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地图史上,元明地图的发展创造出多少个第一

在中国地图史上,元明地图的发展创造出多少个第一,第1张

郭守敬纪念馆

元明时期的制图技术不但继承了宋代传统,还在测绘技术上更近一步,并且在郭守敬主持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际意义上的全国范围内的测绘。同时,朱思本《舆地图》的问世,以及中国现存最早的地图集《广舆图》的出现,都标志着元明时期我国制图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古人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测绘

元代历时不长,但地图学的测绘技术与制图理论比唐宋更为发达,这一时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测绘技术和制图理论的进步是分不开的。

郭守敬,字若思,为元顺德邢台人(今河北邢台),长期担任元政府都水监一职,在天文、历法、地学和水利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郭守敬的诸多成果不少是关于地图学的,主要表现在纬度测量、地形测量和海拔概念的创立上。

郭守敬像(笔者实拍)

《元史》中所谓的“四海测验”是元代历史地图学测绘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元初统一全国后,急需修订新历法,郭守敬向元廷建议,“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远方测验”

元世祖忽必烈采用郭守敬的建议,派遣以郭守敬为首的官员,在元帝国疆域内集中进行测绘工作,在测绘的同时还考虑到了时差因素,因此选取了高丽(今朝鲜开城)、西凉州(今甘肃武威)等地进行测绘。经过测量,得出了各地较为准确的纬度值。当然限于条件,这些数据与今天实际数据有一定的差距。

元代的四海测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郭守敬在测量过程中研制出简仪、高表、定时仪以及供野外测用的正方案、座正仪等仪器,为后世进行地图测绘提供了有力所的技术支持和数据资料。

测绘所用的仪器

同时,元朝政府把“南海”列入首批观测点,并且直接让主持全国测绘的郭守敬安排和布置了测量“南海”的任务。之后,郭守敬对南海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测量,很好地完成了这项“南海”测绘任务。这是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的又一历史事实。

郭守敬还在担任都水监一职期间,先后亲身在河北、山东等地调查通航路线,指导水利工程,并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测量。在测量地平的过程中,郭守敬注意将测量结果运用于地图制作之中,并提出了对海平面高度进行测量。

郭守敬测绘

二、元代地图的代表作《舆地图》

元代地图作品中比较杰出的作品应属朱思本的《舆地图》。朱思本是出身于道教的学者,而在制图工作中不断成名。

朱思本早年在江西信州(今上饶)龙虎山学道,后至中国各地游历,长达20年之久,他的游历范围从华南到华北,再到今天所谓东南地区,真正做到了“跋涉数千里间”。

朱思本的家乡龙虎山

这些游历经历为他绘制《舆地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朱思本通过实地考察获得了第一手的地理信息资料,后又参照裴秀、贾耽等人的地图学理论,以及《元和郡县图志》《元丰九域志》《水经注》等前人地理志书的成果,最终完成了《舆地图》的绘制。

朱思本在绘制地图时,秉持各方游历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谨慎制图思想,订正了旧地图诸多的错误,文献称他的工作“其间山河绣错,布置曲折,靡不精到”。这使得《舆地图》成为历代地图中的精品。

朱思本为了使图幅内容充实,省略了遥远的诸藩异域的区域,并继承了《禹迹图》计里画方的制图理念。但朱思本的《舆地图》由于图幅太大,所以保存起来极为困难。罗洪先在《广舆图》自序附记中曾载:“朱图长广七尺,不便舒卷。”也说明了朱思本地图之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是朱思本的《舆地图》最终未能保存于世。

朱思本塑像

宋代随着《禹迹图》与《华夷图》的出现,将我国地图史的发展推到了另一个高峰。至元代,地图的测绘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涌现出郭守敬与札马剌丁等杰出的科学家,促使元代的测绘能力大大超出前朝,但由于元朝历时较短,其留存于世的地图非常稀少,而朱思本的《舆地图》散失就是其缩影。

