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儒主义代表人物

犬儒主义代表人物,第1张

犬儒主义(cynicism),亦译“昔尼克主义”。西方古代哲学、伦理学学说。主张以追求普遍的善为人生之目的,为此必须抛弃一切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其所以称为“犬儒”,一是由于其创始人是在雅典一个名叫“快犬”的运动场讲学;二是由于其信徒生活刻苦,在大街上讲学时衣食简陋,随遇而安,形同乞丐, 被人讥为犬。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为雅典的安底斯泰纳。他认为“美德是自足的”,“无欲是神圣的”;外在的物质利益,如财富、名誉、快乐及传统的文化、道德规范是违反人的自然,压制人的本性的东西,道德自由在于顺从自然;摈弃名誉、财富,藐视社会传统,克服欲望才是美德;并以过艰苦生活、锻炼抵制诱惑的精神能力为善。[1]

中文名

犬儒主义

外文名

cynicism

创始人

安提斯泰

描述对象

抛弃外物,追求本源的人

快速

导航

第欧根尼

学派创立

名字起源

基本思想

核心思想

后期变化

特点说明

现代犬儒主义

历史背景

时代背景

犬儒学派因其创始人安提斯泰尼(Antisthens)在一个名叫居诺萨格(Kunosarges)的体育场中讲学而得名。因为Kuno就是希腊语“狗”的意思。同时,“犬儒”这名称也标志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安提斯泰尼是苏格拉底的弟子,约长于柏拉图二十岁。安提斯泰尼是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人物,在某些方面其有似于托尔斯泰。直到苏格拉底死后,他还生活在苏格拉底贵族弟子们的圈子里,并没有表现出任何非正统的征象来。

但是有某种东西——或者是雅典的失败,也许是苏格拉底之死,也许是他不喜欢哲学的诡辩——却使得他在已经不再年轻的时候,鄙弃了他从前所重视的东西。除了纯朴的善良而外,他不愿意要任何东西。

他结交工人并且穿得和工人一样。他进行露天讲演,他所用的方式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都能理解的。一切精致的哲学,他都认为毫无价值;凡是一个人所能知道的,普通的人也都能知道。他信仰“返于自然”,并把这种信仰贯彻得非常彻底。他主张不要政府,不要私有财产,不要婚姻,不要确定的宗教。

他的弟子们(如果他本人不曾)谴责奴隶制。他并不是一个严格的苦行主义者,但是他鄙弃奢侈与一切人为的对感官快乐的追求。他说“我宁可疯狂也不愿意欢乐”。

安提斯泰尼的名声被他的弟子第欧根尼盖过了,第欧根尼是欧济尼河上西诺普地方的青年,最初安提斯泰尼并不喜欢他;因为他是一个曾因涂改货币而被下过狱的不名誉的钱商的儿子。安提斯泰尼命令这个青年回家去,但是他丝毫不动;他用杖打他,他也一动不动。他渴望'智慧',他知道安提斯泰尼可以教给他智慧。他一生的志愿也是要做他父亲所做过的事,要'涂改货币',可是规模要大得多。他要涂改世上流行的一切货币。每种通行的印戳都是假的。"人被打上了将帅与帝王的印戳,事物被打上了荣誉、智慧、幸福与财富的印戳;一切全都是破铜烂铁打上了假印戳罢了。”

第欧根尼

第欧根尼决心像一条狗一样地生活下去,所以就被称为“犬儒”,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像犬一样”。

他拒绝接受一切的习俗——无论是宗教的、风尚的、服装的、居室的、饮食的、或者礼貌的。据说他住在一个桶里,但是吉尔柏特·穆莱向我们保证说这是个错误:因为那是一个大瓮,是原始时代用以埋葬死人的那种瓮。

他像一个印度托钵僧那样地以行乞为生。他宣扬友爱,不仅仅是全人类之间的友爱,而且还有人与动物之间的友爱。甚至当他还活着的时候,他的一身就聚集了许多的传说。

当代犬儒主义代表人物有:

