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的拳法如下:
1、连环冲拳
连环冲拳就是曰字冲拳的连续、重复地击打,以加大攻击频率让对方无还手之力。因为《叶问》**,继问路手之后, 连环冲拳成为叶问咏春拳的又一招牌动作。
动作步骤:
[1] 开马,呈二字街阳马;
[2] 左手臂与胸侧夹紧,肘部伸展将前臂送出,拳头置于胸前的中线位置,拳面朝前,肘底发力运劲于拳面直线打出,整个手臂伸直;
[3] 右拳在身体中央打出,同时左拳在右前臂下面收回,拳面朝前;
[4]左拳再打出,右拳在左前臂下面收回。如此往复。
动作要领:
拳头在运动时放松,在击打到位的瞬间握紧; 保持拳头直线打出并击打在同一位置;
锁紧手腕,令拳头和前臂成直线;
两肩保持平衡。
易犯错误:
肘向外张;击打时屈肘;
两手击打位置分处两点;
左右送肩、转腰。
2、偏身拳
凡是转马侧身击出的拳都可以称作偏身拳。偏身拳要把肩膀送出,打出的线路更远。
动作步骤:
以右偏身拳为例:
[1] 以左坐马站立,右手做低膀手,左手做护手;
[2] 右手握拳,屈肘将拳头由下转上,右手后臂夹紧,肘尖下沉,令右拳拳面朝右;同时,左手护手下沉,位置略低于右手前臂。
[3右拳通过肘底发力,运劲于拳面直线打出,左手回收为原位。
动作要领:
侧身送肩,令肩、后臂、肘、前臂、手腕、拳头成一条直线; 拳头在运动时放松,在击打到位时瞬间握紧。
易犯错误:
未送肘,仅仅放直手臂;
拳心朝下成平拳。
3、凤眼拳
握拳后,食指突出状似凤凰之眼,故名凤眼拳。
动作步骤:
以左凤眼拳为例:
右手为护手,左手握成日字拳;食指弯曲扣紧,第二、第三指关节形成的尖端突出朝前;大拇指收紧虎口,大拇指尖与食指尖头相抵。
动作要领:
中指、无名指、小指收紧,位置及弯曲形状不变; 风眼拳同样运用于日字冲拳、偏身拳不同方向的出拳。
易犯错误:
以食指第二指关节的背面做击打;
中指、无名指、小指松开了。
1、小念头
咏春拳一个初级套路,它的动作招式不多,但它集中了咏春拳攻防的最基本的招式和手法,练好小念头各个招式动作组合,就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寻桥
寻桥是咏春拳的中级套路。它以棱形运动路线和方向,结合咏春拳的攻防手法、步法、腿法等进行演练。 它的攻击手法有三推复掌,上、中、下三膀手,以及针步、弹腰、正、侧、内踢腿等。
3、标指三套拳
标指是在搏击中处于劣势防守时保护自己,尽量克服被动的招式和方法。标指是咏春拳三套拳(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中的最后一套。
4、木人桩
木人桩是将小念头、寻桥、标指三套拳的攻法手法、步法、腿法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模拟练习,它充分体现了咏春拳的实战意识与技击方法。
5、沉桥沿
用了小念头的基本手法,通过双手配合做出各种实用的招式,既有转马,又有进马;既有手法,又有脚法,通过练习,可以充实学习者的腰、桥、马步的力量,因而攻击力更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咏春拳
关于咏春拳的发源地在川滇边区。
人们认为咏春拳源自川滇边区,流行于福建,而扬名于广东佛山。发展至今的咏春拳是经过历代咏春先师逐步发展完善而成。
2014年11月11日,福建省福州市申报的“咏春拳”项目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7年6月8日,国家级“非遗”项目咏春拳正式进驻福建警察学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展资料:
咏春拳,不少人认为,是李小龙令咏春派武术饮誉国际。然而,真正令这门精妙的武术扬名世界的,是李小龙的同门师弟———梁挺,他在世界64个国家开了4000多间咏春武馆,徒子徒孙逾100万人,其中包括欧洲众多国家的特警总教头和多位世界拳王!
