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生平资料

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生平资料,第1张

大家都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其中的天子就是汉献帝。东汉末年分三国,汉献帝刘协成为了傀儡皇帝,各地诸侯都强势崛起,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因此三国鼎立的时代即将来临。

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汉族,祖籍沛县(今江苏沛县),生于雒阳(今河南洛阳)。汉灵帝次子,汉朝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220年在位。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公元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后来逃出长安。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公元234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小风村),谥号孝献皇帝。

汉献帝刘协登上帝位的过程,颇为坎坷,充满了戏剧性,可谓因缘际会,一波三折。刘协的母亲王美人,是前五官中郎将王苞的孙女,出身于名门世家,举止文雅,再加上容貌姣好,身材匀称,深得灵帝的宠爱。当时主宰灵帝后宫的是何皇后,出身于屠夫之家,靠贿赂宦官被选入宫并当了皇后,对王美人非常嫉妒。因此当王美人怀着刘协时,怕招惹何皇后更深的嫉妒,就没有告诉灵帝,而是偷偷地堕胎。但服堕胎药没有奏效,孩子还是生了下来。何皇后果然妒性大发,怕王美人有了儿子会进一步威胁到她的地位,指使人将毒药偷偷地放在王美人产后服用的汤药里,王美饮后当即身亡。灵帝闻讯,亲往后宫验视,见王美人四肢青黑,知是中毒而亡,急令追查凶手,很快查出是何皇后所为。灵帝不禁勃然大怒,意欲立即将何皇后废黜。何皇后事先己用巨金买通受灵帝信任的宦官曹节等人,宦官们一齐跪下,为何皇后求情,灵帝居然赦免了何皇后。刘协这时尚未足月,灵帝怕将刘协留在后宫再遭到暗害,于是将他抱到永乐宫,请董太后抚养。自此,刘协就依董氏为外家。

面临着选择太子问题。何皇后生有皇子刘辨,从小寄养在民间一位姓史的道人家里。刘辨比刘协年长,而且是皇后所生,论理太子位置非其莫属。但是刘辨举止轻浮,没有国君应有的威严气质。刘协自小在永乐宫长大,由董太后悉心抚养,举止端庄,深得灵帝喜爱。再加上其母王美人死于非命,灵帝难免有隐恻之心,因此他心下倾向于立刘协为太子。然而这又有违于立嗣以嫡长为先的皇室传统,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中平六年(189年),灵帝病重,遗诏将刘协托付给宦官上军校尉蹇硕。四月,灵帝去世,立刘辨为帝,是为少帝。何皇后也改称为何太后,临朝处理政务。但国家大权实际上已为何进掌握,从此,内宫宦官和朝中重臣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斗争。先是何进捕杀蹇硕,接着是官官张计等杀死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和何进的部将带兵反攻,一下子又杀宦官两千人。张让、段圭等无力还击,劫持少帝和陈留王刘协逃去。尚书卢植率军追到后,杀死张让、段圭,又把少帝和刘协迎回宫内。董卓自认为和收养刘协的董太后同族,加让刘协本身比刘辨有才能,于是从这时起,董卓就想废少帝,另立刘协为皇帝。回到京城后,董卓的军队完全控制了局势。于是董卓逼着少帝策免了司空,自己身居其位。接着,董卓又以司空的身份召集百官开会,议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百官们大惊失色,但慑于董卓的 ,谁也不敢表示反对。第二天,董卓宣布废除少帝刘辨,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时年9岁。从此,刘协开始了他作为傀儡皇帝的漫长生涯。  

立献帝后,董卓自封为相国,后又加封为太师,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权。董卓的军队在洛阳劫掠财物,奸 女,无恶不作。次年即初平元年(190年)春天,各地的州郡牧守以讨伐董卓的名义纷纷起兵。由于起兵的州郡都在关东(潼关以东),所以史称“关东军”。许多地方豪强响应了这次起兵,带着自己的私兵万里相赴,自此正式拉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关东军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从北、东、西三面来包围洛阳。董卓因受关东军的威胁,挟持献帝由洛阳迁都长安。这时,王允任司徒,主持具体政务。他表面上依附董卓,暗中心向汉室,身边聚集了一批朝中官员。 