1 吴军:中国著名犬儒主义学者,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2 张维迎:中国著名犬儒主义学者,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3 李晓明:中国著名犬儒主义学者,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4 郭家宝:中国著名犬儒主义学者,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5 李晓玲:中国著名犬儒主义学者,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犬儒主义”是“犬儒学派”的学说,它继承与发展了苏格拉底关于“美德即知识”的学说,认为美德就是抑制自己欲望的知识,能够自制就是善,不能自制便是恶,提倡“返归自然”,把名利看做作身外之物,认为社会生活与文化生活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号召人们克己自制,独善其身而无所求,宣称这是人生唯一的目的。

犬儒主义学派是古希腊四大学派之一(犬儒主义学派,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新柏拉图学派)。一般认为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创立的,另一人物第欧根尼(公元前404-公元前323)则因为住在木桶里的怪异行为而成为更有名的犬儒主义者。

犬儒学派因其创始人安提斯泰尼(Antisthens)在一个名叫居诺萨格(Kunosarges)的体育场中讲学而得名。因为Kuno就是希腊语"狗"的意思。同时,"犬儒"这名称也标志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安提斯泰尼是苏格拉底的弟子,约长于柏拉图二十岁。安提斯泰尼是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人物,在某些方面其有似于托尔斯泰。直到苏格拉底死后,他还生活在苏格拉底贵族弟子们的圈子里,并没有表现出任何非正统的征象来。

犬儒主义的起源

把愤世嫉俗、行为乖张的人格行为称作“犬儒”源于古希腊。把“犬儒”奉为信仰并坚持一定的主张,持有一定的理想,实践一种生活方式则成了一种“主义”。

“犬儒主义”一般认为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创立的,另一人物狄奥根尼则因为住在木桶里的怪异行为而成为更有名的犬儒主义者。当时奉行这一主义的哲学家或思想家,他们的举止言谈行为方式甚至生活态度与狗的某些特征很相似,他们旁若无人、放浪形骸、不知廉耻,却忠诚可靠、感觉灵敏、敌我分明、敢咬敢斗。于是人们就称这些人为“犬儒”,意思是“像狗一样的人”。至于这个称谓是不是肯定来源于此,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犬儒主义”的称呼无论是怎样的由来,这一主义信奉者的行为用现在的话来说“反正是挺歪的”。这些人的行为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所顾忌,不知羞耻,无动于衷,粗俗无礼,虚荣自负,傲视一切,自我欣赏。他们不要家庭,不要子女,即使结婚,则夫妻同为犬儒,而且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行交合之事。犬儒主义诗人克拉底和女犬儒主义者喜帕契亚就是一对犬儒夫妇。他们藐视一切权威,谁都敢“损”谁都敢“讽”。

照理讲,古希腊的文明是产生理性智者的环境,怎么会出现这么一类人物呢?综合来看,犬儒主义者或称犬儒派是希腊城邦制度的现实产物,也是希腊城邦文化的叛逆。希腊的城邦制度的繁荣孕育了犬儒主义这个极端化的产儿,城邦制度的衰落催生了他。

城邦的公民制度具有二重性,既把城邦看得高于一切,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又十分注重个性的自由发展。事物的发展总会出现极端化,城邦制度也不例外。城邦制度在保证公民的个性发展的同时,公民的个人自由和个性的张扬与发展也越来越走向了极端。各个城邦中充满了党派间的斗争,公民大会感情用事议而不决。城邦事务动荡不安,政客间相互攻击、斗争、诽谤甚至是谩骂。理想化的民主的弊端暴露了出来,人类幼年时期的理想受到了挑战。这种弊端和挑战在后来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几乎到达了极点。人们从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一再惨败和苏格拉底的受害及柏拉图的出走西西里等事件中,感受到了这种弊端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对人们心灵的冲击,简单的理想主义的民主和公民权利受到了怀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特立独行的人,把反叛城邦制度的理想民主以极端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认为使众多愚蠢的人的愚蠢念头把社会、城邦搞糟了,他们行为上以怪异和反常的行为向现有的秩序、制度、观念、习俗挑战,精神上则躲进个人的心灵深处寻求宁静和快乐。犬儒主义作为这股向社会发起抗议的力量的代表,也就自然的产生了。因此说,为公民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的城邦制度是犬儒主义出现并走向极端化的温床。

狄奥根尼

古希腊哲学家,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约活跃于公元前4世纪,生于锡诺普(∑ινώπη,现属土耳其),卒于科林斯。他的真实生平难以考据,但古代留下大量有关他的传闻轶事。又名戴奥真尼斯,出生于一个银行家家庭,是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

