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在哪个区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在哪个区,第1张

一、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在哪个区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是在太原市迎泽区,具体地址在山西省太原市并州东街95号,该校是是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国第一所高等艺术职业学院。

二、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简介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山西省艺术学校人民艺术家、著名版画家力群为首任校长。1958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山西艺术学院,此后几经分合,几度易名。1998年,与山西省**学校合并成立山西省文化艺术学校。2000年,与山西职工文学院联合改制为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是全国第一所高职类艺术院校,这是山西艺术教育的里程碑,学院由此步入开拓创新、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学院校本部位于并州东街,占地面积325亩,另有西华苑校区。目前在校生3000多人,在编教职工300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于平、余秋雨、张继钢、廖昌永等在内的客座教授80余名。学院设有8个党政管理部门、16个教学系部、3个教辅机构、2个群众团体,有2个附属事业单位、2个文化公司。有本科、专科、中专三个办学层次,开设5个本科专业、13个高职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个、实训基地建设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院级精品课程。

学院教师承担多项国家和地方重点科研项目,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论著10多部,省级出版社出版论著20余部,在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论文近百篇,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编著出版《山西民间舞》等10多部艺术专业教材和舞蹈音像教材。学院坚持出人才,出作品,服务社会,成绩突出,学院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艺术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山西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山西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西省文化产业创新活动先进集体”、“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等国家级和省级集体荣誉近百项,师生在各类教学、科研、艺术赛事中荣誉近500项。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改制建院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院师生员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广大教职工拿出自己的房产证作抵押筹措资金,学院主要靠自筹资金先后建起了办公楼、音乐楼、美术楼、公寓楼、实习剧场等,改造校园环境,增加教学设备,建起文化墙,完善标识文化、橱窗文化,校园艺术特色鲜明,育人环境优美,获“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称号,

坚持发挥优势、深化内涵,构筑了结构合理层次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学院立足音乐、舞蹈、美术等传统专业教育优势,不断拓展专业领域,注重内涵建设,做精做优专科教育,做强本科教育,逐年扩大本科招生规模。2011年成立的学院附属中专,通过省教育厅“管理四星级学校”评估。学院已形成一个以专科教育为主体,以本科教育为龙头,结构合理、层次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

坚持开拓创新、实践优先,探索高职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国艺术教育领域的标杆和范例。学院是文化部确定的全国第一个艺术教育改革试点,坚持实践优先,通过打造剧目探索育人模式。出品电视剧《小村风景》获“飞天奖”三等奖,与太原电视台联合拍摄电视剧《生死之恋》获“飞天奖”中篇电视剧一等奖,填补了省内空白。与央视、太钢集团联合拍摄**《李双良》入围**“华表奖”,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国内10部优秀影片。承办大型交响音乐会《矿工大合唱》走进北京音乐厅。打造舞剧《一把酸枣》和《粉墨春秋》获得巨大成功。通过打造剧目、演学结合,锤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探索出一条“课堂教学—艺术创作—舞台实践—市场检验”高职艺术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获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2012年7月30日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于平司长撰文《实践优先的艺术职业教育--从两部舞剧看一所高职的育才追求》专版登载在《中国文化报》,充分肯定学院在全国艺术职业教育领域走出了新路,树立了楷模。几年来,山西省教育厅对学院先后进行了两次高职专科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均取得优秀,成为艺术人才培养的理想摇篮。

坚持敢为人先、打造剧目,为山西文化建设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出突出贡献。学院抢抓山西文化强省建设机遇,立足艺术教育资源优势和山西深厚传统文化积淀, 成功打造舞剧《一把酸枣》荣获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文化部“文华剧目奖”和“优秀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一等奖”等多项国内大奖,先后赴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巴林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是第一部登上美国国家文化中心——肯尼迪艺术中心的民族舞剧,目前演出千余场。打造舞剧《粉墨春秋》荣获2011-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四届中国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等,先后新加坡、法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进行文化交流,2012年赴澳大利亚参加中澳建交40周年中国文化年闭幕式演出,是中国第一部走进悉尼歌剧院的舞台剧,其精彩舞段亮相北京“APEC***非正式会议”,参加了中泰建交40周年及泰国“欢乐春节”和香港“欢乐春节”演出,目前演出近二百场。两部舞剧作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走进世界顶级演出场地,在国内外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和文化感召力,已经成为山西文化、中华文化的靓丽名片,学院成为山西文化走出去的领头雁,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宣传报道。

