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1950年10月12日-),男,生于台湾省台南县官田乡西庄村,中国台湾民主进步党籍政治人物。律师出身,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曾任海商法律师。2000年-2008任台湾地区第十至十一届***。历任民主进步党第十任和第十一任党主席、台北市议员、“立法委员”、台北市市长、台湾地区***等职。任内提出“一边一国”论,积极推动“台独”,导致两岸关系恶化。卸任后因涉有贪污及洗钱,而被确定判刑20年,目前在台中培德监狱病院内服刑。
在2008年初台湾***选举中,在陈水扁的主导下,同时举行了“入联”与“返联”两项公民投票。若民进党获胜,台湾“法理独立”会随时爆发,必将导致台海最大政治危机。即使民进党败选,若两项公投过关,同样会影响马英九的两岸政策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处在了一个严峻的历史转折点上。
然而,台湾民众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抛弃了不断制造两岸危机与限制两岸经贸往来的民进党,选择了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相对理性与务实的国民党,选择了马英九,而且让两项公投也没有过关。这是2008年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历史性转变的基本条件与背景。
代表国民党当选的马英九,在选前与选后多次表示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不断强调他不会搞“法理独立”,而且扬弃了民进党的“锁岛”政策,走向一条积极、务实开放的两岸政策,迎来了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的新机遇。
在岛内政局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下,大陆方面迅速调整对台政策与策略,不断释放善意,两岸高层互动随即展开,海峡两岸关系格局很快发生了积极变化,揭开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一页。
“双十六字方针”的确立
马英九当选台湾***及在未实现政权交接的空窗期,在两岸相互默契下,实现了台湾“准执政党”国民党高层对大陆的访问与会谈,并在会谈中各自提出了打破两岸关系僵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双十六字方针”。
4月12日,萧万长应邀出席在海南举办的博鳌论坛,并实现了“胡萧会”。尽管萧万长是以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的身份参加,但他的另一身份是台湾新当选的“准副***”,因此这次胡锦涛总书记与萧万长的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标志。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萧万长时提出“四个继续”,即“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持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萧万长则表示,“政策要开放,态度要务实,步伐要稳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才能走得顺,也才能为两岸人民创造更大的利益。希望能‘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为两岸关系开创互信、互谅、互助、互利的新时代”。萧万长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十六字方针”是马英九准执政当局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
半个月之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胡锦涛主席在会见连战时指出,当前台海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这“十六字方针”成为新形势下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
可以说,在新形势下,海峡两岸“双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成为海峡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建立双轨协商机制
李登辉执政后期,为阻挠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访台,有意抛出“两国论”,不仅严重恶化了两岸关系,而且让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两会协商宣告中断。民进党执政后,陈水扁抛出了两岸“一边一国论”,大搞“法理独立”活动,让两岸关系陷于更大困境。
2008年春,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下,迅速促成了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复谈。6月中旬,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访问北京,两会举行了首次“陈江会”,达成多项共识,签署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协议》与《海峡两岸周末包机会谈纪要》两项重要经济协议,揭开了2008年两会协商及两岸经贸关系大发展的序幕。
