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出自哪里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意思是:千里马是有很多的,但认得千里马的人却很少。更深层的意思是,能人异士治国良臣很多,但有眼力能够赏识的人却很少。

出自韩愈的文章《马说》,这篇文章虽然说的是识马之道,其实说是君主的任臣之理,以马的处境来比喻有才华的人的处境。

详细解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全文的论点。首先在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了论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在议论问中论点都是一开始就点出的,从这个论点开始下文就是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①、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辱,受屈辱

③、骈:成双成对。槽:喂牲口的食器,枥:马棚。槽枥:马厩

④、不以千里称也:不把它称为千里马。以,把,介词。称,称颂,称道。

⑤、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⑥、一食:吃一次。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食料。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石。

⑦、食:同“饲”,喂养。

⑧、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⑨、是:这样,指示代词。

⑩、能:才能。

⑾、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⑿、且:将。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⒀、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⒁、策:驾驭。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

⒂、尽其材:全发挥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⒃、鸣:马叫,之:不译(转接)。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⒄、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到(它)的跟前。临之:到千里马的跟前。

⒅、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⒆、其:可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参考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和能力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参考资料:

>

小题1:(1)况且想和普通马一样都达不到,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2)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小题1:一食或尽粟一石。

小题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小题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小题1:食不饱,力不足。

小题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小题1: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食马者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被摧残、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致使众多有识之士埋没于世

马说

原文

韩愈

世有伯乐1,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2辱于奴隶人之手,骈3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4

马之千里者5,一食6或尽粟一石食7马者不知其8能10千里而食也;是9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11,且13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13求其能千里也

策14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15,鸣之16而不能通其意,执策17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18真无马邪其19真不知马也!

注释

①、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②、祗:同“只”,只是辱:屈辱,埋没

③、骈:成双成对槽枥:原指养兽的食器,这里指养马的处所

④、不以千里称也:不把它称为千里马以,把,介词称,称颂,称道

⑤、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⑥、一食:吃一次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石

⑦、食:同“饲”,喂养

⑧、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

⑨、是:这,指示代词

⑩、能:才能

⑾、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⑿、且:将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⒀、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⒁、策:驾驭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

⒂、尽其材:全发挥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⒃、鸣之:吆喝它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⒄、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之:临视着马临,从高处往下看

⒅、其: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⒆、其:语气助词,加强肯定语气慢慢看 我也是五年级的

以上就是关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出自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出自哪里、在马说一文中,“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哪篇文言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799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