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庙在哪里

岳飞庙在哪里,第1张

岳飞

岳飞

岳飞庙,原名精忠庙,后也称“宋岳忠武王庙”,是后人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我国著名民族英雄岳飞而建。

岳飞(公元1103-公元1142),字鹏举,宋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人。20岁从军,32岁擢节度使,累官至太尉、宣抚使、枢密副使。坚主抗金,曾四次举兵北伐。绍兴十一年遭投降派秦桧、高宗杀害。年39岁。

岳飞庙址位于汤阴县城内西南街,始建年代无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以后历代屡有增建,逐渐成为一处完整的古建筑群。现有面积4000多平方米,殿宇建筑近百间。座北朝南,外廊呈长方形。临街大门为精忠坊,面西,木结构,斗拱型制九踩四昂重翘。坊之正中阳镌明孝宗朱佑樘赐额“宋岳忠武王庙”,两侧八字墙上用青石碣分别阳刻“忠”、“孝”两个大字。字高18米,遒劲端庄,格外醒目,过精忠坊为山门,座北朝南,三开间式建筑,两侧扇形壁镶嵌有滚龙戏水浮雕,门前一对石狮分踞左右。山门檐下一排巨匾,上书“精忠报国”、“浩然正气”、“庙食千秋”,是当代书法家舒同、楚图南、肖劳的手迹。山门对面为施全祠,内塑施全铜像,对祠前秦桧、王氏、万俟 、张俊、王俊五奸党铁跪像呈镇压之势。

拾级入庙,古柏苍劲,碑碣林立,东有肃瞻亭,西有觐光亭,仪门前两道高大的碑墙把这里辟作东西两个小院。穿过御碑亭,便是岳庙之主体建筑--正殿。该殿面阔五间1830米。进深三间1160米,斗拱型制为五踩重翘重昂,硬山式建筑,高10米。体态稳重,气势恢宏。殿门楣上悬有五块巨匾,分别是“乃武乃文”、“故乡俎豆”、“忠灵示泯”、“百战精威”、“乾坤正气”。其中“百战神威”和“忠灵未泯”为清帝光绪和太后慈禧所题。正殿中央为岳飞彩塑坐像,高丈余,英武魁伟,正气凛凛。上悬“还我河山”贴金巨匾。坐像两侧镶嵌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楹联“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四周墙上,悬挂着国内现代著名书画家颂扬岳飞的书画墨宝,内容多样,各具物色。大殿两侧的东西庑中,现为岳飞史迹陈列室。

大殿后院,是寝殿、岳云祠、四子祠、岳珂祠、孝娥祠。寝殿内陈列着著名的书法珍品《出师表》石刻。人们常在这里流连忘返,欣赏赞叹其精湛的书法艺术。

塞上马檗下琴补充:

两侧还悬有一幅楹联:“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

九百年精神传承,故乡人深情怀念。著名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乡河南省汤阴县今天举行大型祭礼和纪念大会,纪念岳飞900周年诞辰。 岳飞,字鹏举,是南宋抗金著名军事将领、我国著名民族英雄。宋徽宗崇宁二年,即公元1103年农历2月15日出生在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岳家庄(今河南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岳飞出生后,恰逢金兵入主中原,社会动荡不安,岳飞从20岁起三次从军,先抗辽兵,后抗金兵,在近20年的从戎生涯中,他以其特有的"精忠报国"精神,身经百战,英勇杀敌,军功卓著,成为当时著名的抗金将领。正当岳飞收复河山、壮志将酬,预备"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之时,却被以南宋皇帝赵构为首的投资派害死在杭州风波亭。39岁英年早逝,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痛事和遗憾。 一石米约是150市斤,而清朝的一斤约等于600克,这一石米差不多是90公斤

秦桧夫妇跪像四个人是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

在岳飞死后的13年,宋孝宗重新调查岳飞当年发生事情,终于为岳飞洗清的冤屈,证明了清白,当时害死岳飞的秦桧,不仅被除去生前所有的头衔,全家贬为庶民。

百姓先对他们也是打骂,秦桧在生前并没有向岳飞道歉,在宋元时期岳飞墓前并没有跪像,这是在明朝的时候才开始铸造的,为的就是让他们死后向岳飞赎罪。

除了秦桧夫妇,当年害死岳飞的凶手还有万俟卨和张俊,万俟卨是秦桧的心腹,明知道岳飞是冤枉的情况下,还对岳飞严刑拷打,因此,百姓让他跪在这里,遭世人百年、千年唾骂。

除了他们四个人之外,其实还有两个人,王俊与罗汝辑,罗汝辑的历史记载很少,但他和秦桧一起组织材料谋害岳飞,可以算得上是帮凶了,原本他也是跪在岳飞墓前的,后来世人觉得他没有资格,所以不让他跪了。