在海峡两岸两会协商机制恢复与重新确立之后,国共党际交流平台也逐步得到新的确认与发展,从而初步形成海峡两岸之间“两轨交流机制”,即两会作为第一轨道,国共平台作为第二轨道的双重协商机制。
马英九当政后,一度坚持两岸两会这一正式的交流协商机制,对2005年国共建立的国共党际交流平台有所排斥,担心会在岛内民主政治下形成“以党干政”的现象。然而,国共双方非常珍惜与重视国共平台,尽管这一轨道不直接做出相关政策决策,但在两岸关系较为特殊的背景下,这一平台在两岸互动与协商过程中的辅助功能却不是两会所能替代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马英九当局认可了国共平台。12月,第四届国共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就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等议题进行广泛交流与讨论,为两会下一步协商提供参考意见。
陈云林一小步 两岸一大步
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尤其是在海峡两岸两会负责人互访中,长期呈现“只来不往”的格局,即台湾海基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实现了多次大陆之行,而大陆海协会负责人却一直无法进岛商谈。尤其是前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访台计划因李登辉的阻挠与干扰,汪老未能最后踏上台湾这片土地,留下了难以挽回的遗憾,更导致海协会与海基会会谈中断长达九年之久。
2008年初,在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商谈之后,海峡两岸都在期盼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赴台访问,在台北举行“第二次陈江会”。然而,随后大陆“三鹿毒奶粉事件”的爆发,因相关产品出口到台湾,在岛内引起市场恐慌。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反对政治势力将原本单纯的食品卫生安全事件高度政治化、扩大化,掀起一股“反中”恶流,强烈反对陈云林访台,成为影响2008年两会协商的最大变数。
尽管面临强大的压力,大陆方面与国民党执政当局依然按原定计划,促成陈云林于11月初访台,在台北举行了第二次“陈江会”以及“马陈会”,实现了一个历史性跨跃:首先,这是大陆海协会负责人首次登台访问,实现了近60年来大陆最高官方代表正式访台的历史性突破。
其次,是首次成功在台北举行了两会负责人的“两会会谈”,打破了长期只能在第三地或在大陆会谈的历史,成为海峡两岸制度化协商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三是两会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与《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等四项重要经济协议,标志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四是陈云林与马英九的会面,开创了大陆海协会负责人与台湾***的首次会谈。
马英九带来的变化
长期以来,台湾在李登辉与陈水扁统治下走上了以追求台湾独立与两岸政治对抗的发展道路,先后抛出了两岸“两国论”与“一边一国”的错误谬论,严重影响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马英九上台执政后,彻底扭转了这种错误的两岸关系定位与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做法。马英九在发表的就职演说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与主张,强调在“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强调“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台湾与大陆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
在两岸关系定位问题上,马英九在9月初接受《墨西哥太阳报》专访时,则首次明确提出了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强调两岸不是“两个中国”,“海峡两岸双方处于一种特别的关系”,“但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彻底否定了李登辉的“特殊国与国关系”及陈水扁两岸“一边一国”的两岸关系定位。马英九的这种两岸关系定位既是依台湾有关法律对两岸关系的法律定位,是一种维持现状的表现,更是一种善意的表达,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另一种表述。
在这样的两岸思维下,马英九当局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两岸经贸开放政策举措,大幅放宽台商对大陆投资限制,规划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正式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及实现直接、双向通航与通邮,为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可以说,马英九的两岸关系政治定位与两岸政策的重大调整,让两岸关系重新步上良性互动与发展的轨道。
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
