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副对联,怎么写

写一副对联,怎么写,第1张

对联怎么写,说来话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是“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时令、 地理、官室 、草木 、飞禽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如李白题题湖南岳阳楼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如:“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应平仄相反。二是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六是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但对联中有一种形式叫“无情对”,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上下联意思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的趣味性。成名于清末民初人称怪才的何淡如以广州方言俗谚“一头雾水不知宗”对唐诗名句“四面云山谁做主?”就很有特色。

对联的句子具体如下。

对联的句子具体如下几点:

1、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_批:国泰民安。

2、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吉星高照。

3、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

4、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横批:皆大欢喜。

5、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_批:新春大吉。

6、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横批:五福临门。

7、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

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挽联: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单组,四字结构)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复组,七字结构)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复组,八字结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复组,九字结构)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复组,十二字结构)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复组,十三字结构)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红纸做法:配方: 50克白纸,808大红粉·聚乙烯胶·食用碱(50克纸指每平方米的克数) 配料: 1取808大红粉1斤,加入约1暖瓶开水。搅拌后用电磨或石磨进行研磨。以增加细度与亮度,最好研磨3遍。 2取约2茶碗聚乙烯胶,加水8茶碗左右进行熬化。 3把熬化好的聚乙烯胶倒入磨好的浆料中,最后加少许食用碱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即为全年红纸的颜料。 刷纸: 将白纸平铺在刷案上,用专用刷子蘸上颜料,先由左向右从纸的中间刷一刷子。然后从上到下刷均为止 先将大红粉和107胶搅拌均匀,溶解10分钟后再加入全部开水,彻底搅拌均匀即可,因大红粉红度不够,此时应将该溶液再倒入小钢磨中,研磨4—5遍即可成为全年红,朱红色浆

编辑本段格律要求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如果求官,就写“出将入相”;如果求财,就写“招财进宝”、“四季发财”;其他可以写吉祥话,比如“抬头见喜”、“出入平安”、“福寿年增”、“五谷丰登”等等。

对联,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门联分类:

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3、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4、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5、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6、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基本就三条:

首先得意境搭调,要和上联有关系。关系无非两种,一种是“衔接”,一种是“对立”,比如:你说花鸟,我要么对鱼虫,要么就对鹰犬,不能对个扁担或者太阳出来……另外如果你选择“对立”的话最好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其次得注意字数、节奏和词性,字数、节奏肯定要一致,词性一般来说字对字、词对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举例,你上联说“上桌吃饭”,我下联说“出门抽烟”。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字可以当名词也可以当动词,同一个字重叠或者间隔出现但用法不同,对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最后得注意平仄、韵律。这个最难,有的上联出的暗藏“机关”,比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五”和“虎”为同韵,你下句接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两个字要同韵……并且平仄要相反,一般只要韵脚(最后一字)相反就可以。

有一些对联为什么称“绝对”?就是因为上联不仅意味深长、境界孤高,连贯通顺,而且字词之间有许多“机关”,环环相扣、字字相锁。你如果按照他的结构来对,基本上已经没什么词语可用了……例如:“杏坛七十二贤,贤贤希圣。云台二十八将,将将封侯。”还有一些联的作者会自己设计的机关锁字,例如:“烟锁池塘柳”,这联暗藏五行变化-火金水土木,你对出来也得暗藏五行才过的去,想对得工整顺序还不能乱,如:“炮镇海城楼”,也是火金水土木,唯一有一点不好就是海城楼是第一无二的,池塘柳可遍地都是。所以我对的是“烽销汛地杠”,“杠”是多音字,取“刚”音,旗杆的意思。

这些因素导致有些朋友看不穿联意就仓促出招,总难免贻笑大方……

以上都是我一家之言,帮助新人而已,有疏漏谬误请各位高手不要笑话。

以上就是关于写一副对联,怎么写全部的内容,包括:写一副对联,怎么写、对联有哪些、对联上都写些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855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