初平二年(191年),关东诸侯为了争夺政治上的领导权,以袁绍、韩馥为首,倡议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但这个建议遭到袁术、曹操的反对,最后作罢。刘虞的儿子刘和在长安献帝处任侍中,献帝想凭借关东军的力量还都洛阳,以摆脱董卓的控制,就派刘和潜出武关求援。但这时关东州郡牧守正热衷于互相兼并以壮大自己的力量,扩张地盘,无意西讨董卓。长安方面就转而依靠内部的力量来推翻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中郎将吕布密谋刺杀董卓。吕布本为董卓的亲信,两人曾结过义父子关系。董卓性格暴烈,有一次吕布为一桩小事违背了董卓的意图,董卓拔出手戟就向吕布投去。吕布慌忙躲开,事后又向董卓俯身请罪,才算作罢,由此二人有了隔阂。董卓被刺死后,王允录尚书事,吕布晋升为奋威将军,二人共同主持朝政。王允得手后,骄傲自满,加上气量狭小,未能维持住关中的局势。后王允被杀,献帝又落入李榷、郭汜等的手中。

兴平元年(194年),三辅大旱,谷价腾贵,一斛谷值钱50万,长安城中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献帝命令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煮粥救济穷人,仍然报告说有很多人饿死。献帝怀疑侯汶搞鬼,派人取米、豆各五升熬成粥,只有两盆。证实是侯汶贪污,于是责打侯汶50大棍,长安城中饥民终于得到了活命。对这件事,后来的历史学家评论说:“献帝看来不是昏庸无能之辈,而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威权已去,小恩小惠不足以收买民心。”

兴平二年(195年),李榷、郭汜发生内讧,在长安城中各自拥兵相攻。献帝派尚书、侍中去为李、郭二人和解,二人不从。为了争得政治上的主动权,郭汜阴谋将献帝劫持到自己的军营,不料未等郭汜下手,消息已经走漏,李榷抢在前面,派兵将献帝、皇后、宫人及大臣们劫去。李榷、郭汜相攻数月,死者万数,长安城几乎变成一片废墟。不久,献帝在原李榷部将杨奉、牛辅部曲董承等的护卫下,摆脱了李、郭的控制,逃往弘农。又辗转东行,于次年(建安元年,196年)到达洛阳。这时中原地区袁绍和曹操两大势力正进行着频繁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孙策占据了江东,刘表占据了荆州,刘璋割据益州,凉州为韩遂、马腾占有,公孙度盘踞辽东。献帝东还,无疑是一面可利用的旗帜。曹操抢先率军进驻洛阳,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接着,他挟持献帝迁都许昌。

献帝当然不甘心于傀儡的地位。他写好密诏,让车骑将军董承于衣带中藏好带出,命令宗室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服等密谋除去曹操。建安五年(200年)春,董承等密谋泄漏,为曹操所杀。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曹操的残暴使献帝伏皇后感到震惊,于是写信给她的父亲伏完,尽数曹操残暴之状,请父亲做推翻曹操的准备,但伏完始终未敢行动。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伏皇后密信被泄漏。曹操闻知,命令献帝废黜伏皇后,并代献帝写好了废黜伏皇后的诏书。接着,派御史大夫郗虑拿着诏书,同尚书令华歆一起带兵包围皇宫搜捕皇后。伏皇后藏到宫中的夹墙里,被华歆拖出。这时献帝在外殿陪郗虑坐着,伏皇后披头散发赤脚走出,向献帝哭诉:“你就不能为我求个活命吗?”献帝叹了一口气,说:“我也不知自己的生命何时终了呢!”回过头来对郗虑说:“郗公!天下哪有这个道理!”郗虑等并不理睬献帝,将伏皇后关到监狱里,幽闭而死。伏皇后生的两个儿子也被毒死,伏氏宗族被处死100多人。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立其女曹节为献帝皇后。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袭爵为魏王。就在这一年,曹丕逼献帝退位,自称天子,标志着东汉王朝名实俱亡。献帝被废后,曹丕封他为山阳公,食邑一万户。14年后,即魏青龙二年(234年),汉献帝死去,终年54岁。同年,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献帝”。

刘协虽然是一位傀儡皇帝,但并不是一位昏庸无能的皇帝,且还是一位胆识过人的皇帝,在压抑拘束的生活中,还是不是的闪耀出才干的光芒。在《谥法》中,“献”的解释是“聪明睿智曰献”。而刘协死后的谥号就是“汉献帝”。 