咏春拳以实际的拳术战斗理论为主,以身体结构、关节活动及流体力学开始研究改进,脱离了传统的五行八卦及象形神意等玄学、非科学性质、近似哲学性的解释。
由于咏春拳不依靠肌肉力量,讲究以弱胜强、借力打力,利用力学原理破坏重心,以最短的时间直接挤到对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咏春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问咏春拳
咏春拳的起源和创始有许多传说和历史版本,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具体如下:
1,说法一:咏春拳的创始者是福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五枚师太(原名朱红梅),五枚师太将禅武结合,最终创出一种适合女性演练的的实用功夫——咏春拳。
之所以用“咏春”二字命名,是其一生博学心得的结晶体现。如简单的一个“咏”字的右半边“永”字的点、横、折、竖、勾、挑、撇、捺,就暗藏着咏春拳的拳理与招法。
2,说法二:与清廷“火烧少林寺”有关。当时福建莆田南少林因暗中“反清复明”遭到围剿。少林古刹也被官兵一把火烧成废墟,只有5个绝顶高手(“少林五老”)逃了出来,其中一个是五枚师太。她在南少林鹤拳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更重技巧的拳术,并传给严二、严咏春父女。严咏春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拳术,后称“咏春拳”。
3,说法三:福建泉州严咏春观蛇鹤相斗有悟,融合永春一带拳术和少林搏击技法而自创。
4,说法四:五枚创咏春拳后,并非直接传给了严咏春,而是传给了少林弟子苗顺,苗顺传少林俗家弟子严二,严二再传女咏春及婿梁傅俦。
5,说法五:咏春拳的创编与五枚师太或严咏春均无关系,更没有什么蛇鹤相争,而咏春拳的前身应为咏春拳,是清初反清组织“天地会”的一种斗争的武技,为河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尘庵主所创。
6,说法六:咏春拳应为永春拳,得名于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乃当年进殿者所习的南派内拳法,全称是少林永春,总教习是少林弟子至善禅师。南少林被焚,至善逃避到佛山,曾一度藏匿于粤剧红船中当伙夫。
后因在东莞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戏班中人便纷纷拜他为师。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苏三娘,为戏班中花旦,所学尤精,被人誉为“永春三娘”。后三娘将武功传于红船中人黄华宝、梁二娣等人,黄、梁又传佛山梁赞,使永春拳得以在佛山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咏春拳
咏春拳发源地:福建省福州市。
咏春拳由福清南少林五枚师太创于明末清初,最早流传于福建沿海一带,后来才在广东、云南等地乃至海外流传。
2014年11月11日,福建省福州市申报的“咏春拳”项目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福建传统咏春拳(海峡)文化发展中心获得咏春拳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起源传说:
说法一、咏春拳的创始者是福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五枚师太(原名朱红梅),五枚师太将禅武结合,最终创出一种适合女性演练的的实用功夫——咏春拳。
之所以用“咏春”二字命名,是其一生博学心得的结晶体现。如简单的一个“咏”字的右半边“永”字的点、横、折、竖、勾、挑、撇、捺,就暗藏着咏春拳的拳理与招法。
说法二、与清廷“火烧少林寺”有关。当时福建莆田南少林因暗中“反清复明”遭到围剿。少林古刹也被官兵一把火烧成废墟,只有5个绝顶高手(“少林五老”)逃了出来,其中一个是五枚师太。
她在南少林鹤拳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更重技巧的拳术,并传给严二、严咏春父女。严咏春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拳术,后称“咏春拳” 。
说法三、福建泉州严咏春观蛇鹤相斗有悟,融合永春一带拳术和少林搏击技法而自创。
说法四、五枚创咏春拳后,并非直接传给了严咏春,而是传给了少林弟子苗顺,苗顺传少林俗家弟子严二,严二再传女咏春及婿梁傅俦。
两种说法
其一是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此拳初传于福建永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故明“咏春拳”,亦有以严氏名咏春,称之为“咏春拳”者。
其二是据《咏春白鹤拳谱》记载,白鹤拳是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2年)由福建福宁州(现霞浦县)北门外少林举师方种的独生女方七娘所创。 咏春拳之木人桩法方七娘-日在白练(莲)寺内织布时,见一只白鹤飞落在梁间,昂首振翅,舞足弄翼,引喙衔毛,做伸颈觅食之状,后又缠膀歇息,姿态奇妙。方七娘感到非常有趣,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鹤闪跳避过;又以纬尺击之,复被白鹤展翼弹出。俄而白鹤展翅凌空,冲人霄汉。于是七娘感悟之余,精研不辍,乃揉合白鹤种种舞姿于少林拳法中,经数年揣摩衍化,创出别具一格的拳法。方七娘的白鹤拳经过三代人才传到五枚师太,五枚 -> 严咏春 -> 梁博俦 -> 梁兰桂 -> 黄华宝-> 梁二娣 -> 梁赞 -> 陈华顺 -> 叶问。
真的咏春拳还是比较厉害的。
咏春拳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是一个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合法使用武力的拳术。较其它中国传统武术、更专注于尽快制服对手、以此将当事人的损害降至最低。
咏春拳是以“中线理论”等理论基础为内容、而颇具特色的南拳拳术,强调使用正确的观念、意识及思维方式,来导出肢体的灵活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主要练习方式为双人对练的“_手”“_脚”等;辅助器材有贴墙沙包、三星桩等;训练器械有木人桩、刀、棍等。
以上就是关于咏春拳有哪些拳法全部的内容,包括:咏春拳有哪些拳法、咏春拳有什么招式,完整、咏春拳发源地在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