近三十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主张,从此实现两岸“三通”就成为大陆对台政策与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主张。
多年来,尽管两岸实现了较大规模的通商,实现了局部通航,但却一直受到重重限制,无法实现基本的或正常的直接、双向“三通”,空中通航是有限的“节日包机”,海上通航是间接的,通邮是间接的,通商是受限制的,投资是单向的。
然而,这一切在2008年获得重大突破。先是6月中旬海协会与海基会的首次复谈,达成《海峡两岸周末包机会谈纪要》,让两岸通航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接着11月初两会在台北达成四项经贸合作协议,尤其是《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的签署,让海峡两岸基本上实现了直接通邮与通航,也就实现了某种程度的直接通商,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不和谐音依然存在
失去政权后的民进党,作为岛内最大的反对党,未能深刻自我反省,也没有认真检讨错误的两岸路线与政策,反而走上了一条更为激进的“台独”与“反中”路线,扮演了破坏与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角色,成为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破坏力量。
以民进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以大陆“三鹿奶粉产品事件”为借口,在岛内掀起所谓“反黑心,反中国,顾台湾”的一系列抗议活动,不仅发生了引起海峡两岸高度关注的“张铭清被推打事件”,甚至民进党还公开策划了反对与抗议陈云林的访台活动,制造了严重的警民冲突流血事件,成为2008年两岸关系改善的最不和谐的一幕。
民进党作为反对党,对于海峡两岸两会的协商,本来可以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可以对台湾的执政党的大陆政策依民主法制程序进行监督,而不是采取民粹的、暴力的方式进行抵抗,不能为反对而反对。如果不能务实地提出可行的两岸政策主张,不能提出符合绝大多数台湾民众利益的两岸政策,而是采取非理性的抗争手段,则背离主流民意,让自己的两岸政策边缘化,永远得不到多数人民的支持,也就无法重新执政。
两岸问题,既是民进党挑动支持者的敏感议题,也是困扰民进党发展的重大挑战。依目前形势观察,在短期甚至较长时期内,民进党仍然走不出以对抗为核心的大陆政策思维,仍然在坚持台湾独立的政治立场下,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阻碍力量。
在民进党的反对与压力下,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也受到影响,经贸、文化等相关政策的开放程度与推进时效也大打折扣。尤其是两会签署的四项经济协议在“立法院”审议受到民进党的阻挠,未能及时通过,预示着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相关协议仍会受到民进党的牵制与干扰,未来两岸关系仍将在挑战中发展,在发展中突破。
2009年值得期待
2009年,除了两岸高层互动会持续进行,民间交流与交往会进一步扩大外,海协会与海基会两会将会持续接触与协商,预计下一个“陈江会”仍将是新一年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头戏。
在2008年两岸通航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两岸金融往来与合作问题、产业合作与对接问题、双向投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两岸能源合作问题、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与制度化合作问题等将成为主要讨论议题,预计两岸经贸合作协商将会取得一系列新的重要成果与突破。
不过,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依然面临不少挑战。除了岛内反对党的干扰外,海峡两岸关于台湾国际空间的安排与参与问题仍将是一个主要的争议焦点,随时会影响两岸关系的顺利发展。同时,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对海峡两岸贸易与台商在大陆投资发展的冲击越来越大,已成为两岸经贸合作面临的另一挑战。
美国管的。 公元4世纪左右,一批波利尼西亚人乘独木舟破浪而至,在此定居,为这片岛屿起名“夏威夷”,意为“原始之家”。最早发现该群岛的欧洲人是西班牙的胡安·盖塔诺,而真正使夏威夷为世人所知的是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 (Captain James Cook),他于1778年登上夏威夷群岛。
现在还不能。 人民币进台湾成热点话题 自去年台湾当局开放金门、马祖试办人民币兑换业务以来,围绕着台湾本岛何时开放人民币收兑业务的争议就持续不断。近日,台湾“中央银行”总裁彭淮南表示,“现阶段是开放人民币在台兑换的最好时机”,立即成为岛内热议的话题。 开放人民币兑换的最好时机 据台湾《中国时报》26日报道,台湾“中央银行”总裁彭淮南在“立法院财委会”报告时表示,现在台湾只有通过“金马小三通”模式才能直接兑换人民币。台湾本岛开放直接兑换人民币,基本上对经济不会有负面影响,“现阶段是开放人民币在台兑换的最好时机”,但如果不开放,人民币仍然还是会在台湾流通,甚至可能替代新台币成为交易媒介,这样“对台湾是不好的!”彭淮南强调,希望政策应该越早开放越好,倘若“陆委会”松绑,“央行”于一周内即可开办人民币兑换业务。而不少银行业者随即表示,人民币在台兑换软硬件早已备齐,若政策开放,“隔天就可交易”。 报道认为,向来“身段柔软、发言谨慎”的彭淮南此番“快人快语”显示,台湾“中央银行”对于开放人民币兑换相当急迫。而在开放人民币在台兑换问题上,台湾“行政院各部会”虽然已有开放实施的共识,但在具体措施上仍有分歧。