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抄写佛经

为什么要抄写佛经,第1张

1、抄经的过程能静心,增加定力,增强你心念力量,心念力量强了自然所求皆成。2、抄写的佛经都是佛陀亲自宣扬的佛法,书写的过程即是称赞供养如来,也是辗转流通正法,福报功德乃不可思议。

3、抄经能让人心平气和,对身心健康有益,增强记忆、加深理解,还能开智慧,很多时候得不到想要的是因为自己智慧不够,思考的方式不对,心静下来了,自然想得更多。

4、而且在正规的书写条件下,抄写经书会改善字迹。凡事能够持之以恒,并且养成习惯,就是精进。

5、抄经能让我们学会分享,因为我们要将写经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具正知见,乃至究竟成佛。

6、抄经,不仅是赞法,供养和亲近如来,更能摄取福德,受天神庇佑,是一个最方便易行的法门。抄经对于众生缘友来说也是不分力量大小,人人能及,众生得福的修行。

阿弥陀佛,读音: ē mí tuó fó。

目前,最常见的“阿”的读音有三种:

“婀” (汉语拼音:ē 音)

“噢” (汉语拼音:ō 音)

“啊” (汉语拼音:ā 音)

阿弥陀佛的“阿”字的正确读音是“婀”或“噢”,“啊”的读音是错误的。 阿弥陀佛的正确读音是 emituofo 或 omituofo;而 amituofo 则是错误的读音。

前面两种读音“婀”和“噢”是自古以来的读音,是中国佛教千多年来的传承。

解释

《印光法师文钞-复马宗道居士书一》佛号上之南无二字,必须要作纳莫之音读。其义,白话注后详说之,不可读本音。(术语)Namo amitābhāya buddhāya又,Namo amitayus buddhāya,又作南无阿弥陀佛陀耶,译曰归命无量光觉,无量寿觉。

昔有人问六祖大师云,念佛有何利益?六祖答曰:念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万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开黑暗之明灯。

脱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出三界之径路。净土门称之为六字名号。归命者,众生一心仰赖阿弥陀佛,即众生之信心也。无量寿觉或无量光觉者,佛助一切众生行体成就也。

盖众生之信心与阿弥陀佛助众生之行体皆具足于此六字内。此谓机法一体之南无阿弥陀佛也。真言之口传以此名号为陀罗尼,为金刚界五佛。

大连渡海寺金殿是中国现存的少数几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之一,也是大连市的重要文化遗产。金殿内有一座高约10米的大佛殿,内有多尊佛像。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大连渡海寺金殿内的佛像一共有19尊,其中主佛为释迦牟尼佛,高约48米,是金殿内最大的佛像。其余佛像包括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等等。这些佛像造型各异,雕工精细,是金殿内的重要艺术品。

据历史记载,应该是秦朝就有陆陆续续的佛教法师进入中国。

不过公认的正规的时间,根据《四十二章经序》、《牟子理惑论》等多种典籍的记载,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汉明帝刘庄在永平七年(公元64年)于夜晚梦见一位神人,全身金色,项有日光,在殿前飞绕而行。第二天会集群臣,问:“这是什么神?”当时学识渊博的大臣傅毅回答道:“听说西方有号称‘佛’的得道者,能飞行于虚空,神通广大,陛下所梦见的想必就是佛。”第二年,汉明帝派遣蔡愔(yīn)博士及弟子秦景等十人远征西域求法。使团到达大月氏国后,抄得佛经42章(这就是著名的《四十二章经》),并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在当地遇见高僧迦摄摩腾、竺法兰,邀请二师来汉地传播佛教。二师接受邀请,用白马驮着佛像和经卷,随蔡愔一行来到洛阳。汉明帝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专门为之建立佛寺,命名“白马寺”。白马寺是我国汉地最早的佛寺,取回的佛经则收藏于皇室图书档案馆“兰台石室”中。这就是“白马驮经”的故事。

应该说正式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公元68年。

洛阳白马寺和当年驮经的白马雕像

佛教和道教能同时信奉。

佛教、尤其大乘佛教并不排斥其它信仰的共存,也不要求信徒放弃其它信仰。同样,道教也是多神多崇拜的宗教,同样不要求信徒放弃其它信仰,因此佛教徒同时是道教徒是可以的,中国历史上所谓“三教合一”便说明了这一点。当然,既当和尚又当道士,大约是不可以,也实在不太像样的。但是,世界许多主流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都信奉一神论,对其它偶像崇拜采取激烈排斥的态度,佛教、道教徒如果要同时成为这些宗教信徒,就需要放弃原有的信仰。

思想特点:

1、大乘佛教以佛陀的遗留原则(三法印或进一步总结的一实相印),来发挥佛陀众生平等,慈航普度,自觉觉他,利益救度一切众生为目的之本怀--菩萨道的菩提心。修持与教理体系上,大乘佛教更精深圆满,境界广大无艮,修行果位直趋无上菩提。大乘佛教的教义在小乘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显中道实相、八识与如来藏,六度万行与菩萨道,一心本净,众生平等众生亦可成佛等思想。从小乘的四谛、十二因缘到唯识学如来藏,三乘佛法一以惯之却在博大精深程度上节节增上,构成了完整的佛教体系。

2、弘法方法上,大乘佛教注重信仰与实践,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因人制宜(四悉檀),大乘佛教灵活开放、慈悲平等、普度众生、贴近生活。佛在古印度传播佛教教义,其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是众生平等,慈悲普度的理念,以反对婆罗门教的野蛮种姓隔离的等级制度。而此平等与普度的思想集中显现于大乘教义里。总而言之,大乘是佛陀教诲的根本精神所在。

扩展资料

五时八教:

1、乃天台宗智顗大师判解一大藏佛教。以五时定释迦一代圣教说法之因由。以八教分别其说法之仪式(化仪之四教)与教法之浅深(化法之四教)。

2、分别述之。五时教判,有别有通。别五时,历然有序。通五时,因众生的机感不齐,故教法通于五时。其根机最钝的声闻大众,必须经过上面别五时的调停与陶铸,才能入于一佛乘实相。

3、而根性利者,不必经历五时,有的经历四番或三番的陶铸与调停,甚至随遇一法便可悟入一乘之理,因而,通五时义得以成立。蕅益大师特别注重通五时的意义,佛陀说法是神力自在,任运度生,根据实际情况而设方便之教,不可思议;虽有五时的区别,然绝不受五时所局限。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要抄写佛经全部的内容,包括:为什么要抄写佛经、阿弥陀佛的佛号怎么读、大连渡海寺金殿里的佛像一共多少位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730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