三、中国现存第一部地图集《广舆图》

继朱思本之后,明代的地图学家罗洪先又是一个典型代表,《明史·儒林传》评价他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河渠边塞,靡不精算”。可见罗洪先对地图十分熟悉。

罗洪先和朱思本一样同为江西人,明嘉靖年间考中进士,后来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之后罗洪先专心研究朱思本所做的《舆地图》。他受到朱思本制图思想的影响,先开始绘制新图,经过几年的钻研与绘制,最后完成了《广舆图》的制作。

《广舆图》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地图集,对后世影响极大。罗洪先拆分了朱思本所做之地图,用计里画方的方式,将《舆地图》进行了缩编。他将《舆地图》的元代政区改为相对应的明代政区,并附以总图以及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的分布。

罗洪先曾在石莲洞辟洞讲学

另外,他又在地图上增加了明代九边、黄河、漕运,以及外围的朝鲜、安南、西域与漠北等四图。罗洪先编的内容,兼顾了边防、水系、航运与当时藩属等地的情况。其资料不但继承了朱思本地图的制图思想,还在后者基础上实现增补与完善。

宋代灯会具有浓重官办色彩,元代和明代的灯会,则已演变成了纯粹的市场行为。

每年的正月初十至十六,各地的客商和巧匠就会云集京城,将自己制作的花灯拿到东安门外迤北大街售卖。其实,在这短短的数天里,不仅是花灯制作工艺的比拼,也是经商实力的比拼。

明代灯文化的发展沿着民间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元宵灯节以绚丽多彩的风姿展示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民俗民情。

人们不仅以张灯观灯为乐,而且以灯多灯好斗胜争强,元宵灯节成了制灯扎灯艺术的赛会。因此,许多城市乡镇都设有灯棚,场面宏大,灯彩奇巧。

京城靠近灯市的商铺和住房,每年到了灯市开市的时候,租价就会翻番,要比平时贵上数倍,如果不是生意做得特别大的商人,轻易不敢问津。

另外,灯的式样繁多,工艺水平也不断地提高,有镶嵌珍玩珠宝的灯,也有从邻国或海外购买的灯,引来的观赏者络绎不绝。其中有一些价格高的灯,一盏就要卖上千两银子呢。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南京)后,招来天下富商,迁居金陵,举办灯市,市场长5公里左右,出售许多各式各样的花灯及节令物品,使元宵灯节的商贸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1409年,明成祖朱棣在给礼部诸臣的圣旨中说:

自正月十一开始,其赐元宵节十日百官朝参不奏事,有急事具本封进取处分。听军民张灯饮酒为乐。

自此,元宵节的假日游庆时间,达到了历史上最长的节假期。上元之日,明朝的太监们都要穿上制有灯景图案的褂子。禁中乾清宫前,每日白天放炮,晚上要点燃鳌山。

1433年上元节,张灯西苑,明宣宗朱瞻基奉皇太后之命前往视察,皇后、皇太子都侍候一起前去。并命文武群臣及外国驻京使节前去观看。

在当时,元宵节期间的农村,以灯彩为主要内涵,举办节日娱乐活动。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只是灯会日期缩短为5天。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清代沿袭明代旧习,元宵灯节的文化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正月十五及前后两天,清宫及北京全市均悬灯庆贺节日。在宫中,不仅张挂各式华贵的宫灯,而且冰灯也进入了宫廷陈列。《冰灯联句》记录了当时灯会的盛况:

上元夕,西厂舞灯、放烟火最盛。清晨先于圆明园宫门列烟火数十架,药线徐徐引燃,成界画栏杆五色。每架将完,中复烧出宝塔楼阁之类。并有笼鸽及喜鹊数十在盒中乘火飞出者。……舞罢,则烟火大发,其声如雷霆,火光烛半空,但见千万红鱼奋迅跳跃于云海内,极天下之奇观矣。