坚持彰显品牌、服务社会,学院社会形象和影响力达到新高点。学院参与了建国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10余项(次)国家重大活动演出和对外文化交流等任务。承担了山西经济贸易洽谈会、平遥国际摄影节、华夏文明看山西等山西省重大活动演出和主持、礼仪服务等近40项(次)。多次参加央视春晚演出、承担山西卫视大型晚会的策划、演出和舞美制作。学院在“桃李杯”全国舞蹈大赛中多次摘取重要奖项,被誉为“开在八大院校外的奇葩”。学院已发展为一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艺术院校。李力院长被评为“2006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12年被文化部推荐当选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会长,是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学院成为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丰沃土壤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64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扎根三晋沃土,主动融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创建全国一流艺术院校为目标,构筑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艺术人才的理想摇篮。著名词作者张枚同,画家亢佐田,作家王东满,书法家陈巨锁、田树苌,**导演宁浩,电视戏剧导演牛建荣,舞蹈家武巍峰,奥运会场标设计者王捷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改制建院以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85%。我院华晋舞剧团是国内一流演出团队,星光剧院是省城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场所,学院青年交响乐团、青年合唱团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舞蹈系的精品小班教学、影视传媒分院的主持礼仪服务等都享有盛誉。优秀的剧目、优秀的团队、优秀的场所,学院成为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

坚持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积淀了“探索、创新、开拓”的学院精神。改制建院以来,从默默无闻到硕果累累美誉全国,学院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拓展,基本建设、教学评估、剧目创排、60周年校庆、文明创建、对外交流等,每一个新突破都体现了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每一步新跨越都凸显了顽强拼搏乐于奉献的团队力量,学院不仅出人才、出作品,还出思想、出精神,形成了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坚定了追求卓越、超越梦想的发展信念,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在观看舞剧《一把酸枣》后指出:“《一把酸枣》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这种精神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中,突出体现在服务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担当中,是学院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和宝贵财富。

学院将继续立足山西,服务社会,打造一流的艺术作品,创办一流的艺术教育,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新贡献。

;

审美愉快是指在美的欣赏过程和美的创造中,审美主体通过对美的认识所产生的情感愉快的感动,是通过自身美感意识中各种心理因素的综合活动而获得的一种满足、喜悦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继《千手观音》之后,张继钢又导演出《一把酸枣》,这是一部具有山西味道、中国气派、国际水准的大型舞剧。《一把酸枣》带给人的是一种审美愉快的震撼,这种震撼来自心灵深处,是一种精神上的陶醉。

一、 故事情节:哀婉凄绝之美

《一把酸枣》是中国舞剧史上第一部反映晋商文化、演绎晋商爱情生活的舞剧。它运用浪漫与浓烈的表现形式讲述了一个晋商家族的爱情悲剧:清末民初,山西晋中富甲一方的殷氏带着儿子傻少爷苦苦支撑着岁月时光。殷家大伙计嫌贫爱富,为侵吞殷家财产,处心积虑地维护私生女酸枣做傻少爷童养媳的地位。美丽善良的酸枣与勤劳聪明的小伙计真挚相爱,一把酸枣私订终身。他们抗争并试图改变命运,然而,一把象征爱情的酸枣却被大伙计投放剧毒,酿就了茫茫西口古道上一对生死恋人的千古绝唱。

类似的爱情悲剧古往今来并不少见,从刘兰芝焦仲卿到梁山泊祝英台再到罗密欧朱丽叶,或婉转或缠绵或浓烈。这个故事则选择了我们山西最普通最常见的酸枣,作为反映晋商文化的一个载体,整个故事情节哀婉凄绝。酸枣是剧中女主角的名字,也是她和小伙计相爱的定情物,是贯穿全剧的一根红丝线。可以说,酸枣是所有漫漫古道上晋商女人的缩影。矮矮的酸枣丛,遍布荆棘,生性抗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只要有一点点立足之地,无论崖畔还是沟壑,它都能蓬蓬勃勃地长起来,将故事女主人公命名为酸枣,可见用意极深。

从全剧看,酸枣私生女的出身在大伙计点破之前,可能没使酸枣受更多的心灵戕害,但丫环的地位,使她处于卑微的境地。她与小伙计一把酸枣私定终身,并坚决鼓励小伙计远在他乡学做生意。小伙计心有不舍半道返回,酸枣斥其不争将他逐出家门,之后小伙计刻苦学习,本事大长,回归字号,被委以重任,再次远行。如果说剧情就此发展则波澜不惊,撕裂我们的心情的是,酸枣被逼嫁傻少爷,此前,心术不正贪婪委琐的大伙计,向酸枣揭穿了他们之间的父女关系。对爱情忠贞不渝、心地纯洁的酸枣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崩溃了。然而,她毕竟是酸枣,有着酸枣般生生不息的顽强秉性,在漫漫西口古道盼郎回归,终于和自己心爱的人相见,最终相依相偎死在一起。此时留给人们多少遗憾,成功了的小伙计带着无数的财富,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不再美丽的酸枣,而是一个世事不晓不认得恋人的疯女子。荡气回肠的故事,慰藉我们的灵魂,生动的舞姿充满了生命的激情。正像余秋雨所说,一对大墙下的恋人的生命很渺小,但这是永恒的。哀婉凄绝中,它表达了一种文明过程当中的人性价值、一种传统美德。