以适用对象为例,“财金部会”认为可比照一般“外币”兑换作业,不设对象限制;但也有“部会”认为人民币流通与“外币”应有分别,适用对象上应有所限制,让时机在“有待进一步的协调”中白白耗尽。据透露,未来台湾当局可望以“阶段性办理”的方式开放本岛兑换人民币,第一阶段将与开放大陆居民来台观光进行配套,以定点、定量方式开放兑换。但要全面开放,仍“相当审慎”。 岛内民众爱用人民币 事实上,岛内要求直接兑换人民币的声浪由来已久。由于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坚挺且上升势头明显,因此被誉为亚洲的“美元”。近年来,随着两岸经贸往来逐渐扩大,岛内民众公开使用人民币的现象越来越多。台当局被迫开放“小三通”后,金门、马祖地区和厦门的居民,早已通用人民币和新台币,人民币已成为两地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支付手段,在岛内人民币被称为“台湾的第二货币”、“和新台币、美元并列为岛内钱币市场的三大流通币种”。台北市信义路的一家麻辣火锅连锁店,曾公开贴出“本店接受人民币消费”的告示牌。阿里山及日月潭等大陆游客最喜欢的旅游景点,人民币更是畅通无阻。在台北市、高雄市等大城市的商店、饭店、宾馆更是公开或私下收受人民币。 2005年10月3日,台当局被迫开放在金门、马祖“试办”人民币兑换业务后,平均每天兑换交易额近100万元,6个月内就突破亿元。但这对于岛内民众的需求而言仍只是“杯水车薪”。据统计,岛内民众近年赴大陆旅游已成风潮,近两年平均每年观光人次突破400万。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一路走高,岛内民众持有人民币的意愿相当高昂,因此保守估计平均每年仅观光者带入岛内的人民币金额就超过250亿,如果再加上渔船海上交易携入的人民币,目前“人民币现钞在台金额绝对超过1000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流却无正式渠道兑换,直接导致人民币在岛内“以惊人速度”流通,甚至有点动摇新台币在岛内流通领域的“统治地位”。 有人欢喜有人忧 对于彭淮南的表态,企业界普遍表示,开放人民币在台兑换对大金流影响不大,但可导引地下泛滥的小金流正常化、法制化,不但给两岸人民方便,也让银行有赚汇差的商机,更是两岸加强互动的好现象。有金融业者表示,当局迟早都会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因此有必要未雨绸缪备妥开放人民币在台兑换等相关配套,“尤其大陆拥有信用卡的民众并不多,多习惯现金消费,若能开放人民币在台兑换,相信可以刺激大陆游客消费,对零售业是个好消息”。 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林向恺则表示,台湾“中央银行”释出人民币在台湾兑换的讯息,显然是着眼于开放大陆游客来台,但目前大陆游客开放政策都还没有定案,现在来谈人民币在台湾兑换,根本就言之过早,毫无意义。淡江大学产经所教授许松根也表示,货币兑换原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两岸关系既敏感又特殊,必须谨慎周全规划,不可轻言放行。 开放兑换不容易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早在谢长廷担任“行政院长”期间就有意开放人民币兑换业务,但都因陈水扁领导的以“独派”人士为主的“国安会”强硬反对而不了了之。近来,“独派”在诸多议题上态度强硬,使“行政院”最近处理两岸经贸政策时也非常谨慎,因此短期内人民币兑换要想成行,“殊非易事”。 有岛内专家认为,一直以来,台湾当局坚持要求以官方谈判“签订两岸货币清算协定”,并以此作为人民币在台湾流通的先决条件。台当局显然是想借中国人民银行与台湾“中央银行”之间的清算机制,落实所谓“一边一国”。这对于开放人民币兑换而言,是一道避不开的门槛。此外,台当局也担心人民币在岛内自由流通后,进一步增强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存度,这也是台当局所不愿看到的。因此,除非台当局在这一问题上的压力达到相当程度,否则绝不会轻易松口。
民进党党纲第一条开宗明义地写道要“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这便是臭名昭著的“台独”党纲,也正是这一条内容,构成了民进党与国民党的最大区别,也是最为本质的区别。
民进党为中国台湾地区政党,于1986年9月28日在台北宣布成立。以民主进步党为首的绿营,与以中国国民党为首的蓝营并列为中国台湾两大政治势力。
国民党在李登辉主政的12年期间,逐渐偏离一个中国路线,将中国国民党改造为“台湾国民党”,导致党内理念不清、路线争议不断,新党、亲民党相继出走。
为凝聚人心,国民党决定重新确立立党理念和路线。在政治定位方面:明确声明国民党是“不是外省党,也不是台湾党,更不是台独党”,“本土化”绝不是族群化、省籍化、更不是“去中国化”。
在两岸关系方面:全面清除李登辉分裂路线影响,回归“一个中国”路线。强调国民党对于“一个中国”的立场始终如一,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追求两岸和平稳定关系,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建构台海和平区,在台湾优先的前提上,逐步迈向民主、自由、均富的统一。
由此引申开来,是维护一个中国立场还是主张“台独”、“一边一国”,即成为划分蓝绿板块的政治标尺,台湾政坛上活跃的主要政党都要受此检视、概莫能外。
民进党因耕耘久、人才多、实力强而雄踞绿营之首,并由于手段灵活、策略务实而获得更多绿营乃至中间选民支持,但这些都改变不了它作为一个“台独”政党的性质。
以上就是关于陈水扁是谁全部的内容,包括:陈水扁是谁、海峡两岸最近呈现出较好的“互动”势头,这种趋势是否可以延续,为什么还有哪些影响因素或“变数”、夏威夷是那个国家管的。还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