各地现存跪像

浙江秦桧夫妇跪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栖霞岭下岳王庙中侧岳飞墓前。像为铁铸人像,秦桧夫妇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形象沮丧。

江西秦桧夫妇跪像: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株岭山东端、老虎山西侧岳飞母姚氏墓前。像为石质,今已残损。构形略与杭州岳飞墓前之铁铸跪像同。秦桧夫妇似有求饶之势。

河南汤阴秦桧夫妇跪像:位于河南省汤阴县城西南隅岳飞庙施全祠前。汤阴宋时为岳飞故乡,后人在此设庙并铸秦桧夫妇铸像。

河南朱仙镇秦桧夫妇跪像: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西南朱仙镇西北隅岳飞庙前。朱仙镇在宋时是岳飞北伐驻军并大战金兀术的地方。像为铁铸,成赤身绑跪状。每逢正月十四至十六日,镇民纷纷前来这里,置自造秦桧夫妇纸像于柴草中,放火焚烧,以解心中之恨。

岳飞为汤阴人,但具体生于汤阴何地,却颇存疑义。

南宋时期,汤阴一度为金占区,不可能留下关于岳飞出生地的具体资料。元代又是蒙古族统治,也没有对岳飞的出生地有具体记述。元人修《宋史》,只是承袭前人之说,谓岳飞是“相州汤阴人”。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记述岳飞具体生地的资料,是明景泰五年(1454)三月,大学士武功伯徐有贞(原名珵)撰写的《创建精忠庙碑》。碑记中说:“彰德古相州也,汤阴为其属邑,邑之周流社,王(指鄂王岳飞)之生地也。”此碑石现存汤阴岳飞庙山门前施全祠东侧,是汤阴岳飞庙最早的一块碑刻。这说明此前在汤阴的官方和民间,岳飞生于周流社早成共识。

《汤阴县志》首修于明天启三年(1623),崇祯十年(1637)续修。《崇祯汤阴县志》卷五《祠宇》载:“周流寺,在县东周流社,相传岳武穆故宅,里人傅祥建。”明确指出周流寺(亦名三教寺,祀儒、释、道三教)即岳飞故宅遗址。这则记载,用了“相传”,体现了史志编者的审慎严谨态度。明代汤阴人魏大本《忠武故里》诗有句云:“英雄生有自,忠孝死宁忘。宅废禅林僻,茔存秋草荒。”此诗岳庙刻石题名《周流社览古》,分明是说岳飞就出生在周流社。而且岳飞故宅的废址已成为僻静的禅林(寺院),岳飞先茔亦荒芜地长满秋草。说明岳飞故宅就在周流三教寺,而且宅邻岳飞先茔。清顺治十年(1653)邑庠生崔以澄撰《周流寺重金佛像碑》碑记:“周流古名寺也,岳忠武王寔生于此地……相传即王之故宅。”也认为岳飞故宅就在周流三教寺。《汤阴王氏族谱·王氏家传》载康熙十六年(1677)《侍御东皋公墓志铭》:“铭曰:周流之乡,鄂国故里。长杨参天,大鸟盘举。西数百步,君之桑梓。”按王伯勉,字子健,号东皋,汤阴古贤村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这里“周流之乡”的“乡”,不是今天作为一级行政区划的“乡”,而是指乡里、乡村。“西数百步,君之桑梓”,是说岳飞的出生地向西数百步,即王伯勉的老家(今古贤村)。反过来说,古贤村东面数百步就是岳飞的出生地。此地只能是与古贤村毗邻的周流村。《乾隆汤阴县志》(刊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卷三《祠祀志》载清代河抚宣镇阎兴邦(1635-1698)《水调歌头》,开头写:“策马周流社,人指鄂王宫。”鄂王宫,当指鄂王岳飞的故居。宫是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易·困》:“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词的最后两句是:“试看双桥下,流水意何穷。”双桥指周流村东的高暵桥。《乾隆汤阴县志·地理志》:“宜师沟水,至枉人山与汤水合于岳王先茔东高暵村,有双桥焉。”同卷钱塘黄兰题咏扁鹊庙诗:“试看周流忠孝家,医国妙手同瓦裂。”这里的“周流忠孝家”和“医国妙手”皆指岳飞。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修岳忠武王先茔碑》碑记:“王(岳忠武王)世为汤阴周流里人。”据以上资料,岳飞的出生地当为周流村(今属汤阴古贤乡)。