当皇帝变成傀儡的时候,还不如一个百姓舒服。

汉献帝,名刘协,他的父亲就是东汉有名的昏君汉灵帝。他就是东汉的最后一个皇帝,在汉室皇位落入曹氏父子手中之前,他一直都是一个傀儡皇帝。

在刘协年幼的时候,经历了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权的这样一个在东汉一朝特有的政治局面,其间围绕着权力,产生了很多的血雨腥风。九岁时,刘协被当时的大奸臣丞相董卓立为皇帝,随后就开始了他一生饱受欺辱的傀儡皇帝生涯。他就像一个玩偶,被各种势力争来抢去,受尽挟制,也任人摆布,可谓是失去了尊严还要遭到凌辱。直到最后,刘协落入了曹氏父子手中,在曹操和曹丕的*威之下,继续苟且偷生。公元220年,曹氏的羽翼已经丰满,不再需要他这个傀儡皇帝作为自己夺取政权的幌子了,于是,汉献帝被迫将自己的汉室皇位让位给曹丕,结束了自己屈辱悲惨的一生,也同时结束了汉朝的历史。

纵观东汉一朝,皇帝年幼,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是一个很明显的政治特征,汉室政治格局也因此而与众不同。很多小皇帝都悲惨地沦为外戚和宦官们争权夺势的工具。那么,汉献帝又是怎么沦为一个傀儡的呢?这要从他的父亲、昏君汉灵帝说起。汉灵帝荒*无度,贪婪无耻,不分是非,混淆黑白。这导致了宦官在宫内玩弄权术,官僚也无心治理,只贪图敛财,终致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汉灵帝末年,爆发了著名的黄巾大起义,这沉重地打击了早已摇摇欲坠的东汉政权,整个王朝在衰落,不可逆转地在瓦解中走向灭亡。汉献帝刘协就是在这样一个积贫积弱的历史背景中,登上了皇位,纵然他再有千万般本事,也无力回天了。

汉献帝刘协生来命运坎坷。他的母亲是汉灵帝时的王美人。王美人怀孕时,害怕当时的皇后何氏——一个屠夫的女儿嫉妒自己,就不敢产子,遂服用了打胎药,可是,没有奏效,刘协还是历尽艰难地来到了人世。善妒的何皇后闻听此事,果然醋劲大发,以至于真的毒死了王美人。此时刘协尚未过满月,就由祖母董太后抚养。刘协从小举止高贵端庄,颇有皇家风范,因此很得汉灵帝的喜爱。而何皇后的儿子刘辨举止轻浮粗俗。由于刘辨是皇长子,因此汉灵帝犹豫着一直没有确立太子的人选。结果不久后汉灵帝就病死了,刘辨被他的舅舅,大将军何进立为少帝,刘协被封为陈留王。

少帝新继位,东汉的宦官势力和外戚势力又一如既往地为权力争夺了起来。最后,是并州牧董卓取得了胜利,控制了京师的政治形势,他以司空的身份废掉了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从此,年仅九岁的刘协开始了他痛苦悲惨的一生。

董卓自封为相国,又加封了太师,横行霸道,鱼肉乡里,为所欲为。汉献帝在董卓的*威逼迫之下,噤若寒蝉,是个名副其实的傀儡。各地地主豪强,纷纷以讨伐董卓这个大奸相的名义起兵,共同推举了袁绍为盟主,围攻洛阳。董卓挟持着汉献帝,迁都于长安。其实汉献帝无时不想摆脱董卓对自己的控制,他希望借助军阀势力来消灭董卓,可惜无人把他当回事,自然没有人理睬他。公元192年,司徒王允和中郎将吕布密谋,利用貂婵这一美人计策划刺杀了董卓,朝政大权遂由此二人把持。