清代的元宵灯节上,赛马与马术、焰火的奇幻都在前代之上,而3000人的执灯表演,实际上是现在的团体操了,这也是清代以前绝无仅有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回中,描写了大观园中的元宵灯节盛景。小说中的大观园当然是虚构的,但曹雪芹所写,应该是清雍正乾隆时期官府灯节的缩影。

小说描写贾元春由皇帝恩准,于正月十五上元之日回家探亲,文中写道:

展眼元宵在迩,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

元夕之夜,贾元妃回家探亲进了大观园,“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园中香烟缭绕,五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这些生动描写,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灯会的盛况。

元明时期有沃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多种宗教在新疆地区传播。历史上,新疆的宗教虽然一直在不断演变,但自从外来宗教传入以来所形成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却一直保持下来。

现在新疆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萨满教在一些民族中仍然有较大影响。

因为蓝青玄的师傅是元明大师。这个是锦衣之下的人物

扩展资料:

《锦衣之下》蓝青玄结局:青玄最后为大义甘心赴死。严世蕃突然冒出,他听见陆绎想偷梁换柱,专门过来捉现行,蓝青玄不等严世蕃给陆绎判罪,趁机扑在严世蕃的刀上自刎,严世蕃被吓住立刻逃走,陆绎立刻查询蓝青玄的情况。但—切都已经赶不及。蓝青玄垂卜双手,过世于刑部大牢。

陆绎再度赶到牢中,想要用死刑犯将蓝青玄换出来,但青玄不肯。青玄觉得这时候这样做,之前他们全部的努力都枉费了。青玄知道严世蕃觉得自己畏首畏尾,才对自己增加用刑,但他硬要打破如意算盘。青玄懂得,现在想要将严家这棵大树连根拔,只有使他死在严家手里,才可以削减皇上对严家的信赖,这也是青玄自己选的路。青玄要陆绎不要来看自己,并把1封血书交给陆绎,表示这是自己能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在这时候,严世蕃听见陆绎要偷梁换柱的消息赶到了牢中。严世蕃拔出剑抵在青玄的脖子上,要他讲出幕后主谋是谁,可青玄却把住剑自刎了。严世蕃一惊快速离开大牢,青玄拉住陆绎告诉他这是弃车保帅,期待来生还能与他再做兄弟,并要陆绎与今夏抓住幸福,说罢他便没了呼吸。

今夏和谢霄抓到逃走的太监,获得了口供。她去找陆绎,却获知了青玄已经死去的消息。陆绎将青玄去世的消息与口供一同交给了皇上,皇上大怒,要陆绎联手三法司严查本案,囚禁严世蕃,并将严嵩削官还乡。严世蕃获知后也勃然人怒,要用这事反咬陆绎—口。

人物生平

根据《元史》,天历二年正月丙戌(1329年2月27日),和世在漠北草原的和宁之北即位,继续使用年号“天历”,是为元明宗,1329年4月3日,元文宗图帖睦尔派人将皇帝宝玺献给明宗,正式让出皇位,5月15日,元明宗正式立图帖睦尔为皇太子,8月16日,图帖睦尔受皇太子宝,8月25日, 元明宗 抵达元武宗时建为中都的王忽察都(即晃忽叉),8月26日,皇太子图帖睦尔入见,两兄弟会面,元明宗宴请皇太子及诸王、大臣于行殿。

天历二年八月六日(1329年8月30日),元明宗和世被燕帖木儿毒死,享年30岁。

1329年9月8日,燕帖木儿重新拥戴图帖睦尔为帝,元文宗复位,因为1329年的年号是 天历 ,史称 天历之变 。

明宗、文宗本为同父异母之兄弟,明宗为长,文宗为次。继承帝位,当立嫡长子,所以明宗应继承武宗之位。不过,当时明宗不在皇都,故由文宗先行即位,待明宗抵京再与之。但是一旦登上帝位,心随之变,外加身边之人的撺掇,于是文宗与燕帖木儿设计弑杀了登基仅六个月的明宗。