然而,近年新编的两部《汤阴县志》又出现了新说法。1987年版《汤阴县志》第七篇第三章第二节《古建筑》载:“程岗岳庙位于城东16公里程岗村(今属菜园乡),即相传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岳家庄。该庙建于明代晚期,……山门檐下有‘岳鄂王故宅’匾额,正殿三间,拜殿檐下悬有“故里香烟”匾额。现存碑刻四通,均为清代以来里人重建该庙而立。1968年11月15日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同书第十篇第一章第一节《古代名人·岳飞》:“岳飞(1103-1142),字鹏举。永和乡,孝悌里(今程岗村)人……”2004年版《汤阴县志》第四篇第二章《岳飞传略》:“岳飞,字鹏举,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二月十五日,出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同书第二十二篇第四章第一节《庙宇、故宅、古墓》二《岳飞故宅》载:“岳飞故宅,位于县东18千米菜园镇程岗村内。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出生和幼年生活的地方。故宅建于明代中叶,略晚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这是首度见于《汤阴县志》而认定程岗村为岳飞故宅的记载。依此说,则岳飞生地为程岗村。

但是,两部新编县志却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二志存在明显的差别和自相牴牾:一是前志一处尚用了“相传”,而后志干脆将“相传”去掉,其意义则表明程岗为岳飞故居是确凿无疑的。二是前志说程岗“位于城东16公里”,而后志则为“位于县东18千米”即18公里。三是前志说程岗岳庙“建于明代晚期”,而后志则说“故宅建于明代中叶,略晚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其次,二志为无根之说,没有任何文献依据,缺乏历史承续性。因为此前的任何志书如《大清一统志》、《河南统志》、《彰德府志》、《汤阴县志》以及野史笔记,都没有相关的记载。不管程岗村岳庙始建于“明代中叶”,还是“明代晚期”,明代和清代的《汤阴县志》都应该有所记载。连陆公祠、李公祠、孙公祠、卢公祠、杨公祠(分别祀前代县令)这些小小的祠堂和一般寺观都有记载,为什么对影响巨大的岳飞在其生地程岗村建庙却只字不予提及?其三,更为严重的是,“永和乡”、“孝悌里”、“岳家庄”等地名均未见于史书和地方志记载,只是清代钱彩的小说《说岳全传》中虚构的地名。对此,地名专家许作民先生有详细考证(见《安阳广播电视报》2010年8月26日第28版,《与岳飞有关的地名探析》)。而二志编者却都当作信史。许先生批评道:“可今天写史书的人却把这三个地名当成信史,就太不严肃了。”

不过,在汤阴的民间,确实流传着岳飞的老家在程岗的说法。这种传说始于何时,不得而知。估计应在《说岳全传》广泛流传后,不迟于清代后期。笔者在程岗村见到一块最早的“岳忠武故里”石碑,是清咸丰六年(1856年)本村人立石。这反映了故乡人民对前代英雄的敬仰并引以为骄傲。新编《汤阴县志》可能是根据民间传说撰写的。我们知道,民间传说和“小说家言”的可信度是有限的。如民间传说岳飞“生于汤阴,长于内黄”,而事实上岳飞根本没有漂流到过内黄,明代和清代早期的《内黄县志》也向无相关记载。然而到清光绪十六年(1890)的《内黄县志》却出现了与岳飞传说有关的麒麟村和石瓮村,明显是受钱彩《说岳全传》的影响。将传说当作历史事实,从来是治史者的大忌。

1103年2月15日—1142年1月27日)

民族英雄,著名军事家,武术家,抗金名将。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河北(今河南)相州汤阴永和乡孝悌里人。

