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的来源

李姓的来源,第1张

李姓起源主要有3个来向,

1、嬴姓而来的李

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一作咎繇,嬴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为理氏。

商朝末年,皋陶后裔理徵因执法如山,忤逆昏君商纣王的旨意,招来杀身之祸。家族面临株连危险。其妻子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外出逃难,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树上结有一些李子,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后来到了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安家落户。为感激“木子”保命之功,同时为躲避纣王追缉,又因皋陶曾任尧、舜的大理之职(掌管刑法的官),理、李同音通用,所以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后迁徙定居陇西,从此李氏延续万代。

2、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时被赐为李氏,名义上是赐姓,实际是恢复李姓,因为西夏皇族拓跋氏为汉将李陵后裔。

唐朝时期,皇室赐予大臣或武将为国姓,据《路史》及《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从李唐皇族姓李,稍后大食国人李诃末将军、李彦升和波斯人李铉、李珣均被王侯赐姓,再后来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以及犹太、安息、高句丽、党项等外来少数族裔因功或者内附,多被封赏为李姓。

3、少数名族汉化改姓

像蒙古族李雅拉氏、巴鲁特氏、卓巴鲁特氏、满足的库雅拉氏、李佳氏、鲁布哩氏、穆和林氏、穆里雅连氏、萨哈连氏、锡伯族的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等少数名族汉化改姓为李氏。

想了解更多姓氏文化,历史源流,族谱查询,寻根问祖,上微信搜小程序族谱网家族圈查看更多

关于李姓源流有几种说法。

1源出嬴姓说, 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遂以官命族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

2李树图腾说,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并以李树为神树,亦即图腾树。

3源出姬姓说, 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4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汉晋、北魏、西夏、唐朝时期,君主赏赐而来。

5李姓的起源还有一种源于老姓说 。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 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 李姓源于老姓。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唐代是李姓族群的急剧膨胀期,在当时已成为全国大姓。明末清初,四川经过多年战乱,川内李姓较多都是从湖广宝庆府等地迁来。

分类: 文化/艺术 >> 民俗传统

解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郡望堂号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 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 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8 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 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 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四、历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陵:让历史无奈的半世英雄李陵,字少卿,汉朝陇西成纪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是在孤军深入,打了胜仗,在矢尽援绝的情况下暂降匈奴的。但他毕竟是背汉降敌,作了乃祖的不肖子孙和民族的罪人,功不足以掩过。以后又百计劝降苏武,就更不能使人原谅了。

李姓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人口分布

李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李姓在西南、华北是最常见的姓氏。李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云南、四川南部、豫冀鲁晋大部、甘肃中部、吉黑大部,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88%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图面积的18%,大约30%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

陕甘宁蒙大部、川东、重庆、黔湘鄂、桂粤大部、苏皖北部、山东东部、辽宁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66%—88%,约占了国图面积的36%,大约51%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

赣浙闽台、苏皖大部、桂南、海南、粤东、新疆西北、甘西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22%—66%,约占了国土面积的216%,大约19%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

李姓由来和起源有以下3种说法:1、来源于嬴姓;2、来源于李树图腾说;3、来源于封赏赐姓。

1、来源于嬴姓:在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皋陶的姓氏为“嬴”姓,后来皋陶被任命为舜的理官,于是君王命令该族的姓氏为“理”氏,因为“理”与“李”的古字相通,后人便将“理”氏,改为“李”氏,这就是“李”氏来源于“嬴”姓的说法。

2、来源于李树图腾说:商纣时期,皋陶后裔理徵因为直言规谏得罪了商纣王,导致被处死,他的妻子和儿子逃难时,因为非常饿,就吃了李子,这样才得以活命,后来他的后代以李树为图腾,姓氏也改为了“李”氏。

3、源于封赏赐姓:汉朝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成功后,为当地少数民族赏赐汉姓,李姓即为其中一个。

李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

颛顼的裔孙皋陶,是尧的理官。皋陶的后裔在舜、夏、商三代,都担任理官,于是便以官为氏,改姓理。

商末时,商纣王昏庸无道,理征因坚持正义、敢于直言,被商纣王杀害。理征死后,他的妻子带着儿子理利贞逃亡,靠吃李树的果实保全性命。理与李同音,理利贞便改姓李。

扩展资料:

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李氏即已迁入今山西、四川、河北、陕西境内,并开创了陇西房和赵郡房,形成李姓宗族最重要、最根本的两大支派。

西汉时,李姓有徙居今山东、江西者。到东汉、三国时,李姓向东北已发展至今辽宁一带,向西北已发展至今宁夏一带,向东南又发展至今江苏,向南已发展至今广东、湖南、湖北,向西南已发展至今云南。

唐代,李姓人口有三次迁徙。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为避难迁往南方。

第三次是唐末至五代年间,因中原地带长期动乱,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众起义,最后在福建创建闽国。河南一些李姓人随王氏兄弟入闽,定居于莆田、晋江,后又分支宁化、上杭、邵武、清流等地,进而又向西发展,分布于广东、广西的一些地方。

李姓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如:1、出自官职;2、出自老姓;3、李树图腾说;4、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1、出自官职:有说法认为李氏祖先是“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因皋陶曾任“大理”一职,其后人遂改姓为“理”,后又改为“李”。

2、出自老姓:史书记载中,最早姓李的人是老子(李耳),也有人认为老子其实姓“老”,因为“老”和“李”读音相似,所以被改为“李”。

3、李树图腾说:传说皋陶后裔理徵因得罪了商纣王,逃难至李子树下,以李子充饥才得以生存,所以后世以李树为图腾,姓也改为李姓。

4、少数民族汉化改姓:诸葛亮平哀牢夷成功后,为当地少数民族赏赐汉姓,李姓即为其中一个。鲜卑族汉化后,亦将复姓叱李氏改为李氏。

以上就是关于李姓的来源全部的内容,包括:李姓的来源、李姓是怎么来的、“李”姓的来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8317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