最动人的要首推第五幕。成就大业的小伙计荣归故里,途中与历经磨难酸枣相遇。残阳如血,小伙计惊愕万端,心痛不已。情急之下,掏出了酸枣送给他的荷包,里面珍藏的正是他们的定情物酸枣,他要唤回他可爱的酸枣。已成疯女的酸枣一下子像被唤醒了什么,她回到了热恋时,拿出一棵棵酸枣喂小伙计,不明真相的小伙计误服毒酸枣,绝望的酸枣也随之而去。一对恋人惨死在茫茫西口古道上,用生命书写出永恒的绝唱。这段戏是全剧的高潮,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的心一次次揪起,与台上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鸣。情感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舞蹈也不例外。正是小伙计和酸枣的这种纯真的情感,才拨动了观众的情感心弦,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二、人物心灵:丰富坚贞之美

面对时下一些文化品位下滑、民族属性淡化、审美倾向媚俗的作品,这部舞剧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情节的吸引力和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彩,更多的是一种由人物心灵展示出来的丰富坚贞之美而带来的震撼激情,以及文化的深层思考。有人评论说,舞剧是流动的音符,像飘逸的诗篇。该剧就是在丰富的舞蹈语汇和强烈的视听觉中,彰显了人性之美,将人物塑造得血肉丰满。

小伙计好学勤快,是个有头脑有想法的聪明人,他情深意重,与酸枣情投意合。他想走西口改变现状,又割舍不下心爱的酸枣,竟中途返回;外出学徒,手脚勤快,脑子活络,在伺候人打扫送水中忙里偷闲,一眼一眼偷偷地学,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众人,就是靠着这种艰苦的努力,终于有所成就。年终结账遇到难题时,他小试锋芒,双手拨珠一通噼哩啪啦解决了问题,不禁令人叫绝。卧薪尝胆小有收获,他这才美美地回忆在酸枣林和心爱的人私定终身的往事。小伙计在生活的磨难中一步步成熟起来,这种成熟更多的是从他的可爱机灵招人喜欢,以及他对美好爱情的无限憧憬等这些方面来表现。《一把酸枣》中既有小伙计学习生意、求学读书、练习算盘、打扫卫生、端茶倒水的细节,更多的是通过他,反映了一代代晋商是如何艰苦创业的,用他和大伙计形成鲜明对比,警示世人,中国商人的经商之道是要经商人先做人。

人性美的坚贞丰富在酸枣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美丽聪颖的酸枣,有着中国女人坚韧顽强果敢的性格。她对美好的生活和甜蜜的爱情充满了希冀,并付诸于行动,让小伙计走西口经商学本事。当小伙计半道返回,她喜惊交集,爱恨交加,逼着小伙计又上了路。从某种意义上讲小伙计的成功很大程度是由于爱情给了他力量。如果说酸枣追求爱情、送情人远走学商,是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话,那么她在逼婚反抗中,表现的就是想捍卫爱情把握自己的命运了。《盘鼓舞》集中体现了酸枣的无声呐喊与抗争。铿锵的鼓声一阵紧似一阵,犹如酸枣的内心涌起的一阵阵不平的风暴。编剧选择了变形的脚这一肢体动作,让舞者运用脚的张力做生动逼真的表现,可谓是独具匠心。

余秋雨在接受记者的专题采访时说,“《一把酸枣》刚开始,无数男男女女在台上告别时,我已经非常感动了,因为这是几十年前我探寻过的情感。当设计的故事慢慢延伸下来到最后的大悲剧,我看后仍然热泪盈眶。那不是一个个人对剧中感情的投入,实际上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流失了的感情洪流重新抓回以后的感受,所以我很感谢这样一部作品。”他所说的这份重新抓回来流失了的感情,正是这部舞剧想表达的中华民族至真至纯的那种爱情的坚贞。

三、表现手段:细腻磅礴之美

舞蹈是无声的语言,素有国际语言之称,它的功能是抒情,媒介是身体。它用故事化的方式,通过凄美的爱情悲剧,表达了最原始、精粗犷、浑厚和深沉的民间乡土情结,心灵的诉说和情感的表达,都要借助处处充满了飞动的神思和情韵的肢体语言,它的表现极为细腻。然而,舞剧毕竟是融文学、戏剧、音乐、舞美、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该剧音乐、舞美、服装、道具、化妆、灯光、音响等每一个环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设计在场景的铺排表现上,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等先进手段,呈现出了极为壮观的磅礴大气,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和视觉冲击力。