他认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他的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他强调禁欲主义的自我满足,鼓励放弃舒适环境。作为一个苦行主义的身体力行者,他居住在一只木桶内,过着乞丐一样的生活。每天白天他都会打着灯笼在街上“寻找诚实的人”。狄奥根尼揭露大多数传统的标准和信条的虚伪性,号召人们回复简朴自然的理想状态生活。狄奥根尼认为:“每种通行的印戳都是假的。人被打上了将帅与帝王的印戳,事物被打上了荣誉、智慧、幸福与财富的印戳;一切全都是破铜烂铁打上了假印戳罢了”。狄奥根尼对“德行”具有一种热烈的感情,他认为和德行比较起来,俗世的财富是无足计较的。他追求德行,并追求从欲望之下解放出来的道德自由:只要你对于幸运所赐的财货无动于衷,便可以从恐惧之下解放出来。后来他师承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以身作则发扬了老师的“犬儒哲学”,试图颠覆一切传统价值。他从不介意别人称呼他为“狗”,他甚至高呼“像狗一样活着”。人们把他们的哲学叫做“犬儒主义”(Cynicism)。他的哲学思想为古希腊崇尚简朴的生活理想奠定了基础。归到他名下但现已失传的各种著作中,有对话、戏剧和一部《共和国》,该书描绘无政府主义者的乌托邦,人们在其中过着“自然”的生活。

关于狄奥根尼的轶事

狄奥根尼与秃子

古希腊哲学家狄奥根尼遭一个秃子谩骂后,说道:“我决不会回击。我倒欣赏你的头发,他早已离开了你那可恶的头颅而去了。”

这是说,幽默与讽刺是最好的回击。

旅行的狄奥根尼

古希腊哲学家狄奥根尼外出旅行,走到一条洪水泛滥的河边,站在岸上无法过河。有个经常背人过河的人,见他在那里为难,便走过来把他搁在肩上,很友好地背他渡过了河。他很感激这个人,站在河岸上抱怨自己贫穷,无法报答行善的人。当他正思索这事的时候,看见那人又在背别的人过河。狄奥根尼走上前说:“对于刚才的事我不必再感谢你了。我现在知道,你不加选择的这样做,只是一种怪癖。”

附:尼采介绍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生,1900年死。活了56岁,但实际在最后的十几年他疯了,得了神经病,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24 岁以前他是上学,学的是古典语言学,他的专业不是哲学。

从24岁开始到34岁,他是在瑞士的巴塞尔大学当教授,是当古典语言学的教授。

从34岁到44岁又是十年,他从巴塞尔大学辞职。一个原因是他身体不好,另外一个原因他认为这样按部就班地去教 所谓的学问对他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个十年他基本是在欧洲的各个地方漂泊。到44岁的时候,他就得了精神病,疯 了。

尼采在欧洲漂泊、流浪期间是他最多彩的时候,他的主要著作都是在那时写的。

尼采作为哲学家来说,他很特别,和我们一般概念中的哲学家不一样。他是一个很忧郁、敏感的人。另外在尼采的 个性中有一个特殊的一点,就是真诚。尼采一辈子没有结婚,也很少有朋友,从34岁以后在农民家住下来,在那里思 考,在那里写作。一个俄国叫"沙洛美"的女孩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大影响。沙洛美是最早写书来全面地谈尼采思想的一 个人。

尼采的哲学观最重要的一点是哲学的使命就是要关注人生,给生命一种解释,给生命的意义一种解释,探讨生命的 意义问题。这与尼采所读叔本华的著作有一定关系。还有一点看法,尼采认为哲学是非政治的,哲学和政治是两回事。所以尼采对哲学的看法,第一是对生命,关注人生,第二非政治的,第三非学术的。哲学不是纯学术。尼采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他认为关键在于没有关注人生。他认为传统哲学造成的后果是虚无主义。尼采认为现象背后是没有本质的。

尼采的超人哲学

尼采向来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也是二十世纪以来被误解最深的哲学家之一。在尼采庞杂的思想体系中,“超人”哲学无疑占有重要地位。

尼采提出的最主要问题是: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时代,人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尼采正是在追寻这个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提出了他的“超人”哲学。

