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
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所以把“福”字倒贴。
自古以来,倒贴福字的传统是与马皇后有关系的。当时的明太祖朱元璋用福字是用来做暗记准备杀人的,但是马皇后不忍心让那么多人因他而死,所以就下令让全城的人都贴上福这个字,毕竟法不责众,如果全城的人都贴上这个字,那么朱元璋就找不到真正要杀的那个人了。
但是由于城中不光有青菜大城,还有一些老百姓在当时文化传播并不是那么好的年代,很多百姓都是不识字的,再加上事情紧急慌乱之中所以很多人都将字给贴倒了。朱元璋派人上来茶街的时候,发现每家每户上都贴了福字,很是愤怒便随便找了一家人满门抄斩来杀鸡儆猴。马皇后听说之后非常惊慌,立马想法子帮这家人脱身。
后来马皇后灵机一动对朱元璋说,这家人可能是预感到今天有贵人来家里,所以将福字贴倒了,代表的是福来了,您看,果然皇上您来了就是他们天大的福气。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悦觉得非常开心之后便放了那家人,而那一家人为了感恩马皇后的出手相助,每年都会将福字贴倒,来告诉自己的福气到家了。
其实春节将福字贴倒也只是为了讨一个好彩头而已,因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习俗都是因为有谐音,比如这个福字贴倒了就寓意福到家了。在小时候我们都会缠着长辈给我们讲一些神话故事或者是传统节日或者习俗的由来。但是由于现在科技发达,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玩手机了,陪家人的时间和心思也越来越少了。但是到了春节全家团圆的日子还是放下手机,多陪陪家人比较好。
您好,福字能倒贴,
但是,不是所有地方都是可以倒贴福的,
倒贴福字主要在三种地方。
第一种地方是在水缸和垃圾箱上,由于水缸和垃圾箱里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倒贴福字。
第二种地方是在屋内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第三种就是在牲口棚,例如牛棚、猪圈的门上才会倒着贴“福”字,寓意福到。
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福的向往和追求。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追求,许多地方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借“福”字倒了的谐音表示“福气到了”的寓意。这一风俗最早不会早于明朝初年。关于倒贴“福”字的来历有三种有趣的传说。
第一种恭王府说
清咸丰年间的一个春节前夕,恭王府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有一家丁因目不识丁,竟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的福晋(妻子)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幸好大管家是个能说善辩之人,他怕福晋怪罪下来连累自身,慌忙跪倒陈述:“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倒(到)了,乃吉祥之兆。”恭亲王福晋一听,转怒为喜,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倒(到)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般的奴才,还真想不出这招呢!”遂赏管家和家丁各50两银子。后来,倒贴“福”字之俗由达官府第传入陌巷人家,贴过后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们念叨几句“福倒了!福倒了!”以图吉利。
第二种慈禧太后说
我国古代历来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风俗。清光绪某年腊月二十四,慈禧太后传旨,叫翰林院的翰林们写些庆贺春节的对联。这些翰林们拿出浑身解数,用尽华美辞藻,写好之后恭送太后过目。太后见其中连个“福”字都没有,很是不高兴。翰林们见老佛爷生气,吓得忙跪在地上说:“请老佛爷教诲。”太后说:“去写几个‘福’字来。”翰林们忙回去写了一堆“福”字送上,太后从中挑了几张,让大总管李莲英带着太监到宫内各处去张贴。
谁知又惹出了风波。有个太监不识字,把一个“福”字贴倒了,当晚谁也没有发现。第二天,太后出来欣赏对联和“福”字,正巧看到,刚要发怒,脑子转得快的李莲英急忙上前说:“老佛爷请息怒,这是奴才有意把它倒着贴的。这‘福’字倒贴,就是‘福’倒了。福到了,不是大吉大利吗?”慈禧听后,转怒为喜,不但没惩罚那个太监,还赏了他几两银子。后来这个习惯传到了民间,成为一种风俗。
第三种朱元璋、马皇后说
这种说法很可能是从贴“福”字的来历传说中演绎出来的。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命心腹悄悄在曾经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家门上贴一“福”字,以便第二天将门上没有“福”字的人家通通按暗通元贼杀掉。好心的马皇后得知这一情况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连夜在各自门上贴一个“福”字。于是各家各户都遵懿旨照办,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还把“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朱元璋令御林军把没贴“福”字的人家满门抄斩。不料不一会儿御林军头目回禀,全城家家都贴有“福”字。朱元璋气得正不知如何是好,御林军头目又说,有一家人把“福”字倒着贴在了门上。朱元璋听了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人一个不留全部杀掉。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元璋一听有道理,便消除了杀人的念头,一场大祸从而避免了。从此以后有些人便将“福”字倒贴起来。
倒贴福字的起源和意义:为纪念马皇后,“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中国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命令全城老百姓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
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人满门抄斩。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这就是倒贴福的来历。
福字样式: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青铜器铭文上,即已有不同结构的“福”字。尔后随着古籀、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出现,“福”字书法越来越多,越来越艺术化,后人集书的《百福图》、《千福图》则集中了“福”字的各种写法,让人赏心悦目。
《百福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篆体为基础的字字异形图案,即民间流传已久的“福”字圆形图案,其字体造型稳重、均齐、端庄,极有意趣和韵味;一种是以真、草、隶、篆百种不同写法组成的矩形图案。“福”字不仅是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物品,而且体现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及各种变化。
福字倒贴起源于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老百姓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把福字贴倒的。
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扩展资料
陕西师范大学民俗研究专家傅功振表示,长期以来,中国民间约定俗成将福字倒贴,取其“倒”和“到”的谐音,意为“福到”了,但这只是民间流传的不规范的说法和做法。按照规范的民俗讲究,不是所有福字都要这么贴,尤其是大门板上。
大门上的福字从来都必须是正贴,象征“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所以也应该正贴。民俗中,倒贴福字可以在室内的一些地方,例如水缸和垃圾箱上。
由于这两处物品中的东西都是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巧用“倒”字的谐音字“到”,倒贴福字,也是用“福至”来抵消“福去”,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个地方是在屋内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倒贴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春节贴福字有讲究 你家的福贴对了吗
以上就是关于倒贴福的风俗传说全部的内容,包括:倒贴福的风俗传说、中国人倒贴“福”字的典故,是怎么来的、福字能不能倒贴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