柴可夫斯基在谈及歌剧《奥涅金》的创作时说:“当我写这篇音乐时,由于难以借用笔墨表示的欣赏,我甚至完全都融化了,身体都在颤抖着。”(转引自捷普洛夫著《心理学》第七章第125页东北教育出版社1953年版)作为普通观众,不会产生出柴可夫斯基的这种创作时美感的愉快和满足,但在观看《一把酸枣》时,能够深深体会到类似于他的审美情感。

这部爱情悲剧有一种悲怆的情怀,小伙计成长为大掌柜的个人奋斗史的砺练,恰恰可视为商场精英看晋商百年的一个缩影。全剧用荒荒的大漠、气势万千的城墙、汇通天下的招牌、大红灯笼高挂的大院、古道西口的落日黄昏、驼铃叮当的商人队伍等深刻丰富的场景,大肆夸张渲染的宏大场面铺陈,展示了晋商崛起艰难、奋斗精神和称雄海内外的辉煌业绩。用编剧、编导张继钢的话说,则是用大墙、屋顶、牌匾、算盘、帐本、酸枣林、祠堂、雕梁画柱、大漠……形成了一系列的人物活动的环境,高墙冷月下的人性撕裂、大院商号两地情感的纠葛、阴暗角落里的阴谋制造、残阳如血的古道上的生死相依展现了那个时代。第五幕中,浩浩荡荡的驼队连绵不绝满载着财富走来的这一场景,最震撼人心。这一场景气势磅礴宏大壮观,色彩斑斓奇异。在音乐声中,一队队的小驼队、大驼队,逶迤而来,款款而去,动作非常简约,但蕴含的内容非常深刻厚重。财富、富裕、衣锦还乡的背后,既有晋商文化的影响积淀,又有一代代商家的奋斗历程,如剧中的殷家沧桑变化、男主人公小伙计起早贪黑、刻苦学艺以及一对恋人的生离死别,正是当年无数山西人走西口的折射反映。舞蹈用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对晋商文化主题进行了阐释。百年字号、商铺林立是什么、骆驼的灵魂是什么,在宏大的背景中,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内心不时涌动着一种自豪满足。

全剧处处体现细腻之美,几乎每个舞蹈细节设计都充满了美的张力。《走西口》告别的人儿心中的万千依恋与不舍,《红灯贺喜舞》张灯结彩浓浓的兴致与喜悦,《饥童舞》充满生存欲望的渴求,特别是《团扇舞》的款款碎步、鱼贯而出等,通过演员的手、脚、腰、胯、眼等的舞蹈语汇,表达了主人公不同的情感状态,给人一次又一次的美的享受与震撼。再如以下这个细节也很有代表性:年终,各字号的掌柜们携带着丰厚的礼品回到殷家,小伙计带回的却是获得利润的账本。他一一问候了殷氏和从各地回来的掌柜,高兴地背起傻少爷转圈,一方面出于他的善良,一方面流露出他的孩子气。就要和朝思夜想的人相见了,没有辜负酸枣的一片苦心,难以掩饰心中的豪情与激情。此时的小伙计志得意满,他的眼睛一直在逡巡着寻找着什么。酸枣脸含羞心中喜,适时上前从小伙计身上将傻少爷背下,两人在这种情形下见了面。通过演员可视可感的外部动作、顾盼生情的眼神,以及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形象地演绎出人物内心的意蕴,将人物此时此刻的复杂丰富心理表现得十分生动细腻真实。

我们知道,山西素有“民歌的海洋”、“戏曲的摇篮”和“民舞的故乡”美称,有着非常丰富的艺术资源。在这部舞剧中,音乐的旋律美同样打动人心,对整部作品的贡献功不可没。它体现了山西民歌浓郁的质朴厚重风味,又结合了时尚音乐的华丽,做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特别是一开场《走西口》的哀婉凄清、肝肠寸断的二胡主旋律后,如山崩地裂、排山倒海般宏大的音乐从天而泄,给人强烈的震撼,最为动人的是《双人舞》的爱情主题音乐缠绵悱恻、凄美动人。在凄惨的二胡主题音乐中,观众的泪水一次次潸然而下。此外,《想亲亲》、《夸土产》、《桃花红杏花白》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以其或千回百转或热烈明朗或抒情舒缓的旋律,给人无限的美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感人的就是至美的,《一把酸枣》带给人的审美愉悦,是心底的震撼和绵长的回味。

以上就是关于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在哪个区全部的内容,包括: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在哪个区、在美学上,对审美愉快的认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691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