王允是个狭隘多疑的人,也树敌无数,后来也被诛杀。汉献帝又落入了旁人的手中,依然不得自由,又从长安颠沛流离地回到了洛阳。刘协本以为能过几天安宁的日子了,却又遭遇了愈演愈烈的军阀争霸之战,最后,曹操抢先占领了洛阳,牢牢控制住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后又要挟汉献帝迁都许昌,就连皇宫侍卫也都换成了曹氏党羽,汉献帝与自己的臣子们被隔绝起来,忠于汉室江山的朝臣被杀,再也没有人真心为汉家江山着想了,刘协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在被曹氏软禁的日子里,刘协也想过抗争,可他的力量太薄弱了,根本就不堪一击,终究还是抵不过曹氏的强权,改变不了自己受挟制被凌辱的命运。汉献帝有个贵人姓董,是董承之女,本已怀孕,她的父亲被曹操视为眼中钉,所以就连汉献帝含泪恳求曹操放过董贵人一马时都被曹操粗暴地拒绝了,董贵人最终被曹操所害。可怜一个堂堂天子,竟连一个怀有自己骨血的女人都保护不了,刘协心中的悲愤可想而知。

古代画扇公元213年,曹操自立为魏公,汉献帝明白,曹氏自立代汉的日子不远了,自己傀儡的命运也快到头了。汉献帝的皇后姓伏,是伏完之女。伏皇后目睹了曹操对汉献帝的残暴和凌辱,感到汉室江山已经危在旦夕,再不救就来不及了,于是偷偷地写信给自己的父亲,求父亲伏完采取行动来推翻曹操。可伏完知道自己的势力根本不足以与曹操抗争,不敢以卵击石。可这封密信的内容不知被谁泄露,让曹操知道了,曹操大怒,代替汉献帝写好了废后的诏书,命令汉献帝废后,又派御史大夫去捉拿伏皇后。当伏皇后从官内拖出时,她披头散发,赤裸双脚,凄惨无比。她跪着向汉献帝哭诉道:“你是一国之君啊,就不能给我求情,留下一条生路吗?”可曹操根本就不理睬汉献帝的苦苦哀求。最后,伏皇后被幽禁而死,她的两个皇子也被毒死。汉献帝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妻离子散,自己却无力保护他们,大受刺激,痛苦时时折磨着他的心。然而,他也明白,更大的变故,还在后面等着自己。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给他。曹丕还居然封汉献帝为山阳公,还要汉献帝向自己磕头谢恩。刘协就这样孤寂地又活了十四年,最后抑郁而终。

傀儡皇帝就是指皇帝自己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皇太后手里、皇帝的舅舅手里即外戚专权或太监专权。例如:清朝光绪帝执政时,皇权掌握在皇太后慈禧手中,慈禧实行“垂帘听政”,也就是光绪帝坐在皇帝宝座上,慈禧在皇帝身后的珠帘内发号施令,实际上,掌握皇权的是慈禧,光绪皇帝只是摆设,没有任何实权,所以说光绪帝就可以被称作“傀儡皇帝”。

所谓傀儡皇帝,就是空有皇帝之名,没有作为皇帝的最高权力。

实权往往掌握在另一人手里。

掌握实权的人往往是皇帝的所立者,所废者,或者是皇帝的母亲,往往是太后之类。

一个皇帝在位时间人可能全部都是傀儡性质的皇帝,也可能性在某一阶段内是个傀儡。

在有皇帝之名时我们称之为傀儡皇帝,没有名义当然不再算是,如果是太上皇,当然没有权力,尽管太上皇叫太上皇帝。

也只是个名义而已,这里也不算。

最早的傀儡皇帝,应该是楚义帝,名字叫心,当时也称怀王。

他的身份是当年楚怀王的孙子,是范增说项梁所立。

立他的原因是因为陈胜失败了,陈胜自立没有历史基础,没有号召力,所以借助于楚人对秦的怨恨,立怀王的孙子更能招揽人心,笼络人心。

楚怀王被立,项梁自号武信君。

后项梁死,宋义号卿子冠军,位在诸将之上,项羽杀宋义,怀王不得忆让项羽池了上将军,后来巨鹿之战后,项羽又为诸侯之上将军。

当时怀王与诸将有约,谁先入关就给谁封王。

后来秦国灭亡,项羽名义上说如约,自封为西楚霸王,尊怀王为义帝。

义帝带个帝字,但义只是名义。

后来项羽先迁义帝于上游长沙彬县,后杀义帝。

实际成为刘邦起兵的借口。

所谓义帝,是典型的傀儡皇帝。

汉惠帝也是一个短命的皇帝。

在位之时,太子之位险被取代,他在位的时候,母亲吕雉称皇太后。

吕后杀了他的弟弟赵王,把赵王的母亲戚夫人变成人彘,惠帝看到了,他们就吓出了病,日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朝政归于太后。