岳飞品行高洁,文武双全,其言行,足以让古往今来绝大多数官吏羞惭嫉恨——

一:廉洁奉公。

衣——全家均穿粗布衣衫,妻子李氏有次穿了件绸衣,岳飞便道:“皇后与众王妃在北方(靖康之难时被金兵俘虏)过着艰苦的生活,你既然与我同甘共苦,就不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了。”自此李氏终生不着绫罗。

食——与士卒同例,部队补给艰难时,则“与士卒最下者同食”。有次受地方官招待,吃到“酸馅”(一种类似包子的面食)这种在官员富商们看来很普通的食物时,惊叹道:“竟然还有这么美味的食物。”便带回去与家人共享。

住——茅屋军帐,与士卒同甘共苦。高宗曾要在杭州为岳飞建豪宅,岳飞辞谢说:“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

财产——南宋诸大将无不豪富,张俊为防盗,铸一千两一个的大银球,称为“没奈何”,堆满大屋,退休后尚有每年六十万担租米的收入。而岳飞被害抄家时,总家产只有三千贯(约合二千多两银),且其中含有数千匹麻布,显然也是准备用于军队的。

犒赏——战时,南宋对军队犒赏极厚,岳飞从来不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有次一名部将贪污赏银,立斩。

二:严以律子,厚以待人

除了自己俭朴淡泊,刻苦励志外,岳飞对子女教育很严。要求他们每天做完功课后,必须下地劳作。除非节日,不得饮酒。宋时有“任子恩例”,官员品级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阶越高,次数越多。岳飞勉励儿子们“自立勋劳”,仅用了一次“恩例”,还是为老上级张所之子张宗本而用。而岳云屡立殊勋(多次战斗中“功第一”),岳飞却多次隐瞒不报。为此张浚说:“岳侯避宠荣一至此,廉则廉也,然未得为公也!”(岳侯躲避荣耀到了这个地步,廉洁固然是廉洁了,却不见得公正)岳飞答道:“父之教子,怎可责以近功?”(父亲教育儿子,怎么能让孩子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又说:“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若使臣男受无功之赏,则是臣已不能正己而自治,何以率人乎?”

岳飞前妻刘氏,在战乱中抛弃婆婆和儿子改嫁韩世忠手下小校。岳飞得知后送去500贯资助她,这才另娶李氏。

虔城百姓暴乱时曾惊扰孟太后车驾,被岳飞平定后,高宗密旨屠城,岳飞冒险屡次求情,保全了一城老小。

三:令出如山,赏罚分明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是岳家军的口号,也是真实的写照。损坏庄稼,妨碍农作,买卖不公……斩!在古代,令出不行者斩,很多军队做得到,号称损坏庄稼买卖不公斩的也不少,但真正做得到的,恐怕只有岳家军一支。所以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围观,“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严格的军纪外,又有浓浓的温情:士卒伤病,岳飞亲自抚问;士卒家庭困难,让相关机构多赠银帛;将士牺牲,厚加抚恤外,还“以子妻其女”(部将牺牲后仅余孤女无人照料,岳飞让儿子娶她),李氏亦时常慰问将士遗孀。如此赏罚分明官兵同心的军队,自然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四:不纵女色

南宋诸将中,唯有岳飞坚持一妻,且从不去青楼纵欲。吴阶曾花二千贯买了一名士人家(读书人家)的女儿送给岳飞,岳飞以屏风遮挡问道:“我家的人都穿布衣,吃粗食,娘子若能同甘苦,便请留下,否则,我不敢留你。”女子听了窃笑不已,显然不愿。岳飞便遣人送回。部将谏阻说不要伤了吴阶的情面,岳飞说:“而今国耻未雪,岂是大将安逸取乐之时?”吴阶得知后益发敬重岳飞。

五:事母至孝

母病,“尝药进饵”,亲自侍奉;母亡,赤脚扶棺近千里。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在家里尚且不能孝顺父母,又岂能忠君报国?)

