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中为什么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嘉力丰2023-05-03  30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第一,三日后能被人刮目相看的必须是“士”,也就是有志气、有志向的人;

第二,士要被人刮目相看必须别“三日”,这里的三日当然不是指三天(这里的三日是虚数),而是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第三,时间可以改变一切,量的积累会导致质的变化;

第四,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用老眼光、老观点看待同一事物。

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驻地,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酒宴过后,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吕蒙道:“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继任统帅,才识不如周公瑾 (周瑜),又与关羽为邻,确实很难。关羽其人虽已年老却好学不倦,读《左传》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气,但却颇为自负,老兄既与之相邻,应当有好的计策对付他。”他为鲁肃筹划了三个方案,鲁肃非常感激地接受了。出处:《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参考链接: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_百度百科

>

刮目相看

guā mù xiāng kàn

[释义]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语出]  宋·杨万里《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一别璘公十二年;故当刮目为相看。”

[正音]  相;不能读作“xiànɡ”。

[辨形]  刮;不能写作“乱”。

[近义]   另眼相看 另眼相待

[反义]   视同一律

[用法]  多用于别人已有了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了。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的缺陷。短处是可以通过努力转化为长处,短处正是我们人生奋斗的动力。这点我们要向吕蒙学习。

告诉我们看人、看物、看事,都要用发展的眼光。而且,看到事物今天的表象不够,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寻到发展的规律性。

作为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无论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自身,还是练就一副“慧眼”,都对我们人生有极大的益处。

我们国家从过去面对列强的侵略只能忍气吐声、割地赔款,到现在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拥有了一定的国际话语权。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也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困境和缺陷,通过自身的努力,困境可以转变成顺境,缺陷可以强化优点这点我们要向吕蒙学习。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待人接物。而且,看到事物今天的表象不够,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寻到发展的规律性。

以上就是关于孙权劝学中为什么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全部的内容,包括:孙权劝学中为什么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的意思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出自哪个成语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819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