惠帝崩后,吕后称制。

立了一个少帝,后来以为不是刘氏之子而再废。

所以司马迁写《史记》,写了《吕后本纪》,惠帝事迹不过附在吕后本纪里。

汉昭帝即位,年龄才八岁,大将军霍光辅政。

昭帝崩,霍光请皇后立是邑王刘贺,刘贺即位后行 ,霍光又奏废为吕邑王。

然后又迎刘病己即位,是为宣帝。

昌邑王算是一个傀儡。

汉宣帝即位后,霍光归政,宣帝委任。

大树一直在霍光手里。

一段时间,霍光专权秉政二十年,但历史上没有能影响皇权。

所以有人认为霍光是忠义者,但也有人以为是权奸。

汉哀帝崩后,太皇太后立王莽为大司马。

立中山王为皇帝,是为汉平帝。

帝年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莽秉政,百官总己以听于莽。

因为年幼,大事决于王莽。

先赐莽号安汉公,后再加“宰衡”。

五年后,平帝崩。

莽立宣帝孙孺子婴,王莽摄政,不久称假皇帝。

最后是篡国。

西汉变成了新。

西汉灭亡。

东汉时汉和帝即位时年才十岁,太后临朝。

和帝崩,其子刘隆才百余日。

即位,皇太后临朝。

一年后崩,谥为殇帝。

殇帝崩,太后就和自己的哥哥邓骘定策禁中,立刘祜为帝,是为安帝,安帝十三岁即位,太后仍然临朝。

实际大树在邓骘手里。

后封为大将军。

东汉顺帝崩,汉冲帝即位。

冲也是幼小的意思。

冲帝两岁即位,太后临朝。

太搬弄是非顺帝的的皇后梁氏,并不是冲帝的母亲虞贵人。

冲帝二岁即位,三岁崩。

皇太后与大将军梁冀定策禁中,立刘缵为帝,是为汉质帝。

质帝八岁即位,次年被梁冀所弑。

因为汉冲帝、汉质帝都不曾真正掌权,所以也是傀儡皇帝。

当桓帝刘志,是梁氏与兄冀所立,即位之初,太后临朝,大权仍然在梁冀手中。

后来太后崩,大将军梁冀谋为乱被诛。

自己才真正成为实权皇帝。

汉灵帝崩,少帝即位。

少帝名九岁,实际是皇太后何氏掌权。

后来董卓到京城废少帝为弘农王,而立陈留王。

就是汉献帝刘协。

刘协由洛阳迁长安,实权基本上属于董卓。

后卓死,刘协流离,被曹操迎至许昌,号许都,曹操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权力归于曹操。

刘协是历史上著名的傀儡皇帝,公元490-220年在位,也是傀儡皇帝历时最长的一个,连自己的皇后也难保。

最后再江山拱手让于曹家曹丕。

魏代明帝无子,立齐王芳为太子并继位。

即位后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辅政。

前期掌权的是曹爽,后来曹爽死,司马懿专权,曹芳实际成为傀儡。

司马懿死司马师掌权,废了皇帝,史称这个皇帝就是齐王芳。

然后另立东海王曹霖的儿子曹髦为皇帝。

司马师死后,权力落到司马昭手中。

成语有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傀儡皇帝当得不甘心,曹髦纠集身边几个人就想与权臣抗衡,后来曹髦为蒋济所弑,崩后贬为高贵乡公。