六:文才横溢,儒将风范

岳飞的文才自不必说,数十首诗词足以说明问题。除此之外,他爱好读书,书法颇佳,时人称“室有邺架”、“字尚苏体”(邺架,形容藏书极多;苏体,苏东坡书法甚好,岳飞学的便是苏体)。他还爱与士子文人交往,“往来皆高士”,这造就了岳家军强大的谋士团体,也招致了高宗和士大夫集团的忌恨和恐惧(不怕武将会打仗,就怕武将有文化——武将受到文人士子的敬重,这是统治者最害怕和忌讳的事),成了死因之一。

七:并非莽夫,极具政治智慧

现在多认为岳飞没有政治智慧,其实他既懂得与同事搞好关系(屡次主动与诸大将搞好关系,比如送刘光世部将战功,平定杨幺后送大船与诸将等),又懂得韬光养晦(比如任枢密副使时与韩世忠一起寄情山水),对立太子的重要性等政治事件看得一清二楚,但其性刚直,宁折不弯,不愿意谄媚逢迎权贵,更不愿意在国难之时迎合投降派,屡次上书反对高宗与秦桧的投降行为,故必为宵小所忌。

八:武艺高强,武略非凡

岳飞精擅各种兵器,年少时枪术就“一县无敌”,长大从军后更是从未逢敌手(战阵厮杀单挑时),屡屡阵斩敌大将。他不但达到了宋朝的最高射箭记录:三石,还具有极佳的准头,可谓“勇冠三军”。

作为方面统帅,岳飞的战略战术更是高明。战略上,针对金兵武力强盛而统治手段低下民众争相反抗的特点,他提出了结连河朔的方针,并取得了极好的成效。战术上,历次战役精彩纷呈。如清水亭战后,面对优势敌人,岳飞仅以黑衣兵百人夜袭,时起时伏,金兵惊扰极甚而败;如灵活运用步、骑特点,击破李成优势兵力;如针对杨幺军不得人心的特点,以困、抚相结合,结果让宋军屡攻屡败的杨幺水军,在岳家军面前不堪一击,一鼓而破;如利用金国内部矛盾,以反间计杀刘豫,沉重打击伪齐政权……凡此种种,一言难尽。

九:身先士卒,行若明镜

岳飞直至最后一战,都是身先士卒。官职不高时自不必说,升任通泰镇抚使后,为掩护大队和百姓过江,亲率后卫死拒南灞桥头,挡住金兵唯一去路,此役岳飞身被数十创,岳家军后卫战死无数,其壮烈,不下塔山保卫战;直到死前最后一场恶战:郾城之战时,还亲率铁骑突出阵前,都训练霍坚怕有闪失,上前劝阻:“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回答“非尔所知!”见主帅亲自冲阵,岳家军士气大振,一举击破金兵。

岳飞首先提出“武将不怕死,文官不爱钱”,堪称封建社会官吏的行为典范。他廉洁避功、直言不讳、不纵女色、文采风流、治军严明、战功卓著……中国人的优秀品格和才华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的皎洁人格和绝世才华,象一面明镜,照出了他人的污点,也阻扰了他人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以谋取私利。这样的人,莫说在宋朝,便是在现代,又安能不受宵小之辈攻击?

呜呼,岳飞。

呜呼,英雄。

呜呼,中华。

生平简叙: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投军抗金,因屡立战功被宗泽提拔为统制(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军长)。建炎三年(1129年),宗泽亡故,金将完颜宗弼再次南侵,宋军大溃,高宗逃亡。岳飞时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率部转战广德(今属安徽)、宜兴(今属江苏)地区 ,并于清水亭等战大败金兵,一举收复建康,又追击兀术四战四胜,实现了老将种师道“(金兵)半渡而击”的未竟遗愿,升任通泰镇抚使。

绍兴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伪齐刘豫政权派军攻占襄阳(今属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飞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挥师北上,大败刘豫军,收复六郡,因功授清远军节度使。

五年夏,宋廷疑杨幺勾结伪齐图谋南宋,岳飞受命击破杨幺军,彻底消除内患。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 ,举兵奇袭刘豫军,以部分兵力东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诱其来攻,主力自襄阳出击伊阳(今河南嵩县),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七年,岳飞乘金朝废除刘豫之机 ,提出举兵收复中原的主张 , 后多次上书反对与金议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桧拒绝。

十年,完颜宗弼毁约南进。岳飞遣将联络北方义军,袭扰金军后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颍昌诸战中大破金军精骑,击败金军主力。正当岳飞行将渡河时,高宗 、秦桧却向金乞和,诏令各路宋军回师。岳家军孤军难支被迫撤退,恢复中原的计划功败垂成。

