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什么叫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第1张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边际理解为“变化的”

例如加班,平时工作,每工作1小时,报酬是20元。

1加班1小时,报酬增加30元。那么1小时就是边际成本,30元就是边际收益,此时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2继续加班,又加班1小时,报酬增加20元,此时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3继续辛苦加班,又加班1小时,报酬增加10元,此时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加班时间越长,报酬越低,这叫边际收益递减。如果时间越长,报酬越高,这叫边际收益递增。

扩展资料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边际收益是厂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此时边际利润等于零,达到利润最大化。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厂商的产量变化都不会影响价格水平,需求弹性对个别厂商来说是无限的,总收益随销售量增加同比例增加,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等于价格。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

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辆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 但是,考虑到机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也可能会增加。还是这个例子,生产新的一辆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简写为MC或MPC。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边际成本百度百科 边际收益

(marginal product,简称:MP),也称边际产品,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总 产量的增加量。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只要增加一个产量的收入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低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订产品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当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其最大利润的产量。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是: MP=总产量的增加量 Q/劳动的增加量 L 边际产量-关系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关系 边际产量与总产量及平均产量关系表格[1]第一,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 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编辑本段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短期中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当固定生产要素不变而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时,产量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起初随着可变生产要素增加,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即增加的产量)递增,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然后,随着固定生产要素接近于充公利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数,但增长率递减,这时总产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递减的。最后,当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反而会使边际产量小于零,总产量绝对减少。举个例子说,一个面包坊有两个烤炉为固定不变,作为可变生产要素的工人从1个增加到2个时,面包的边际产量和总产量都会增加。如果增加到3个工人,1个工人打杂,尽管这个工人增加的产量不如第2个工人(边际产量递减),但总产量仍增加了。如果增加第4个工人,面包坊内拥挤,工人之间发生矛盾,总产量反而减少了。 编辑本段边际产量-农业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各部门都存在,但在农业中最突出。三季稻不如两季稻正说明了这一点。在农业仍为传统生产技术的情况下,土地、设备、水利资源、肥料等都是固定生产要素。两季稻改为三季稻并没有改变这些固定生产要素,只是增加了可变生产要素劳动与种子。两季稻是农民长期生产经验的总结,它行之有效,说明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固定生产要素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改为三季稻之后,土地过度利用引起肥力下降,设备、肥料、水利资源等由两次使用改为三次使用,每次使用的数且不足。这样,三季稻时的总产量就低于两季稻了。四川省把三季稻改为两季稻之后,全省粮食产量反而增加了。江苏省邢江县1980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两季稻每亩总产量达2014斤,而三季稻只有1510斤。更不用说两季稻还节省了生产成本。群众总结的经验是“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这就是对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形象说明。 1958年大跃进年代也是一个大批资产阶级的时代。与大跃进并行的是经济学界对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口诛笔伐。否定规律不等于规律不存在,违背规律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1958年这样风调雨顺的年份农业产量减少,以及以后引起的20世纪最严重的大饥荒,正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惩罚。经过共和国这一段历史的人,肯定会对这个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改革开始之后对西方经济学的重新认识正是从给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翻案”开始的。 当然,如同一切规律一样,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也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和固定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才正确。在长期中,如果生产技术进步或固定 生产要素增加(或者说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就不起作用了,代之而起的是其他经济规律。所以,我们也不能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绝对化。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不仅对农业重要,对其他部门也同样重要。企业富余人员存在,机关人浮于事,都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表现形式。“减人增效”是这一规律的运用。从这种意义上说,认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总结1958年的教训,也有助于当前的改革。和德道核对 编辑本段边际产量-应用企业边际产量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边际产量值,就是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市场价格,而边际产量指的是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例如,当企业把工人数量从一个增加到2个时,生产苹果从100箱到180箱,第二个人的边际产量是80箱。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人工资这一点上。而边际产量值的增加意味着要递减达到工人工资这个点就需要提供更多的工人。所以边际产量增加值曲线也是劳动需求曲线。为了增加劳动需求,一个最有力的措施就是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就是提高劳动生存率,提高生产技术。 促进了就业 中国的人口在增长,同时技术也在飞速进步。以前以为后者的存在会导致工人需求的减少,因为技术进步意味着用更少的人可以生产同样多的产品,那么将有更多的人失业。现在想来是错了,因为原先的思考是在生产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而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是不可能满足定量的生产的,他们总是想办法提高产量,满足中国需求之后就开拓国际市场,产品总量其实是在飞速增长的,在这个前提之下,技术的进步就反而促进了就业。 很复杂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化处理。人口一方面是消费者,消耗了有限的人类资源,更重要的一方面,人还是唯一伴以智慧的劳动者,他们能够创造财富,而后一方面才是人类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人口是多了,但与中国现存的生产规模是大抵符合的,或者说中国现存的生产规模是由人口规模决定的,所谓人有多大产,地也有多大产。中国现存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农村的劳动生产率低,导致就业不充分。所以现学现卖的话,利用边际产量决定劳工需求的原理,解决人口问题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农村的劳动生存率,或者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创造新的就业途径,利用非第一产业的高边际产量解决低边际产量的第一产业的剩余人口问题。

在图中(以及在表15-l中)你还可以看到边际收益甚至可以是负的。当价格对收益的影响大于对产量的影响时,边际收益是负的。在这种情况下,当企业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时,尽管企业销售了更多单位产品,但价格下降之大足以引起企业的总收益减少。

利润最大化

我们已经考虑了一个垄断企业的收益,现在可以考察这种企业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我们还记得第一章中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这个结论对垄断者和对竞争企业同样正确。这里我们把边际分析的逻辑用于分析垄断者如何决定生产多少的问题。

图15-4画出一个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所有这些曲线看来都是熟悉的:需求和边际收益曲线像图15-3中的这些曲线,成本曲线像我们在第十三章中所介绍并在第十四章中用于分析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这些曲线包含了我们确定利润最大化垄断者将选择的产量水平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首先假设,企业在低产量水平上生产,例如Q1。在这种情况下,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如果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增加的收益将大于增加的成本,利润将增加。因此,当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企业可以生产更多单位产品来增加利润。

边际产量,简称:MP,也称边际产品,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总 产量的增加量。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只要增加一个产量的收入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低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订产品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当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其最大利润的产量。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假设商品x的生产要素有两种:A和B ,当B保持不变,增加一单位的生产要素A,可以带来产量增加1,(比如A是劳力,B是机器设备)此时的边际成本是市场上一单位生产要素A的价格。假如增加A带来的是产量是增加2,则相应的边际成本是1/2生产要素A的价格。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叫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叫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西方经济学的边际产量到底怎么理解呀、边际量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946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