高贵乡公也是一个傀儡皇帝而已。

司马昭再立曹奂为帝,是为魏元帝。

魏无帝封司马家为晋王,后来禅位于晋。

魏灭亡。

魏元帝是亡国之君,亡国之君往往是当过傀儡皇帝后才不得已而亡国的。

晋代皇帝在西晋末年,有怀帝有愍帝,天下大乱之际,都曾被乱国所俘虏,算不上是傀儡。

东晋时最后两个皇帝,一个叫晋安帝,一个叫晋恭帝。

与傀儡皇帝搭边。

晋孝武帝崩,安帝即位,太傅司马道子摄政。

隆安元年归政。

其后桓玄乱,篡位,以帝为平固王。

安帝蒙尘寻阳,再到江陵,当时称之为国难,而刘裕由此而兴。

义熙三年,刘裕为车骑将军,来朝。

四年,刘裕为扬州剌史,录尚书事,义熙十二年二月,加中外大都督。

十四年六月,进为相国,封宋公。

天下大权渐至于刘,刘将为禅代,让人缢死了晋安帝。

培养司马德文为晋帝,即恭帝。

恭帝是真正的傀儡,自己当了两年皇帝,最后禅位于刘裕,且被杀死。

南朝宋最后一个皇帝是顺帝。

顺帝即位时才十岁。

齐王辅政。

渐成为实际全权,最后不得忆而禅位于齐。

是为南齐。

宋顺帝刘准就是一个末代傀儡,真正掌握权力的人是齐王萧道成。

南齐最后一个皇帝是萧宝融,齐和帝。

即位之年改元中兴。

中兴元年三月即位,十二月,皇太后令以梁王为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建安郡公,依晋武陵王遵承制故事,百僚致敬。

二年春,正月,戊戌,宣德太后临朝,入居内殿。

大司马梁王解承制,致敬如先。

二月进梁公为梁王,四月,禅位于梁。

所以齐和帝实际也是傀儡皇帝。

真正掌握权力的人是梁王萧衍。

梁氏的末代皇帝是敬帝。

本来陈霸先与王僧辩想立敬帝萧方智为皇帝,后来王僧辩又想立上党王萧渊明,陈霸先杀了王僧辩,驱逐了萧渊明,立了敬帝。

敬帝以陈霸先为尚书令。

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司空如故。

实际掌权者就是陈霸先。

二年后就依次封陈霸先为陈公陈王,然后禅代。

刑政不由于己,也是完全的傀儡皇帝。

北魏萧宗元诩,即位后诏太保、高阳王雍入居西柏堂,决庶政。

又诏任城王澄为尚书令,百官总己以听于二王。

十九岁崩。

皇子立。

皇后成为皇太后,专政。

其实皇后所生不过是个女孩,假说是男孩。

即位不久,尔朱荣来朝,太后及幼主皆崩。

尔朱荣入京,立元子攸为帝,是为魏孝庄帝。

尔朱荣为太原王,虽然不常在京师,但实际大权在握。

帝杀尔朱荣,尔朱世隆、尔朱兆都叛乱。

后来尔朱兆到长安,迁帝于晋阳。

这个北魏的孝庄皇帝,是不想当傀儡,招惹杀身之祸。

孝庄帝崩,尔朱世隆信尔朱度律等立元恭,是为前废帝。

实际权力在尔朱世隆手中。

后来齐攻北魏,高欢迁帝于平阳。

杀尔朱世隆等,尔朱兆逃,废帝。

史称元恭为前废帝,也称广陵王。

高欢另立出帝元修。

以高欢为大丞相,实权掌握地高欢手中。

出帝后为宇文黑獭所害。

这一段历史,有好几个元氏称帝,便结局都是一样,做傀儡皇帝,他们战战兢兢,不知所终。

元修崩,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

迁都于邺。

史称东魏孝静帝。

即位之初,年十一岁。

元善见以人为大丞相,实权落在高家人手中,由高欢而高澄,最后是高洋。

元善见实为傀儡皇帝。

宇文黑獭既害出帝,乃立元宝矩为帝,都长安。

史称西魏文帝。

实权落入宇文家手中,元宝矩也是傀儡皇帝。

东魏孝静帝在位十五年于齐之高洋。

西魏文帝立后,宇文泰为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封安定郡王,魏文帝崩,皇太子元钦即位。