尼采所宣称的“超人”是在他宣称“上帝死了,要对一切传统道德文化进行重估” 的基础之上,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构建新的价值体系的人。超人具有不同于传统的和流行的道德的一种全新的道德,是最能体现生命意志的人,是最具有旺盛创造力的人,是生活中的强者。尼采所指的“超人”形象大致可以概括为:超人是超越自身、超越弱者的人,他能充分表现自己、主宰平庸之辈;超人是真理与道德的准绳,是规范与价值的创造者;超人是自由的、自私的、自足的;超人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大的希望;超人是在不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憎恨、嫉妒、顽固、怀疑、严酷、贪婪和暴力只能使超人更坚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尼采所说的超人不是那种卑微琐碎软弱无力的人,超人是充实丰富伟大而完全的人。不过,尼采并没有把超人看作是绝对的 ,他所说的超人和与超人相对的“末人”,“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超人既能自我超越,又能超越别的。

在尼采看来,超人从忠于大地的众生中产生,但超人并不是全体人类进化的结果,就像人类不是全体猿类进化的结果一样。整个人类好像一座蚁山,在芸芸众生之中,只有少数勇敢者,创造者,权力意志数量多、质量高者,才能攀援那悬浮于深渊之上的绳索而抵达光辉的彼岸,成为超人。超人是指未来的新人类,并不是指个别的伟人或杰出人物。超人从现存的优秀者的后代中产生,但不是现存的优秀者本身,历史上或现实中还没有出现过超人,尼采也没有把自己看作超人。他只不过是意识到了人类的颓废和孱弱之后,希望超人出现,呼唤超人来临而已。他认为自己至多是超人来临的预言者。如同猿类已经为人所超越一样,人类也将为超人所超越。超人是现存人类的目的和意义,现代人要积极地、勇敢地向超人迈进,这就是尼采超人哲学的主要底蕴。

希望你能满意。有兴趣读读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那是他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对你了解他的超人哲学有帮助。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孔子的“大儒”

“犬儒学派”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解释,或说该学派创始人安提西尼曾经在一个称为“快犬”(Cynosarges)的运动场演讲,或说该学派的人生活简朴,像狗一样地存在,被当时其他学派的人称为“犬”。到现代,“犬儒主义”这一词在西方则带有贬义,意指对人类真诚的不信任,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的态度和行为。

犬儒主义者的意思如下:

犬儒主义者意思是指安提斯泰尼在雅典快犬的体育场去和人们谈话、辩论,在这个地方形成了他的思想和观点,而最初追随队伍的人被称为犬儒派,犬儒主义者就是由这一派别所形成的观点理念和生活行为演化而来的。

还有另外一说法,当时奉行这一主义的哲学家或思想家,他们的举止言谈行为方式甚至生活态度与狗的某些特征很相似,他们抛弃世俗的眼光和世俗的追求和评判,而去追求世俗所不了解的道德。于是人们就称这些人为犬儒,意思是像狗一样的人。至于这个称谓是不是肯定来源于此,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

犬儒学派的主要教条是,人要摆脱世俗的利益而追求唯一值得拥有的善。

犬儒学者相信,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建立在稍纵即逝的外部环境的优势。每人都可以获得幸福,而且一旦拥有,就绝对不会再失去。人毋须担心自己的健康,也不必担心别人的痛苦。犬儒学派对之后的斯多葛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从哲学史上来看,哲学家们一直对犬儒主义有所批判,而且近代的画家们经常以画作来讽刺犬儒者。那么犬儒主义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原子先生从西方哲学史中了解到,犬儒学派的奠基人是安提斯泰尼,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长于柏拉图二十岁。

他一直跟随苏格拉底学习,直到苏格拉底饮鸩而死,这样就使得他本来就不太喜欢诡辩的知识下,在不再年轻的时候,摒弃了以前所有的知识,只留下淳朴的善良。并且他不愿意要任何东西,他还认为一切精致的哲学毫无意义。

凡是一个人所能知道的,普通人也会知道,他信仰返于自然,他摒弃奢侈与一切人为的对感官快乐的追求,宁可疯狂也不愿意快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犬儒学派

以上就是关于犬儒主义代表人物全部的内容,包括:犬儒主义代表人物、当代犬儒主义代表人物、什么是犬儒主义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8296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