安定了,但人们没有忘记给他们带来安定的药包,每年一到端午节还要送“药包”以示纪念。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由送药包变成送“香包”,端午节戴香包的风俗,也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香包,古人叫香缨、香囊、佩帏、容臭,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它是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类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香包在《诗经》的一些篇章里已有描述,说明早在约3000年前就有了香包。 《礼记》云:“五采谓之绣。”香包用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刺绣而成,色彩绚丽,自然有装饰衣着、把玩欣赏之审美功用,又因填有特殊的中药材,兼有驱邪擗欹、除菌爽神功效。《礼记、类则》载,未成年男女,晨昏叩拜父母,必须佩戴香包,说明香包还有礼仪作用。战国时期以至秦、汉、晋,大男人堂而皇之佩戴香包,晋以后渐为女人、儿童的专用品。宋时,官史朝服上开始佩戴香包,礼仪作用愈加凸显。清代,香包成为馈赠佳品,特别是相恋男女以此作为馈赠的信物。现代,香包是承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在人际交注、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寄情寓志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送一个香包,传递一份友情,梢去一份好心情,表达一番美好的祝愿,问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取向。 至清代,香囊已成为爱情的信物了。《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一次“闹别扭”便是由送荷包引发的。 而历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则多半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避邪的。 再看香包的图案,以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千岁香包”为例,选用变形的梅花、荷花及缠枝花为刺绣纹饰图案,是按照佛教净土的教义设计的,其寓意是把这件小香包看作“西方净土”,因为变形梅花从唐代起就作为佛胸前的吉祥标志。 800多年前的佛教信徒们向佛塔敬献这种香包,完全是为了向佛表示崇敬和祈福的诚意。 从我国民间现存清代以来的香包看,大多数以花卉和动物为主图,以隐喻象征等手法表达各种情感寄托和美好向往。比方,用双鱼、双蝶、蛟龙等象征两性相爱、交合、生育;用莲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用登梅的喜鹊、采花的蜜蜂隐喻男性;松鹤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而利用汉字的谐音做比喻者更是随处可见:送给新婚夫妇的“早生贵子”(枣儿、花生、桂圆、莲子组合图案);送给长寿老人的“耄耋童趣”(以猫和蝴蝶戏牡丹组合图案,喻意老年生活非常有情趣);送给小孩的“福寿娃娃”(以憨态十足的娃娃为主体,周围环绕蝙蝠、桃子组图,寓意此子今生多福多寿)…… 翻开这一层层厚重的文化积淀,面对这一幅幅多彩的生活画卷,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尽都是古朴而又拙巧、原始而又鲜活的艺术瑰宝。其实,这才是揭示人性欲望的艺术;表达思想信仰的艺术;展示生命活力的艺术。可以说是真正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大众文化、人性文化。

佩戴香包有避邪驱瘟之意。

香包又叫容臭、香袋、香囊、香缨、佩帏。

香包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午节时多会配挂香包,有避邪驱瘟之意思,是古代中国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

端午节佩戴香包有避邪驱瘟和保命吉祥的意思。

在古代,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是用彩色的碎布和五色丝线缝制而成,内部装有各种香料,戴在孩子胸前,不仅美观大方,香气扑鼻,还有驱避蚊虫的功效和祈求安康的美好寓意。

农历五月五日为阳极之日又叫中天节,有制造各式各样避邪物的风俗,而在荆楚岁时记,也记载着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以艾草剪成老虎的形状,或者剪裁布做成小老虎,来避除一些有毒的东西,另外风俗通上面记载,用五色彩线系绑在小孩子的手臂上,可使他长命百岁,叫它做长命缕。

慢慢的这两项风俗逐渐合而为一,演变成用五色彩线系着一个装满艾草,雄黄和檀香粉末,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给小孩挂着,防止毒虫侵扰,有袪毒避邪的功用,并成为一种保命吉祥的象征。于是就此确定了香包的地位。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习俗:

1、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2、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

3、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端午节给孩子系五彩绳戴香包  你知道由来吗?

香囊的风情意味是在男女情事上。有一说,女子佩香囊意谓有所归属,这也是中国不少民族用赠香囊(荷包)来表示爱慕之情的缘故。香囊在我们通常的概念中,就是定情之物,它传情达意的密码是多种多样的,含蓄且优美。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许多香囊都有鱼的形象,鱼是中国传统的隐语,有期重性事融治的意思。我曾看到一幅香囊传物的照片,极为复杂精致,最上处是绿荷托红莲,下连色彩斑斓、摇头摆尾、妆甚愉悦的鱼,鱼的身体边缘衬有水纹,水纹之下是五色串珠缨络。鱼喻男,莲喻女。那首著名的古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其实是一首艳诗。唐代女诗人薛涛在与诗人元稹分手之后有一首哀怨之作《鱼离地》:“戏跃莲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银钩。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这样的诗篇上面,应该压着一个剪断的鱼莲香囊,睹物思往情,凄艳的效果就出来了。这是一个平面设计的方案。

侗族有一种香囊很有意思,比起鱼莲荷包这样的弯弯绕来说,就显得朴实、直接:心形或葫芦形的绣囊下面,坠着圆滚滚的小人,献给情郎,寓意为“我为你生娃娃”。在电视风俗节目中看到过丢荷包的镜头,花红柳绿的少数民族姑娘丢出了这样的荷包,脸上现出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很罕见的羞色。

而对中国的端午节佩戴香囊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一种风俗习惯,因为每年的四五月份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一个虫害、瘟疫在人间肆虐,更是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而对每一个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一种民族的习惯和庆节,每个人的内心却不一样,有的好,有的歹,便有着一种惩恶扬善的心理中国有着56个民族,所以每个民族的习俗也有很多,每个民族自己都有着不同的过节的习惯,民族的人口众多,这些民族也被增添了一些好的氛围。

从古至今早已经传承下来的风俗与节日的氛围,能够完整的流传下来,可以说已经是最珍贵的,端午节小孩子佩戴香囊,根据传说是有避邪驱瘟之意,可以在襟头作为装饰之物。香囊的里面有朱砂和雄黄还有香药,外面包着丝布,味道特别的清香,还用五彩丝线作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做成一串特别好看。

在我国佩戴着香囊荷包有着文明悠久的历史文化,它追随着历史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所有没有成年的男女,都要佩戴这个,这里面的“衿缨”就是用彩绳编出来的香囊;“容臭”是香囊里面的发出香味的物品。有古书记录周朝的年轻人在父母面前,随身都要戴着香包,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礼仪,也说出了那时的香荷包尚无装饰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能一直传承这样的悠久的历史庆节也是很好的,端午节佩戴香囊是华夏民族的古老习俗。

佩戴香包有避邪驱瘟之意。

香包又叫容臭、香袋、香囊、香缨、佩帏。

香包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午节时多会配挂香包,有避邪驱瘟之意思,是古代中国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

以上就是关于端午节为什么要佩戴香囊 端午送香囊的寓意全部的内容,包括:端午节为什么要佩戴香囊 端午送香囊的寓意、请问香包有什么意义吗又代表什么呢谁能告诉我、传说佩戴香包有什么之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8660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