次年,回临安,被解除兵权,改授枢密副使。十二月二十九日,被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其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惨遭杀害。宋孝宗继位后为岳飞平反昭雪 。淳熙五年(1178年),谥武穆。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改谥忠武。

1汤阴岳飞寺汤阴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经典《周易》的发祥地,是享誉海内外的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乡。汤阴县是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之一。汤阴县有许多文物古迹。岳飞庙位于城南小门的岳庙街。建于明初,现已翻修加建。它主要包括正殿、寝殿、宿瞻亭、仲晶广场等建筑。“友利城”遗址,又称王文庙,位于县城以北4公里处。现在的遗址是中国第一座国家监狱所在地,有文字记载。2岳飞寺岳飞寺,原名精忠寺,后被称为“宋岳重吴王寺”。3汤阴县岳飞寺景区是后人为了纪念南宋抗金名将、中国著名民族英雄岳飞而建。岳飞的老家在安阳市汤阴县。岳飞寺遗址位于汤阴县城西南街。它的建造日期不详。此遗址于明代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修,后几代又多次增建,逐渐成为完整的古建筑群。现存面积4000多平方米,寺庙和建筑近百座。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物的保护和管理。1952年11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紧急返回途中路过汤阴,特地停下来视察火车站的“岳钟吾王故里纪念碑”,询问岳飞庙的情况,并对岳庙的保护工作作出指示。1958年,汤阴县建立岳飞纪念馆。

金鳞岂是池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出处是《说岳全传》中的《风云》。

原始出处,说的是岳飞手下的大将余化龙,全文是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浅水游。

势不可去尽,话不可说尽,福不可享尽,规矩不可行尽,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心若冰清,天塌不惊,身陷红尘劫,幸有梦相随倚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

《说岳全传》内容简介:

《说岳全传》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是描写南宋时期抗金英雄岳飞及其岳家军故事的一部历史小说。

岳飞被害之后,其故事很快便在民间流传开,南宋咸淳时说话艺人王六大夫,即以该故事说《中兴名将传》,接着有宋元人(姓名不详)作南戏剧本《秦太师东窗事犯》,明宏治年又有周礼编《岳飞破虏东窗记》。

后又有明人作《精忠记》传奇剧本和传奇小说《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明末汤子垂又作《续精忠》,一题《小英雄》。

此间,曲艺又出现长篇大书《岳传》及评话、弹词、鼓子词,如《龙门败十将》、《疯僧扫秦》、《精忠传弹词》等多种。于是,清初钱彩(身世不详)在岳飞故事于民间长期广泛流传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作了《说岳全传》。

其书在社会上具有深远影响,在同类小说中可谓佼佼者。20世纪80年代,辽宁作家王印权据此故事整理评书《岳飞传》,由刘兰芳播讲,出现了“《岳飞传》开播,一城空巷”的局面,将岳飞故事的传播推向了历史的巅峰。

《说岳全传》的时代背景是宋徽宗(赵佶)即位后(1101年),任用蔡京、童贯等奸臣,加紧对人民进行剥削,其在位25年中,为了个人享乐,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民生凋敝,国力衰微。

当金兵南侵时,他又只是苟安求和,不思抗御,最后致使中原沦陷,以至王朝覆亡。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次年将俘获的徽宗、钦宗连同太子、公主、六宫妃嫔、皇孙、驸马以及皇室的一切宝器、图书等尽数押送北国,将徽、钦二帝囚禁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

不久,康王赵构(赵佶之子)从北国逃回中原,于五月初一日(1127年)即位于南京,庙号高宗皇帝,改元建炎,史称南宋。

岳飞在故乡汤阴应募勤王,正式在军队中参加对金兵作战,屡立战功。正欲北上扫金,接回徽、钦二帝,被奸臣秦桧谋害。

公元1163年,高宗驾崩,其侄登位,是为孝宗,重组岳家军。岳雷袭父职,抗金获胜,接徽、钦二帝并郑皇后、邢皇后榇宫回中原。《说岳全传》即据此间历史而作。

以上就是关于岳飞庙在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岳飞庙在哪里、岳飞的故乡在河南省汤阴县城的岳飞庙还是乡下一石米是多少、杭州有哪四个人跪在岳王庙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832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