尊号

天历二年十月十三日(1329年11月4日),元文宗为 和世 上谥号 翼献景孝皇帝 ,庙号 明宗 ,蒙古文称 忽都笃皇帝 。

《明宗皇帝谥册文》,内容如下:

臣闻统必有宗,生尝得以致其让;庙必有主,殁思所以尊其名。稽古考文,宜天锡诔。钦惟先皇帝夙秉勇智,惟时元良,体传次之成言,避讴歌而逖出。虽身居绝域,多历于岁年;而义动远人,乐为之先后。德威孔著,未堪大业之艰贞;事变匪常,犹悯生灵而慎动。庶来苏于写鳎爰勘定以奉迎。已谨清宫,俄虚黄屋,臣民寡v,永遗惠泽之敷施;天日有临,尚想神明之如在。礼严升y。诚备显扬。谨遣摄太尉某官某,奉玉册玉宝,上尊谥曰翼献景孝皇帝,庙号明宗。

伏冀睿慈,俯回歆假,克绥丕祚,垂裕无疆。

元明宗的两个儿子元宁宗懿U质班和元惠宗妥欢帖睦尔在1332年9月2日元文宗去世后相继登基称帝。

至元六年十月四日(1340年10月25日),元惠宗给元明宗上尊号 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 。

家庭

根据《元史》,元明宗的妻子包括以下七人。

妻妾

八不沙皇后,乃马真氏,1326年5月1日生子懿U质班(元宁宗)时年约20岁,明宗继位后立为皇后,至顺元年四月二十日(1330年5月8日)被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所害,被元文宗赐死。

迈来迪皇后,罕禄鲁氏,1320年去世,1336年,元惠宗追封她谥号贞裕徽圣皇后

按出罕皇后

月鲁沙皇后

不颜忽鲁都皇后

野苏皇后

脱忽思皇后

儿子

长子:元惠宗妥欢帖睦尔,生母是迈来迪皇后

次子:元宁宗懿U质班,生母是八不沙皇后

三子:泰永王苏胡理多尔

女儿

昌国公主:月鲁,下嫁昌王沙蓝朵儿只

明慧贞懿公主:不答昔你

评价

清朝史学家邵远平《元史类编》的评价是:“册曰:艰艰备尝,人望所属;何嫌何疑,推肝置腹;人心不同,天命反复;论定千秋,此直彼曲。”

清朝史学家曾廉《元书》的评价是:“论曰:昔曹子臧、吴季札,贤者也。其君国子民也宜哉!然而义不受者,非独远情,亦知负飞及光之不厌,其欲将无以善其后也,哉!明宗焉有人披衮执玉,穆穆然位乎天位而肯北面俯首为人臣者乎?呜呼!此唐明皇不敢以望肃宗,父子且然,况兄弟哉!文宗盖惧北陲,复有海都、笃哇之流,托名拥戴,其言也顺而为患也。深抑亦私心,窃望周王之效法晋邸也。己则非夷,而以齐期人。不亦难乎?悠悠南行,甘咽其饵,悲夫!”

清末民初史学家屠寄《蒙兀儿史记》的评价是:“和世汗年未弱冠,远逊金山,耕牧十有三年。所谓旧劳于外,知民情伪者也。观其论台纲,谕百司,斤斤于先世成宪,是殆有心救弊者乎?然以此言论风采,自曝于风尘道路之间,致令傲弟权相闻而生心,遂有旺兀察都之变。《易》曰:‘君不密,则失臣。’此之谓矣。怀抱盛意,未见设施,惜哉!”

民国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氲钠兰凼牵“燕铁木儿立文宗,文宗固让于兄,犹仁宗之奉武宗也。明宗之弑,盖出于燕铁木儿,非文宗之本意。然与闻乎弑,是亦文宗弑之而已。”

以上就是关于在中国地图史上,元明地图的发展创造出多少个第一全部的内容,包括:在中国地图史上,元明地图的发展创造出多少个第一、元明两代的灯文化有哪些特点、元明时期有哪些宗教在新疆地区传播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933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