是为废帝,当然也是傀儡皇帝。

宇文泰诛元烈,元钦有怨言,结果宇文泰就废了元钦,另立齐王元廓为恭帝,宇文泰薨,宇文觉继承父亲遗志,被魏主封为周王,受西魏之禅,建立周朝。

周之天帝为周静帝宇文阐。

他在位时年龄很小,实权落到了杨坚手中。

在位两年多,就禅位于隋。

然后崩,崩时才九岁。

也是自幼而傀儡者。

隋代的傀儡皇帝就是越王杨侑,炀帝在江都,李渊乘机起兵入长安,立杨侑为帝。

即位后光禄大夫、大将军、太尉唐公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

实权在李渊手中,最后不得不把皇位正式让给李渊。

他在位时也不过十三岁,在武德二年崩,不过才十五岁。

他的在位不过是让李渊的即位更合法化而已。

唐高宗时,立武则天为后。

当时就称二圣,说明皇后几乎相当于皇帝。

高宗崩,立中宗李显,武则天临朝称制。

改元嗣圣。

不久就废了李显,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是为睿宗,改元文明。

太后仍然临朝称制。

直到后来改国号为周,武则天自己当皇帝,把皇帝降为皇嗣。

所以在武则天当皇帝之前,他的两个儿子,李显、李旦,先后都是傀儡皇帝。

唐末昭宗时,天下大乱,大权渐渐落到朱温手中。

朱温弑昭宗,另立昭宗第九子李柷,是为哀帝。

一弑一立,大树尽入朱温手中。

唐哀帝李柷也是一个末代的傀儡而已,不过从他那里朱温正式成为皇帝,建立后梁。

五代时期,天下分崩,战乱不休,所以皇帝作为傀儡也变了形。

石敬塘是著名的儿皇帝。

他为了当皇帝,乞求于契丹之子耶律德光,称其为父,自称为子,在契丹的帮助下,害幽云十六州给契丹,然后自己当上了皇帝,史称儿皇帝。

所以既为契丹立,必受契丹制。

后来晋之出帝实际上也被契丹所灭。

所以后晋王朝,整个一个傀儡王朝。

后汉时刘知远也有认贼作父的经历,不过没有石敬塘那样可耻罢了。

有了前朝的历史教训,宋代政治就比较严密。

,尽管也的称制,但想到控制的结果是没有权臣控制皇帝了,宋代著名的傀儡皇帝应该是金代在中原所立的刘豫。

刘豫这样的傀儡政权的现代翻版就是汪精卫。

金我灭了北宋,占领了北方的大片土地与人民。

暂时没有北方的良好办法,就以夷制夷,刘豫,《宋史》卷四百七十五有传。

北宋时不济南知府,降金。

建炎四年也就是公元1130年七月,金人册立刘豫为皇帝,都大名府。

次年迁都汴。

因为刘豫攻南宋失败,金人于绍兴七年废刘豫为蜀王。

作汉奸,没有好下场。

这样的傀儡中国皇帝史上的耻辱。

所以我谈皇帝时一般不说刘豫之流。

时代不变,傀儡皇帝的性质也在变。

宋代以后,皇权得到加强,基本上再也没有傀儡皇帝出现,尽管有时有太后称制,有时会有辅政大臣,有时会有摄政王。

在摄政的意义上,皇帝有时也说摄政,称制者有时也说摄政。

辅政者有时也说摄政。

这里略作区分。

中国历史上十五个傀儡皇帝

1、孝静帝:元善见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至东魏武定八年(550年)在位。武定八年(550年),继任父兄之职的北齐文宣帝高洋见篡魏之时机已到,于次年迫帝禅位于己,改国号为齐,东魏灭亡。北齐封元善见为中山王,邑一万户。禅位后次年被高洋以毒酒毒死,年仅二十八岁。天保三年(553年)二月,北齐上谥号孝静皇帝,将元善见葬于邺县漳河以北。

2、汉惠帝:刘盈

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即汉惠帝,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汉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与民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废除秦时禁锢,使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打开各种思想发展的大门。 但其性格仁弱,大权被吕后掌握,致使后世 司马迁 作《 史记 》时甚至不设 惠帝 本纪,而设“吕太后本纪”。公元前188年,在位七年的汉惠帝去世,时年二十三岁,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安陵。

3、高贵乡公:曹髦

曹髦(241年11月15日 -260年6月2日),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曹髦即位前为高贵乡公,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身为宗室的曹髦被立为新君,但曹髦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于甘露五年(260年)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带领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授予铠甲兵器,率领僮仆数百余人讨伐,然而此次行动却被司马昭知晓,在司马昭心腹贾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济所弑,年仅20岁。

4、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5、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

6、汉献帝:刘协

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汉献帝(189年-220年在位)。刘协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刘协后来逃出长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曹魏青龙二年(234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7、静帝:宇文衍

宇文阐(573年-581年7月10日,《隋书》作581年7月9日),即周静帝(579年―581年在位),原名宇文衍,鲜卑族,周宣帝宇文赟长子,母天大皇后朱满月,南北朝时期北周最后一位皇帝。大成元年(579年)正月,被立为皇太子。二月受父传位登基,改元大象。刘昉、郑译决定以杨坚为辅政大臣(后在李德林提议下成为大丞相)。大定元年(581年),被迫禅位于丞相杨坚,北周灭亡。宇文阐被杨坚降封为介国公。开皇元年(581年),杨坚派人害死宇文阐。宇文阐终年九岁,谥号静皇帝,葬于恭陵。

8、隋恭帝:杨侑

杨侑(605年-619年),即隋恭帝(617年—618年在位),隋炀帝杨广之孙,隋朝第三位皇帝。杨侑自幼聪明,气度非凡。隋炀帝亲征高句丽时,命杨侑留守长安。大业十一年(615年),随隋炀帝巡幸晋阳,拜为太原太守,不久留镇京师。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义宁二年(618年),李渊废黜杨侑,自立为帝,降封杨侑为酅国公,闲居长安。武德二年(619年),杨侑病死(一说遇害),终年十五岁,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谥号恭皇帝。

9、唐中宗:李显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神龙元年(705年)复位。李显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龙四年(710年)去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10、唐睿宗:李旦

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初名李旭轮、李轮,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同母弟。李旦早年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于嗣圣元年(684年)被立为皇帝,但仅是母亲武则天的傀儡。景云元年(710年),在唐隆政变后被再次拥立为皇帝。他宠信妹妹太平公主,致使公主干政,与太子李隆基争权。先天元年(712年),禅位于李隆基,退为太上皇。李旦前后两次登基,共在位八年余,但真正掌权仅有两年,称太上皇四年。开元四年(716年)病逝,庙号睿宗,谥号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

11、汉平帝:刘衎

刘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4日),即汉平帝(公元前1年―公元6年在位)。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母卫姬,西汉第十四位皇帝。汉哀帝于元寿二年六月初三日(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当年七月迎立年仅9岁的刘衎为帝。次年改元元始。元始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元6年2月4日)刘衎病逝,终年14岁,庙号元宗(后除庙号),谥号孝平皇帝,葬于康陵(今陕西咸阳西25里处)。

12、唐哀帝:李柷

李柷(892年-908年),即唐哀帝(904年-907年在位),原名李祚,唐昭宗李晔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乾宁四年(897年),封辉王。天复三年(903年),授任开府仪同三司、充诸道兵马元帅。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遇害后,蒋玄晖假传遗诏拥立李柷即位。在位期间,并无实权,一切政事由朱全忠决策。李柷在位3年后被废,次年被鸩杀,葬于温陵,终年17岁。后唐明宗李嗣源追谥其为“昭宣光烈孝皇帝”,但庙号“景宗”未被采用,故后世称其“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13、汉昭帝:刘弗陵

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即汉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少子,赵婕妤(钩弋夫人)所生。汉昭帝即位时年仅八岁,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辅政下,沿袭武帝后期政策,与民休息,加强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就武帝时期盐铁官营、治国理念等问题召集贤良文学讨论,会后罢除榷酒(酒类专卖)。元平元年(前74年),刘弗陵因病驾崩,年仅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14、汉桓帝:刘志

刘志(132年—167年),即汉桓帝(146~167年在位)。本初元年(146),汉质帝崩,刘志被梁太后兄大将军梁冀迎入南宫即位。梁太后临朝听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权。延熹二年(159),依靠宦官单超等诛大将军梁冀,并翦除其党羽。以功封中常侍单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为列侯。自此,朝政转入宦官之手。永康元年(167)刘志去世,葬于宣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庙号威宗(后除),谥号孝桓皇帝。

15、汉哀帝:刘欣

刘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即汉哀帝(前7年―前1年在位),字和,汉元帝刘奭之孙,汉成帝刘骜之侄,定陶恭王刘康之子,母丁姬,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阳朔二年(前23年)八月二十二日,刘欣父定陶恭王刘康去世,刘欣袭封定陶王爵位。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十八日,汉成帝病逝,刘欣即位为帝,改元建平。元寿二年六月初三日(前1年8月15日),在位仅七年的刘欣驾崩,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孝哀皇帝,葬于义陵。

以上就是关于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生平资料全部的内容,包括: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生平资料、傀儡皇帝刘协有怎样的典故、什么叫傀儡皇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8162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